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英磊
(許昌技術經濟學校 河南許昌 461500)
在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中,科學觀念、邏輯思維能力、以及創新意識都是十分重要的內容,而這些對于中職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都有著非常大的幫助。基于此,本文討論了目前中職化學教學存在的問題,以及如何通過化學教學培養和提高學生的核心素養。
在對化學學科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們從物質的微觀領域去探究世界,比如讓學生們學會從元素、原子、以及分子的角度來認識每一種物質的組成,并借此對所有物質進行分類,了解物質的多樣性。宏觀辨識與微觀探析都是認識物質的有效手段,學生們在化學學習過程中往往需要通過宏觀與微觀的視覺觀察分析事物、解決問題,因此這也是化學學科核心素養之中十分重要的內容之一。
化學學科具有嚴密的邏輯性,在對問題進行推導的過程中,往往需要構建觀點與結論,然后再去探索這兩者與證據之間的邏輯關系。從中職化學學科的教學內容來看,很多知識往往都是由已知推向未知,通過自己所了解到的物質構成、元素信息去推理并得出結論。這既是化學學科的學習特點,也是中職學生所必須掌握的一種高階思維能力。
在對中職化學學科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除了需要帶領學生們去探索宏觀與微觀世界的奧秘以外,還需要引導學生們在這一過程中形成科學觀念,并確保學生們能夠根據所形成的科學視角對實際生活進行探索,解決現實中存在的問題。此外,在帶領學生們對具體的現實事物進行分析的過程中,學生們還需要具備自主探究能力,通過科學觀念設計并創新研究方案,最后通過實驗來得出最終的結論,并形成自己的觀點。因此,創新意識與創新能力也是化學學科核心素養中非常重要的內容之一,是學生們能夠將所學習到的理論知識付諸實踐的關鍵。
對于化學學習來說,化學實驗的開展不僅能夠加深學生們對復雜知識的理解,而且還能通過實驗過程鍛煉學生們的觀察能力、實踐動手能力,并促進其創新意識的培養,以及激發學生們的探究熱情。但是從目前中職化學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化學實驗在整個課程中的占比較少,一方面是因為教師的不夠重視所造成的,另一方面則是學校的相關實驗設備難以確?;瘜W實驗的正常開展。因此,部分教師在對實驗部分的內容進行教學時,往往會采用口述以及文字描述的形式,這很難激發學生們的探究激情,也未能使學生們的各項能力得到鍛煉,從而導致化學教學的質量難以得到提高。實際上,化學學習的關鍵就在于通過觀察化學現象探究化學反應的實質,而這一過程也是化學中十分有趣的一個地方。所以,教師如果忽視化學實驗的開展,在很大程度上也脫離了化學教學的實質,并且還使學生們喪失了能力提升的機會。
如上文所說,化學學科的核心素養之一便是創新能力的培養,因此在中職化學教學過程中應當重視對學生在這一方面能力的提高。但是受我國過去傳統功利主義教育思想的影響,很多教師甚至是學生在教學以及學習的過程中,往往會忽視掉創新能力培養的要求,從而導致在教學方式的選擇上就會選擇一些更為功利化的模式,使得學生們長期處于被動學習的狀態之下,很難通過自己的實踐對課程知識進行自主探索,也很難具備這樣的創新意識。而在如今以學生核心素養為導向的中職化學教學模式之下,學生創新能力的培養變得越來越關鍵,如今社會對于創新型人才的要求也越來越高,因此如果教師僅僅考慮學生短期內的“成效”,而不顧學生長期的發展,就會給學生以后的就業發展造成影響。因此,就目前來看,在對中職化學學科進行教學的過程中,一些功利主義教育教學思想普遍存在,從而導致在具體教學活動開展過程中,常常會出現忽視中職學生創新能力培養的要求[1]。
想要使學生們的核心素養得到更為有效的培養,那么就需要教師為其創造出一個更為寬松與舒適的教學環境,增強化學學習的課堂氛圍,只有讓學生們的思維能夠得到自由的發展,才能夠激發其創造性的思維,促進其綜合能力的提高。并且,化學實際上是一門十分具有“創造性”的學科,但是,目前很多中職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往往并沒有注意到教學氛圍的營造,并且也缺乏與學生們之間的相互交流與溝通,從而導致很多學生逐漸喪失對化學學習的興趣,當出現問題之后也并沒有及時找教師進行解決。這樣一來,不僅很難培養學生們的核心素養,而且還很難提升課堂教學質量,既不利于學生們的學習,還不利于學生們的綜合發展。
想要使學生們的化學學科核心素養得到有效的培養,教師需要引導學生們將掌握的理論知識付諸到具體的生活實踐中。但是在當前中職化學教學過程中,常常會出現教學內容與實際生活相脫節的情況,部分教師也并沒有意識到將教學需求與生活相結合,從而導致中職學生所學習到的化學知識往往在現實生活中無用武之地,很難做到將理論轉化為實踐。此外,目前中職化學教材也缺乏足夠的專業針對性,雖然版本較多,但是整體內容大致相同,沒有根據不同專業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與專業需求進行設計,從而導致大多數學生在對化學進行學習的過程中,認為與自己的生活以及專業無關,缺乏足夠的學習積極性[2]。
在以學生核心素養為導向的中職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想要使學生們的創新能力得到更為有效的培養,就需要在教學過程中引導學生們形成大膽質疑,并通過實踐進行證明的習慣。只有這樣,才能營造出良好的課堂教學氛圍,使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得到充分的激發。
比如,在對“原子的結構”相關知識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如果僅僅是按照課本對其有關的概念進行描述,那么很難激發學生們的學習積極性與學習興趣,學生們也很難自主地對知識進行探究。為此,教師可以對課堂導入環節進行精心的設計,首先可以借助于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們展示幾組實物照片,然后向學生們進行提問:“圖片當中所呈現的是什么?你們能夠從圖片中獲取到哪些有用的信息?”這樣就能讓學生們在圖片的對比中產生疑問,從而自行通過翻閱書本或者思考來找到答案。這樣一來,就能通過簡單的問題設置來達到培養學生們主動進行思考、主動去解決自己疑問的習慣,而不是像過去傳統的教學方式那樣,總是依賴于教師之口來說出答案與有關概念。最后,當學生產生疑問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借此來導入化學知識,以此來促進其課堂教學質量的提高,使學生們的創新能力與自主思考能力得到培養[3]。
在中職化學教材當中,很多化學知識與化學現象實際上都是學生們在生活中常常能夠見到的,只是很多學生并沒有意識到或者留意而已。因此,想要更好地讓學生們在化學課堂學習中得到提高,教師就需要逐漸讓學生們意識到:化學知識是來源于現實生活的,與我們的距離并不遙遠,而且還可以將所學習到的化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來,以此來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與科學觀念的培養。
就目前來看,部分中職學生之所以會對化學產生一定的畏懼,或者是對化學學習缺乏興趣,往往是因為對于化學缺乏正確的了解,認為物質的微觀構造很難與實際生活產生聯系,一些理論知識也非常晦澀難懂。并且,與中職學生此前在初中所學習到的化學知識相比,中職化學的學習難度增加了不少,因此部分學生往往會在學習過程中感受到一定的壓力,加之認為化學學習對于實際生活的幫助不大,便會喪失對化學學習的興趣。這時如果教師還是以功利性的教學方式進行教學,則會進一步增加學生們的壓力,學生也很難從化學學習中體驗到樂趣。因此,教師在化學課堂上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與科學觀念的過程中,應當對生活化的教學策略進行更為合理的使用,這樣既能夠使學生們更為容易地對化學知識進行理解,而且還能逐漸發現化學學習的樂趣與意義所在,甚至還會主動將化學知識應用到實際生活中,使其核心素養能力得到更有效的培養。此外,借助于生活化的教學策略還能提升課堂教學的趣味性,從而構建更為輕松、愉悅的課堂氛圍,使學生們的科學思維與科學觀念得到更為有效的培養[4]。
不過,教師在對生活化教學策略應用時還需要注意一些問題。比如,教師需要將教學內容與生活中的化學知識進行結合,從而達到讓學生們熟悉教材、理解教材的作用。再比如,教師還需要強化對教學資源的整合,從而為學生們提供更為優質的教學體驗。只有這樣,學生們才能主動從生活中去發現課本教材上所講到的化學知識,并用所學習到的化學知識為自己的生活以及日后的工作帶來更多的樂趣與便利。具體來說,比如在對“氧化還原反應”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引導學生們聯系生活中比較常見的氧化還原反應,這樣就能將化學與現實生活之間的聯系變得更為緊密,使學生們能夠通過自己的生活經驗對化學知識進行思考,使其逐漸具備科學觀念與創造性思維,通過化學知識改造實際生活。
對于化學這一門學科來說,實驗與理論知識是其重要的兩大內容,同時,這兩者之間還具有十分密切的聯系,所以在運用情境教學法的過程中,教師就可以根據化學學科的這一特點,嘗試進行實驗情境的構建。這樣一來,除了能夠讓學生們了解實驗內容、加深對其理論知識的理解外,還能激發學生們學習化學的興趣與積極性,并推動學生實驗技能的提升。并且化學實驗情境的構建,還具有高效、直觀、便捷等優勢,教師可以借助于當前的多媒體技術,向學生們展示具體的實驗步驟,并對其中的注意事項進行強調。同時,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還可以基于實驗情境的構建,向學生們提出一些問題,并讓學生們對實驗現象進行仔細觀察,從而加深對化學現象以及理論知識的理解,促進其動手能力的不斷提高。
具體來說,比如在對“金屬制品的防護”相關的知識進行教學時,教師就可以應用實驗情境構建的方式,組織學生們對實驗進行探究。首先,教師可以先向學生們講解接下來可能會涉及到的一些基礎理論知識,這樣就能為其化學現象的分析提供理論依據,比如對金屬侵蝕中的電化學腐蝕以及化學腐蝕理論進行講解。其次,教師需要從學生們生活中的事物來進行著手引入,比如以鐵釘展開實驗,當其接觸到水分以后,經過一段時間,鐵釘的表面會出現生銹的情況,然后再讓學生們以此為依據進行實驗設計。這時,就會有學生提出,只要避免鐵釘與水進行接觸就行了,還有的同學提出,可以在鐵釘的外層涂抹油漆。最后,教師可以對學生們的觀點一一進行分析與講解,并講述其中所蘊含的化學原理,展開本節課堂的內容。這樣一來,就能啟發學生們主動進行思考,促進學生們逐漸在化學學習中養成勤于動腦的習慣,提升其動手能力,甚至所學習到的知識還能運用到其日后的工作中[5]。
在中職化學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借助于問題情境的構建使學生們養成用化學知識以及化學思維解決問題的習慣,以此來促進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培養,達到學科核心素養提升的目標。
比如,在對化學元素“鈣”有關知識進行教學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老年人的骨質疏松問題作為導入,提出“為什么老年人更容易發生骨質疏松,而年輕人則并不常見”的問題來引發學生思考,這樣學生們就能通過所學習到的化學物質的組成知識來探究這一問題。教師借助于這樣的教學方式往往能夠有效提升學生們的化學思維邏輯能力,促進其化學學科核心素養能力的培養[6]。
綜上所述,在當前的社會以及不同的行業領域中,核心素養的培育對于中職學生的職業發展尤為關鍵。而想要在化學教學過程中培育學生們的核心素養,就需要引導學生大膽進行質疑,激發學生們的創新能力;應用生活化的教學策略,促進學生創造性思維與科學觀念的培養;創設實驗情境,提升化學教學效率;以及通過問題情境的創設,提升學生們的邏輯思維能力。只有這樣,才能為社會以及不同行業輸送綜合能力更強的創新型應用人才,并促進學生科學思維與化學素養的提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