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彩銫
摘要:近些年來,隨著我國生態文明建設的戰略部署,林業的可持續發展成林業未來發展中非常重要的環節,一直備受關注。林業的健康發展是有效維護生態平衡,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前提,在林業的建設發展中,病蟲害問題嚴重的制約著林業的健康發展。目前,病蟲害給我國林業帶來了嚴重的破壞,是我國林業發展進程中有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本文著重分析林業病蟲害發生的原因,深入探究無公害防治策略,為解決林業病蟲害問題、促進林業健康發展提供有效的參考。
關鍵詞:林業病蟲害;生態可持續性發展;無公害防治;策略探究
林業病蟲害的特點普遍體現在蔓延速度快、受害面積廣、整體防治難等方面,它不僅嚴重的破壞了生態平衡,制約著林業的健康發展,同時也損壞了森林資源,造成嚴重的林業經濟損失,給林業產業的發展帶來不利的影響。傳統的病蟲害防治手段通常采用噴灑化學藥劑,由于長時間的以藥治蟲,不僅使病蟲害產生藥物抗體,同時也嚴重的破壞了生態環境。因此,在不破壞生態環境為前提下,對林業病蟲害進行科學合理的預防以及采用全方面的安全治理手段,實現林業無公害防治,進而全面提高森林自我保護能力,促進人與自然的平衡發展,對實現林業可持續發展有著重要的意義。
1 林業病蟲害的發生原因
1.1 森林生態破壞嚴重
目前,我國森林生態系統籠統的分為天然森林生態系統和人工森林生態系統[1]。一方面,天然森林生態系統中生物種類較多,系統內部生物鏈穩定,所以受到病蟲害侵襲的現象較少,并且很難大面積蔓延。由于對自然森林的過度開發,亂砍濫伐,導致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現象明顯增多,自然森林面積逐漸減小,天然森林生態系統逐漸被破壞,制約害蟲的生物鏈被破壞,導致自然森林生態系統中病蟲害流行和發展。另一方面,為了維護森林生態平衡,國家加大力度提倡植樹造林,由此我國人工林比例明顯增多。然而,人工林雖然占地面積較大,但是由于發展速度較快,人工森林生態系統中物種較少,害蟲缺少天敵,為害蟲的生存繁殖提供了優越的空間,導致害蟲迅速蔓延,發生大規模病蟲害的幾率明顯增加。同時,由于害蟲的快速傳播,人工森林生態系統平衡遭受嚴重的迫害,隨著病蟲害的不斷蔓延,使病蟲害逐漸蔓延到自然森林生態系統中,長此以往,對自然森林生態系統的穩定性帶來一定影響。
1.2 過多使用化學藥劑
隨著我國對林業病蟲害治理的重視,在林業病蟲害治理手段方面有著明顯進步,但是在實際的應用中還存在許多問題,例如有很多病蟲害的防治手段與實際的應用無法實現有效殺蟲效果,無法與實際英應用有效結合。現階段,使用化學藥劑是我國林業病蟲害治理的主要的手段之一,也是使用最多的病蟲害治理手段,在林區發生病蟲害后,一般情況下都是選擇噴灑化學藥劑,對害蟲進行毒殺。但是,當林區大面積出現病蟲害時,即使在藥劑使用量和使用次數上有所增加,但是對病蟲害的治理效果依舊不明顯,反而會因為過量的使用藥劑,導致害蟲的抗藥性明顯增加,不僅會使害蟲的繁殖速度增快,還會使病蟲害的治理難度加大。此外,由于過量的使用化學藥劑還會嚴重的污染生態環境,造成生態環境的破壞,甚至影響人們的日常生活。
1.3 林業病蟲害防治難度大
在林業病蟲害防治過程中,除了人工森林的比重較大和過量使用化學藥劑導致病蟲害防治難度加大之外,害蟲的繁殖速度較快也為病蟲害防治加大了難度,隨著害蟲的抗藥性越來越強,在林間的生存時間逐漸延長,在林間一旦發現病蟲害現象,必須及時采取治理措施,否則害蟲會快速的繁殖蔓延,給林區造成大面積病蟲害,帶來巨大的損失。同時,隨著我國林業病蟲害的發生面積也逐年擴大,給林業病蟲害防治工作帶來更大的難度。
1.4 病蟲害種類較多
根據林業部門對森林病蟲害相關統計數據來看,目前在我國本土害蟲種類有一萬余種,其中經常會造成林業危害的害蟲多達200多種,這也是造成林業病蟲害的重要原因之一[2]。由于不同種類的病蟲害有著不同的發病癥狀和不同的治理方法,因此,種類繁多的病蟲害為我國林業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帶來更多的挑戰。例如,松毛蟲,它是危害我國林業面積最大的害蟲,他不僅危害面積大、適應環境分布廣,且它的繁育能力強,生存時間最長,是嚴重危害我國林業健康發展的一種歷史性害蟲,雖然經過多年的綜合防治和研究,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明顯的進展,但是它仍舊在我國大部分地區呈周期性泛濫暴發。再有,由于外來入侵病蟲害以及變異病蟲害出現,在森林生態系統中缺少天敵,同時缺乏相關的防治經驗,也加大了我國林業病蟲害的防治的難度。據相關的外來入侵病蟲害統計報告顯示,目前對我國林業帶來危害的外來病蟲害種類高達百余種,例如美國白蛾、松材線蟲、椰心葉甲等[3]。隨著入侵病蟲害的種類逐漸增多、發生面積逐漸增多,為我國林業健康發展造成了嚴重的影響。
1.5 病蟲害的防治體系不健全
隨著林業病蟲害對我國林業的健康發展造成的危害越來越大,國家加大力度進行林業病蟲害的預防和治理,強化預防措施和治理手段,但是,目前的林業病蟲害防治體系依舊不健全,在我國一些地區,嚴重的缺乏林業病蟲害的預防意識,病蟲害的防治工作還是以“殺蟲救災”為主,并沒有真正的做到國家提倡的“預防為主,綜合防治”的植保方針,也直接的導致了林業病蟲害的頻繁發生。在實際的林業病蟲害的預防工作中,由于相關的檢測手段和預防措施明顯落后,導致林業病蟲害的預防效果不佳,后期的治理工作也更加被動。因此,逐漸完善林業病蟲害防治體系,實現對林業病蟲害長期有效預防和治理是我國相關部門首要任務。
1.6 營林的管理工作不到位
我國林業產業經濟的不斷發展,營林的產業規模也逐漸擴大,但是關于營林的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執行力度明顯不夠,管理模式不夠科學完善,也導致了病蟲害的發生。其中主要表現在以下幾方面:(1)缺乏科學性管理。在營林的日常管理中,由于過分追求樹木的產生數量和速度,往往忽視樹木科學性種植的重要性,使得樹木種植密度過大,嚴重的影響林間的通風效果和透光情況,進而誘發林間病蟲害的出現。(2)缺乏科學性養護。在進行新樹種引進栽植時,由于缺乏科學養護,并未充分的考慮適地適樹,并且忽略了樹木的定期保養,導致樹木生長情況較差,樹木抗病蟲害的能力低,長此以往發生病蟲害的幾率明顯增大。(3)缺乏病蟲害預防意識。在相關營林管理部門制定病蟲害防治措施時,只是著重的制定了相關的病蟲害緊急治理措施,往往忽視了樹木病蟲害的預防措施,由于缺乏病蟲害的預防意識,間接的導致病蟲害發生,抑制了我國林業產業的健康發展[4]。
2 林業病蟲害無公害防治策略
關于無公害防治策略主要核心便是以預防為主,以綜合治理為基本方針。無公害防治就是以森林物種培育技術為核心,以保護環境、維護生態平衡為基礎,不斷建設健康、穩定的森林生態系統,實現森林生態系統自制能力,進而實現有效的、持續的病蟲害防治效果,促進林業的健康發展,最終推進我國生態文明的可持續性發展。
2.1 提高林業病蟲害防治思想意識
病蟲害對森林生態系統的平衡造成的危害十分嚴重,影響著我國林業的健康發展。因此,通過對相關的林業工作人員進行培訓,全方面了解病蟲害的危害,強化病蟲害防治技術和方法,不斷提高林業病蟲害防治意識和責任意識。此外,通過降低蟲源,可以有效的預防病蟲害的發生和蔓延,例如,選苗時選擇健康苗木、種植時清理病樹枝葉、樹木養護時及時清理病害處,并且進行集中銷毀或焚燒等。再有,有效的改善林間的環境狀況,例如,提高林間通風效果、透光效果、衛生效果,促進樹木健康生長,有效的防止病蟲害的發生。
2.2 提高政府對病蟲害防治管理工作
推進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是國家的戰略性部署,因此,政府加大力度扶持,增加資金投入,引進先進的病蟲害防治技術的同時,提升管理人員的治理水平。目前,在我國病蟲害防治項目研究中,資金不足嚴重的制約了項目的發展,在這樣的情況下,相關部門和政府協同合作,高度重視資金的籌集和分配,進而推動病蟲害防治研究項目的有序進行。與此同時,提高相關部門管理人員的專業性,組織有關病蟲害種類、當地生態環境等方面的知識培訓,對國內外病蟲害防治成功經驗進行探討研究,總結出符合當地生態環境,可以有效實行的病蟲害防治方法。此外,高度重視病蟲害的預防措施和應急治理措施,保證第一時間內發現病蟲害并及時進行有效治理。同時,利用科學手段,充分有效的整合國家各個相關部門的力量,構建科學完善的病蟲害防治體系,全面貫徹國家病蟲害防治政策,不斷創新檢測手段和預防措施,進而有效的提升病蟲害防治能力。
2.3 增加物種的多樣性
如若要在根本上解決林業病蟲害問題,最主要的手段就是破壞它們的生存環境。在森林生態系統中,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可以延長生物鏈,通過增加和保護生物種類的多樣性,可以有效的抑制害蟲的繁殖,減少病蟲害的發生,長此以往,可以有效的提高森林系統對病蟲害的抵御能力。因此,在林業的管理建設過程中,對林區加強科學合理性規劃,在樹木種植方面,根據適地適樹原則,選擇多種類樹木栽植,進行混交林經營。同時適當的引進和培育當地經常發生的病蟲害的天敵,并對蟲害的天敵進行合理的利用和治理,提高林間生態系統物種的多樣性,減少病蟲害的繁殖和蔓延,推進林業的健康發展,實現林業生態系統可持續發展戰略目標。
2.4 多種防止手段共同進行
隨著我國生物技術的不斷發展和應用,生物技術成為林業病蟲害防治的有效方法,與傳統的噴灑化學藥劑相比,生物技術對病蟲害的防治效果更加明顯,同時還可以有效保護生態環境,降低對植物造成的傷害,更具有安全性、穩定性。例如,利用微生物技術治理林區,在減少病蟲害的同時有效的保證森林生態系統的平衡發展。除此之外,還可以運用物理方法進行有效的防治病蟲害,例如,清理害蟲蟲卵,物理性抑制害蟲的繁殖和傳播。具體方法包括隔絕法和誘殺法,其中隔絕法就是在樹干表面涂刷保護層,進而抑制病蟲害入侵樹干,例如樹木主干涂白。誘殺法主要是針對具有趨向性的病害蟲,例如針對具有趨光性的害蟲時,利用誘蟲燈進行害蟲誘殺,實現害蟲的有效滅除[5]。
2.5 建立病蟲害預防監測系統
為了最大程度上減少病蟲害的發生,科學合理的防治病蟲害,加強病蟲害的預防和檢測至關重要。將先進的高新檢測技術合理的運用到病蟲害檢測中,可以實現全方面精準化檢測,為病蟲害的防治工作帶來有效助力。同時,利用現代化網絡信息技術和大數據技術,集中整合各類害蟲的病癥、病源、多發時間等各方面信息,建立完善的病蟲害數據庫,為病蟲害的預防工作提供數據支持。此外,還可以利用先進的網絡技術和智能技術,構建病蟲害監測系統,與病蟲害數據庫實現智能化融合,在病蟲害發生的第一時間及時發現,并快速收集相關病蟲害的數據信息,準確判斷出病蟲害的種類以及提供出針對性治理措施,盡可能縮小病蟲害的影響范圍,降低對森林生態系統的破壞。
2.6 引進先進的防治技術,進行科學性改良
由于傳統的病蟲害防治措施不再適用長期治理,因此,引進先進科學的防治手段勢在必行。相關科技人員在加強防治技術的同時,引進國外先進技術,在借鑒相關技術的基礎上結合我國病蟲害防治現狀,改良出適合我國使用的新型防治技術,是我國無公害病蟲害防治技術水平得到有效的提高。同時,利用互聯網、多媒體技術加強無公害病蟲害防治技術推廣,結合我國各個地區病蟲害防治工作的實際情況進行技術改良,擴大無公害病蟲害防治技術的使用范圍。
3 結語
綜上所述,林業病蟲害問題嚴重的制約了我國林業的健康發展,影響著我國生態文明可持續性發展順利推行,隨著我國對林業病蟲害防治的逐漸重視,傳統的病蟲害防治手段已經無法滿足當下的生態文明發展需求,因此,我們需要不斷的努力研發,利用科學防治手段實現無公害防治,為我國的生態文明可持續發展提供有效助力。
參考文獻
[1] 劉玉玲.關于林業病蟲害發生原因及無公害防治策略的探討[J].民營科技,2019(7):186.
[2] 李美紅.林業病蟲害發生的原因及無公害防治策略[J].中國林業產業,2020(3):1-2.
[3] 孟憲恒.關于林業病蟲害發生原因及 無公害防治策略的探討[J].中國科技投資,2019(5):133-134.
[4] 滑莎.論林業病蟲害發生原因及無公害防治策略[J].科學技術創新,2020(4):250.
[5] 王文蘭.關于林業病蟲害發生原因及無公害防治策略的探討[J].黑龍江科技信息,2019(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