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柳明
摘要:我國畜牧業不斷發展,系統化養豬場建設項目已達到一定規模。隨著生豬養殖規模的擴大,豬病的診治難度也越來越大。只有解決好豬綜合疾病的診治,才能發展好生豬養殖市場。本文對常見的用藥誤區進行分析,從常見豬病治療的角度進行詳細解讀,并對獸醫在治療豬病時遇到的用藥問題提出建議。
關鍵詞:豬病;診斷治療;用藥問題
0 引言
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健康飲食的要求也越來越嚴格。人類牲畜養殖環境嚴重污染,直接會導致各種免疫疾病的頻繁嚴重發生。近年來,豬病的種類不斷增多,嚴重影響了養殖豬的健康,引起了國際、獸醫界和學術界的高度重視。研究發現,豬瘟和豬口蹄疫是養豬過程中最常見的疾病。它們本身具有高度的可傳染性,死亡率相對較高。因此,人們需要引起足夠的重視。在規模化的養豬場,一旦豬感染了疾病,自身就很難治愈,甚至豬場內的其他豬也可能感染疾病。為更安全、更高效地控制我國生豬用藥感染率,獸醫在生豬傳染病防治診療中心也應更加高度重視生豬用藥安全問題,嚴格全程監控生豬用藥各個環節[1]。
1 常見豬病
1.1 豬流感的病癥
豬流感是最常見的幾種豬類傳染病之一。由于豬流感的發病率和發展變化速度極快,直接嚴重波及到病豬的全部身體免疫組織和各器官。在該豬流感疫情發病初期,病豬很有可能會先后出現發熱、精神萎靡、食欲不振等嚴重發熱癥狀。病情嚴重的幾只病豬還有可能會先后出現全身突發性的高燒、咳嗽、呼吸困難等嚴重疾病癥狀[2]。此時,獸醫醫護人員認為應嚴格觀察具有類似疾病癥狀的幾只病豬,并暫時保護它,以防止不可持續的不良影響。豬流感如果不立即治療,會立即引起內臟的不斷惡化,豬的存活率就會持續下去。這種流感病不區分豬的年齡和性別。任何一種豬都很可能會患此病。新型豬流感病的發病階段周期長,傳染性強。豬很容易被接受到細菌感染。在豬體內感染豬流感的病例發生率每年可高達99%。
1.2 豬肺疫的病癥
豬經常受到感染的一種腸道疾病也就是急性豬肺炎。目前豬肺炎主要是一種急性呼吸道感染疾病,分為急慢性病。感染病豬的主要癥狀是出現頭部疼痛、喉嚨輕微疼痛腫脹、劇烈咳嗽、并且呼吸極其困難。有些未被感染的病豬初期不會直接表現出明顯的頭部疼痛發燒癥狀,但是當病情繼續發展并沒有達到一定嚴重感染程度后,病豬很有可能也會突然被迫停止繼續發病。因此,獸醫在進行疾病診斷時,首先要仔細檢查,觀察未感染的生豬的情況。具體來說,利用各種醫療技術來輔助飼養者及時止損。
1.3 豬瘟的病癥
豬瘟是許多種豬常見的疾病之一。它也被人們稱為豬霍亂。該病本身具有高度的傳染性,可在仔豬感染后3~7d內迅速發展。據我國流行病疫醫學專家統計,該病每年發病率高,病死幾率高時可達80%~90%。豬瘟病毒感染后,首先產生的就是瞌睡多、發高燒等異常癥狀。隨著豬瘟病毒的大規模發展,可以看到仔豬四肢等處發生蔓延性瘀點,更為嚴重的甚至可能會出現局部出血點。有些發病豬還可能會長期出現輕度便秘和嚴重腹瀉等不良癥狀,糞便中還含有大量黃色黏稠粘液。據專家統計,豬瘟一旦頻繁發作,10d內就會死亡。
1.4 豬弓形體病的病癥
臨床醫學專業實驗結果統計分析,豬弓形體病的發展周期仍具有一定的季節性,每年5~9月逐漸成為該病多發月份。病毒感染可根據各種昆蟲及其昆蟲媒介如蚊、跳蚤進行傳播。感染后,豬的身體很有可能會出現嚴重的食欲減退、腹瀉、便秘、高熱、皮膚瘙癢或舌發紅等不良反應癥狀,影響正常身體活動以及呼吸。前期病情惡化比較嚴重的,會出現對人有害的豬體色斑、出血點等現象,后期可導致豬行走困難甚至無法站立。
1.5 豬附紅細胞體病的病癥
以隱性感染抗體寄生蟲的繁殖方式長期存在于小豬和仔豬體內。根據相關研究工作人員調查報道,此病很有可能會同時發生在所有不同年齡的小豬身上。其中,母豬是該病的主要病因感染傳播來源之一,此病傳播的關鍵是病菌在豬的血液系統中的傳播,以虱子、吸血昆蟲等昆蟲為傳播媒介。豬血細胞和黑色素細胞減少,初期癥狀伴有高熱、食欲不振、便秘嚴重、腹瀉、高燒、皮下結締組織局部出現了紫紅色微小瘀點等多種典型臨床表現。它首先主要分別出現在豬的頭部、耳朵、頸部,然后向豬的下腹部逐漸擴大積聚在豬的全身。
隨著病情的逐步發展,豬的頭部四肢逐漸開始失去正常能力。該病的病情發展嚴重時會影響到豬的正常繁殖生長發育,嚴重時還會威脅到種豬的安全生命,造成死亡。
1.6 豬鏈球菌病的病癥
一般情況下,該病多見于4~12周齡的豬。剛斷奶的仔豬是由于壓力造成的。本病常因自身抵抗力不足等一系列因素而發生;大多數成年豬也感染鏈球菌,由于其抵抗力強,往往不產生明顯的臨床癥狀而成為隱性感染。消化道、受損皮膚等是豬鏈球菌的主要傳播途徑。經調查發現,豬鏈球菌已成為規模化養豬場非常普遍、多發的疾病,且常與其他病毒、細菌性疾病混合發生。主要臨床表現發病階段為發熱、毒血等嚴重性的臨床不良癥狀。
2 治療和用藥
2.1 豬流感的治療和用藥
在實驗室檢測過程中,首先通過革蘭氏染色的方法,未發現陽性致病菌。然后,從病豬身上取樣后,在瓊脂培養皿中進行培養,未發現致病菌生長。最后對病豬的血清樣本進行病毒學檢測,發現豬流感病毒染色呈陽性,最終確定病豬的疾病為豬流感。
治療堅持預防繼發感染、鎮痛和解熱的理念。巴維林注射液25mg/kg、黃芪多糖0.1ml/kg用于病豬注射,每日一次;若病豬咳嗽多,可聯合注射30%氟苯尼考3mg/kg,1次/d。同時可以給病豬補充V葡萄糖、生理鹽水等溶液,保持病豬的體力,幫助病豬恢復健康。
2.2 豬肺疫的治療和用藥
(1)中藥治療。中國傳統獸醫認為,該病是由于環境因素發生突變,導致豬感冒,削弱外在健康。病原體通過口鼻進入肺和胃。導致喉嚨紅腫熱痛,呼吸困難,肺主皮毛,邪氣由皮膚引起。因此,本病的治療原則是清熱解毒,潤肺舒咽。根據豬的體重,每50kg用金銀花10g、連翹10g、知母10g、牛蒡子10g、鼠尾草10g、黃連10g、地丁素10g、蛇根10g、大黃12g、蟬蛻12g、甘草10g,混合研磨成粉。將混合物澆灌或用小火混合,每天使用一次,連續使用3~5d。
(2)西藥治療。用對巴氏桿菌敏感的抗生素治療可以迅速改善癥狀并提供徹底的治療。獸醫臨床常用的抗生素有頭孢喹肟、頭孢噻呋、恩諾沙星、氟苯尼考、磺胺嘧啶、青霉素、氨芐青霉素、慶大霉素、利霉素等。由于病豬采食量減少,為保證劑量的準確性,不建議配合飼料或飲水給藥。建議注射。對出現長期高熱癥狀的豬,還應聯合氟尼辛葡甲胺或氨基比林注射液進行解熱,以防后遺癥的發生。
2.3 豬瘟的治療和用藥
對于豬瘟病毒的早期有效治療,重要的是立即對病毒進行消毒和隔離,并妥善處理病毒。對豬舍及各種飼養用品進行徹底消毒滅菌,并用科研手段清理和解決豬糞。以有效控制豬瘟病毒的快速傳播。如果已發生嚴重的豬腹瀉,可對腹部進行肌肉注射。常用的藥物主要有雙黃連、安乃近等肌肉注射劑。對于尚無腹瀉癥狀,可給豬注射緊急自身免疫病毒疫苗,并根據自身體重選擇合適的注射量。
2.4 豬弓形體病的治療與用藥
豬弓形體病的臨床治療中常用抗生素,但效果不佳。現階段有相關文獻報道應用磺胺嘧啶類抗腫瘤藥物可以有效操控患豬病情的不斷發展,減少各種疾病的不斷發生。在臨床合理用藥中,磺胺嘧啶一直是治療首選。由于使用磺胺嘧啶的氨溶解酶濃度低,治療后可迅速被吸收。與其他碳酸氫鈉制藥工業協同應用,提高治療的知名度。發病初期可內服或立即肌注磺胺甲氧嘧啶或磺胺嘧啶與甲氧芐啶合用。繼續服藥3d,觀察療效,減輕癥狀。繼續服藥3d,觀察療效,減輕癥狀。
2.5 豬附紅細胞體病的治療和用藥
在該病的臨床治療中,多西環素是現階段治療該病的關鍵和首選藥物。因此,應選擇合理的小劑量肌內溶液注射,給藥4天后見效。此外,定期用藥驅蟲、切斷該病傳播途徑等也是目前治療該病的有效措施。在日常清潔過程中,必須及時徹底清除昆蟲虱子和小型吸血蟲等昆蟲。目前有關研究人員報道,在殺蟲過程中適當添加甲基砷酸、土霉素等殺蟲藥物,可有效地預防該病的頻繁發生。
2.6 豬鏈球菌的治療與用藥
在本類疾病的早期治療中,初期一般可以給感染病豬身體注射青霉素等抗感染抗菌藥物。常見的青霉素鈉等抗敏感藥物,包括外用頭孢噻呋鈉和頭孢噻呋,一個療程為5d。
3 常見用藥誤區
在治療豬常見病時,很多專業獸醫會在治療過程中錯誤用藥。無論這種疾病的發生原因如何,一些職業獸醫通常還是會過度依賴使用抗生素進行治療,并且完全依賴于個人經驗。長此以往,這種不良的臨床用藥生活習慣不僅會直接導致某些抗生素類藥物臨床療效不佳,還會增加豬病的感染率。獸醫在完成病豬的救治工作時,很少對病豬的狀況進行一對一的詳細了解和深入檢查,對于這種特殊情況長時間下去可能會引起其他疾病。此類疾病的診斷上的接種錯誤還可能會直接導致一些豬長期因為服用過多的外用抗生素,使其整體健康狀況也會受到不良影響。最嚴重的一種情況就是很多患病的生豬如果錯過最佳治療時間,農場也可能要自行承擔超額的財產損失。
此外,在養殖初期,動物飼養者往往要對部分豬進行疫苗接種。然而,一些獸醫如果沒有科學合理地尋找時間進行疫苗接種,最終結果可能會嚴重地危及部分豬用疫苗的有效性。同時,還存在一些工作程序不科學的問題,嚴重危害豬的健康,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養殖戶的經濟效益。
4 解決措施
4.1 樹立合理的豬病用藥意識,對癥治療
一些專業獸醫處理青霉素鈉以診斷病豬和死豬。對各種藥物如氨芐西林等的使用了解不充分,社會經驗不足。因此,他們在病死豬特定藥物治療的整個過程中,往往缺乏一定的社會經驗。他們很容易卷入吃藥的錯誤問題,過分依賴醫學的基礎知識,無法準確掌握這些藥物的實際方法用量,最終可能會導致使這些病豬們的病情急劇加重。所以獸醫診病時,一定要選擇常用藥物,并準備好各種藥物的使用劑量,以及添加新的常用藥物,使對于病豬的對癥診治更加有效。
4.2 提高獸醫自身專業技能
獸醫要根據具體情況,加強自身對當地養豬場豬病綜合防控相關問題的認識,開拓創新技術全方位專業培訓學習。相關管理人員可以明確規定獸醫必須具備足夠扎實的豬生理學、病理生理學、藥學等綜合知識,然后根據一系列實踐活動進行學習和訓練,使此類寵物醫生進一步掌握豬的常見病歷和臨床醫學疾病,使他們能夠更好地掌握具體情況,有足夠的診治經驗。在學習培訓制度方面,有關管理人員要加強獸醫專業工作能力的學習培訓,適當調整工作強度,提高業務素質。此類學習培訓系統將使員工在養殖場全面防控豬病的基礎上打下扎實的基礎,并在日常工作中不斷加強工作,使他們在綜合方面的學習和工作能力逐步提高。預防和控制豬場豬病。
4.3 選擇合理的用藥方式
給藥方法根據病豬的實際情況、藥物的性質和用藥目的而定。一般來說,根據藥物作用的快慢,由快到慢依次為靜脈注射、肌肉注射、皮下注射、口服。對重癥病例,宜采用靜脈注射;寄生蟲或腸道感染,宜口服;對臨床上有菌血癥和敗血癥的嚴重胃腸道感染,宜采用口服和注射。混飼、混水飲水或直腸黏膜給藥時,應控制病豬的均勻度和濃度;外寄生蟲和疥瘡的防治宜采用皮膚給藥。有一些病,每次給藥后,短時間內可以治愈;但對于大多數疾病,必須反復給藥,才能達到一定的療效,才能達到治療的目的。對于一般解熱、鎮痛、利尿癥狀,待病情緩解后可停藥,然后針對病死豬的病因進行治療;對于感染性疾病的治療,應保證充分的治療過程,癥狀消退后1~2d停藥。否則會因病菌或疾病的發作而產生耐藥性。一般情況下,傳染病殺菌藥物一個療程為3~4d,最短的療程為2~3d;磺胺類抗菌藥一個療程一般為5~6d,最短的療程為3~5d,一般不超過7d。連續3d規律用藥應嚴格遵循換藥原則,無效可換藥。
4.4 科學制定用藥品種、劑量及頻次
為了保證藥物治療的科學性,獸醫不僅要嚴格控制病豬實際用藥的種類和用量,還要嚴格監控用藥頻率和病豬的身體變化。在這個環節,獸醫要根據病豬的實際體質,厘清用藥量和用藥頻率的關系。尤其是在實際工作中,獸醫更不能因為病情不能及時好轉而盲目加大藥量。
藥物劑量通常與治療效果呈正相關,但不應盲目增加藥物劑量。最大劑量是最大治療劑量。增加劑量引起的中毒癥狀稱為中毒劑量,臨床用藥超過最大劑量的致死劑量稱為致死劑量。一般情況下,服藥時將首劑加倍為突擊劑量,然后按照基本量進行治療。一般藥用量為50kg豬,相當于成人用量的兩倍。約25~30kg豬相當于成人藥物劑量。
如果在臨床使用時,藥物的劑量準確地以藥物的公斤數標示,則必須根據病豬的實際體重仔細計算藥物的劑量。給藥頻率通常為每天2~3次,仔細計算藥物用量。給藥頻率通常為每天2~3次。因此,它具有時間依賴性藥物。維持藥效的主要因素是藥物的藥濃度值應超過最低抗菌濃度值一段時間;對于時間依賴的藥物,為保證最大殺菌率,血漿濃度/最小抑菌濃度應維持在8~10倍之間,通常每天注射1次即可。
5 結語
目前,我國生豬養殖過程中會出現很多常見疾病。根據疾病的程度,造成的危害也大不相同。其中,豬副傷寒是一種較為常見的傳染病。應根據養殖環境的實際情況進行處理。為了有效地診斷和治療病豬,獸醫必須對病豬和死豬進行合理的診斷和治療。有足夠的豬病治療工作經驗和各種藥理專業知識。在具體的治療中,獸醫不能只根據自己的工作經驗來做決定。要根據具體情況對病豬進行針對性救治,嚴格按照搶救程序開展病死豬救治工作,立即制定疾病防控對策,提高畜牧業工作經濟效益計劃。
參考文獻
[1] 董玉祥,董玉云.豬細小病毒病的診斷及治療對策[J].今日畜牧獸醫,2020,36(7):92.
[2] 王昊.生豬常見疾病的診斷方法與治療措施[J].農業工程技術,2020,40(11):8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