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信勇
摘要:林業建設作為我國經濟發展的重要戰略目標之一,其不僅為社會經濟的發展提供了關鍵的資源,還在自然生態環境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更是我國天然的能量儲存倉庫。林業資源作為可持續發展進程中的重要資源,如何做好林業管理工作已經成為現階段業界重點關注的話題。病蟲害會對林業資源造成嚴重影響,但當前階段的林業管理工作中仍一定程度上存在病蟲害防治不到位的問題,對林業發展十分不利。本文對林業工作中的病蟲害防治難題進行分析,根據林業工作經驗,結合科學的病蟲害防治技術,提出病蟲害防治相關建議。
關鍵詞:林業管理;防治病蟲害;防治措施
病蟲害防治的目的是減少病原微生物和害蟲對作物造成的危害,病蟲害防治的主要手段包括農業防治、物理防治、化學防治以及生物防治措施,化學防治與生物防治目前是病蟲害防治工作中的主要手段。化學防治即使用殺蟲劑等化學物質將病原微生物與害蟲殺死,生物防治主要是利用有益生物以及相關產物控制害蟲的種群數量[1]。但由于農藥會對人畜產生危害,農藥殘留也會對人們造成一定程度的危害,同時還增加了害蟲與病原微生物的耐藥性,甚至會使害蟲的天敵減少,無法實現有效的病蟲害防治。就目前我國的林業管理現狀來看,現代化育林技術沒有得到普及推廣,專業水平偏低的傳統造林技術無法保證林木的存活率,林業發展停滯不前,嚴重影響到了我國的社會經濟發展。基于此,急需加強造林技術與病蟲害防治技術水平,推動林業快速發展。
1 病蟲害防治現存問題
1.1 病蟲害防治水平落后
隨著我國對植樹造林工作的重視日益提高,針對現有造林技術水平引進了許多先進的科學技術,但仍有許多地區由于資金有限,遲遲沒有對先進技術進行推廣應用[2],科學技術水平的落后嚴重阻礙著林業發展進程。而病蟲害防治是一項持續的工作,且病蟲害繁殖問題較為頑固,傳統的藥劑使用方法并不能系統性的對病蟲害進行根治處理,使得病蟲害成為了一個惡性循環。
1.2 管理能力不足
病蟲害一旦形成,就會在短時間內對范圍內所有的作物造成危害,大范圍的病蟲害無疑對林業發展造成巨大經濟損失,因此需要完善的林業管理,在病蟲害發生的第一時間采取針對性控制措施。目前的林業管理水平較低,不僅缺乏專業、科學的防治措施,還缺少專業的檢測設備[3],無法再病蟲害初期對病蟲害種類進行分析鑒定,沒有針對性的濫用藥物,對作物帶來了損害,也耽擱了病蟲害的防治進程,林業發展得不到有效保障。
1.3 病蟲害防治難度增加
森林內部擁有多種不同類型的生物,生物多樣性也使得害蟲種類有所增加,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病蟲害防治難度。夏季陰雨天較多,降雨量較大,森林內部經常處于潮濕的狀態,這會為其他有害生物以及細菌的繁殖和傳播創造溫床,從而使病蟲害的類型以及嚴重性均有所增加,給森林造成較為嚴重的威脅。如果沒有及時對其進行處理,在對林木資源進行應用過程中,會發現大量的腐爛林木或者蟲洞問題,難以利用的林木資源會被丟棄,使得林業資源浪費量持續提升。
2 病蟲害防治要點
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是一項系統化的工程,不管是森林生產、栽植造林還是森林養護方面,都要系統性的采取更加科學、有效的林業管理技術,在防治病蟲害的基礎上,更要注重生態環境的平衡。
2.1 生態學的利用
在林業病蟲害防治的環境之中,森林、病蟲與天敵三方形成了一個小型生態系統,既是依存關系同時也是制約關系,這種密切關系意味著每一方的生長與消亡都會對其余兩方產生巨大影響。農業防治是病蟲害防治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即對育苗、栽移以及養護采取針對性的完善與調節,將生態系統中的森林這一組成部分進行針對性的操控,從而形成一個對樹木與害蟲有益,但不利于害蟲繁衍滋生的生存環境,利用生態學對病蟲害進行有效的預防治理。
2.2 安全性方面
上文闡述了森林生態系統中,森林、害蟲與天敵之間的密切聯系,針對安全性,可以選擇適合森林實際情況的有效干預措施。根據不同的病蟲害類型,可以從園林管理、病蟲害天敵的利用以及化學防治等方面挑選相對應的治理措施,將幾種防治措施進行合理、靈活的分配利用,把控每種措施的實施時間與方式,從而實現防治效果最大化。協調性的防治方式,不僅能夠對病蟲害進行有效治理,還能保障人類、害蟲天敵與森林的安全,將病蟲害防治給生態系統帶來的副作用降到最低。
2.3 環境保護方面
即使化學治理方式會對環境產生一定影響,但不能忽視化學防治的顯著效果。在森林病蟲害治理工作中,應將環境、森林以及天敵的保護作為工作重點,從生態環境中的各個組成部分密切關系出發,對農藥的使用做到更加科學、合理,而不是盲目操作,濫用劑量[4]。農藥的選擇方面,應選擇效果顯著、無毒或毒性較低的農藥,避免農藥對人畜造成危害,降低環境污染,保護害蟲天敵,在享受化學治理帶來的明顯成效的同時,也要注重自然防治的各個因素,提升自然的控制能力。
2.4 對經濟的影響
土地沙化嚴重、綠化率較低的形勢之下,植樹造林工作的開展十分艱難,我國在植樹造林工程上也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病蟲害有著極強的危害性且范圍較廣,若沒有得到及時、有效的治理,勢必會為林業經濟造成不忍直視的慘痛損失[5]。因此,防治病蟲害是林業發展的重要保障之一。林業管理部門必須對病蟲害的發展趨勢進行研究分析,了解何種程度的病蟲害需要開展防治工作,擬定防止指標,當病蟲害影響程度低于防控指標時可以不予防治,當病蟲害影響高于防控指標時,第一時間開展防治工作,既能控制防治成本,還能避免巨額經濟損失。
3 病蟲害治理具體措施
3.1 規劃種植
在考慮森林綠化美觀的同時,更要注重植物品種的合理選擇,目光長遠,將病蟲害的治理作為發展重點。結合地區病蟲害的特點,減少病蟲害頻發植物種類的種植,大量種植抗病蟲害能力強的植物,根源上減少病蟲害的發生。林業部門應當結合當地的自然環境條件以及林業發展趨勢實施規劃種植,確保能夠為后續林業的發展提供重要基礎保障。
3.2 做好部門協作
病蟲害問題頻發帶來了巨大損失,不單單是林業管理部門,相關的各個部門必須整體提高重視,同心協力提高林業發展。海關邊檢部門與木材檢查站要嚴格把控各種外部入侵情況,針對國外引進的樹木品種進行檢查,及時發現外來有害生物,對植物進行初步篩查,避免帶有疫病的植物被引進到國內。特別是在木材運輸過程中很有可能會有害蟲隱藏在樹木之間,需要提高檢查力度,從源頭上控制病蟲害的出現,保證控制病蟲害的出現幾率。林業部門要加大普查力度,堅持做好每年的疫情監測普查工作,在日常園林維護工作中,發現樹木的病變以及有害生物要做到及時上報并送檢,各部門各司其職,全力規避病蟲害情況的發生,促進林業經濟的穩定發展。
3.3 加強園林管理養護
病蟲害常常會對長勢較差的植物造成較大影響,因此在植物的養護工作中,要著重對長勢較差的植物進行養護培育,做到及時施肥、澆水、松土以及除草,提高植物對病蟲害的抵抗能力。林業部門需要針對植物的生長發育需求,對管理養護模式進行改進和調整,能夠滿足植物在肥料以及水分方面的需求,促進植物健康生長發育。加強秋冬季節的修剪工作,將染病枝條及時去除[6],不僅可以提高植物的養分分配,還能縮小病蟲害的侵染范圍,通過修剪工作,使得林間光照增加,制造出不適合病蟲害生存的環境,降低病蟲害發生率。
3.4 加大生物防治推廣力度
生物防治作為一種無公害的防治技術,對病蟲害的治理具有顯著的效果。數量龐大的天敵種群可以對害蟲進行長期持續的治理,在效果明顯的同時延長了治理有效期,化學治理完全無法做到這種程度的防治。生物防治開展首先需要豐富的植物種類,并且要大批量選擇適合天敵生存繁衍的種類,同時做好天敵的保護工作,為天敵的種群發展提供良好環境。通過在林業建設過程中引入天敵,能夠豐富生物多樣性,有利于完善林業生物體系,改善現有的生態環境。其次,需要加強天敵的人工培育,隨著生物防治技術的推廣,許多地區針對生物防治展開了研究,越來越多生產天敵產品的公司應運而生,將生物防治產業化,最大限度做到了生物防治的利用。最后,合理利用生物制劑進行病蟲害的防治。生物制劑也是生物技術應用過程中所使用的藥物類型之一,能夠針對不同病原菌的特點進行處理,可以有效提高病蟲害的防治效果。
3.5 農藥使用合理化
大力發展生物防治的體系之下,化學防治只能在應急情況下使用,化學防治具有極強的使用效果,但負面影響不可忽視。因此在農藥選擇上,要注意農藥的毒性與污染性,低毒且污染較小的藥劑是首選,盡量避免使用廣譜化學農藥[7],為避免病蟲害產生耐藥性,更要時常變換農藥種類。在選擇農藥時應當根據具體的病蟲害種類挑選藥物,結合自然條件、病蟲害類型、病蟲害發生原因對藥物的濃度、給藥方式進行調整,提升藥物防治效果和農藥利用效率,避免出現一味增加藥物使用量而給周圍環境造成污染的現象。
3.6 優化農藥施藥方式
傳統化學防治一般采用噴霧的方式進行施藥,據相關調查研究表明,噴霧的施藥方式,真正能作用到害蟲上的農藥不足1%,大多數的農藥都在噴灑過程中流失到環境里。這種傳統的噴霧施藥方式不僅降低了化學防治的效率,增加化學防治的成本,還會造成人畜農藥中毒,對環境也造成了較大污染,更是不利于害蟲天敵的繁衍生存。因此,要摒棄傳統噴霧施藥技術,引進更加先進的施藥技術,節約化學防治的成本,提高化學防治的效率,保護好生態環境。當前在進行藥物噴灑的過程中,可以選擇無人機作為噴灑設備,能夠對藥物噴灑情況實施遠程控制,根據高度因素和藥物位移情況對無人機進行控制和調整,對旋翼氣流結構實施有效整合,提升藥物的穿透性,讓有害生物處理效果變得更好。無人機噴灑藥物可以避免化學藥物給施藥人員造成健康威脅,保證有害生物防治工作的安全性。無人機防治面積也有所擴大,和人工相比有極大的應用優勢,工作效率上升[8]。
3.7 加大資金投入
充足的資金是病蟲害防治工作順利進行的保障,無論是先進設備與優質化學農藥,還是專業的人員與技術,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林業發展突出的地區大多不具備極強的經濟實力,因此需要有關部門增加資金支持,為林業管理帶來更加先進、專業的技術與人員,成立審計專項小組,全程監督政府的資金補貼使用情況,保證每一分資金都真正用在林業發展工作當中。同時做好資金規劃,根據病蟲害的規模與影響程度,制定出最佳的資金分配策略,充分利用資金,杜絕浪費現象。為了能夠保證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活動的有序開展,政府可以根據病蟲害防治項目設置專項資金,保證防治活動能夠得到資金支持[9]。引進專業人才,將人才的專業能力與先進技術的掌握能力作為主要考察標準,在病蟲害分析以及培育技術方面,都需要理解能力與專業素養兼備的人才為林業發展帶來更加科學的建議,提高專業人才的待遇,吸引廣大林業研究人員積極投身于林業建設當中。
3.8? 建立病蟲害監測機制
為了能夠及時針對存在的病蟲害問題進行處理,需要對病蟲害的發生情況進行監測,在發現存在病蟲害隱患時及時采取有效措施進行處理,提高病蟲害防治的及時性。隨著現代化技術發展速度的不斷加快,林業部門可以在森林內部放置視頻監控設備,可以及時監控森林的整體發展情況,對林業資源質量進行定期評估。利用視頻監控設備所具備的紅外成像技術能夠發現蟲害問題,或者可以利用無人機進行定期巡視,觀察林業資源是否存在異常問題[10]。
4 結語
病蟲害防治工作一直是林業管理的工作難題,病蟲害防治工作做的是否到位,直接影響著國家的森林資源安全,也影響著國家經濟發展。在林業管理水平參差不齊、防治水平落后的情況下,要針對現狀對林業發展展開思考,在日常工作中不斷總結經驗,完善病蟲害防治工作的不足之處。本文從化學防治、生物防治以及化學防治等方面對病蟲害防治工作提出優化建議,意在提高病蟲害防治水平的同時保護生態環境平衡。國家增加了對林業發展的重視程度,加大了資金投入,為林業發展提供強大支持,林業工作人員應積極投身于林業經濟建設當中,結合時代進步,優化完善林業管理水平,為國家的林業建設貢獻出自己的力量。
參考文獻
[1] 于鳳霞.無人機遙感技術在林業資源調查與病蟲害防治中的應用研究[J].種子科技,2021(3):103-104.
[2] 金勝祥.森林病蟲害防治在林業生態環境建設中的作用分析[J].花卉,2021(4):264-265.
[3] 張艷春.遼寧地區林業病蟲害發生的原因分析以及防治對策[J].農業與技術,2021,41(1):71-73.
[4] 代光輝.探析林業工程中森林病蟲害防治的意義及相關措施[J].農村百事通,2021(9):86.
[5] 吳洋,鄭卓.林業育苗中病蟲害防治技術存在問題及提升措施[J].河北農機,2021(15):157-158.
[6] 李廣云,曹永富,張楠.林業病蟲害無公害防治的重要意義和防治方法[J].花卉,2021(10):250-251.
[7] 郭如剛,費娟娟.林業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管理措施[J].種子科技,2021,39(17):101-102.
[8] 俞小勇.加強森林病蟲害防治工作保障林業生態環境建設[J].農村實用技術,2021(10):121,132.
[9] 王大晶,李淑仿,孫大賽,等.林業病蟲害生物防治技術及管理措施[J].鄉村科技,2020,11(29):79-80.
[10] 王寶霞,高麗玲.林業栽培技術及病蟲害防治管理策略研究[J].農村實用技術,2021(3):10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