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自政


時值初春,雖然天氣寒意濃,但育明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的蔬菜生產基地暖意融融、人頭攢動,鏟菜的、挑揀的、稱重的、裝袋的……忙得不亦樂乎。近年來,育明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名聲鵲起,通過蔬菜種苗引進、試種、育苗、技術服務和蔬菜銷售等途徑,從當地眾多家農業合作社中脫穎而出,一步步走向規范、發展壯大,帶富了十里八鄉的蔬菜種植戶。
“今年秋天,咱繼續干!”聊起這幾年溫室大棚蔬菜的種植和銷售情況,合作社負責人楊學俊黝黑的臉龐泛起幾分自豪。即便已成了當地小有名氣的苗老板,他壯實的身材、質樸的談吐依舊難掩“農民”本色,他那份與眾不同的“三農”情懷讓人為之動容。
育明蔬菜產銷專業合作社位于民勤縣三雷鎮中陶村園區,成立于2009年5月,是由楊學俊的父親一手創建成立,經過15年的發展,合作社有了一定的規模和影響力,作為當地的一家老牌子合作社,也出現了種植技術落后、管理方法落后、社員們積極性不高的“通病”。正當合作社急需“盤活”之際,2016年7月,一直在他鄉工作的楊學俊回到了故鄉,決定協助父親經營合作社。
初來乍到,楊學俊對育苗、種菜、銷售一知半解,為了熟練掌握生產技術,他一邊經營,一邊實踐,同時向父親請教。為系統的掌握蔬菜生產和營銷管理技術,楊學俊報名參加了甘肅省農廣校舉辦的青年農場主培訓班和民勤縣農廣校舉辦的產業扶貧帶頭人培訓班,系統地學習了蔬菜生產管理技術。經過農廣校老師們的悉心教授,以及楊學俊的刻苦鉆研,他逐漸掌握了溫室蔬菜種植技術,用他的話說,一點點入門了。
合作社以高原夏菜種植和種苗培育為主,溫室大棚特色果蔬種植為輔,建立了鋼結構拱棚20座,日光溫室60座,年育苗達1200萬株以上,覆蓋了全縣18個鄉鎮的2400多戶,輻射金昌、武威、永登等市縣,與省外的客商也建立了穩固的合作關系,形成了集產品銷售、新品種試驗、育苗、技術服務“四位一體”的發展模式,以市場為導向,緊跟區域產業發展趨勢,依托自身資源優勢,著力打造多元化的種苗服務平臺。合作社優化農產品布局,明確發展方向,有層次、有重點、分階段推進合作社建設,打造了一批不同類型、各有特色的蔬菜產品。2020年合作社向市場供應蔬菜3000余噸,年收入達400余萬元、純收入達250余萬元。
“做生意要看收益,但也要顧全大局。”支撐楊學俊堅持下去的,是時常耳旁父親“做事先做人,會做人就有活路”的教導。因此,在種苗和蔬菜營銷中,合作社善始善終,堅持兼顧農戶利益,始終秉持“保證品質、技術指導服務”的理念,實行“供、種、產、銷”一條龍服務,每年培訓農民和上門技術指導服務80余場次,培訓農戶2000余人次,以實際行動為保種苗供應穩民心,吸引全縣乃至周邊市縣蔬菜種植戶的青睞,合作社的苗產業也由此駛入快車道,生意紅紅火火。
“農業是自己的根”,在楊學俊心里,農業既是他腳踏實地創業致富的根基,更是他對家鄉父老的最有效的回報,做一名對家鄉有擔當的農業從業者,是他執著的追求。
2020年年初,合作社以每畝500元的價格流轉土地300畝,移栽定植早春茬芹菜,建成標準化蔬菜生產示范點,從源頭把關,注重生產各環節,基地生產的蔬菜全部使用農家肥和有機肥料,確保蔬菜綠色、有機、無公害。為周邊農戶提供就業崗位50個,年發放工資180余萬元,幫助從業農民提高經濟收入。如今,合作社試驗推廣育苗品種達10多種,2018年,合作社被農業農村部評為“國家農民合作社示范社”。
如今,走進合作社的農業基地,一座座育苗大棚整齊劃一,道路兩旁的風景樹隨風搖曳,日光溫室內的蔬菜郁郁蔥蔥,西紅柿等果蔬隨手可摘,大田蔬菜集成應用膜下滴灌、綠色防控、輕簡化栽培等技術,畝均產值達1萬元左右,畝均純收入達4500元以上,為民勤蔬菜產業發展樹立了樣板。
從傳統蔬菜營銷起家,向高質高效的現代農業轉型,合作社譜寫了一首現代農業“田園詩”,也筑起了社員們無愧于心的“三農夢”。未來,合作社要繼續做大做強溫室產業,為周邊群眾增收致富創造更寬更廣的新天地。★
(作者單位:甘肅省農廣校民勤縣分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