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省鹽城市鹽瀆實驗學校 王 敏
在小學美術欣賞教學活動中,教師要講究技巧和方法,基于兒童視角來設定方案、思考問題,這樣才能夠激發學生參與美術欣賞活動的主觀能動性,促進小學生的個性化、全面化成長。欣賞活動需要從感性認知開始,讓學生在欣賞美術作品過程中,能夠積極發現美、感知美,深層次去分析美術作品中的人文內涵、精神內涵,讓學生從中獲得深刻的學習感受,增強學生的學習體驗、情感體驗,促進學生的個性化成長。同時,在小學美術欣賞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增強欣賞活動的趣味性、實踐性、生活化,讓學生養成良好的欣賞習慣,展現出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基于品意、讀形、賞趣來設定美術欣賞活動,實現美術知識和其他學科知識的融合,讓學生多層面、多角度看待美術知識與美術作品,展示出美術欣賞教學活動的優勢、作用,最大程度提高美術欣賞教學活動的質量、效率,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理念,實現美術欣賞教育和德育教育的深度融合,提升小學生的美術綜合素質。
在當前的小學美術教學活動中,依然存在一些問題,教師缺乏對欣賞教學的重視,只是關注美術理論知識的灌輸、傳遞,完全忽視了欣賞教學活動的優勢、作用,無法提升小學生的審美能力、欣賞素養。同時,部分教師意識到了開展欣賞教學活動的必要性,但是在具體的落實過程中,只是形式化展示一些美術作品,沒有對一些名家名作展開深度的剖析與欣賞,導致學生的鑒賞能力、美術素養有待提升。除此之外,由于小學美術教師缺乏對欣賞教學的重視,導致學生也缺乏參與美術欣賞教學活動的主觀能動性,師生之間的互動、交流比較少,無法提高美術欣賞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學生的欣賞能力、鑒賞能力、審美能力有待提升,不利于促進學生的個性化成長。
在當前的小學美術欣賞教學活動中,教學目標存在一定的偏差。教師雖然會在美術欣賞教學中滲透美育教育,但是忽視了鍛煉小學生的鑒賞能力、觀察能力、審美能力,學生無法在美術欣賞教學中感知生活的美,依然局限于美術作品創作、作品理論知識記憶層面,會傳授給學生美術創作技巧、方法,忽視了情感教育的滲透,這樣根本無法提高美術欣賞教學活動的有效性,不利于促進學生的全面化、個性化成長。同時,在設定小學美術欣賞教學目標過程中,教師會圍繞美術教材知識來設定教學目標,依然是用理論灌輸式的方式來講解美術知識、美術作品,希望學生能夠自主描述美術知識、美術作品,這樣的教學目標不僅無法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還會讓學生對于參與美術鑒賞活動存在一定的抵觸心理。
在小學美術欣賞教學活動中,存在美術作品顏色過于艷麗的問題。因為小學生的好奇心、好動性非常強烈,注意力無法集中在欣賞活動中,由此,教師會選擇一些顏色過于艷麗的美術作品,希望以此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但是這種教學觀點、教學方案根本無法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還會讓學生產生一定的視覺疲勞,根本無法體現出美術欣賞教學活動的優勢、魅力。同時,由于美術作品顏色過于艷麗,學生只把關注點放在艷麗的色彩、圖畫之中,缺乏欣賞淡雅美、簡單美的意識,不利于提升學生的美術學科綜合素質。除此之外,在小學美術欣賞教學活動中,教師只關注教學過程,忽視教學評價,無法挖掘學生的藝術潛力、創作潛力。
在小學美術欣賞教育活動中,教師要基于兒童視角來創設教育目標、教育方法、教育內容。因為小學生自身的好奇心、好動性比較強,教師不要把欣賞素材局限在美術教材之中,而是要為學生展示更多大師級別的美術作品。同時,小學生正處于一個思維飛速發展的學習階段之中,能夠自主構建思維,由此,教師要呈現優秀美術作品,開闊學生的美術知識視野,從中來增加更多的學習經驗、生活經驗、審美經驗,為之后參與美術活動提供一定的借鑒和參考。在美術欣賞課堂活動中,教師要圍繞小學生的理解、認知能力、興趣愛好,選擇最佳的美術作品,這樣才能夠提高小學生的美術修養、審美能力。比如,在探究《雪》美術知識期間,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技術為學生展示巨然的《雪圖》、莫奈的《喜鵲》、彼得·勃魯蓋爾的《有滑冰者與捕鳥器的冬景》,這樣能夠讓學生全身心融入到美術欣賞活動中,更為關注欣賞美術大師筆下的雪,感知美術作品中蘊含的美好,營造良好的美術欣賞教學氛圍,鼓勵學生積極表達自身的觀點與見解,從中來歸納、總結繪畫技巧,感知到美術作品鑒賞的趣味性,以此來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審美能力,展現出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促進學生的個性化成長,提高美術欣賞教學活動質量、效率。
小學生的理解能力、認知能力比較差,在小學美術欣賞美術教學活動中,要想提高欣賞教學活動的有效性,教師要基于兒童視角,為小學生創設良好的美術欣賞教學情境,這樣小學生更容易理解和接受,感知到融入美術欣賞教學活動的趣味性,讓學生能夠更加專注融入到欣賞教學活動中,從中真正收獲知識、技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強化對于美術作品的記憶和理解。比如,在探究《動物面具》美術知識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面具舞會教學情境,鼓勵學生制作自己喜歡的動物面具,并且讓學生帶上自己制作的面具參與化裝舞會,在此過程中,學生能夠相互欣賞具備藝術性的面具,從中來加深對于美術知識的記憶,基于藝術層面來感知美術知識與美術作品。同時,教師可以為學生創設游戲美術欣賞教學情境,滿足學生的個性化學習需求,師生之間共同構建高效化的欣賞教學活動,比如,在《我設計的車》的欣賞主題教學活動中,教師要結合每一個學生的性格特征,開展美術游戲欣賞活動,讓學生自行設計汽車,并且舉辦賽車比賽活動,激發學生的好勝心理。教師要鼓勵學生之間欣賞美術作品,以此來鍛煉學生的審美能力、鑒賞能力,鍛煉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實踐能力,提升學生的美術綜合素質。
在小學美術欣賞活動中,教師要運用觀察法,以此來讓學生強化對于美術作品的欣賞感知,營造良好的藝術教學氣息。首先,教師要讓學生基于藝術層面來觀察相關的美術作品,觀察美術作品中的構圖、色彩、線條來感知其中的表現形式,激發學生參與美術作品欣賞活動的主觀能動性,鍛煉學生的美術語言表達能力。比如,在欣賞《蛙聲十里出山泉》美術作品的時候,教師要先為學生介紹齊白石人物的時代背景、人物性格特征等,之后讓學生去欣賞美術作品中涉及到的線條美。齊白石借助于惟妙惟肖的形式,在天水間展示不同的墨色,增強了藝術作品中的畫面感、層次感,突出作品的主體,讓學生感知到齊白石作品的藝術魅力、人文價值。同時,教師要讓學生去探析齊白石美術作品中的藝術美,估計學生積極挖掘其中涉及到的藝術創作技巧、方法,并且運用在自己的美術作品創作之中,以此來鍛煉學生的欣賞能力、實踐能力。除此之外,教師可以借助于故事來引導學生觀察、欣賞,比如,在欣賞《街頭的流浪兒》美術作品過程中,教師可以為學生講解西方街頭流浪兒故事,以此來營造藝術氛圍,讓學生去認真欣賞、感知,提升學生的審美素養、藝術修養,為之后參與美術教學活動奠定良好的基礎。又比如,在欣賞《大碗島的星期天下午》美術作品過程中,其中描繪了小河、樹林、草地,這些場景和學生的實際生活有著很大的關聯性,教師可以先讓學生去觀察現實生活,之后再去觀察美術作品,這樣學生才能夠獲得深刻的欣賞感悟,鍛煉學生的鑒賞能力、審美能力。
小學美術欣賞教學活動中,要想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全身心、關注融入到美術欣賞活動中,教師要改變以往理論灌輸、單純作品展示的形式,而是要借助于問題引導學生去欣賞、探究,以此來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鑒賞能力,展現出學生的主體學習地位,這樣才能夠獲得理想化的美術欣賞教學成果。教師不僅要主動提出問題,還需要引導學生來提出問題,給予學生更多互動、交流的機會,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以最放松的心態投入到美術教學活動中。比如,在欣賞美術作品《清明上河圖》過程中,教師可以提出問題:“在這個美術作品中,主要描繪了什么?哪些情境讓你記憶深刻?”之后讓學生以小組合作的方式來討論、欣賞、鑒賞,激發學生的欣賞興趣,在提升學生鑒賞能力的同時,鍛煉學生的團隊合作能力,這對于學生未來參與學習活動、社會生活提供一定的參考。同時,教師要圍繞實際生活來開展美術欣賞活動,設定專題美術欣賞課程,讓學生從中去發現、提問題、動手操作,比如,教師可以為學生展示一些建筑藝術圖片,學生通過比較與觀察,掌握現代建筑和傳統建筑的不同之處,激發學生學習建筑歷史的積極性,讓學生來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中來感受建筑之美、莊嚴之美,提高欣賞教學活動的有效性。
在小學美術欣賞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基于“童化”世界來開展美術欣賞教學活動,以此來引導學生釋放童心、天性,鍛煉學生的欣賞能力、鑒賞能力、審美能力,提升學生的美術學科綜合素質。美術欣賞屬于一種把造型藝術作品當作審美對象的心理活動形式,通過教師的引導,讓學生深化對客觀事物的理解與認知,在小學美術欣賞教學活動中,教師一定要基于小學生的心理特征、行為特征,構建趣味化的美術欣賞方案,比如,在美術課堂中教師要注重欣賞引導、問題引導,如:“同學們,你們在看到這幅畫的時候,最先關注到的是什么?作者為何會使用這種色彩呢?”通過這樣的提問引導學生去欣賞,并且要激發學生欣賞的主觀能動性,在此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指導與幫助,讓學生按照自己的理解去創作美術作品,把自己鑒賞到的技巧、方法運用到自己的繪畫之中,提升學生的鑒賞能力、繪畫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化發展,鍛煉學生的發散性思維能力。同時,在小學美術欣賞教學活動中,教師要尊重小學生的“童化”認知,小學生具備較強的創造能力、創新能力,能夠把水果繪畫成人面,也可以把人物手腳隨意化彎曲,教師不要去指責、修正學生的創造,而是要尊重學生的美術創造,讓美術欣賞教學具備較強的“童化色彩”以此來鍛煉學生的鑒賞能力、審美能力。除此之外,在小學美術欣賞教學活動中,教師要關注小學生的“童化”情緒,欣賞屬于一種把感情作為主導因素的心理學習活動,會受到個人的情緒與興趣愛好影響,教師要善于為學生營造一個輕松的美術欣賞氛圍,讓學生更加自主、積極地去欣賞美術作品,從中真正收獲技巧、感悟、知識,提升學生的美術學科綜合素養。
總之,在小學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不僅要講解美術理論知識、美術創作技巧與方法,教師還要強化對于欣賞教學的重視,結合小學生的興趣愛好、身心發展特征,科學設定美術欣賞教學目標、教學內容、教學活動,提高學生參與美術欣賞教學活動的主觀能動性,讓學生從中真正收獲感悟、鍛煉思維、提升能力,提高美術欣賞教學活動的有效性。同時,教師要為學生展示一些高品質的美術作品,實現課內美術作品知識和課外美術作品知識的融合,拓展學生的美術欣賞知識面,促進學生的個性化、全面化發展,全面落實素質教育理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