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宇 陶淑真 劉華
隨著“雙減”政策的落實,如何在不影響教學的前提下合理利用課余時間,幫助學生拓寬視野思路、提升學科素養、發揮興趣特長,是每一個學校迫在眉睫的大事,而課后實踐活動的開展可以有效解決這一問題。
課后實踐活動有別于課堂教學。課后實踐活動沒有固定的活動時間和統一的教學計劃,是各個學科教師根據不同教學階段,有計劃有目的地開展一系列與教學相關的學習活動,是對課堂知識的再理解和再應用。
但是突如其來的轉型讓很多學校手足無措,比如:開展哪些項目的課后實踐活動?如何開展課后實踐活動?在這樣的背景下,安徽省阜陽市界首中學積極與阜陽師范大學聯系,在大學教授的指導下理解課后實踐活動開展的目的和步驟,并逐步開展課后實踐活動。
(一)對于教師
教師專業不同,研究的領域也不相同,課后實踐活動的開展需要教師對課本知識深度挖掘,這樣可以充分施展教師各自的專長,再經過教師精心的設計和趣味的教授,能夠強化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應用,拓寬學生分析問題的眼界和思路。教學相長,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對學科知識進行反復的思考和錘煉,專業技能得到了充分的發揮和利用,促進了教師教育教學能力的提升。
(二)對于學生
1.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課堂教學主要教授課本知識,容易造成學科知識與生活生產的脫節,并壓抑學生的興趣愛好和活潑好動的天性,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課后實踐活動并非只是課堂的延伸,也可以開展正反辯論、科學探秘、藝體活動、手工制作、家務勞動等豐富多彩的活動,促進學生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學生可以自由選擇課后實踐活動,而很多課后實踐活動是需要小組合作完成的,在這種小組合作中,可以加強學生之間的配合協作能力和團隊凝聚力,這樣學生之間既實現了能力的互補,又增強了社交能力。
2.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
“雙減”政策的目的就是要把學生從“題海”中解救出來,將原本屬于學生的課余時間還給學生。相對于課內學習,課后實踐活動內容比較新穎,給學生的學習生活增添了樂趣,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推動學生不斷地去探求知識,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創造才能以及手腦并用的能力,幫助學生學會利用閑暇,培養健康的興趣愛好,豐富精神生活。
(三)對于學校
開設課后實踐活動的目的在于彌補學校教育教學工作的不足,促進學生理論和實踐的結合,讓學生健康快樂地成長,培養學生全面和個性的發展,這對學校品牌的樹立和校園文化的形成有著重大意義。學校品牌和校園文化決定了學校發展的方向和規模,優秀的校園文化不但能夠幫助學校在殘酷的行業競爭中屹立不倒,而且也能夠為國家挖掘培養出優秀人才。
(四)對于社會
學校的任課教師都是經過層層選拔,教師的學歷高、專業扎實,教育教學方法規范,教師團隊龐大,能夠滿足對教學的服務目標;課后實踐活動大多是在校園內開展,學生不用走出校門,學生的人身安全得到保障,能夠滿足家長的基本要求;課后實踐活動主要圍繞知識的應用,在各項活動中,能夠逐步幫助學生建立對事物的觀察、思考和解決能力,逐步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能力,能夠滿足社會對教育的本質需求。
我校自2021年10月開始實施課后實踐活動,期間不乏優秀案例,其中化學學科成果豐碩,展示如下:
(一)認識垃圾食品
食品安全關乎每個人的健康,我們每天都要食用大量食品,但是你知道我們身體都需要哪些營養物質嗎?代表物質是什么?都有什么作用?你知道你喜愛的速食食品包裝上羅列的配料屬于其中的哪一類嗎?什么樣的飲食才是健康的飲食?
1.明確活動內容和完善必備知識
活動內容:向學生介紹活動內容和任務清單,同學之間交流補充“六大營養物質”都包含哪些種類?代表物質是什么?都有什么作用?人體的需求各有多少?
布置任務:讓學生購買一種平時喜愛的速食食品,分析配料成分,包含了哪些營養物質?
活動目的:讓學生了解糖類、油脂、蛋白質、水、無機鹽和維生素這“六大營養物質”的種類和作用,為接下來的活動開展奠定知識基礎。學生自選一種速食食品,可以增大選材的范圍,使活動結論更具說服力。由于是學生喜愛的速食食品,能夠很好地調動學生的積極性。
2.分享研究結果
活動內容:組織學生分享研究成果,成員依次發言,部分展示如下。
學生A:某品牌蝦條,主要配料:馬鈴薯淀粉、小麥粉、食用玉米淀粉、食用棕櫚油、蝦醬7%、其他添加劑。馬鈴薯淀粉,小麥粉,食用玉米淀屬于糖類;食用棕櫚油屬于油脂;食用鹽屬于無機鹽。
學生B:某品牌薯片,主要配料:大米、小麥粉、食用棕櫚油、番茄粉、白砂糖、馬鈴薯全粉、食用鹽、其他添加劑。大米,小麥粉,白砂糖,馬鈴薯全粉屬于糖類;食用鹽屬于無機鹽;食用棕櫚油屬于油脂。
學生C:某品牌果凍,主要配料:水、果葡糖漿、白砂糖、魔芋粉、其他添加劑。果葡糖漿,白砂糖,魔芋粉屬于糖類。
教師在黑板上整理歸納學生分享的成果,學生發現平時常吃的速食食品主要配料都是糖類和油脂,而它們的口味和顏色是由大量的添加劑勾兌成的,并沒有營養。像這些高油、高鹽、高糖的食品就是我們常說的垃圾食品。教師展示一些常見的垃圾食品,以及垃圾食品的危害,再展示健康的飲食。
布置任務:每位學生寫一篇活動心得。
活動目的:在學生展示的過程中,讓學生了解常見速食食品的配料,引出垃圾食品這一概念,在教師展示的過程中,讓學生知道垃圾食品對身體的危害,最終讓學生知道什么樣的飲食才是健康的。
3.分享活動心得
活動內容:組織學生分享活動心得,成員依次發言,評選出“健康達人”。
活動目的:通過學生的分享心得,提高學生對健康飲食的重視,加深同學對健康飲食的理解。
(二)未來城市交通工具
城市交通關系到每一位居民的生活品質,從人力車到機動車,從有軌電車到公交車,從私家車到地鐵,科學技術的發展,城市交通也隨之更新迭代。請學生根據當前前沿科技,設計一款“未來城市交通工具”。
1.明確活動內容和實施步驟
活動內容:向學生介紹活動內容和任務清單,并完成小組搭配。
布置任務:讓學生利用一個星期的時間,分別研究現有城市交通工具,并歸納各種交通工具的優缺點。
活動目的:讓學生在研究中,提高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團隊合作能力,為下一步活動的開展做好鋪墊。
2.分享研究結果和完善創新思路
活動內容:組織學生分享小組合作研究成果,小組依次發言并補充完善。
對公交車的分析
優點:載客量大,價格便宜。
缺點:路線固定,有時需要轉乘,停靠站頻繁,速度慢,夜間不營運。
對出租車的分析
優點:直達目的地,速度快。
缺點:價格較高,偏遠地區出租車較少。
對私家車的分析
優點:使用方便,直達目的地,速度快。
缺點:停泊不方便,使用維護費用高。
對地鐵的分析
優點:載客量大,價格便宜,速度快。
缺點:建造、維護費用很高,路線固定,有時需要轉乘,午夜不營運。
布置任務:讓學生查閱當前科技研究成果,展開想象,設計一款新型城市交通工具,既能繼承現有城市交通工具的優點,又能克服其缺點。每一個星期組織學生交流分享研究思路,師生在研討過程中補充完善設計方案。
活動目的:讓學生認識到各種交通工具的優缺點,運用當前科技研究成果,設計一款優秀的新型城市交通工具。在活動中,提升學生聯想與質疑的能力,分析與辨析的能力,語言組織與合作交流的能力。
3.展示研究成果
經過一個月的創新設計,最終“新型城市無人駕駛電力公交”獲得小組一等獎,介紹如下:
隨著無人駕駛技術趨于成熟,無人駕駛車輛將成為主流,無人駕駛公交也將逐步取代現有城市交通工具。新型公交利用無人駕駛技術,無人駕駛可以減少對人員的依賴,降低營運成本,延長營運時間,降低人為因素造成的事故;電能驅動,新型公交可以利用燃料電池和太陽能混合動力供電,在公交站臺停靠時補充燃料,在行駛時利用電纜充電,隨著新能源的開發和利用,電能成本將進一步降低,電能利用效率更高、更環保;乘客利用APP設置目的地、規劃路線,生成指令,發送給新型公交,新型公交載著乘客按既定路線行駛,直達目的地;一輛新型公交最多乘坐四人,乘客面對面坐,既滿足一般的乘車需要,又充分利用資源;所有新型公交的速度、行駛車道和通過路口的秩序,都通過5G數據傳輸與指揮中心連接并受到統一調度;大數據處理車輛行駛的策略,可以有效減少堵車的情況,提升車輛使用效率;車輛駕駛體感降低,私家車擁有數量將減少,緩解交通壓力;使用現有城市道路,建造成本較低,大批量統一制作新型公交,車輛制作成本也會降低。
在高中階段化學科目教學中,山東科學技術出版社2003版必修一第45頁教授的《強電解質和弱電解質》自制實驗裝置,教材設計實驗:以溶液的導電能力強弱比較兩溶液溶質的電離程度,以小燈泡的明暗程度反映溶液的導電能力強弱。在演示實驗時,電路較為復雜,在課堂教學中浪費較多時間,并且燈泡亮度對比不明顯,實驗結論說服力較弱。學生提出一種想法:能不能將實驗裝置集成化,數字化。發現問題比解決問題更重要,在學生提出問題之后,教師在課后實踐活動立項,招募有興趣的學生,讓學生設計他們理想的實驗裝置,經過幾輪的設計和修改,在學生的動手實踐下,最終成功設計出來,并申請了國家專利。
1.設計思路
(1)用雙顯電流電壓表顯示的數字代替小燈泡的明暗程度,既客觀又準確;
(2)切割亞克力板粘貼一個小盒子,將電源、開關、電極、雙顯電流電壓表集成一體,可以手持操作,方便攜帶。
2.拓展應用
測定溶液導電能力是“溶液的電解池原理”的應用,而“溶液的電解池原理”還涉及:電解溶液實驗和電鍍實驗,隨后對自制演示裝置進行功能性擴展,自制相關配件,通過更換裝置配件可以完成:電解溶液實驗和電鍍實驗。
3.設計意義
傳統的對比溶液導電能力實驗,電解實驗和電鍍實驗儀器搭建較為復雜,耽誤教學時間,降低了學生實驗的興趣。通過設計自制實驗裝置,將各部件儀器集成一體,并以數字顯示的方式客觀地反映實驗現象,方便攜帶和操作,并且通過更換配件,還可以完成電解溶液實驗和電鍍實驗,實現了實驗裝置的微型化和多功能化處理。
4.活動心得
學生提出問題,教師積極應對,這是對學生創新思維的認可和支持。在活動過程中,學生通過概念分解問題,強化了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用已掌握的知識解決問題,夯實了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并實現了知識向生產實踐方向的應用;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自主操作,鍛煉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學生的設想經過協同合作得到了理想的實物,這種經過努力并得到成果的經歷,必將激勵學生以后的學習工作。
綜上,中學化學教師應加強對課后實踐活動的思考,并不斷探索,以更好地幫助學生的發展與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