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少華
鄉村振興戰略的實現,離不開廣大農民群眾特別是“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的新型職業農民。新型職業農民作為有文化、有能力、有擔當的新一代農民,肩負著建設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的重任。在“互聯網+”時代,新型職業農民必須具備良好的媒介素養,順應大數據時代的發展,才能通過大眾媒介及時獲取最新農業政策、推廣應用最新農業技術、發展農村電商、提升農產品經營效益,宣傳建設美麗鄉村、實現數字問政、數字治理。新型職業農民媒介素養是新型職業農民對于媒介的認知和所擁有的媒介知識,是其在面對媒介信息時選擇能力、理解能力、批判能力和傳播信息能力的體現[1],直接關系到鄉村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的提升,新型職業農民媒介素養綜合能力的提升對鄉村振興具有重要的推動作用。
在有關促進人的現代化的研究中,不少專家學者都強調大眾傳播媒介對人的現代化的影響。美國社會學家英克爾斯通過大眾媒介與人的現代化項目的調查發現,“在促進人的現代化過程中,個人與大眾媒介的接觸對個人現代化的影響是一個重要而獨立的因素”[2]。隨著互聯網技術在農村的不斷深入應用,為新型職業農民在鄉村振興中獲取海量有用信息提供了強有力的支持。新媒體時代的到來,不但深刻改變了信息傳播的方式,而且極大地改變了文化傳遞的方式和結果。媒介的多樣化可以使人們隨時隨地獲得所需要的信息,了解正在發生的新聞,獲取生活娛樂的信息,媒介素養的提升使人們養成獲取及時信息的習慣和利用有效信息的能力。
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第49 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截至2021年12月,我國網民數量為10.32 億,移動電話用戶總數達16.43 億戶,手機網民規模占99.7%,農民網民為2.84 億。[3]“十三五”末,我國新型職業農民數量已超過2000 萬人,隨著農村互聯網的不斷普及以及大數據、云計算全面提升,新型職業農民不斷享受著互聯網時代帶來的紅利,通過自媒體銷售農產品、直播帶貨、電商社交,推動先進農業技術的應用普及,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同時互聯網媒介架起了新型職業農民與外部世界溝通的橋梁與紐帶,實現了社會角色的轉變和現代化程度的提升。互聯網技術的不斷發展,造就了數以千萬計“愛農業、懂技術、善經營”,能夠整合各種資源要素,獲取市場信息,提高農業生產效率,促進農業農村現代化發展的新型職業農民。正是這些新型職業農民人才,使我國的鄉村振興充滿了內生動力。
隨著媒介素養的不斷提升,新型職業農民作為鄉村振興的中堅力量,通過抖音、西瓜視頻、嗶哩嗶哩等多種新興傳播方式介紹鄉村的生產、生活方式,展現鄉村自然秀麗的風光、淳樸的風土人情、美食特產,搭建起農村與城市有效溝通的新渠道,使更多的人看到鄉村振興的效果,促進了鄉村文化振興。新型職業農民在宣傳展示美麗鄉村的過程中,自覺擔負起弘揚鄉村傳統文化的重任,不斷增強作為鄉村振興主體的主人翁精神,推動優秀鄉村文化的復興,增強新型職業農民的文化自信、文化自覺。
新型職業農民從來源上看,主要包括專業大戶、返鄉創業的農民工、農村的初高中畢業生等,他們的文化程度雖然與傳統農民相比有所提高,但是對于專業性的媒介知識還是不足。
媒介數字化時代,在更大程度上使新型職業農民會使用相關媒介,提升個人信息技能,服務鄉村振興。例如很多人都在利用抖音進行產品的銷售,但是如何拍攝產品,如何進行圖像的科學處理,相關視頻、音頻如何制作處理,如何更加吸引受眾,不同的文案如何寫作,如何提高營銷技巧等,這些媒介技能對很多新型職業農民來說,還存在一定難度。
自媒體的發展伴隨著各種APP 如雨后春筍般出現,手機、電腦的普及使得新型職業農民參與互動的積極性大幅提升,留言、跟帖等豐富了互動的力度與頻度,但從實際研究來看,新型職業農民對于媒介的參與度還不是太充分,更多地集中在短視頻、電視電影等日常娛樂和相關的網絡買賣銷售,對于網絡參政議政、鄉村治理、基層民主建設、傳播優秀鄉村文化等事關民生的問題參與度較低。
鄉村振興戰略是新時代“三農”工作的總抓手,涉及統籌城鄉發展、保障和改善民生、農業現代化、鄉村人才振興等多方面的內容。“新基建”是在數字時代以信息網絡為基礎,實施技術創新驅動,提供數字轉型、智能融合創新服務的基礎設施體系,主要包括5G、人工智能、區塊鏈、云計算為典型代表的新型技術型基礎設施。[4]對農村地區來說,要深化電信普及服務,實施數字鄉村戰略,深化農業農村大數據創新應用,推廣遠程教育等信息服務,建立智能化的新型農村統計信息系統。[5]隨著新基建在鄉村建設和鄉村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農村和城市之間的“數字鴻溝”不斷縮小,新型職業農民媒介接觸的廣度和深度不斷增強,從而加快提升新型職業農民的媒介素養。
目前,針對新型職業農民的培訓在全國各地都在開展,取得了顯著成績,但也存在一些明顯的問題,比如培訓機制不夠完善、培訓內容不夠豐富、培訓手段較為單一、信息化不夠等。在鄉村振興過程中,要建立針對新型職業農民的精品在線課程,特別是針對他們的需求,開展訂單式培訓。針對媒介素養的培訓,政府要加大宣傳力度,提供專門媒介素養教育場地,選派優秀師資,聘請優秀專家、行業直播達人,創新培訓方式,同時支持專業技術協會、龍頭企業和農業專業合作組織參與培訓,建立新型職業農民媒介素養實訓基地,完善“線上+線下”的教育培訓模式。從調研分析來看,新型職業農民對理論知識和實用技術是比較渴求的,相信高質量的媒介素養培訓,一定能夠提升培訓的效能,增強新型職業農民的滿意度。
鄉村振興的主體是農民,新型職業農民媒介素養的提升,關鍵也在農民,要激發新型職業農民的內生動力。新型職業農民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是廣大農民中的佼佼者,學習能力強,領悟知識快,特別是對于新媒體技術充滿了興趣。新型職業農民要主動利用新媒介來激發自身潛力,用媒體之長彌補自身之短,充分認識到媒介素養的提升對于生產、生活的巨大促進作用,主動學習如何科學高效地利用媒介技術,促進農產品電子商務化,塑造農業優質品牌。同時要利用媒介積極參與到鄉村社會治理中來,有效利用媒介參政議政,營造鄉村和諧的發展環境。
在鄉村振興戰略背景下,新型職業農民媒介素養的高低,直接關乎農民的生產生活質量,影響農產品的銷售和經濟效益,影響農民現代化水平,關乎鄉村優秀傳統文化的弘揚和農民的文化自覺與文化自信,關乎鄉村振興的進展。因此必須通過多種途徑、多種手段,共同提升新型職業農民的媒介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