李曉東
(四川省華鎣市古橋初級中學 四川廣安 638600)
中小學生是祖國未來的希望,而中小學生學業負擔過重的現象早已引起了教育界的高度重視。隨著“雙減”政策出臺,學生的作業量明顯變少,課外輔導機構也日漸減少,學生的休息時間增加了,學業負擔減輕了。而在減負的同時,教師和學校要回歸教育初心,注重課堂教學的提質增效,幫助學生更加輕松地學習知識,實現全面發展。
教師是教學活動的引導者,初中語文教師的專業素養、教學能力、教學理念都影響著初中語文課堂教學的最終效果。語文教師具備了廣博的知識基礎,才能將語文教材徹底吃透,將知識點串聯起來,引經據典,傳授給學生更多知識。語文教師具有先進的教學理念,才能不斷提升自身素質,創新教學方法,在課堂教學中做到以生為本,提升教學能力。語文教師具有卓越的教學能力,才能將教材內容完整地傳達給學生,幫助學生進行自主鉆研,讓學生真正學會知識,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和質量,而不是一味地生硬灌輸,為考試而死記硬背,導致學生對語文知識只知其一不知其二。
學生是教學活動的主體,是知識的接受者。學生對語文學習充滿興趣,主動參與語文課堂教學活動,必然會提高語文教學的成效。而影響學生語文成績的另一因素是學習方法。好的學習方法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是效率和成功的保證。部分同學對語文學習充滿熱愛,但缺少有效的學習方法,只懂得死記硬背,學生學得很累,而且學習效果也比較差。教師需要引導學生結合自身特點找到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鼓勵學生自主學習,進而提高語文教學的質量,提高學生語文水平[1]。
(1)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以往,許多教師奉行“好記性不如爛筆頭”,經常布置大量的抄寫作業,希望學生通過機械重復地抄寫形成長效記憶,擴充學生的基礎知識積累。因此,長期以來,大量作業伴隨著每個學生的學習生涯,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學業負擔和壓力[2]。為了完成作業,許多學生只是在機械地進行抄寫,并沒有在抄寫過程中認真記憶。這不僅很難達到老師希望的記憶效果,還打壓了學生對學習語文的積極性,不利于提高學生語文學習的效率,影響了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雙減”背景之下,學生的作業減少了,休息時間增加了,有更多的時間參與他們喜歡的活動,調節身心,實現勞逸結合,得到充分的休息,學生也能以更加積極的心態面對語文教學。
(2)開闊學生的視野
杜甫有詩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語文學科要求學生具有非常寬廣的知識面,而知識的積累離不開廣泛的閱讀和生活見聞。然而,對于大多數初中生而言,他們的生活中只有學習,上課在學校學習,下課在輔導班學習,回家后還有大堆作業,沒有其他的時間來閱讀課外書,更不要提發展興趣愛好,出去走一走,看一看大千世界。因此,很多初中生的作文內容都顯得空洞蒼白,只是泛泛而談,這都是因為他們沒有時間去關注學習之外的事情,而語文恰恰需要對世界的廣博認識。“雙減”政策下,學生的學業負擔有所減輕,能夠在課后擁有更多的自由休閑時間,充分發展他們的興趣愛好,閱讀課外書籍,參加課外活動,去參觀美術館、博物館、科技館等,用心感受和體驗生活,拓寬他們的視野。世界那么大,初中生正是青春熱血的年紀,他們的生活應該絢麗多姿,而不是只有學習。同時,這些多姿多彩的經歷都可以成為學生寫作文的素材,促進他們語文成績的提高。
(3)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
教育界一直在呼吁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但是,在升學壓力之下,當前初中學生普遍承受著巨大的學習壓力,嚴重影響了初中學生的身體和心理健康。學校內部,體育課、音樂課、美術課紛紛為語數外等中考課程讓路,學校之外,家長擔心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課后帶著孩子奔波于各個輔導機構,學生只能忙于每天寫作業和各個文化輔導班以及各類培訓班,身心健康幾乎要被書山題海壓垮。不少中學生的視力和頸椎都出現了問題,一些學生的心理狀態也在巨大的學業壓力下處于亞健康狀態,這對于初中學生的成長和發展是非常不利的。“雙減”政策減輕了學生的學習壓力,音體美被重新還給了學生,學生有更多的時間走到室外鍛煉身體,做自己想做的事,開闊心胸,放松心靈,而不是在一個高壓的學習狀態下進行學習,這對于初中學生的生理和心理健康發展是非常有必要的。
(1)在一定程度上加大了老師教學的壓力
“雙減”是給學生減負,減負的同時還要提高教學成效,讓學生學得輕松,學得高效,無形中將一部分學生的學習壓力轉嫁到了教師身上,增加了初中語文教師的教學壓力。教師需要不斷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創新教學方法和手段,探索語文教學的客觀規律,根據學生的學情特點,做好教學過程中的全部環節,提高學生的語文水平。
(2)提高初中語文教學的質量
學生的學業壓力減小,休息時間增加,能在課余時間根據自己喜好進行放松消遣,讓身體和大腦得到休息,實現勞逸結合,有助于學生身心健康成長。良好的身體狀態和心理狀態能夠促進學生更加自信積極地投入學習中。學生積極學習的狀態也會鼓舞教師更加努力地創新教學教研工作,提高自身教學能力,提升課堂教學成效。這樣一來,初中學生和語文教師之間能夠在課堂教學中形成良好互動,營造活潑主動的課堂氛圍,促進教學質量的提高[3]。同時,教師不斷創新教學方法,也有助于語文課堂教學效果的提升。
為了貫徹國家的“雙減”政策精神,切實減輕學生的學業負擔和壓力,初中語文教師應當提高自身專業素養和教學能力,精心構思設計教學過程中的具體環節,創新教學方法,布置個性化作業,實施分層教學,提升初中語文課堂教學成效,達到減負增效的目標。
語文學科要求教師具有廣博的知識基礎,需要教師不斷加強自身語文素養和專業素質。教師應當樹立“終身學習”觀念,活到老,學到老,不斷從書本和實踐中獲取知識和經驗。同時,教師也要研究當下中學生喜歡閱讀的課外圖書,比如校園雜志、青春文摘、網文小說等等,語文教師通過研究中學生喜歡的作品,探究中學生的心理發展特點,找到與學生之間的共同話題,以此作為切入點,在課堂教學中插入學生感興趣的內容,吸引學生專心參與課堂教學活動,進而提高語文教學成效。另外,教師還應積極參與學校組織的教學研討會、示范課、賽講等活動,與不同年級、不同學科的教師多多交流教學實踐經驗,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教師要不斷提升自身專業素質,精心備課,設計好教學過程的每一個環節,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把語文教學內容的重難點深入淺出地講解給學生,幫助學生“會學”知識[4]。
教會學生知識是教師的工作,教會學生如何高效學習知識更是教師真正應該完成的教學任務。高效學習知識的最好辦法就是培養學生形成自主學習的良好習慣。我國著名教育家葉圣陶先生說過,“什么是教育,簡潔一句話,就是要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良好的學習習慣是課堂上節省教學時間、提高教學效率的好辦法。很多學生覺得學習又苦又累,還沒有顯著進步,其實是因為沒有形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缺少有效的學習方法。對此,教師要努力創設條件,教授學生高效科學的學習方法,提高學生學習能力。如寫作練習,教師可以先向學生講解優秀作文范例,然后讓學生自行研究品讀范文,再根據寫作要求進行模仿練習[5],通過大量的寫作實踐練習,逐步提高學生的寫作技巧,從而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和語文水平。
語文教師不能因循守舊,要大膽創新,改善教學手段,促進教學效果的提升。從備課環節開始,語文教師就應當認真研究,創新思維,在掌握教學重難點的基礎上精心設計教學環節,不浪費課堂上的每一分鐘。通過合適的導入激發學生對于語文學習的興趣,在教學中引入多媒體等現代技術手段,拓展教學內容,適時提問,隨時根據學生的學習狀態調整教學內容,使學生能夠在整堂課中持續將注意力集中到語文學習之中,組織小組討論,促進學生協作交流,幫助學生展開頭腦風暴,對學習內容進行深入思考。教師不斷創新教學方法,吸引學生專心學習,才能實現高效的課堂教學。
課后作業是幫助學生鞏固課堂學習成果的重要手段。過去,教師們習慣給學生布置大量的書面作業,試圖通過書山題海加強學生的做題能力,提高考試成績,學生稚嫩的肩膀上背著又大又重的書包,作業快要壓彎學生的脊背。“雙減”的重點內容之一就是減少學生的作業量,減輕學生的作業負擔。教師應該結合教學內容和學生發展特點,布置特色個性化作業,減少無意義的機械作業,真正做到減量不減質,減負提效,以減促增,提高學生綜合素質發展。作業練習在“精”,不在“多”,教師布置作業時要立足于教材與學生實際,有的放矢,緊扣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能夠通過作業鞏固基礎。同時,語文教師在布置作業時應避免無意義的機械作業,很多教師認為“好記性不如爛筆頭”,重復抄寫可以加深學生對知識點的記憶。但是,在語文學習中,理解性記憶遠比重復抄寫更加有效,當學生真正理解知識,可以對知識做到舉一反三,將相關知識串聯起來,不僅加強學生對知識的記憶能力,還加強了學生對知識的應用能力。而且,語文教學中涉及許多文言文、古詩詞的閱讀和理解,學習這些內容,學生必須深入理解文章大意,才能充分了解文章主題和作者想要表達的情感內涵。部分教師認為學生可以通過重復性作業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認識,但更多情況下,學生只會對重復性作業感到枯燥厭倦,既浪費了學生大量的課余時間,也很難達到教師想要的教學效果。再者,學生各自的學習進度不同,學習需求不同,統一布置相同的作業,很難滿足所有學生的學習需求。因此,教師應當分層布置作業,結合學生的學習進度布置個性化作業,更有效地鞏固學生的知識基礎。
教師的評價對學生的發展起著導向作用。在教學活動中,教師需要得到來自學生的學習反饋,從而調整教學內容,學生也需要得到來自教師的評價反饋,從而調整學習方法和學習方向。很多時候,學生距離正確答案,只差教師的一句評價點撥。教師應當對學生進行積極性評價,啟迪學生的思維,增強學生的信心。在課堂教學環節,教師應該認真傾聽學生的發言,結合學生的發言內容和課堂表現,對學生進行積極有效的點評,鼓勵學生深入理解課文,悟出自己的獨特理解。在課后作業批改中,尤其是作文批改,教師應該仔細閱讀學生的作文內容,結合學生個性特點,給出針對性建議,幫助學生提高寫作能力和語文水平。同時,教師需要關注不同層次的學生,鼓勵尖子生開拓進取,不斷提高自身;針對中等生進行有效點評,通過評價點撥讓學生恍然大悟,幫助學生解決學習中的困惑,學習更上新臺階;對于后進生,教師不能放任自流,應該根據他們的性格愛好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看到他們學習中的每一次進步,讓他們在學習中也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更加努力學習。教師的有效點評如開渠引水,清淤導流,能讓學生茅塞頓開,提高學生學習能力,提升課堂教學成效。
在“雙減”背景下,初中語文教師需要在給學生減負的同時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升自身專業素養與教學能力,努力吃透教材,對教學重難點了然于心,精心準備好每一節課,在教學中實現減負提質、以減促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