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長憶 袁芝瓊
摘要:蜂房是一味常用傳統動物藥,其主要構成物質有蜂蠟、蜂膠和蜂房油三類,具有抗炎、鎮痛、抗菌、抑癌等藥理活性。其化學成分復雜,藥理作用廣泛,就國內外學者對蜂房成分和藥理作用研究進行了綜述,以期為蜂房的進一步開發利用提供借鑒和參考。
關鍵詞:蜂房;蜂膠;成分;藥理作用
中圖分類號:R285.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7-2349(2022)02-0091-05
蜂房(Nidus Vespae)最早出自于《神農本草經》,又名露蜂房、馬蜂窩、蜂巢、蜂腸等,是胡蜂科昆蟲果馬蜂(Polistes olivaceous DeGeer)、日本長腳胡蜂(Polistes japonicus Saussure)或異腹胡蜂(Parapolybia varia Fabricius)的巢[1],亦有專著認為是胡蜂科昆蟲大黃蜂(Polistes mandarinus Saussure)或同屬近緣昆蟲的巢即可[2],我國各地均有分布,資源豐富,南方地區較多,隨時可采集。傳統醫學多外用敷洗患處或煎水漱,主治攻毒殺蟲、祛風止痛等。人們近年來發現蜂房對某些癌癥有一定的療效而對其產生了一些關注,此外還發現蜂房的提取物在抗炎、抗菌、抗氧化等方面亦有不錯的效果。現對蜂房的主要化學成分和藥理作用的相關研究作出綜述,以期引起相關人員更多的了解、重視和推廣,并期望為相關研究者提供一些借鑒和參考。
1 化學成分
蜂房中含有氨基酸和多肽、有機酸和酚類、揮發油及油脂類成分、香豆素和內酯類、還原糖、鞣質、三萜類、植物甾醇、皂苷及強心苷等多種物質[3]。一般認為露蜂房主要含蜂蠟、蜂膠、蜂房油3大類主要物質和一些微量元素、植物纖維、灰分、水分等其他成分及雜質,其主要活性成分為蜂膠,各組成成分和具體含量也因品種和地理位置的不同而有所差異。
1.1 蜂蠟 蜂蠟是以烷醇和烷酸形成的酯類為其主要化學成分的一種成分多樣的脂肪性有機化合物,還包括少量的黃酮類和維生素類以及部分游離長鏈脂肪醇類、脂肪酸類、烷烴類等[4]。烷烴類無明顯藥理活性,但其是診斷蜂蠟中是否摻入石蠟的主要測定參數;烷酸類的酸值的大小是判斷蜂蠟是否符合國家規范的主要指數;而以三十烷醇為代表的總烷醇類則是蜂蠟藥理活性的主要來源成分[5]。杜婧[6]通過氣相色譜-質譜聯用儀(GC-MS)從蜂蠟中共檢出9種脂肪酸,分別是花生酸、硬脂酸、棕櫚酸、肉豆蔻酸、油酸、木蠟酸、月桂酸、蠟酸和山崳酸,其中棕櫚酸含量占總脂肪酸的一半以上。
1.2 蜂膠 蜂膠是蜂房中的一種化學成分非常復雜的樹脂狀物質,包含了蜂從其四周采集的物質以及它們自身的分泌物,所以不同地域的蜂膠的化學成分有所差異,原膠中普遍囊括50%的樹脂(由黃酮類化合物和相干酚酸組成)、30%的蠟、10%的精油、5%的花粉和5%的其他各種含碳有機化合物[7]。迄今為止蜂膠中被報道的各類成分已超過500種,以類黃酮、酚酸、萜烯類等化合物為其主要構成組分[8]。姚靜等[9]使用液相色譜串聯離子阱飛行時間質譜法(LC-IT-TOF-MS)鑒定了中國蜂膠中的6個酚酸類化合物和25個黃酮類化合物;孫赟等[10]首次從云南蜂膠中分離得到了良姜素、5-甲氧基高良姜素、異鼠李素、3,7-二甲氧基槲皮素、3,3'-二甲氧基槲皮素、5-甲氧基短葉松素、3-乙酰基短葉松素、阿魏酸、異阿魏酸和3,4-二甲氧基桂皮酸10種化合物。
1.3 蜂房油 蜂房油為一類有毒性的混合型揮發油。趙維誠等[11]應用氣相色譜法(GC)對蜂房油成分進行解析,發現蜂房樣品中含揮發油0.004~0.006 mg/g,含軟脂酸以甲酯計0.92~1.02 mg/g,揮發油中有四特丁基焦兒茶酚、硬脂酸、軟脂酸等多種成分混雜。范家佑等[12]通過GC-MS法共分離出68種露蜂房揮發性化學成分,鑒定出了其中的28個成分并得出各化學成分在揮發油中的相對含量,經鑒定的成分大多是烴類化合物和高級脂肪酸以及酯類化合物。吳威等[13]用GC法同時測定出棕櫚酸甲酯、硬脂酸甲酯、油酸甲酯、亞油酸甲酯、α-亞麻酸甲酯5個脂肪酸的具體含量。
1.4 其他成分 蜂房粉末中水分為8.64%~10.09%,灰分平均為9.49%,酸不溶性灰分平均為4.62%,可見多種動植物成分雜質,包括花粉、植物組織碎片及動物組織碎片[14],除以上雜質外還有黃曲霉、重金屬等有害物質。左甜甜等[15]通過對不同來源的10批蜂房樣品中黃曲霉毒素 B1 的殘留量進行測定,發現其最大檢出值高達 602.35 μg/kg,檢測均值為105.02 μg/kg,遠超《中國藥典》2020 版設置限量(5 μg/kg)。王中華等[16]對不同來源的7批蜂房樣品中鉛(Pb)含量進行測定,所有樣品含量均比蜂膠標準限量(8.0 mg/kg)高出了近3.0~14.8倍(因《中國藥典》2020版對蜂房Pb含量沒有規定,所以與其近似品種蜂膠之標準進行比對)。
2 藥理作用
2.1 抗癌 蜂房中含有豐富的有抗癌效用的成分,如蜂膠中所含有的黃酮類化合物,其中抑癌效果較強的物質有桑黃素、皂草黃素、兒茶精等;木樨草素和菲瑟酮具備抗細胞增生作用;福桔黃素與蜜桔黃素可以遏抑人體扁平癌細胞的增殖;槲皮酮能夠誘使癌細胞自毀破裂而凋亡;未分化的惡性細胞可被類黃酮轉變化成分化成熟的正常細胞,變形細胞的 DNA 的合成或生長可被咖啡酸苯乙酯抑制[17]。 XUAN H Z從中國蜂膠水提物中分離純化了3,4-二甲氧基肉桂酸、松屬素、高良姜素、阿魏酸、異阿魏酸、白楊素、咖啡酸、短葉松素、咖啡酸芐酯、芹菜素、咖啡酸苯乙酯共11種化學成分,然后用不同的人腫瘤細胞株(MCF-7、丙二醛-甲基溴-231、HeLa、A549)測試了這11種成分的抗腫瘤活性,結果顯示這11個成分的抗腫瘤活性各不相同,這些成分通過抑制腫瘤細胞遷移、激活caspase3、促進ROS生成等途徑誘導細胞凋亡[18]。由此可推斷,蜂膠的抗腫瘤作用并不依賴于單一的成分和途徑。朱紫薇[19]發現由靈芝、蜂房、干蟾皮、白僵蠶配伍的驗方白露湯對人肺腺癌A549 細胞增殖的有顯著抑制作用,可干擾糖酵解反應過程使A549的產能方式受到影響,進而阻礙A549的增殖促使細胞發生凋亡,其對實驗對象的作用稍弱于順鉑的效果,但聯合使用后有增效的作用。中醫臨床常將蜂房用于腸癌、乳腺癌、肺癌、食管癌、胃癌、卵巢癌等多種癌癥的治療,對多種腺癌效果更佳[20]。
2.2 抗菌 蜂房中很難發現細菌,這要歸功于蜂膠所具有的的廣譜抗菌作用且其抗菌機制復雜多樣,而蜂膠中主要是黃酮類化合物發揮抗菌作用,高良姜素、松屬素被認為抑菌作用最強[21]。黃酮化合物的抑菌機制主要有抑制胞漿膜功能、抑制核酸合成和抑制能量代謝三種[22]。GUAN X X發現蜂房提取分離出的黃酮類化合物槲皮素和山奈酚可以抑制變形鏈球菌、遠緣鏈球菌、血鏈球菌、粘性放線菌、奈氏放線菌和鼠李糖乳桿菌的生長,并顯著抑制變形鏈球菌細胞的致酸性和酸度[23];XIAO J等[24]研究顯示蜂房提取物可能通過抑制葡聚糖的合成、破壞產酸、抑制和降解生物膜中微生物間基質積累這三條途徑影響變形鏈球菌生物膜活性和結構從而發揮抑菌作用,這提示蜂房有機會成為一種有潛力的齲齒防治藥物。莊愛文等[25]研究發現蜂房醇提物對銅綠假單胞菌有很好的抗菌效果,且可以逆轉銅綠假單胞菌耐藥性,其機理或許是阻礙細菌耐藥基因的轉錄,使得耐藥酶不能表達而失卻耐藥性。JOANNA等[26]通過對慢性傷口感染患者分離出的奇異變形桿菌的臨床試驗,發現蜂膠乙醇提取物對細菌生物被膜形成有抑制作用從而殺菌。
2.3 抗炎 蜂房蜂膠中有很多生物活性成分單體具有良好的抗炎效果,主要包括黃酮類化合物槲皮素、柯因、高良姜素、山柰酚等,和酚酸類化合物咖啡酸、阿魏酸、肉桂酸等,以及一些酚酸的衍生物如咖啡酸苯乙酯、阿替匹林C等[27]。蜂房的水提取物可以顯著抑制巴豆油引起的小鼠耳急性滲出炎癥,并且這類效果在實驗小鼠兩側的腎上腺被摘除后依然能存在[28],這意味其抗炎作用可能不是通過垂體-腎上腺系統而是通過一種更直接的作用機制。李琳等[29]在對蜂房的水溶性部分做初篩的過程中,發現其蛋白質和多肽部分表現出較強的抗炎作用,并首次從具有抗炎及免疫活性的露蜂房多肽中分離得到一種相對分子量在5~7kD的酸性多肽并命名為NV-PP-1。段岳琛等[30]用大黃、露蜂房、生甘草、白芨制成大黃蜂房飲保留灌腸治療放射性直腸炎31例有效率為77.4%,為放射性直腸炎的治療提供了一個中醫藥類新方法。蜂房治療急性鼻竇炎、急性喘息性支氣管炎、急性腸系膜淋巴結炎[31]、亞急性甲狀腺炎、復發性痤瘡[32]、風濕性關節炎[33]等各類急慢性炎癥亦取得了較好療效。
2.4 抗氧化和清除自由基 楊新周等[34]發現蜂房不同部位的提取液均有一定的抗氧化活性,且其抗氧化能力可能與黃酮、多酚、多糖含量有一定關系,其清除 DPPH·自由基、·OH自由基、總抗氧化能力順序為巢脾>外殼>封口膜。王振吉等[35]使用超聲波輔助提取蜂房總黃酮時亦發現其具有較強抗氧化性,在提取物質量濃度為0.018 6 g/L時,Fe3+還原引起的吸光值可超過1,對·OH和DPPH·的清除率都能達到百分之九十五以上。Raja等[36]實驗發現蜂膠的抗氧化活性主要依賴于酚酸、黃酮、維生素和一些二萜類化合物等生物活性物質的共同作用,通過清除自由基從而抑制脂質氧化。
2.5 抗潰瘍 蜂房的抗潰瘍作用可能是其能夠作用于交感一腎上腺髓質系統,提高胃內粘液前列腺素E2(PEG2)含量以及抑制胃酸分泌速度,改善局部血液循環的同時促使組織的修復再生等原因有關[37]。蜂膠乙醇提取物可有效減少胃酸度,抵抗應激型、酒精型和消炎痛型潰瘍的發生,且蜂膠石油醚萃取物可促成醋酸型潰瘍的快速痊愈[38]。
2.6 抗病毒 體外抗病毒實驗證實了蜂膠對單純性皰疹病毒和皰疹性口腔炎病毒的外殼有殺滅作用,對脊髓灰質炎病毒的滋生也有很強對抗作用[39]。蜂膠中黃酮類化合物能阻斷病毒對宿主細胞的吸附、穿入、復制等環節從而施展其抗病毒作用,還能給刺激機體免疫系統產生干擾素及白介素等細胞因子,加強機體免疫功能從而保護機體免受病毒侵害[22]。在我國以蜂房等中藥為主的復方外用制劑用于尖銳濕疣的臨床治療已多年,試驗表明其經使細胞毒性作用遏抑和消滅人乳頭瘤病毒(HPV)[40]。
2.7 促進傷口愈合 局部蜂房及蜂膠治療可增強燒傷傷口中膠原蛋白及其成分的表達,提高創面皮膚羥脯氨酸(Hyp)水平[41],降低傷口中的自由基濃度,緩解傷口組織氧化應激,產生有利于重新上皮的生化環境,在較短的時間內更有效地修復組織,促進傷口愈合,并且蜂膠的抗炎和抗菌特性能更有效地處理受污染的傷口[42]。曹衛華[43]使用蜂房自擬蜂竭生肌膏以致4褥瘡62例,三個療程內治愈率達83.87%,其余患者亦有瘡口好轉。
2.8 保護心血管系統 張坤[44]發現蜂房甲醇提取物在高濃度情況下存在細胞毒性,但在低濃度下可促使加快正常造血細胞的分裂和生長。蜂膠總黃酮(TFP)可以有效防治異丙腎上腺素(ISO)誘導小鼠心肌肥大和心肌損傷,有效抵抗ISO 引發的心功能異常、心肌細胞體積增大、心肌鈣化形成、心肌細胞凋亡及心臟原物質和形態學變化,其機制與PI3K/AKT信號通路有關[45]。蜂房的各類浸出物均具備正性心肌力、擴張血管腔、使血壓短期內下降及明顯的促進血液凝固作用[46]。
2.9 治療男科疾病 蜂房的水溶性和醇溶性成分都能夠增加幼年去勢大鼠的副性器官重量,卻不會使其胸腺重量減輕,蜂房具備雄性激素樣作用卻無睪丸素樣副作用,因此可用于補腎壯陽[47]。臨床可見其用于治療早泄、男性弱精子癥型不育、勃起功能障礙等疾病亦有良效[48-50]。
2.10 毒副作用 蜂房含有一種可能導致中樞神經麻痹而死的小分子多肽類神經毒素,同時可阻斷神經肌肉接頭,從而引起麻痹無力、驚厥昏迷[51]。蜂房油經人體吸收后經腎排泄,可刺激腎臟而引起腎炎性改變,臨床上可有腰痛、浮腫、少尿及腎炎性實驗室檢查改變,動物實驗證明家兔及貓服用蜂房油后也可引起急性腎炎[52]。孟海琴等[38]按序貫法求得小鼠靜脈給藥的半數致死量(LD50)為(12.00±0.38)g/kg,按改良寇氏法求得小鼠皮下注射的LD50為(32.33±2.31)g/kg。蜂膠中的某些致敏物質如阿魏酸、咖啡酸類、桂皮酸類和楊芽黃素等,可作為抗原刺激機體產生特異性免疫反應,引起機體產生蜂膠變態反應,導致出現組織損傷或生理功能紊亂等癥狀[53]。
2.11 其他藥理作用 抑制T細胞介導的免疫功能、改善糖尿病導致的胃腸神經功能紊亂、抗寄生蟲、鎮痛降溫、降血糖、對鉛中毒的預防性保護、保鮮食品、美白美容等[54-62]。
3 小結
蜂房藥用歷史悠久源遠流長且為臨床常用中藥,目前蜂房及其主要有效成分蜂膠等主要應用于醫療衛生方面,一般用于對腫瘤、感染、炎癥等的治療和輔助治療,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其依然有更多的發展利用空間。蜂房藥理活性成分的分離鑒定和作用機制的研究尚不夠明晰,化學成分和藥理活性的研究還需要深入展開,所以仍需進行大量的基礎性和系統性的研究工作,從而為蜂房以后的利用發展提供更多更好的實驗證據。且近年來的研究報道大多為對蜂膠的研究,而對蜂房其它成分的研究則報道有限,但蜂膠與蜂房的功效雖相近卻不完全相同,蜂房的作用是包括蜂膠與其它組成物質的共同作用,因此也需要增加對其他成分的研究。同時需要加強對蜂房質量的科學監管和重金屬含量標準的制修訂,繼續積累其數據和完善技術手段,組織展開蜂房藥材培育和儲藏規范化研究,避免黃曲霉毒素及重金屬的污染,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參考文獻:
[1]國家藥典委員會.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一部)[S].北京:中國醫藥科技出版社,2020:156.
[2]李經緯,余瀛鰲,歐永欣,等.中醫大辭典[M].北京:人民衛生出版社,1995:1990.
[3]王亞婷.蜂房的成分分析與質量分析方法的研究[D].太原:山西中醫學院,2015.
[4]李光,張寧,雷勇,等.蜂蠟的現代研究[J].中國醫藥導報,2010,7(6):11-13.
[5]曹蘭,劉佳霖,羅文華.蜂蠟主要理化成分及藥用研究進展[J].蜜蜂雜志,2018,38(2):1-3.
[6]杜婧.天然蜂蠟理化特性及其有效成分的提純研究[D].長春:長春工業大學,2015.
[7]PIETTA P G,GARDANA C,PIETTA A M.Analytical methods for quality control of propolis[J].Fitoterapia,2002(73):20.
[8]金平,張宇,王會,等.蜂膠的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J].吉林中醫藥,2018,38(4):432-434.
[9]姚靜,孫建國,吳亮,等.蜂膠化學成分的LC-IT-TOF-MS鑒別[J].中國藥科大學學報,2017,48(2):178-183.
[10]孫赟,饒高雄.云南蜂膠化學成分研究[J].中藥材,2016,39(10):2247-2250.
[11]趙維誠,肖偉,于德泉,等.蜂房抗腫瘤成分的提取及分析檢測[J].實用腫瘤學雜志,2000(1):14.
[12]范家佑,郁建平.露蜂房揮發性化學成分分析[J].山地農業生物學報,2010,29(4):368-370.
[13]吳威,王春枝,崔雪靖,等.GC法同時測定蜂房藥材中5個脂肪酸的含量[J].西藏醫藥,2018,39(5):26-27.
[14]周清波,姜成,李春豐,等.露蜂房的生藥鑒定[J].黑龍江醫藥科學,2014,37(4):11+13.
[15]左甜甜,劉麗娜,孫磊,等.動物藥中黃曲霉毒素B_1的定量風險評估探索[J].藥物分析雜志,2019,39(7):1267-1271.
[16]王中華,馬瑛.不同產地和藥用部位的蜂房中重金屬含量比較[J].中國藥房,2017,28(15):2119-2123.
[17]孫小英.東北黑蜂蜂膠黃酮提取工藝優化及抗腫瘤活性研究[D].佳木斯:佳木斯大學,2017.
[18]Hongzhuan Xuan,Yuehua Wang,Aifeng Li,et al.Bioactive Components of Chinese Propolis Water Extract on Antitumor Activity and Quality Control[J].J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ltern.Med,2016,20(16):964-965.
[19]朱紫薇.白露湯對人肺腺癌A549細胞增殖的抑制作用及機制實驗研究[D].哈爾濱:黑龍江中醫藥大學,2019.
[20]何立麗,顧恪波,陳蘭羽,等.孫桂芝運用露蜂房治療惡性腫瘤經驗[J].中華中醫藥雜志,2021,36(2):843-846.
[21]陶海騰,董宇晴,張春江,等.黃酮化合物的抑菌性及在畜禽水產防腐保鮮中的應用[J].食品研究與開發,2020,41(16):203-207.
[22]蘇銳,崔麗霞.黃酮類化合物抑菌抗病毒活性的研究[J].農業技術與裝備,2011(4):30-33+35.
[23]Guan Xiaoxu,Zhou Yi,Liang Xue,et al.Effects of compounds found in Nidus Vespae on the growth and cariogenic virulence factors of Streptococcus mutans[J].Microbiol Res,2012,167(2):61-8.
[24]J.Xiao,X.D.Zhou,J.Feng,et al.Activity of Nidus Vespae extract and chemical fractions against Streptococcus mutans biofilms[J].Lett Appl Microbiol,2007,45(5):547-552.
[25]莊愛文,饒芳,劉文洪,等.蜂房醇提物逆轉銅綠假單胞菌耐藥性的研究[J].中國中醫藥科技,2011,18(2):123-124.
[26]Kwiecińska-Piróg Joanna,Skowron Krzysztof,S'niegowska Agata,et al.The impact of ethanol extract of propolis on biofilm forming by Proteus Mirabilis strains isolated from chronic wounds infections[J].Nat Prod Res,2019,33(22):3293-3297.
[27]王凱,張江臨,胡福良.蜂膠抗炎活性及其分子機制研究進展[J].中草藥,2013,44(16):2321-2329.
[28]張曉明,李喜香,劉效栓.蜂房的臨床應用及其混偽品的鑒別[J].西部中醫藥,2015,28(11):30-32.
[29]李琳,柳雪枚.露峰房抗炎蛋白中多肽成分的分離、純化及性質研究[J].中國藥學雜志,1999(4):17-20.
[30]段岳琛,熊乙霓,姚德蛟.大黃蜂房飲保留灌腸治療放射性直腸炎31例[J].中醫臨床研究,2015,7(11):75-76.
[31]邱根祥,汪如鏡.露蜂房治療兒科病醫案7則[J].新中醫,2017,49(9):166-168.
[32]黃珂,李慶娜,田艷紅.魏子孝應用露蜂房治療內科雜病驗案[J].醫學理論與實踐,2021,34(5):897-899.
[33]林家冉,王新茹,顧成娟.露蜂房、鹿銜草、豨薟草治療類風濕性關節炎——仝小林三味小方擷萃[J].吉林中醫藥,2020,40(12):1547-1549.
[34]楊新周,劉貴有,梁建平,等.凹紋胡蜂蜂巢不同部位黃酮、多酚、多糖提取工藝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西南農業學報,2020,33(8):1679-1684.
[35]王振吉,楊宏昌,楊申明,等.凹紋胡蜂蜂房總黃酮超聲波輔助提取工藝及抗氧化活性研究[J].飼料研究,2020,43(8):69-73.
[36]Raja Béji-Srairi,Islem Younes,Majdi Snoussi,et al.Ethanolic extract of Tunisian propolis:chemical composition,antioxidant,antimicrobial and antiproliferative properties[J].J Apic Res,2020,59(5):917-927.
[37]孟薇.張仲景活血通絡法研究[D].哈爾濱:黑龍江中醫藥大學,2015.
[38]王倩,周改蓮,周文良,等.蜂房的研究進展及其質量標志物預測分析[J].中華中醫藥學刊,2021,39(1):254-258.
[39]倪士峰,劉惠,李傳珍,等.蜂房藥學研究現狀[J].云南中醫中藥雜志,2009,30(5):71-73.
[40]中華醫學會皮膚性病學分會,中國醫師協會皮膚科醫師分會,中國康復醫學會皮膚性病委員會.中國尖銳濕疣臨床診療指南(2021完整版)[J].中國皮膚性病學雜志,2021,35(4):359-374.
[41]趙慶春,文金輝,顏鳴,等.復方虎杖蜂房噴霧劑對大鼠小面積Ⅲ度燒傷創面愈合的影響[J].中草藥,2009,40(9):1428-1431.
[42]Ewa Rojczyk,Agnieszka Klama-Barya,Wojciech abus',et al.Historical and modern research on propolis and its application in wound healing and other fields of medicine and contributions by Polish studies[J].J Ethnopharmacol,2020, 262.
[43]曹衛華.蜂竭生肌膏治療褥瘡62例[J].中國民間療法,2016,24(2):34.
[44]張坤.蜂房提取物的體外抗腫瘤作用研究[D].沈陽:中國醫科大學,2010.
[45]孫光偉.蜂膠總黃酮對小鼠病理性心肌肥大和心衰的保護作用及其機制研究[D].長春:吉林大學,2016.
[46]李海燕.陳年蜂房在臨床上的應用研究[J].中國蜂業,2006(12):5-7.
[47]張娜,解紅霞.蜂房的化學成分及藥理作用研究進展[J].中國藥房,2015,26(24):3447-3449.
[48]胡佑志.露蜂房臨床驗方應用舉隅[J].蜜蜂雜志,2019,39(7):23-24.
[49]肖海鵬,徐慧,謝銘瑤,等.楊秉秀治療特發性男性不育癥微觀辨精用藥規律研究[J].湖南中醫雜志,2016,32(6):15-18.
[50]楊振輝,陳祥.陳祥治療勃起功能障礙的經驗總結[J].中國民間療法,2017,25(6):8-9.
[51]周業容,張小玲,葉昱棟.急性蜂房中毒12例臨床觀察[J].中國當代醫藥,2009,16(13):184.
[52]方國祥.動物類和礦物類中藥引起的腎損害[J].中國臨床醫生,2006(12):16-17.
[53]姚海春,姚京輝,陳云.蜂膠變態反應機理及防治原則[J].中國蜂業,2013,64(15):55-58.
[54]吳德全,陳明,黃躍南,等.露蜂房對淋巴細胞與胰島混合培養系統中淋巴細胞轉化的影響[J].中國普外基礎與臨床雜志,2007(2):168-170.
[55]劉慶山,馬天,楊志宏,等.5,7-二羥基雙氫黃酮治療大鼠糖尿病胃腸神經功能紊亂效果觀察[J].山東醫藥,2009,49(27):4-6.
[56]Rebouas-Silva Jéssica,Celes Fabiana S,Lima Jonilson Berlink,et al.Parasite Killing of Leishmania(V)braziliensis by Standardized Propolis Extracts[J].J Evidence-Based Complementary Altern Med:eCAM,2017,2017:6067172.
[57]孟海琴,寧秀英,郭惠甫,等.露蜂房的抗炎癥作用[J].中草藥,1983,14(9):21-24.
[58]鄒洪宇,黃學寬.馬有度應用雙骨蜂韋湯治療牙痛經驗[J].實用中醫藥雜志,2019,35(10):1271-1272.
[59]陳煥浩,胡福良.淺述蜂膠的抗高血糖作用及其機制[J].蜜蜂雜志,2020,40(11):25-28.
[60]王倩.蜂膠黃酮對小鼠鉛中毒的保護作用及其機制研究[D].西安:西北大學,2020.
[61]劉小霞,安學明,贠建民,等.蜂膠、蜂蠟復合涂膜劑對雙孢蘑菇的保鮮作用[J].食品與發酵工業,2019,45(16):187-194.
[62]楊躍飛,姚剛.論蜂膠在日化產品中的應用[J].中國蜂業,2013,64(30):59-61.
(收稿日期:2021-08-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