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美晶
冠心病和房顫均為發病率較高的心血管疾病,臨床致殘率、致死率均較高,疾病發生、發展、病情轉歸存在一定影響,使得患者死亡風險提升[1]。由于 房顫、冠心病均涉及到血栓,但兩者發病機制不同,房顫是缺血性腦卒中強烈的獨立危險因素,治療期間需要充分考慮血栓與出血風險,聯合使用抗凝與抗血小板藥物[2]。新型的抗凝藥物起效快,抗凝效果穩定,利伐沙班是首個Ⅹa 因子抑制藥,已經成為臨床廣泛推薦的藥物[3]。本文將利伐沙班聯合氯吡格雷納入研究,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本院2017 年1 月~2019 年1 月 收治的82 例房顫合并冠心病行PCI 術的患者。納入標準:①經過心臟超聲與心電圖檢查診斷;②進行PCI 術檢查;③出血風險評估標準(HAS-BLED)評分≥3 分;④知曉本文相關研究。排除標準:①近 3 個月出現顱內出血或內臟出血;②腦部血管異常;③對藥物過敏;④無法積極配合研究。根據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41 例。對照組中男 27 例,女14 例;年齡55~76 歲,平均年齡(63.14± 4.29) 歲;體質量指數(BMI)22~27 kg/m2,平均BMI (24.11±1.54)kg/m2。研究組中男28 例,女13 例;年齡55~77 歲,平均年齡(63.32±4.56)歲;BMI 22~27 kg/m2,平均BMI(24.23±1.46)kg/m2。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在PCI 術后進行調脂治療、抑制患者心室重構、降壓控制血糖等基礎治療。對照組患者術后給予華法林鈉+氯吡格雷治療,華法林鈉片(齊魯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7021314)2.5 mg/次,1 次/d;硫酸氫氯吡格雷片(深圳信立泰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542)75 mg/次,1 次/d。根據國際標準化比值(INR)調整藥物用量,劑量增減0.625~ 1.25 mg/次,INR 維持在2.0~3.0。研究組患者術后給予利伐沙班+氯吡格雷治療,利伐沙班片(正大天晴藥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193225)10 mg/次,1 次/d;硫酸氫氯吡格雷片75 mg/次,1 次/d。
1.3 觀察指標及判定標準 比較兩組出血性事件發生情況、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及不良心腦血管事件發生情況。使用TIMI、GUSTO 對患者出血情況進行記錄[4]。心功能指標包括LVEDD、LVEF、E/A[5]。不良心腦血管事件包括心肌梗死、靶血管血運重建、缺血性腦卒中[6]。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18.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處理。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出血性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兩組患者TIMI、GUSTO 出血分級中大出血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TIMI、GUSTO 出血分級中小出血、輕微出血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出血性事件發生情況比較[n(%)]
2.2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 治療前,兩組LVEDD、LVEF、E/A 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LVEDD、LVEF、E/A 均優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s)

表2 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指標比較(±s)
注:與對照組比較,aP<0.05
2.3 兩組不良心腦血管事件發生情況比較 研究組患者的不良心腦血管事件發生率7.32%低于對照組的24.3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3。

表3 兩組不良心腦血管事件發生情況比較[n,n(%)]
房顫與冠心病屬于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具有較高的危險因素,包括糖尿病、高血壓,已經有30%的房顫患者合并冠心病[7]。房顫時心房收縮功能喪失,血液會在心房內瘀滯形成血栓,血栓脫落后會隨著血液流到全身,使得動脈出現栓塞,是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8]。有研究顯示房顫會增加缺血性卒中風險,且房顫相關卒中患者死亡率更高,因此,抗凝是治療的重要措施[9]。
本文將利伐沙班聯合氯吡格雷治療方法納入研究,結果顯示:兩組患者TIMI、GUSTO 出血分級中大出血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TIMI、GUSTO 出血分級中小出血、輕微出血發生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LVEDD(46.36±3.69)mm、LVEF(56.64±1.87)%、E/A(1.56±0.03)均優于對照組的(51.55±6.52)mm、(51.23±2.65)%、(1.11±0.03),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研究組患者的不良心腦血管事件發生率7.32%低于對照組的24.39%,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證實了研究組患者治療效果更加理想。目前我國房顫合并冠心病患者PCI 術后使用三聯抗栓方案安全性并不確定,而雙聯抗栓方案的藥品選擇是否聯用暫無臨床研究依據[10]。在介入治療后進行抗血小板治療的房顫患者能夠減少出血事件,而華法林屬于臨床常見的口服抗凝藥物,主要通過抑制維生素K 依賴的凝血因子合成發揮作用,作用于多種血栓性疾病的預防與治療,其抗凝效果受到多種因素的影響,使得不同劑量存在一定差異[11]。且華法林治療期間需要檢測好患者的INR,并調整好給藥劑量,臨床依從性 較差[12]。利伐沙班起效迅速,且療效較高,屬于Ⅹa因子抑制藥,通過抑制Ⅹa 因子活性,起效迅速,預防腦卒中效果較好,出血事件發生率較低。對于房顫合并冠心病PCI 術患者,進行利伐沙班聯合氯吡格雷治療效果較好。在2018 年美國胸科醫學抗栓指南中,房顫合并冠心病PCI 術后,抗凝方案需要評估卒中風險與出血風險,對于出血風險較低的患者,需要進行6 個月的三聯治療,并給予抗血小板藥物[13]。對于出血風險較高的患者,血栓形成風險低,可選擇6~9 個月口服抗凝藥(OAC)+抗血小板治療,最后進行鳥氨酸脫梭酶(ODC)單藥治療[14]。經過本文證實加用利伐沙班、氯吡格雷效果更加理想,且具有雙重抗栓方案,能夠降低出血事件發生率,患者治療期間更加安全。但本文屬于小樣本研究,可能會出現樣本容量偏差的情況,隨訪時間較短,可能會出現遺漏的情況,需要對部分人群進行隨訪,明確藥物治療長期影響。趙冬梅等[15]學者指出,兩組死亡、心肌梗死、靶血管血運重建、缺血性腦卒中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但TIMI、GUSTO 出血事件發生率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同樣證實了利伐沙班聯合氯吡格雷治療房顫合并冠心病PCI 術后的抗凝效果良好。但關于兩組不良心血管事件結果存在偏差可能是由于患者存在差異。
綜上所述,房顫合并冠心病患者在PCI 術后實施利伐沙班聯合氯吡格雷治療,能夠改善患者心功能,治療期間安全性較高,出血性事件、不良心腦血管事件發生率較低,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