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項建麗
課堂教學的實效性主要指教師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后,幼兒所獲得的具體進步或發展。那么,教師應該如何提升幼兒園課堂教學的實效性?
幼兒的思維直觀性決定了幼兒的學習興趣和探究欲是極其強烈的,要讓他們產生好奇心。在幼兒教育內容上,教師應選擇幼兒喜歡的,并易于接受的教學內容。制定正確的教學目標是提高課堂效率的前提,目標必須適合幼兒的現有水平,在此基礎上提升。如果發生偏差或者要求定得過高過低,就會影響教學效率。
教師要熟悉幼兒,了解幼兒現有的知識和能力,組織有效的課堂教學活動。例如,本班幼兒手工活動折紙基礎差,可以在美工區貼上一些簡單折紙的示意圖,讓幼兒看懂步驟,由簡單到復雜操作。
幼兒園教學以游戲為主,教學材料必不可少。教師在選擇材料時,要考慮其對本次教學的價值,幫助幼兒理解知識,掌握方法和能力。這樣能有利于知識的生成,促進幼兒的發展。
游戲是幼兒最喜歡的活動方式,能夠讓幼兒在玩中學、學中玩。幼兒在游戲時,材料、形式、規則的不同,會帶來幼兒興趣、態度和回應方式的不同。
案例:樹林里的秘密
觀察時間:2021 年10 月20 日
觀察地點:幼兒園小樹林
觀察對象:大(五)班幼兒
實錄:午餐過后,幼兒提議去小樹林散步。于是,我們就來到了幼兒園后面的小樹林。“快來看啊,我撿了一片大樹葉,上面還有六個小洞洞!”樂樂的叫聲吸引了不少幼兒。幾個幼兒好奇地圍過來,用小手數著樹葉上的小洞洞,嚷嚷著:“我們也去撿落葉吧!”隨后,大家散開,邊撿落葉,邊和同伴分享:“你看這片葉子上面有好幾種顏色!”點點自豪地對瑞瑞說。“我一下子撿了五片葉子,你呢?”博男對袁野伸出五根小手指。“這片葉子看起來又小又短,像不像兔子的尾巴?”數數的一句話提醒了我:何不讓幼兒用撿到的落葉,制成樹葉拼貼畫?
我從地上撿起一片葉子說:“老師也撿了一片樹葉,你們看看,這片葉子像什么呀?”“像孔雀的羽毛”“像老鼠的頭”……大家七嘴八舌。“我們再來撿一些樹葉做樹葉拼貼畫吧!”幼兒紛紛贊成,小樹林里到處都是他們忙碌的身影。
下午的區域活動,幼兒拿出散步時的“戰利品”,開始創作,他們正在認真思考、嫻熟地使用剪刀、細心地拼貼……
識別:教室后面就是一片小樹林,幼兒喜歡站在窗戶邊對外觀望,討論著有關小樹林的所見所聞。午餐后,幼兒提出要去小樹林散步,我答應了他們的要求。在小樹林里,他們嗅到了桂花的清香,發現了葉子的變化,分享著自己的收獲……幼兒的一句話提醒了我,我從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入手,生成了美術活動“樹葉拼貼畫”。幼兒采集樹葉、創意拼貼、分享喜悅,活動的積極性極高。一次偶發的活動激發了幼兒對大自然的探索興趣,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和動手操作力,使幼兒獲得了愉快的身心體驗。
回應:《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以下簡稱《綱要》)中指出:“教師應成為幼兒學習活動的支持者、引導者、合作者,善于發現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的教育價值,把握教育的時機,提供適當的引導。”就本次活動而言,教師能把握教育時機,充分利用大自然的有利條件,拓展幼兒生活和學習的空間,還可生成科學活動“各種各樣的樹葉”、音樂活動“小樹葉”等。
在今后活動中,教師應為幼兒提供更多的時間和空間,豐富幼兒的知識經驗,滿足幼兒的好奇心,培養幼兒廣泛的興趣,支持鼓勵幼兒從原有水平向高水平發展。
案例:墊子上的小玩家
觀察時間:2021 年11 月10 日
觀察地點:幼兒操場
觀察對象:中(六)班幼兒
實錄:戶外活動時,幼兒來到操場,看到了墊子,興奮地玩起來。睿睿首先翻了一個跟頭,別的幼兒看見了睿睿的行為,也躍躍欲試,學著他的樣子翻起了跟頭。小麥說:“瞧,我還會下腰呢!”說完,在墊子上來了一個美麗的下腰。“老師!你看我!”子霖說,“我在墊子上能像陀螺一樣轉起來!”說著,雙手抓緊墊子轉起來……幼兒在墊子上做著不同的動作。過了一會兒,他們自發地把墊子改變造型。語婕說:“老師,我們把墊子變成了一座橋。”我說:“真棒!你們可以用自己的方法過小橋嗎?”這下可熱鬧了,他們想出了很多新玩法。有的倒著爬,有的翻跟頭,有的橫著走等……他們都用自己的方法順利地通過了“小橋”。
在走、跑、跳、爬的過程中,有一塊墊子與另一塊墊子重疊了。然然說:“你看,橋斷了。”這時,彤彤正好來到斷橋處,她沒有猶豫,抬腳就跨越過了“斷橋”。后面的幼兒看到后,也跟著她一個一個地跨過去。
識別:墊子是幼兒經常接觸的體育器材之一。本次活動由于增加了一些游戲情節,大大提高了幼兒的積極性。他們充分發揮自己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在寬松的氛圍內自由探索墊子的玩法。活動中,幼兒搭建“小橋”后,我以引導者、合作者的身份參與活動,增加了幼兒活動的情趣。當看到“橋”斷了,幼兒沒有退縮,通過積極動腦,解決了困難。
回應:《綱要》中指出:“用幼兒感興趣的方式發展基本動作,提高動作的協調性、靈活性。”幼兒對墊子很熟悉,但平時都是作為輔助安全保護。當用墊子作為幼兒活動的主材料時,幼兒的興趣很濃,積極探索墊子的玩法。在以后的活動中,教師應多給幼兒提供思考和摸索的機會,充分調動他們的主動性、積極性,發揮材料的最大價值。
案例:小袋鼠“誕生”記
觀察時間:2021 年12 月28 日
觀察地點:幼兒園操場
觀察對象:中(六)班杭杭、涵涵
實錄:戶外活動時,幼兒驚喜地發現了新增的跳跳袋,旁邊還有彩圈、小跨欄。他們選擇了顏色鮮艷的跳跳袋,開心地玩了起來。杭杭對涵涵說:“我們一起玩小袋鼠的游戲吧!”玩了一會兒,杭杭對涵涵說:“今天,你是跳得最遠的小袋鼠,我是跳得最高的小袋鼠,我們都是最棒的小袋鼠。”
識別:《3~6 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中提出:“4~5歲幼兒能助跑跨跳過一定距離,或助跑跨跳過一定高度的物體。”跳跳袋限制了幼兒的助跑過程,這種“距離跳”和“高度跳”對于中班幼兒來說具有一定的挑戰性。涵涵和杭杭在游戲中的動作發展水平持平,游戲難度激發了他們的斗志。在游戲中,幼兒自由探索游戲玩法,共同解決遇到的困難,體驗成功的快樂。
回應:本次游戲在輕松、愉快的狀態中,學習成為一種生命化的成長過程,幼兒成為獨立自主的建設者和成功者。活動從一開始直至最后,無時不滲透著幼兒自發的因素。游戲中,教師以一個旁觀者的身份只為幼兒提供了材料和便利,把游戲真正還給幼兒。針對“涵涵跳高”和“杭杭跳遠”能力較弱的現狀,我會多給他們提供練習跳高和跳遠的材料,設置游戲情境,提高涵涵和杭杭的動作發展水平,讓他們真正成為跳得最高和跳得最遠的“小袋鼠”。
提問旨在幫助幼兒思考,讓他們運用知識與經驗去探索新問題,解決新問題,有效推進教學活動,達到教學目標。有效的提問包括:圍繞目標,設計提問;由淺入深,分出層次設問;拓展思維,有意識地培養幼兒思維的靈活性。
幼兒課堂教學的實效性,還有許多值得教師去思考、探索的空間。教師要通過幼兒在課堂上的表現,發現并解決問題,懂得關注幼兒,尊重幼兒的想法,及時了解幼兒的學習興趣和需要,認真探索和實踐,不斷提升幼兒園課堂教學的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