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家興
在新課改的背景下,傳統的教學方法早已無法順應時代的發展需求,如何深化學生的核心素養,使其具備良好的學習意識才是教學關鍵。因此,各個學科都在調整教學方向,改進教學策略,尋求更多培養學科核心素養的途徑,全面提升教學效率。就高中語文教學而言,提升學生寫作水平是培養學生語文學科素養的關鍵,更能體現出學生的知識掌握程度,基于此,教師應該積極探索更多有效的教學策略,幫助學生積累知識,全面提升學習效率。
高中時期的學生生活經驗較為匱乏,思維尚處于發展階段,環境對其身心成長有著重要的影響。為了幫助他們養成正確的學習習慣,樹立正確的學習意識,教師應該從培養核心素養的角度出發,就高中語文寫作教學展開深度探討,摒棄傳統的教學方法,充分意識到作文教學的重要性,結合高中生的心理特點拓寬素材積累的途徑,掌握更多切實可行的寫作技巧。本文就核心素養在高中語文寫作教學中的構建及應用展開分析,深度探究寫作教學現狀,提出幾點針對性的教學策略,以供參閱。
想要提升語文教學效率,應該深度分析作文教學現狀,結合現有的問題提出具有針對性的解決方案。首先,教師的教學理念過于傳統。在以往的學習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不顯著。作文教學當中涉及的環節有很多,其中包括寫作方法、寫作結構和主旨概括等,教師經常將寫作要點直白地講述出來,使得寫作任務成為一種負擔,學生只是被動完成寫作練習,難以感受到語文當中的豐富內涵和情感價值。其次,教師的講解方法有待創新。作文教學重點考察學生的知識整合能力,使其能夠將閱讀當中得到的技巧合理應用在自己的文章當中,單一的教學方法限制了學生的知識應用能力發展。其次,教師評判作文的標準需要完善。作文的最終得分并不能成為衡量其學習能力的唯一依據,教師應該拓展評判的途徑,注重學生在遣詞造句、名言引用、結構把控等方面的技巧提升,設計多個評判的標準,及時發現他們的進步與不足,讓學生意識到自己的不足,為核心素養的培養打好基礎。
核心素養主要強調的是學生的全面發展,讓學生具備適宜自身成長和未來社會發展需求的多重品格和能力。學生的寫作核心素養主要指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獨立的習作思路和完善的寫作技巧,能夠在寫作的過程中抒發個人的真情實感,將寫作作為一種樂趣。高中時期的學生,課業任務繁重,在核心素養的指引下,他們能夠掌握更多切合實際的寫作方法,通過多重學習情境感受到知識的豐富多彩,主動完成寫作任務,積極積累寫作素材。其次,學生在核心素養的指引下能夠不斷拓寬知識視野。想要豐富文章內容,完善文章結構,將眼光停留在課堂和教材當中遠遠不夠,更需要不斷拓展教學思維,積累寫作素材。通過這樣的方式,學生的知識儲備得以擴充,能學習到更多巧妙的寫作手法,為寫出優秀的文章打好堅實的基礎。同時,高中生的生活閱歷不足,情感認知不豐富,無法將內心的真實想法表現到紙上。通過培養核心素養,幫助他們豐富情感認知,通過多個途徑提升寫作能力,由此掌握多種語言表達技巧,感受到語文的魅力所在。
(一)融合閱讀素材,掌握寫作技巧
在以往的高中語文寫作教學過程中,學生的主體地位并不明顯,想要提升教學效率,深化核心素養,需要教師及時轉變教學理念,依據學生的身心發展需求和課堂表現設計教學方案,努力為其選擇更多豐富的語文閱讀素材,使其在知識的熏染下逐漸掌握寫作技巧,提升個人寫作能力。在選材的過程中,教師應該把握好學生的興趣喜好,合理運用語文素材能夠為寫作素材的積累提供途徑,更能發展他們的語言組織能力,完善自身寫作思維體系的構成,不斷豐富個人思想感知。同時,教師還應該創新教學方法,以人為本是素質教育發展的核心,依據班級整體學情和教學需求選擇合適的模式才能使得教學效果事半功倍。生硬地灌輸文本內容只會激發學生抵觸情緒,在課前導入環節融合閱讀素材,引出寫作任務,更使其有了更多的思考空間,深度感受語言的魅力,潛移默化地提升個人寫作素養,實現知識和語言的有效積累。
比如,在進行“記敘要選好角度”的主題寫作時,針對記敘類的文章,需要掌握的要素是交待清楚記敘的要點,明確記敘的順序,并結合本文的中心思想選擇論述的材料,最后根據字數等要求確定文章結構,做到詳略得當。由此寫出的文章結構清晰,內容豐富飽滿,表達貼切,使人耳目一新。為了幫助學生更好地深化“記敘要選好角度”這一主題,教師可以在課前環節引導他們閱讀書本上的文章《記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講》,布置預習任務,讓他們分別找出文章當中描寫梁啟超先生外貌、神態、動作的句子和演講開場的句子,并說說你在作者這樣的記敘當中觀察到了一個怎樣的人物形象?通過文章感受到了人物怎樣的內涵?通過這樣細致分析文章,學生在問題的引導下找到了探究的角度,學習作者對于文章結構的把握能力,從而使得自己具備扎實的語言功底和深度探究寫作思想的能力,全面提升個人核心素養。
(二)融合生活元素,深化寫作思維
高中階段的學生生活經驗較為淺顯,對于一些生活瑣事的感悟并不深刻,這也使其寫出來的文章不夠生動,結構層次和語言都停留在表面,缺乏探究價值。教師在進行現階段的寫作教學時應該意識到,生活化的元素能夠有效深化學生的寫作思維,促使其在閱讀文本的過程中聯系生活實際,學習他人的寫作方法,選擇適合自己的寫作風格和切合實際的主題,以此豐富知識儲備,深化學科素養。同時,教師在融合生活元素時也要意識到構建生活情境的重要性,受到自身視野的限制,學生未必對文章文字有所感觸,教師可以通過構建情境,努力還原文章的文字畫面,將靜態的文字變得生動形象,以此豐富學生的感官和思維,引導學生感受語文知識與生活的緊密聯系。
比如,在進行《荷塘月色》的教學時,為了深化學生的寫作思維,帶領他們掌握景物描寫類文章的寫作技巧,教師首先應該借助多媒體完成“荷塘月色”的相關圖片、音樂和視頻的搜集,使學生“步入”月下荷塘的美景當中,身臨其境,體會作者每一句話的深層內涵。如“心里頗不寧靜”是全文的感情基調,作者為了找尋寧靜來到了月下荷塘,因此學生在閱讀這篇文章時應該帶著淡淡的感傷,而在欣賞美景時作者的心情也發生了轉變,從不太寧靜、尋找寧靜、得到寧靜再到失去寧靜。通過如此分析本篇文章,學生也會意識到自己在進行景物描寫時首先需要確定的是全文的基本情感基調,“一切景語皆情語”,通過景物描寫,抒發內心情感,才能使得文章層次分明,情緒飽滿,讓人讀起來富有內涵。
(三)融合活動設計,提升寫作能力
在進行語文作文講解的過程中,教師還應該意識到學生差異性對教學結果的影響。每個學生的思維能力、語言水平和知識儲備不同,所創作出來的作品深度和思想也有所區別,這樣的差異性在教學過程中不可避免,教師可以在教學的過程中融合活動設計,劃分不同的學習小組,讓組員與組員之間互相學習,共同進步,以此彌補自身的不足,掌握更好的寫作手法,全面提升寫作能力。
比如,在進行“寫人要凸顯個性”的寫作練習時,為了清晰刻畫人物的特點,教師可以設計如下的教學活動,首先將學生按照性格特點和語言能力強弱“優勢互補”,組合成不同的學習小組,進而開展“你說我猜”活動,讓各小組分別描述一位班級同學,其他同學猜出這個同學的名字。這樣的實踐活動激發了大家的參與熱情,每個人都選擇不同的角度刻畫人物的形象,外貌描寫如“她有著長長的頭發,眼睛笑起來像個月牙”,神態描寫如“她做題的時候總是很認真,常常因為題目太難急紅了臉”等,運用所學知識和技巧,通過刻畫和描寫使得人物形象更加飽滿,真正做到學以致用。
綜上所述,核心素養的培養在高中寫作教學的過程中具有多種深化途徑,良好的語言能力和扎實的寫作功底能夠為學生今后的學習和發展帶來深遠的影響,使其更好地適應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并具備長久的學習動力。因此,教師應該意識到培養學生語文核心素養的重要價值,在教學過程中不斷探索,積極尋求更多專業的實踐策略滿足學生的語文學習發展需求,為其更深層次的素養培養打好堅實的基礎,從而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和語文教學事業的長遠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