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曾經遇到過這樣一個案例:
學生A的父母常年在外地,他從小在老家與奶奶一起生活。上學后,父母的工作也穩定下來了,A很想在父母身邊讀書,但父母并沒有同意。A努力學習,從小學到初中畢業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他希望用成績打動父母,接A去他們身邊,也未能如愿。
在外人眼中,A看似強大,實則內心脆弱。上高中后,A的成績有所下滑,而且與同學相處并不融洽。高二時,A患上了抑郁癥,醫院診斷其“暴力中風險,自殺高風險”。A很想留在學校上學,他有明確的目標,想考上一所雙一流學校。
當時遇到這個特殊情況后,我首先申請了學校的支持,與A的父母簽訂了由學校法律顧問擬定的協議。A回歸班級后,我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助其走出陰影,重返向陽之路。
★找回安全感
取得好的成績是A的精神支柱,我抓住A想上學、想考大學的明確目標,在學習上給予A幫助,讓他感覺自己的成績有進步,有考上理想大學的希望,助其找回安全感。比如,我讓A每周對每門課程提出三個以上的問題,讓任課老師下課后耐心詢問A是否需要幫助,并在課后為我曾經遇到過這樣一個案例:
學生A的父母常年在外地,他從小在老家與奶奶一起生活。上學后,父母的工作也穩定下來了,A很想在父母身邊讀書,但父母并沒有同意。A努力學習,從小學到初中畢業成績一直名列前茅,他希望用成績打動父母,接A去他們身邊,也未能如愿。
在外人眼中,A看似強大,實則內心脆弱。上高中后,A的成績有所下滑,而且與同學相處并不融洽。高二時,A患上了抑郁癥,醫院診斷其“暴力中風險,自殺高風險”。A很想留在學校上學,他有明確的目標,想考上一所雙一流學校。A補上因病落下的課。
★感受集體的溫暖
A經常向同班的幾個同學請教問題,于是我叮囑這幾位同學,當A向他們請教時,讓其感受集體的溫暖。
鑒于A的身體狀況,我建議A不參加學校的夜跑活動,但A堅決要參加,我尊重了他的想法,并持續關注其身體狀態。后來,A因為身體吃不消未堅持夜跑,但他會在一旁觀看同學們夜跑,以這種方式融入集體。輪到A所在的小組組織班會時,我會鼓勵A參與環節設計,擔任主持人。A在主持班會時,同學們都非常配合。這些都讓A感受到了集體的溫暖。
★做最好的傾聽者
因為病情耽誤了學業,A的成績明顯下滑,面對這樣的事實,A感到恐慌與無助,時常需要找人傾訴,快速緩解不安情緒。最初,A幾乎每天都來辦公室向老師傾訴。面對這個情況,我們決定以班主任為主,政治老師(兼學校心理輔導老師)為輔,及時排解A的不安與焦慮,并做好打持久戰的準備。離高考不到兩個月時,我欣喜地發現,A找老師傾訴的次數少了,找同學傾訴的次數多了,說明A的心理問題得到了極大的緩解。同學們容納了A,A也能正常融入同齡人的圈子。
于是,我再次建議A分時段找人傾訴,比如利用早、中、晚餐的空閑時間以及課外活動時間。最初A很不適應,好在只要其情緒有變糟的趨勢時,就會有其他同學及時上前安撫他,這時A的情緒也能慢慢平復。
★因人施策
A需吃藥穩定病情,得知服用抗抑郁藥物后患者會出現嗜睡的癥狀,我便鼓勵A不上早、晚自習,允許他上課可以隨時睡覺,告訴他不要硬撐。
A對考試成績比較敏感,于是我建議A不參加周測甚至月考,鼓勵他多做基礎題,有問題直接問老師。
在師生的共同努力下,A不僅病情好轉,在高考中也發揮良好,考上了省內一所很好的大學。更讓人欣喜的是,在高考結束后的暑假期間,A不用吃藥也能保持情緒穩定,甚至在暑假參與了勤工儉學活動,主動融入社會。
心靈處方
學生如何走出抑郁,重返向陽之路?可從以下幾點做起:
1.與家長、學校溝通,脫離觸發痛點的環境。
2.盡量與人交往。抑郁最怕自我封閉,在學校先與老師溝通,再與同學交流,積極參與班級的各項活動。
3.因為大部分抑郁癥需要配合藥物治療,患者身體會有不適。早晚自習盡量不上,保證足夠的休息時間;適量參與體育鍛煉,但不宜參與劇烈活動;申請不參加或少參加考試,減少壓力。
4.如果處在藥物治療階段,上課時因藥性而瞌睡,不要自責,老師、同學都能理解。
5.堅定信心,保持樂觀的態度,相信未來一定會更好。
6.學習過程中遇到困難時,第一時間向老師請教,減少因功課的壓力造成的不安與焦慮。學習解惑的過程也能加強與人交流,減少自閉的可能。
作者簡介
劉志向 ?湖北省赤壁第一中學高級教師,擔任班主任工作28年。曾獲赤壁市先進工作者、咸寧市優秀班主任、市級“十佳教師”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