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淮安市五級人大代表共有6600 多人。為充分發揮這一群體的獨特優勢和重要作用,近年來,淮安市人大常委會順應時代發展,創新開辦“人大代表替你問”問政欄目,開辟民生訴求新途徑,搭建代表履職新平臺。這既是地方人大常委會開展監督工作的一次有益嘗試,也是貫徹落實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
營商環境是一個地方辦事效率和服務水平的集中體現。淮安市委把優化營商環境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撐,動員全市聚焦經濟建設主戰場,提升營商環境軟實力。黨委有號召,人大有行動。市人大常委會緊跟市委部署,聚焦優化營商環境這一主題,積極開展重點課題研究并進行廣泛調研。調查顯示,近六成受訪企業認為政府扶持政策落實不夠到位、政務服務水平有待提高,72.9%的企業認為依然存在融資難、融資貴等問題,企業和群眾獲得感和滿意度仍有待提升。人民有所呼,人大有所應。針對客觀存在的企業訴求,市人大常委會把強化人大監督與推動代表履職有機結合,緊盯影響和制約經濟發展的矛盾問題精準選題、精心運籌,推出“人大代表替你問”問政欄目。問政欄目每期重點選擇4—5名企業家和相關領域的代表作為主嘉賓,并邀請其他約300名代表列席旁聽,同時增加場內外隨機問政的代表人數,每次有10名左右代表通過現場或連線等方式參與問政,代表的資源優勢得到有效放大。特別是開展黨史學習教育以來,把辦好問政欄目作為“我為群眾辦實事”重要一環,把企業所需、民生所盼搬進問政欄目現場,請代表發聲、為人民代言。廣納群言,廣集民智,努力提升公眾的參與度和欄目的知曉度。欄目自開辦以來,廣大民眾和企業積極參與,通過多種渠道向市人大常委會和節目編委會反映意見和訴求,欄目在“直通一線”的同時也成為民生的“問政熱線”,一年來共征集到問題線索230余條。
始終把問題導向貫穿于問政欄目全過程。淮安市人大常委會通過以問知政、以問督政、以問助政,切實問出短板弱項與工作理念、問出難點問題與解決辦法、問出高質量的代表建議,以問政欄目為依托,積極打造代表履職新的“增長極”。精心選題。就企業關注的熱點問題精心設計問政專題,一年來共策劃5 期欄目,分別設置了“讓企業投資更便利”“讓企業辦事更快捷”“讓企業創新更活躍”“讓企業發展更聚能”和“讓企業經營更安心”等專題。每期圍繞一個專題就相關工作設置3 至5 個具體話題,并輔之以4 至5 個針對性、典型性問題。審慎命題。聯動市委營商辦、市信訪局等部門,設立網上信箱、留言版塊、熱線電話等,廣泛收集堵點痛點難點問題。將征集到的問題分門別類、歸納整合后形成問題庫;將代表視察調研發現問題、企業和群眾反映線索和相關典型案例攝制成短片;依據每期欄目專題涉及的重點內容,從問題庫中挑出相對應的問題列出問題清單。重在解題。每個話題以部門工作介紹視頻或明察暗訪問題短片引出,通過嘉賓代表重點問、旁聽代表隨機問、場外代表連線問的方式,相關部門到場負責人一一答題。嘉賓代表依據掌握情況和問題清單發問,并結合部門回答問題情況視情追問,旁聽或者場外代表根據問政話題結合現場情況隨機提問,切實讓企業和群眾關注的問題在一問一答、解疑釋惑中得到答案,推動落實。通過舉辦人大代表助推優化營商環境專題培訓班,邀請專家輔導授課,組織代表赴南京、宿遷等地考察學習,深入窗口、企業、社區等開展視察、調研,召開企業家、群眾代表座談會等聽取意見建議,既提升了代表履職水平,又密切了與人民群眾的聯系;通過問政欄目的連續舉辦,越來越多的代表參與到問政中來,與部門負責人面對面談思路探討問題、查不足推進工作。欄目的開辦,既激發了代表履職熱情,又展現了人大力量和代表風采。
堅持以群眾的評判、企業的評價作為問政欄目辦得好不好的最終標尺。為推動問政欄目持續產生社會效應,每個問政專題結束后,持續保持“問”的態勢,欄目在淮安新聞頻道、淮安視聽網、無線淮安App等平臺進行播放的同時,通過熱線電話、官方微博、微信公眾號等渠道與社會公眾加強交流互動,多種渠道收集企業和群眾的心聲和訴求。同時加大宣傳力度,把欄目中反映出來的問題公布于主流媒體,“曝曬于陽光之下”,讓廣大群眾跟進了解、評判、監督。適時組織代表對問政欄目中暴露出問題的整改、代表所提意見建議的辦理,以及相關部門負責人承諾的兌現等情況進行跟蹤問效,切實做好問政“后半篇文章”,確保問政的效果落地落實。問政欄目的成功創辦,推動解決了一批制約項目招引和建設的突出問題,同時也逐步構建起由市人大常委會主導的“人大+代表、媒體、公眾”的“1+N”聯動監督工作格局,形成常態化監督工作機制。這樣,既強化了監督效能,又釋放出“1+1>2”的疊加效應,由“單兵作戰”變成“協同作戰”,進一步提升了人大監督的權威和剛性。通過聯合監督和激勵倒逼并舉,聚焦項目和企業反映的突出問題,淮安去年對違反營商環境“十個嚴禁”的12個典型案例進行公開通報,對13家責任單位及24名相關工作人員亮出營商服務“黃牌警告”。
淮安市人大常委會積極踐行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以破解發展難題為牽引,把問政欄目辦成宣傳政策的平臺、聯通政企的橋梁、推動工作的抓手。問政欄目堅持“代表之問就是群眾之問、民意之問”理念,主動傾聽群眾的意見和呼聲,成為了解社情民意、衡量為政得失的有效途徑,也在政府與公眾間架起了一座“橋梁”,充分彰顯了對人民群眾表達權、參與權、監督權、知情權的尊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