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寶娟
(長春人文學院 吉林長春 130117)
現代信息技術推動了各行業領域的現代化發展,在教育領域的應用,對打造高效課堂有著積極意義。尤其是在高校服裝設計專業教學中的應用,引入線上線下的混合教學模式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與主觀能動性,同時帶動了教學流程和內容及模式等方面的優化,更利于實現教學資源的整合優化與高效利用,積極推動師生共同進步。但混合教學模式的應用仍處于摸索性前進階段,有較大的完善空間,值得深入研究。
混合教學是指在學習過程中,將在線學習與面授教學整合的一種有效學習模式,實現了線上教學與傳統教學優勢協同效應的充分發揮,從以往封閉和被動的學習局面,逐步向開放性和自主性的學習趨勢過渡,利于引導學生展開深度學習。從混合學習的模式入手分析,涉及學習的時間和空間及活動與方式的混合。從混合學習過程入手分析,包括課前的微課預習和小測驗及問題思考;課上的學習任務和小組討論及教師指導點評與展示學習成果;課后的反思總結與拓展學習等過程[1]。
混合式教學模式遵循了陶行知的六大解放思想,學生的線上學習時間延長,學生可以自主控制學習的進度和時間及地點與路徑等。學生在學習一個教學項目或一門課程時,項目與課程的各模塊有機整合,為學生提供了整體的學習體驗,讓學生在課堂上動起來,使其始終維持高漲的學習熱情。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是翻轉課堂與移動式教學的有機整合,對傳統教學模式的沖擊影響較大。首先,實現了參與主體和教學理念的翻轉?;旌辖虒W模式充分體現出了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圍繞學生的有效學習展開教學設計,引導學生從以往的被動式學習,逐步向主動學習的趨勢過渡。在傳統的教學模式下,教師占據主體地位,課堂任務是教師傳授理論知識。而在混合教學模式下,學生占據主體地位,課堂任務以學生知識內化和能力遷移為主。其次,實現了教學結構與教學流程的翻轉。教師課前發布知識點與傳遞知識信息,并且在網絡教學平臺發布的教學內容能夠被永久保存,可供學生課前后自主進行查閱與學習,同時課前可實現任務的布置和檢測。課上是吸收內化的過程,實現了課時的充分利用。課后注重拓展延伸和復習鞏固。最后,實現了教學角色與教學活動的翻轉。在傳統的課堂中,教師承擔著教學講解任務,占據主體地位,學生被動接受教師傳遞的信息,思維發展受限。在混合教學模式中,學生占據主體地位,教師靈活轉變輔導者和組織者及引導者等角色,促進學習目標的達成[2]。
混合教學模式的優勢主要體現在以下幾方面:一是提升教師技能。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混合教學模式對教師的職業素養和教學專業能力的要求更高,并要求服飾設計專業的教師團隊合理進行線上教學資源的開發和利用。教師需加強實踐經驗總結,引進先進的做法和借鑒優秀的經驗,不斷適應新教學環境,積極拓展教學思路,潛移默化地提升教學技能水平。教師借助混合教學模式,將課程的重復性和重難點等內容轉移至線上,減輕教學壓力,使其從傳統的觀念和態度中脫離出來,有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去學習新理念和新知識。尤其是年長教師與年輕教師的相互促進,更利于帶動教師團隊職業技能與綜合素養的提升。二是提高學習效率。線上課程有內容詳盡與教學風格多元化等特點,學生利用移動智能終端設備隨時隨地進行學習,利于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學生在學習線上課程時,反復學習和思考重難點知識,可在線上與師生交流或是尋求解析,更利于推動學習質量和效率的穩步提升。三是降低教學成本。相對于傳統教學模式,混合式教學模式不僅利于實現教與學的有機整合,推動師生共同進步,更利于壓縮教學成本。教師在傳統模式中,需根據教學情況不斷調整教學內容,需花費更多的時間與精力,教學成本較高。在混合教學模式中,教師在線上教學平臺上傳微課等教學資源,線上可重復使用,可用于課前的預習與課后的復習鞏固等,更利于降低教學成本。尤其是在實踐教學環節,需運用大量的服裝材料,學生在處理服裝材料的過程中,逐步提高服裝設計技巧的理論實踐綜合能力,同時豐富服裝設計經驗,材料浪費問題嚴重。教師依托信息技術搭建服裝設計軟件,可引導學生在虛擬平臺上完成實訓任務,學生虛擬訓練的積極性更高,可節省服裝材料使用量和教學成本,更利于推動服裝設計專業教學的良性循環。
首先,從課前環節入手分析。課前教師在教學平臺上發布預習任務,學生領取任務并展開自主學習,學生在預習微課視頻的同時,可通過網絡與師生交流學習中的問題,教師整理學生的共性和個性學習問題,作為課上講解的重點,降低學生的學習壓力,使其做好課上學習的準備工作。課前自主學習的任務形式多樣化,也可以是資料收集和行業調研等任務,學生在完成技藝技能特色和大師風格及流行信息與行業數據等調研任務的過程中,主動吸收內化行業市場特點與調研方式及調研工具等隱性知識。再根據學情和教學目標等,在課上進行知識傳遞。其次,從課中授課環節入手分析。課上以線下教學方式為主,靈活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與演示示范和小組合作學習模式及任務教學等現代化的教學方法,讓學生在輕松和諧的氛圍中加深對顯性知識技能的理解記憶。這樣不僅能為學生提供展示與表達自我的機會,更利于學生靈活運用所學知識,促使學生參與課堂教學活動的積極性更強,達到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最后,從課后階段入手分析。課后教師線上布置任務,旨在引導學生進行反思總結和拓展訓練。學生圍繞課上學習的薄弱環節,課后自主復習教師上傳的教學資源。對不同基礎層次的學生布置不同的任務,如低基礎層次的學生,布置復習鞏固與熟練運用教學知識技能的任務。中等基礎層次的學生,布置設計元素舉一反三的任務;高等基礎層次的學生,布置社會元素靈活運用及觸類旁通等任務;以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和創新思維等,使其盡快達到拓展訓練的目的[3]。
混合式教學模式實現了多功能的整合,要求教師在“一站式”教學理念的導向下,精心開發在線課程與打造學習平臺。教師可根據三維教學目標靈活運用微課和課件等輔助教學方式,結合動手實操和直觀面授及設置教學活動等課堂傳統教學方法,在學習平臺上落實分享與評價等教學工作,貫徹落實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觀念,進一步優化學習環境。
混合教學模式實現了教材與網絡教學素材的有機整合,實現了教學資源的重構優化與高效利用。教師還需根據教學目標靈活開發活頁式教材與融媒體教材,根據工作任務單和習題庫及知識點與實訓項目等內容的需要,采用視頻與圖片和音頻等多種信息載體方式進行教學內容的呈現,充分發揮教材對強化師生和線上線下課堂及資源等方面關聯效應的作用價值。
混合教學模式對教師的專業技能和學生的自制力等方面的要求較高,教師還需加大教學監管的力度,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自主學習活動。在線上教學資源建設等方面,請專家介入指導,引導產業教授和企業大師共同進行資源開發,確保教學資源更加貼合學情與滿足學生發展需要。尤其是在課程考核評價方面,除借助平臺施行數據化和過程化的管理外,還需施行雙導師評價?;旌辖虒W模式實現了學生學習時間和空間的拓展,教學內容的延伸與課上下時間的整合,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帶來了巨大的考驗。教師還需注重教學內容與行業發展情況的對接,在教學環節引入技能大賽和市場考察與專業展覽等,實現行業與專業特色的有機整合,并通過任務或項目驅動的教學方式確保所學知識能過支撐學生的實際創作,間接帶動學生創新能力等核心素養的發展。
以“裙裝款式設計”的課上教學模式為例,分析混合教學的具體方式,對教學活動展開起到積極借鑒作用。
高校學生對服裝設計專業課程的學習興趣高,同時學生的思維靈活,好奇心強,適應“互聯網+”專業教學模式的能力強,對學習內容的趣味性和實用性等方面的要求更高。學生的信息素養水平高,能夠熟練操作設計軟件,對裝畫技巧感興趣,具備基礎的服裝設計能力。在此背景下,教師可嘗試利用混合教學模式積極開展課程教學。
“裙裝款式設計”的課程分為經典案例解析與裙裝設計實踐及講解討論和游戲化測驗的四個環節。教師優化課前與課上及課后的教學流程,實現線上教學模式與傳統教學方法的有機整合,幫助學生構建完善的知識結構體系。一是在課前環節:“裙裝款式設計”課程的教學重點為裙子款式圖中使用結合命令及零部件的群組。教學難點為掌握繪制款式圖的形狀。教師課前圍繞教學重點難點制作微課視頻,在線上教學平臺發布。學生課前利用碎片化時間進行預習,初步掌握教學內容,達到節省課堂時間與夯實基礎等目的。教師也可以將教學內容的背景知識作為課前學生自主學習的重要資料,教師收集網絡裙裝發布會相關的視頻資料,幫助學生掌握裙裝設計潮流走向,總結裙裝設計要素進行總結,根據各種裙裝設計風格,對視頻和課件進行分類,并將整理好的視頻課件上傳至線上教學平臺,供學生觀看和學習,以此拓展學生的知識面和眼界。教師通過學生線上學習瀏覽痕跡,了解學生對教學內容的掌握情況,將學生難以吃透和較為陌生的內容作為課上講解的重點。二是課上教學環節:在新課導入環節,檢驗學生的預習情況。教師引導學生觀看裙裝發布會視頻,小組圍繞款式設計要素和裙裝流行趨勢等問題展開探究討論。介紹明星穿搭,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提高學生學習新課內容的積極性,進一步強化學生把控設計細節等方面的意識。將新課內容分解成多個設計實踐活動,使其充分掌握各風格類型裙裝設計作品中各種設計要素的靈活應用方式。完成設計活動后,教師要引導學生總結活動經驗,明確裙裝版型與裙裝長度及設計工藝和裙腰高度的四個常用裙裝設計方向。其中在裙裝版型方面,包括異型裙裝與H型裙裝與X型裙裝及A型裙裝等,不同的裙裝版型在設計風格和思路等方面也存在明顯的差異,還需根據實際情況合理確定裙裝版型。在裙裝長度的方面,不同的裙裝下擺長度也會給人帶來不同的風格印象,如短裙有活潑的風格印象,超短裙有性感的風格印象,長裙有優雅恬靜的風格印象。在設計工藝方面,可分為分割裙和百褶裙等各種類型,不同類型的裙裝風格存在明顯的差異。在裙腰高度方面,分為高腰與中腰和低腰的三個裙裝類型。低腰裙有性感和可愛及俏皮的風格印象。高腰裙有優雅和古典等風格印象。對設計要素進行細化分類,幫助學生充分掌握裙裝設計要點。為提高教學的趣味性,穿插虛擬試衣等游戲,引導學生個性化調整裙裝的細節,營造輕松和諧的教學氛圍,幫助學生積累更多的經驗。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注意收集學生的意見想法,靈活調整教學方案與設計和節奏,提高教學的針對性與有效性。三是在課后復習環節:學生完成課堂教學任務后,教師布置課后復習題,引導學生課后登錄試題庫,選擇并完成對應的課后復習任務,根據任務內容獨立完成并上傳裙裝設計作品。相對于以往的課后復習模式,發揮現代信息技術的作用,能夠提高課后復習環節的靈活度。教師利用習題庫統一管理學生上傳的作品,找到學生在練習中的共同問題和知識掌握的薄弱環節,進一步總結教學經驗。課后學生以小組形式展開裙裝設計業務實訓活動。加強校企合作,共同建立實訓基地,提供實訓機會。企業發布裙裝設計任務,形式根據任務設計要求,通過改變設計要素,促使裙裝展現出各種風格特點。通過業務實訓,幫助學生深入掌握服裝設計的流程,豐富工作經驗,充分了解與把握行業發展動態,從而帶動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在教學評價工作中,教師可根據學生作業完成情況檢驗學生的學習成果。同時,引入學生自評和互評的評價方式,登錄網絡學習平臺,了解并評論學生的作品,發現對方的長處與優點,在客觀公正的評價中,實現取長補短和優勢互補。
信息化技術對教育領域改革的影響較大,作為互聯網時代下的產物,混合教學模式也是教育領域發展的重要方向,利于提高教學成效,但對教師的信息素養等綜合能力要求較高。教師需圍繞服裝設計專業的人才培養目標,充分把握線上下混合教學模式的實踐流程和要求及原則,避免出現本末倒置和喧賓奪主等問題,以此實現現代化教學模式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