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雅茹
摘要:要提高課堂的效率,學習習慣的培養至關重要。本文從有效利用課堂時間和巧妙利用課后時間兩方面介紹了幾種培養小學低年級學生的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做法,旨在培養學生集中注意力,善聽,會說,隨時積累和自覺完成作業的好習慣。
關鍵詞:注意力;傾聽;表達;積累;質量
一、教育背景
小學低年級是孩子習慣形成的重要階段,習慣不僅是素質的重要內容,而且也越來越成為當代教育的主題。在學校教育中增加習慣養成教育不僅有利于學生的學習,而且還會對孩子的一生產生重要影響。
二、存在問題
(一)課堂聽講習慣差,導致課堂聽講效率低下。
(二)課后完成作業的習慣差,作業不能按質按量按時完成,除了導致當天的知識無法徹底消化,還影響后期新知識的吸收,從而形成惡性循環。
(三)課外沒有主動閱讀積累的好習慣,極大限制了知識量的儲備和擴展。
三、良好語文學習習慣的幾點做法
(一)抓住課堂的有限時間
1.培養學生集中注意力的習慣。通過我這段時間的帶班和教學,我發現低年級的學生特別好動,可以看出,影響低年級學生學習效果的最大問題就是自控能力差、上課注意力不集中。對于多數學生來說,培養集中注意力的習慣是搞好學習的重中之重。從老師這方面來說,要注重課堂提問,創設氛圍引導學生積極發言,減少學生分散注意力的間隙;同時,教師在講課過程中要隨時觀察、抽查提問,強制個別學生集中注意力,逐步養成全班同學集中注意力聽課的好習慣。除此之外,為了讓學生認真上好課,我還花了不少心思。比如:課堂上,把學生的名字寫在黑板上,能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在黑板上畫出兩個角落,一個專門寫表現好的學生的名字,另一個寫表現不好的學生的名字。這樣,老師不用浪費時間講紀律,只要把粉筆在“記名”角落上一放,學生就立刻會意,表現好的同學能光榮地看到自己的名字,表現不好的同學就有所收斂。練習課時,學生興趣缺乏,難以控制,就多采取小組比賽的方式,在黑板上寫好組別,哪組表現好就給哪組畫星星加分,不僅有答題分,還有紀律分,采用連坐的方法,一個人表現不好就給全組減分,學生都希望自己小組的星星分數越來越多,于是他們互相督促,管好小組那些好動的同學,那些表現不好的同學因為不好意思給自己組減分,也就能認真聽講了。這樣,老師就不用一直強調學生注意紀律了。
2.培養學生善于表達的習慣。由于低年級學生年齡普遍比較小,思維能力相對較差,所以才開始時,我對他們表達能力的要求就是聲音響亮、語速適中,表意正確;當學生具備一定邏輯能力之后,老師就要引導學生說話完整,表達清楚,必須在課堂上加大說話表達的比重,引導學生積極發言。比如,我們班在教學《稱贊》時,我提出問題,文中是誰稱贊了誰,一個學生回答出:是小獾稱贊了小刺猬,有另外一個學生補充:小刺猬稱贊了小獾,針對這種情況,我就趁機提出,誰能用咱們學過的一個詞,把這兩個同學的答案兩句話變成一句話。學生自然而然就想到了才學過的“互相”這個詞,這樣,不僅鞏固了舊的知識,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
(二)善于利用課后時間
1.注意養成學生隨時整理、隨時積累的好習慣。二年級學生接觸的知識面越來越寬,同音字、形近字,近義詞、反義詞,多音字、成語,名言警句都有涉獵,這就要求學生隨時將繁雜的知識進行梳理、識記,建立一個屬于自己、適合自己的分門別類的記憶寶庫。這學期期末時,我并沒有像往常那樣自己總結,而是要求學生將自己的“日積月累”貢獻出來,最后全班交流訂正出最有價值的30對反義詞,19對近義詞,30個多音字還有大量含有數字的成語,因為是自己平時留意積累的結果,因此我并沒有費很多的勁兒,學生就能正確識記了。可能對我們來說,這些數字微不足道,但我相信,只要孩子上課養成積累的好習慣,他的記憶寶庫會不斷充盈,越來越富足。
2.課后自覺完成作業的習慣。為了讓學生養成按時、按質、按量完成作業的好習慣,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我們班分為四個小組,每組兩個組長專門負責每天的練習作業檢查。組長有權拿筆在組員的練習本上圈出錯誤并提出改正要求,有權根據完成情況在練習本上寫“已查”或“未完”并且劃出AB等級,組員如果有意見,可以拿上本子來找老師。因為對組長實行優劣淘汰制,所以組長在工作時都能盡職盡責,極大程度上起到了監督其他學生作業的作用。對于個別不寫作業的頑固派,我采取的方法是,讓他們每天早上一來到教室就把作業直接交給我,杜絕了他們來到學校后利用其他課補作業的可能性。一段時間下來,班里的大部分學生都能認真完成作業,按時自覺交作業。
四、結語
通過以上種種措施,班里孩子學習語文的熱情有所提高,但也還存在很多的不足,所以,下學期的重點工作,就是如何讓那些好的學生繼續保持堅持,讓那些被動的學生化被動為主動并持續堅持。我相信通過老師和學生長期的堅持和努力,學生們一定會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的。
參考文獻:
[1]林施香.談小學低年級語文學習習慣培養的策略[J].試題與研究,2021(32):43-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