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常明變者成,守正出新者進。南通市通州區十六屆人大常委會面對新時代地方人大工作的新形勢、新情況、新問題,積極拓展工作思路,創新工作舉措,推出了一系列可復制、可推廣的“通州經驗”和“通州樣本”,翻開了新時代通州人大的嶄新篇章。
堅持與時俱進,觀念新。在謀劃人大工作上,緊緊圍繞全區發展大局,忠實履行憲法法律賦予的職責,牢記為民初心,找準依法履職的切入點、著力點和結合點,勇于擔當作為,勤學習、善思考,較好地實現了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和依法治國的有機統一。通過開展“學習、調研、落實”“三個年”活動,定目標、找差距、明方向,使人大工作在創新中發展、在創新中提高。
堅持流程再造,制度新。先后出臺《關于政府民生實事項目人大代表票決制的實施辦法》等多項文件,建立履職行權的規范化機制,保證人大及其常委會依法行使監督職權制度化、規范化、科學化。提出實施“3+X”行動計劃,“3”是“服務項目、助推小康、提升效能”三項重點工作;“X”即機關各委室、各鎮街人大均確定1—2項特色工作,讓創新成為本屆人大的鮮明符號。制定《通州區人大工作創新評選辦法》,每年組織機關委室和鎮街人大申報、評選創新項目,不斷激發全區人大工作的生機與活力。
堅持依法履職,成效新。在重大事項決定權方面,積極探索民生實事代表票決制。相關操作過程被省人大有關指導意見吸納。在監督工作方面,區人大與法院、司法局共同探索形成了“人大任命、法院使用、司法遴選”的人民陪審員選用通州模式,司法遴選方法被人民陪審員法吸納,新時代人大監督工作顯著提質增效。在代表工作方面,“1+3+2”顯著增強代表建議辦理實效;“雙聯雙評”打通了代表工作“內循環”;在全省率先成立代表服務中心,架起了為民服務的“連心橋”。在自身建設方面,“數字人大中心”揭牌運行;在南通地區首創“人大機關開放日”活動;編纂出版通州首部《人大志》;等等。這些創新的背后,無一不凝聚著區人大常委會勇立潮頭、敢為人先的首創精神,深藏著全體人大工作者腳踏實地、足音鏗鏘的責任擔當。
堅持激活基層,氣象新。各鎮街人大積極響應常委會創新實踐號召,自覺將創新工作與區委中心工作、人民群眾關心的熱點難點堵點問題結合起來,找準關鍵點和突破口,推陳出新落實創新舉措,走出了一條符合基層人大工作實際的創新之路、改革之路、發展之路。先鋒街道“四式三評”,激發基層代表工作的活力;十總鎮“三診一監督”,為高質量發展把脈問診……一個個創新的“小盆景”孕育出通州人大特色工作的“大花園”,“一鎮街一亮點”的品牌連鎖效應日益凸顯。

人大創新沒有休止符,探索實踐永遠在路上。區人大常委會將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人大工作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始終站穩人民立場,自覺踐行全過程人民民主,不斷推動新時代人大工作守正創新再結碩果。 (陶蘇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