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評論員 曹 眾
一個現代化國家,必須是一個法治國家;國家走向現代化,必須走向法治化。
黨的二十大報告首次單獨把法治建設作為專章論述、專門部署,23次提到“法治”,鮮明提出“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充分彰顯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對全面依法治國的高度重視,體現了我們黨是信仰法治、堅守法治、建設法治的政黨,宣示了我們黨矢志不渝推進法治中國建設的堅定決心。
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必須發揮法治的固根本功能。民為邦本,本固邦寧;法治為民,方能固本。法治對于鞏固人民主體地位、穩固國家根本制度起到了重要作用。我國在立法、執法、司法、守法等法治建設各環節始終堅持人民主體地位,遵循“民有所呼,法有所應”的基本準則,以法治保障人民權益、反映人民愿望、增進人民福祉。通過建設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全面的公共法律服務體系、高效的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法治監督體系,充分保障新時代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必須發揮法治的穩預期功能。全面依法治國要有完備的法律規范體系和公正的法律實施體系作為支撐,法律所具有的穩定性和權威性能夠保障社會成員的行為和社會治理具有可預期性,更有利于維護社會穩定。我國憲法充分保障公民的基本權利,各部門法確立了穩定、公開、統一的制度機制和行為規范,明確了人身、財產等關系的保護規則。法治作為加強社會治理的重要方式,完善的社會主義法律體系使社會治理能夠在法治框架內得以實現,有效地化解了社會矛盾、促進了社會和諧。
全面推進國家各方面工作法治化必須發揮法治的利長遠功能。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提出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堅定不移厲行法治,一個重要意圖就是為子孫萬代計、為長遠發展謀。”在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引下,我國全面依法治國總體格局基本形成,引領、規范和保障了一系列國家重大長遠發展戰略在法治軌道上有序推進,為國家建設和發展保駕護航。社會主義法治是適應國家和社會發展進步的法治,必將在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全面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中發揮重要的、持久的保障作用。
新時代新征程,黨的二十大為未來五年中國法治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只要我們學習宣傳貫徹好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踐行習近平法治思想,切實把實現好、維護好、發展好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作為推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就一定能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目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