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黃 勵
我園圍繞幼兒的興趣點和關注點,設計班級游戲材料,開展多樣化區域游戲活動,讓班級游戲材料為幼兒提供更多操作和想象的可能。
區域游戲讓幼兒以小組或個別學習的方式,在與材料的互相作用中,通過感知、動作、表象等積累經驗,獲取直接經驗,進行多元化學習,使幼兒的學習更自主、更快樂,促進幼兒個體經驗建構和自主發展。近年來,我園一直在區域游戲中探究如何使用低結構材料。但在實踐中,我園發現,低結構材料開發、收集與利用過程中,難以形成體系,缺乏挖掘深度,班級特色化建設不足,也難以呈現教師的個性化優勢。為了激發教師不斷探究低結構材料的多樣性與豐富性,實現“一物多種玩法”,我園嘗試從問題出發,從師幼感興趣和擅長的自然材料、生活材料等入手,個性化建構“一個班級一種特色”的游戲環境。
我園將班級環境和區域創設交給教師、交給幼兒的同時,還從“全園一盤棋”的角度綜合考量,鼓勵教師思考、設計適宜本班幼兒的環境與材料,深入解讀幼兒年齡特點,讓幼兒個別化學習材料更具有可玩性、多玩性,并能讓幼兒持續玩下去。首先,各班級充分挖掘、拓展、呈現低結構材料的多樣運用,實現“班班有特色、材料有互通”;其次,充分關注幼兒身心發展的特點和差異,收集、利用各種低結構材料,并設計、生成適合不同年齡段幼兒的玩法,滿足幼兒個性化活動和游戲的需要;最后,倡導教師觀察幼兒自我學習、自我探索、自我發現、自我完善的過程,以“源于幼兒、用于幼兒”為宗旨,不斷調整班級創設內容,讓幼兒在“玩中學、做中學”中,‘玩’出新花樣,“學”出新高度。
根據幼兒的興趣點、班級的實際情況,我園對已有材料進行調研、統計,確定班級個性化創設的重點。在此基礎上,我園對材料進行整合、分類,以便依據本園課程主題“核心經驗”幼兒學習發展目標,設計適宜有趣的游戲學習內容。下表是師幼共同總結歸納出的資源、材料類型。
場所 類別材料用途玩具 積塑、拼插、橡皮泥園內資源各類紙張、圖書、舊筆套筆管、紙盒、塑料籃、黑板、幼兒用書、閱讀圖書等園內資源常用活動材料花草樹木、樹枝樹葉、木棍、裝修材料以及走廊墻面、活動室空間等各類服飾用品、家居日常閑置物品、禮盒、掛歷、擺件等親友資源家庭資源家庭資源從事的職業中所用的工具、物品等家長資源工作內容:醫生、銀行職員、木工、電工等職業人員的物品、材料等家長特長資料各類自主游戲資源站、禮品加工館、咚咚學習館、樂樂小學堂、家家樂小社區、小餐館、美羊羊游戲館、休閑館、小銀行、文明旅游團、服裝工廠、環保時裝館、安全游戲屋等各類自然材料生活資源環境資源社區資源菜場、銀行、超市、農田等可欣賞、可參觀、可實踐的場所與地段
我園開展全園各小組不同層面的“分享學習”“沙龍研討”等系列活動,確立“小班凸顯游戲性,中班凸顯主題性,大班凸顯挑戰性。”這一導向,讓教師圍繞中心點進一步確定班級實踐調整的目標及思路?!耙环N思想與另一種思想彼此交換,我們就會有兩種思想?!痹诘谝粋€階段的交流中,教師將改革實踐帶到班級,進行現場式研討,在“亮點大PK”“像孩子那樣游戲”中,在帶有探險式的觀摩學習中,去揣摩其他班級環境設計的用意和區域材料的適宜性、層次性……這樣的研討過程也是教師走進童心世界的過程,是一個真體驗、真探究的過程。
班級環境創設一直在研討中進行動態調整,我園改變以往從上自下的集中評比模式,采用“先完成、先展示、先交流”方式,給予教師更多豐富與完善的時間。因為教師獲得了更多的自主權,所以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高漲,班級呈現的精彩更加個性化。例如,以布為主打的“依依‘布’舍”班級特色,從不同渠道收集來的布成為班級亮點。扎染區——用顏料、布頭嘗試不同位置、不同方法扎染出的抽象畫;語言區——將布單上的卡通動物剪下裝上絲綿,成了可愛的故事主角;自主游戲屋——不同材質、顏色、用途的布頭被布置成了布天地,可以用來售賣、用來裝飾、用來表演等。又如,在“板板精彩”主題活動中,看似簡單的紙板成為班級環創的主力軍。紙板做底襯的照片相框,利用紙板開展的建構游戲,連廢舊的紙板都被拿來做泡紙漿、上顏色、做紙張的探索游戲;在“‘紗’那間”主題活動中,窗紗、蚊帳、紗巾、浴球成為班級環境布置的一大亮點,“有間小屋”里售賣的花兒各式各樣,是幼兒用各種不同的紗包裹、纏繞、折疊、組合而成;在“‘竹’有風采”主題活動中,竹蜻蜓、跳竹竿、高蹺、蕩花船,竹圈、竹陀螺等竹資源的巧妙運用,使班級戶外游戲更具風格,讓幼兒盡享樂趣;在“一‘筒’天下”主題活動中,簡單的紙筒在教師的巧妙設計下,變成了好看的裝飾、變成了望遠鏡、傳聲筒、編鐘、花花容器等多樣的游戲材料,幼兒玩得不亦樂乎。
教師在教研中體驗到樂趣的同時,也通過觀察,提出自己的思考:這樣的設計,雖然每個班級有了特色,但是否局限了幼兒對多樣材料的感知?能否讓各班級資源得到大聯動?讓幼兒有機會去探索不同的材料,拓展他們對不同材料的認識?于是,“資源共享”活動產生了。
我園借鑒戶外體育互動游戲,開展年級組內的共享制嘗試,給幼兒更多樣嘗試體驗的機會,以發揮班級個性化環境和材料的最大效應,不但有利于幼兒間的相互學習,而且彌補了班級同一類材料可能造成的不足,讓幼兒與更多的材料互動,促進幼兒在寬松、愉悅的氛圍中自主發展。在此基礎上,我園還嘗試全園聯動的“資源共享制”,發揮“大帶小”作用,挖掘同類材料在不同年級組的價值,促進幼兒的全面發展。
“我們的轉變”——教師成長。教師從班級實際出發,設計出與課程理念、目標、內容相匹配的環境、材料與游戲內容,注重開發和利用適宜的教學資源,促進幼兒自主發展,逐漸樹立新穎的教學觀,提升游戲化的活動設計與實施能力。
“我們的亮點”——環境亮化。班級特色環境創設的主打材料,從走廊、操場到活動室、游戲室等,無不彰顯班級之特色所在,打造了“班班有特色,班班有亮點”的班級環境,給幼兒創設了“自由、自主、創新、愉悅”的游戲天地。
“玩出樂趣”——材料匯集。各班依據主題活動進一步充實環境游戲區材料,在實踐過程中,各班級形成了材料文本集。
遵循“一班一特色”“一物多玩”理念,我園收獲了來自幼兒的驚喜和成長,收獲了來自于家長的支持和理解,教師也轉變了自身觀念和行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