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爾濱理工大學馬克思主義學院院長、教授 孫明哲
歷史反復證明,偉大的時代需要偉大思想的領航。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十八大以來,國內外形勢新變化和實踐新要求,迫切需要我們從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深入回答關系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黨治國理政的一系列重大時代課題。”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堅持把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創立了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用馬克思主義立場、觀點、方法觀察時代、把握時代、引領時代,不斷回答中國、世界、人民、時代的重大問題,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不斷從勝利走向新的勝利,從而實現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新的飛躍,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
黨的十八大以來,在推進全面深化改革進程中,世情、國情、黨情都發生了復雜而深刻的變化,這些變化都深度影響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與發展,如果墨守成規、思想僵化,沒有理論創新的勇氣,不能科學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不僅黨和國家事業無法繼續前進,馬克思主義也會失去生命力、說服力。
首先,從世界范圍看,“世界處于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是習近平總書記科學分析世界形勢發展變化提出并反復強調的一個重大戰略判斷。21世紀以來,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深入發展,文化多樣化、社會信息化持續推進,新興市場國家和一大批發展中國家快速發展,國際影響力不斷增強,是近代以來國際力量對比中最具革命性的變化;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革命正在重構全球創新版圖、重塑全球經濟結構;當今世界大變局中,和平赤字、安全赤字、發展赤字、治理赤字加重,特別是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全球化遭受重大挫折。因此,中國必須認清變局的范圍和趨勢,進行準確判斷。
其次,從國內情況看,當今中國正處在邁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向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進軍的關鍵時期。10年來,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必須深刻認識社會主要矛盾發展變化帶來的新特征新要求,把握發展規律,在危機中育新機,于變局中開新局。
最后,從黨的中心任務看,中國共產黨面臨新的“趕考”之路,如何認識新時代中國共產黨的歷史使命,是迫切需要回答的一個問題,習近平總書記以“趕考”來告誡全黨,這既是對歷史的深刻總結,更是對現實的清醒認識。中國共產黨作為世界第一大黨,有著9600多萬名黨員,如何領導14億人口的國家走向富強,能不能保持先進性和純潔性,能不能始終保持與擔負的執政興國使命相一致的領導能力和執政能力,新時代馬克思主義政黨如何自我凈化、自我完善、自我革命、自我提高,等等,新時代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面臨的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都需要深邃思考和科學判斷。習近平總書記秉持高度的理論自覺和文化自覺,進行理論探索和創新,以全新的視野深化了對中國共產黨執政規律、社會主義建設規律、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
馬克思主義之所以行,就在于黨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并用以指導實踐,在實踐創新基礎上實現理論創新,不斷開辟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習近平總書記以馬克思主義政治家、思想家、戰略家的深刻洞察力、敏銳判斷力、理論創造力,準確把握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歷史新方位、時代新變化、實踐新要求,堅持用馬克思主義之“矢”去射新時代中國之“的”,科學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給世界的未來發展提供了中國智慧、中國理念、中國方案。
科學回答中國之問。習近平總書記系統闡述了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賦予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以新的深刻意蘊;創造性地提出并闡述了“五位一體”總體布局和“四個全面”戰略布局,為“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實現指明了現實路徑;開創性地提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戰略命題;在黨的基本理論、基本路線基礎上提出“十四個堅持”的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基本方略,推動黨和國家事業取得歷史性成就、發生歷史性變革。
科學回答世界之問。當今世界,“世界怎么了、人類怎么辦”的世界之問在全球回蕩。習近平總書記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大倡議,引領人類進步潮流;提出建設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世界的觀點;實行更加積極主動的開放戰略,構建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提出全球發展倡議,呼吁國際社會關注發展中國家面臨的緊迫問題,共同推動全球發展邁向平衡協調包容新階段;推進共建“一帶一路”,推動經濟全球化朝著更加開放、包容、普惠、平衡、共贏的方向發展。
科學回答人民之問。黨的二十大報告明確指出,“為民造福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本質要求”。人民群眾是社會物質財富的創造者,也是精神財富的創造者,更是社會變革的決定性力量。馬克思、恩格斯指出,“歷史活動是群眾的事業”,決定歷史發展的是“行動者的群眾”。作為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中國共產黨人始終堅信人民群眾的勞動創造是社會發展的原動力。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們要始終把人民立場作為根本立場,把為人民謀幸福作為根本使命,堅持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根本宗旨,貫徹群眾路線,尊重人民主體地位和首創精神,始終保持同人民群眾的血肉聯系。”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國共產黨在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上持續用力,不斷提高保障和改善民生水平,完成脫貧攻堅、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歷史任務,不斷發展全過程人民民主,推進人權法治保障,堅決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等等,這些都是以習近平同志為主要代表的中國共產黨人對人民之問的鏗鏘回答。
科學回答時代之問。進入新時代,我們黨科學回答了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什么樣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怎樣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建設什么樣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怎樣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什么樣的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怎樣建設長期執政的馬克思主義政黨等重大時代課題,提出了一系列創新觀點和方法,形成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的最新理論成果,創立了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二十一世紀馬克思主義。同時,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創造了中國式現代化道路,創造了人類文明新形態,拓展了發展中國家走向現代化的途徑。
黨的二十大報告提出,“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是一個追求真理、揭示真理、篤行真理的過程。”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敏銳洞察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科學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深化了對“三大規律”的認識,開辟了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新境界。
深化了對共產黨執政規律的認識。建設什么樣的黨、怎樣建設黨、跳出“歷史周期率”等重大歷史課題一直是中國共產黨人不斷探索的課題,習近平總書記從治國理政全局出發,統籌偉大事業與偉大工程,在堅持繼承和運用發展馬克思主義政黨建設理論基礎上,提出了一系列黨的建設新理念新思想新思路,豐富了馬克思主義政黨學說,創造性提出“中國共產黨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征,中國共產黨是國家最高政治領導力量”;創造性提出堅持加強黨的全面領導和黨中央集中統一領導、提出全面從嚴治黨的戰略部署;創造性提出推進黨的自我革命戰略思想;創造性提出黨的政治建設是黨的根本性建設。習近平總書記這一系列重要論述,創新了黨的建設方法、路徑、舉措,豐富了馬克思主義執政黨建設理論,把中國共產黨對執政規律的認識提升到了新境界。
深化了對社會主義建設規律的認識。習近平總書記提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是由道路、理論、制度、文化共同構成的;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了新時代的重大政治判斷,提出“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的新發展理念,以及明確了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時間表、路線圖。這一系列富有創新性重要論斷將對社會主義執政規律的認識提升到新境界。
深化了對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習近平總書記站在時代發展與人類進步的高度,提出了全球治理的中國方案,倡導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倡導和平、發展、公平、正義、民主、自由的共同價值觀,倡導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新型文明觀,倡導公道正義、平等相待、互利共贏、共同發展的正確義利觀。習近平總書記以寬廣的世界眼光,為世界的發展指明了方向,極大地深化了人類社會發展規律的認識。
新時代新征程新偉業,我們要在“兩個結合”中把握好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堅持好、運用好貫穿其中的立場觀點方法,在新的偉大奮斗中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