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清流縣實驗小學 鄧美霞
打擊樂器具有表現方式豐富、合聲藝術效果和節奏感強、種類繁多、應用范圍廣泛等特點,成為小學音樂教學中最常見的樂器種群之一。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教師應該從教學實際出發,充分發揮打擊樂器本身的優勢,開展有效的音樂課堂教學,以此來提升學生的音樂核心素養,全面提升學生學習音樂的積極性。
打擊樂器是人類文明史上出現最早的樂器種類,該類型樂器主要通過敲擊、碰撞、摩擦等方式進行發聲,具有非常強烈的節奏感和表現張力,對于渲染樂曲氣氛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常見的打擊樂器有拍板、架子鼓、木琴、梆子、腰鼓等,這些打擊樂器對學生自身音樂基礎要求不高,易于上手且可以在短時間內讓學生進行自主演奏,深受音樂教師和學生的喜愛。
不管是現代流行樂,還是古典音樂,其中都有打擊樂器的身影,因此,在進行打擊樂器的學習過程中,可以讓學生感受不同音樂風格,拓展學生音樂認知范圍的同時,不斷給學生帶來新鮮感,提升學生的音樂領悟能力。
很多打擊樂器的使用都需要手腳并用,且需要學生與其他學生進行有效配合,這對學生自身的專注力有著較高要求。因此,打擊樂器的學習本身就是對學生專注力的一種鍛煉,教師將打擊樂器引入到音樂教學中可以全面提升學生自身的綜合素養。
自信心是學習任何東西的重要前提,與其他樂器相比,打擊樂器在音樂表現力上更有張力,它需要學生大膽地進行演奏,并通過不斷地練習和嘗試來提升自身對打擊樂器的掌控力度。因此,學好打擊樂器可以有效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對學生未來學習和生活有著非常積極的影響。
打擊樂器在音樂表現上與其他樂器最大的區別就是動作幅度巨大,有的在演奏過程中甚至需要全身的配合,因此,在學習打擊樂器的過程中,學生必須將自身徹底放松下來,將自身的情感通過樂器表現出來,以此來實現自我情感釋放,真正地讓學生通過演奏來體會音樂本身的魅力。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主要推動力,小學階段學生音樂基礎薄弱,在樂器學習上具有一定的難度,鑒于此,教師需要從學生學習特點出發,通過趣味化的教學設計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以此來促使學生主動地參與到音樂教學中來。例如,在學習砰鈴的過程中,可以組織學生進行“聽音猜物”的游戲,即通過敲擊樂器發聲讓學生猜樂器的名稱,這樣不僅可以加深學生對樂器的認識,還可以幫助學生直觀地了解樂器自身的特點,為后續教學打好基礎。此外,教師還可以選擇一些外形獨特的打擊樂器進行教學,通過學生的好奇心來激發學生學習和探究的欲望。例如,教師可以選擇木魚進行教學演示,木魚本身的外形非常獨特,通過敲擊發聲,教師可以先讓學生猜想木魚本身的材質,而后以此為引讓學生了解不同材質的發聲特點,讓學生了解音色與材質關系的同時,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與此同時,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打擊樂器的積極性,教師可以指導學生探究生活中的“打擊樂器”,比如,教導學生利用杯子、碗筷進行打擊樂演奏。通過邊學邊玩的形式,讓學生感受到打擊樂器的趣味性,以此來提升小學音樂教學效果。
(1)教導學生學會自己制作打擊樂器。
打擊樂器的發聲原理就是不同材質的碰撞、摩擦,因此,打擊樂器本身具有易于制作的特點。教師可以利用這一特質,引導學生利用生活中常見素材進行打擊樂器的制作,這樣不僅可以讓學生加深對打擊樂器的理解,還可以調動學生的參與學習積極性,提升學生的動手能力。為了給學生更多的啟發,教師可以發揮信息技術在資料獲取上的優勢,通過多媒體設備向學生展示一些利用生活材料自制打擊樂器的影片資料,以此來鼓勵學生進行自主創作,激發學生的創新能力。例如,在展示鼓的結構原理后,可以讓學生從生活中找尋常見的塑料桶或是各種材質的罐子,再用塑料布、橡膠薄膜等材質進行蒙口,最終完成鼓的制作。在完成制作后,教師還可以讓學生進行敲擊演示,探尋不同材料之間的發聲差異,并不斷改進提升,培養學生的探究實驗能力。
生活中可用的自制打擊樂器資源十分豐富,教師只需要教導學生打擊樂器的發聲原理,讓學生了解不同材質之間的音感形成,更多的是讓學生大膽嘗試,以此來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和學習興趣,實現音樂教學內容的深度拓展。
(2)鼓勵學生自主創編打擊樂曲。
為了更好地將打擊樂器融入到實際教學中,突出學生創造性思維意識,教師不僅僅是讓學生了解一些關于打擊樂的樂理知識,還需要鼓勵學生主動地進行音樂創作,并在學生演奏完后給予學生肯定和表揚,從而保持學生學習積極性。在實際教學中,在完成演奏方法教學、基礎技法訓練后,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創編打擊樂曲,以此來加深學生對打擊樂器的理解,讓學生更為直觀地感受到打擊樂器在樂曲演奏過程中的特點。例如,在學習三角鐵演奏過程中,老師首先要給學生做一個適當的擊打練習,接著要同學們仔細地看,并模仿教師的動作。然后,同學們可以根據老師的動作,用不同的力量和方式去敲打三角鐵,讓同學們學習敲打技巧的同時,仔細聆聽它們發出的聲音。在完成基礎教學后,老師應該向學生提出問題:“各位同學,你是否認為,用不同的敲擊方式會產生相同的聲響?在使用不同的力量時,所產生的聲音有何不同?在反復的練習中,你覺得哪個是最好的拍子?”。在進行多次嘗試后,組織學生根據自己的喜好,編一段旋律,給一首歌伴奏。在這種即興創作的過程中,學生在不知不覺中提高了自己的彈奏水平,并將自己的心得與同學們分享,以此來提高自己的欣賞水平。因此,在小學音樂教學中運用打擊樂器進行教學,能夠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其全面發展。
從實際教學情況來看,每一種打擊樂器都有自己的特色,這就使得在具體樂器教學時需要教師進行更有針對性的教學設計。此外,為了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老師要與學生共同體會,分析不同打擊樂器的基礎特征,根據學生自身的能力特點,指導學生正確地選擇適合自己的打擊樂器,盡可能的提高學生對打擊樂器及相關知識的認識。在教室里比較常用的打擊樂器有碰鈴、梆子、三角鐵、響板等,為了讓學生更快地掌握不同類型的打擊樂器,教師需要從以下幾點入手:首先,要了解每個學生的個性化差異,以“愛玩”這個特征為出發點,設計出與之相適應的教學內容,并引導學生對其節奏的改變進行自我探索。其次,不能拘泥于傳統的教育模式,不能只讓學生被動地接受音樂,而要引導他們積極主動地去學習。比如在《鈴兒響叮當》的教學過程中,因為大多數同學都比較熟悉,所以老師可以利用更多的時間來練習。老師與同學們玩“拉雪橇”,讓同學們挑選一種與鋼琴相結合的打擊樂器,模仿馬跑的聲音,叮叮當當的鈴聲。通過模擬練習,使學生的音樂表達更加豐富。
(1)精心選擇伴奏練習曲目。
音樂教育的重點在于培養學生的音樂想象力和創造性,讓學生在音樂教學中提升自身的藝術素養。在此過程中,為了讓學生更快地適應音樂教學節奏,教師要進一步完善課程設計,循序漸進地指導并提高學生的音樂學習能力。比如,在教學過程中選擇合適的教學曲目。教師要根據學生實際情況選擇合適的音樂進行學習,以此來促進打擊樂器的學習。此外,還可以讓孩子們找到日常生活中隨處可見的打擊樂器,比如把沙子放進塑料瓶子里,把豆子放進玻璃瓶里,或是一些簡單的廚具,都能變成打擊樂器來演奏出美妙的音樂。這種啟發可以幫助學員在演奏時,考慮到何種環境下應該選擇哪種打擊樂器,以及將怎樣的思想運用到創作中去,從而使學生能夠完全地感受到音樂的美妙。從實際教學需要來看,根據打擊樂器結構的不同,其適合演奏音樂的風格也不盡相同,學生需要多聽、多練,通過大量的模仿練習,以及自主創新,以此來提升打擊樂器的熟練度,全面提升學生的創作和學習熱情。
(2)鼓勵學生開展自主演奏。
音樂有別于其他自然理論學科,它要求學生通過自己的主觀經驗去感受藝術,理解藝術,是一種感性大于理性的學習過程。只有通過參與多種形式的實踐,才能讓學生對音樂有更深的了解。在此過程中,教師要引導學生學會自主演奏,充分利用學生的主體性和創造性的思考來獲取主觀感受。在打擊樂器的教學中,學生有很多的失誤,比如老師彈奏一次,讓學生跟著自己的感覺去做,看似很有韻律感,但是如果沒有正確的引導,沒有足夠的音樂知識基礎,就無法感受到打擊樂器和樂曲之間的聯系。因此,想要充分發揮學生的音樂潛力,首先要引導學生用自己的主觀感覺,把自己的情緒帶進彈奏之中,并在此基礎上體會加入打擊樂器后更加豐富的樂曲形式。比如《草原就是我的家》的伴奏非常輕快、活潑,老師在教學中讓同學們考慮用什么打擊樂器來表現出歡樂的氣氛,再由老師們拿出雙響筒、串鈴、沙錘、三角鐵、鈴鼓五種不同的打擊樂器,讓同學們自由挑選,讓學生在具體選擇上有更多的選擇。
在音樂教學中,樂器可以作為輔助性的工具,為學生學習音樂打好基礎。通過對打擊樂器的全面觀察與認識,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學生可以通過觀察打擊樂器外形、發音來體會其中所蘊含的美感,進而達到提高學生審美能力的目的。比如,在《春曉》的教學中,可以利用鐵棍與三角鐵的搭配,使學生能夠充分體會到古典與音樂的完美結合,從而更好地體驗到打擊的節奏與力度,使學生能夠更好地體驗到打擊的美妙。為盡快地達到教學目的,可以從四個方面進行教學完善。一是“聽”。老師用鐵棍敲擊三角,使之與《春曉》的意境相符,讓同學們在聽完之后把自己的感覺說出來,在唱《春曉》時,讓同學們去聽,體會到打擊樂器的詩情畫意。二是觀察。老師可以讓同學們看三角鐵片的外形、材質、音色等,并將它們與其他打擊樂器進行對比,使學生了解到三角形的具體構造。三是實踐。通過上述兩個環節,老師就能讓同學們練習打擊樂器,不用指定敲擊樂器,也不用設定彈奏方式,而是分組表演,讓同學們充分體驗打擊樂器的特色,體驗音樂教學帶來的樂趣。四是規范練習。在這個過程中,老師要對學生的彈奏方式進行嚴格的規定,包括持器法、音感、動作協調性等。例如,在用三角鐵彈奏《春曉》的時候,老師教學生用左手拿著繩子,右手拿著一根鐵棍。在教學過程中,老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對學生進行適當的指導,使學生能夠充分地感受到打擊樂器的音感和效果。
小學音樂教育應以“核心素養”為指導,既要使學生具備基本的音樂基礎知識,又要對其進行全方位的綜合素質教育。打擊樂器的種類很多,音調也各不相同,有的聲音較長,有的較短,有的音色洪亮,有的聲音低沉。因此,教師可以運用自己獨特的聲調,進行多種形式的課堂教學,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比如《外婆的澎湖灣》,前半段的旋律很輕松,后半段的旋律也很柔和。在課堂上,老師可以用沙槌敲打、空拍子作為伴奏,利用啞鈴的兩個拍子作為伴奏,讓學生能夠更好地體會到這首歌的旋律,從而提高學生的控制力,在培養學生的音樂素養的同時,也能提高學生的創造力和合作能力。同時,結合音樂教育的特點,重視培養學生的音樂素質,這種教學方式對今后的教學有一定的指導作用。
總之,打擊樂器在小學音樂教學中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它可以使學生對音樂的興趣、對節奏的感知、創造力、想象力、審美等方面起到了很好的促進作用。在小學音樂教育中,教師要充分發揮打擊樂器的功能,在教學中要主動融入打擊樂器,創造性地運用打擊樂器,以此來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