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淑華 章琪
(湖州師范學院附屬第一醫(yī)院(湖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 1藥學部,浙江 湖州 313000;2心內科)
冠心病心絞痛(AP)主要由冠狀動脈粥樣硬化或痙攣導致的心肌暫時性、急性缺血缺氧所致,以胸部壓榨性、陣發(fā)性疼痛為主要表現(xiàn),尤其好發(fā)于老年人,嚴重影響老年人生活質量〔1~3〕。目前,西醫(yī)針對AP患者治療以降血脂、預防血栓形成、改善微循環(huán)、強心、擴冠等為主,阿托伐他汀作為一種他汀類藥物,不僅能夠穩(wěn)定斑塊,且具有調脂作用〔4~6〕。中醫(yī)藥在改善AP患者心肌功能、微循環(huán)狀態(tài)及心肌缺血獲得一定進展,且用藥安全性良好。血栓心脈寧是一種中成藥,具有益氣活血、開竅止痛功效,可有效改善患者胸痹心痛。本文旨在探討血栓心脈寧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對老年冠心病不穩(wěn)定型心絞痛(UAP)患者的療效及對血漿基質金屬蛋白酶(MMP)-9、內皮素(ET)-1、氧化應激和炎性因子的影響。
1.1一般資料 選擇2018年1月至2020年1月湖州市第一人民醫(yī)院老年UAP患者102例,符合《缺血性心臟病的命名及診斷標準》〔7〕和《中藥新藥臨床研究指導原則》〔8〕標準。依據(jù)隨機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51例。觀察組男29例,女22例;年齡62~79歲,平均(70.81±3.56)歲;病程1~10年,平均(4.53±1.29)年;高血壓病史19例,糖尿病13例。對照組男30例,女21例;年齡63~78歲,平均(71.21±3.72)歲;病程1~9年,平均(4.62±1.48)年;高血壓病史21例,糖尿病史12例。納入標準:①符合UAP診斷標準,且經(jīng)冠狀動脈造影證實;②自愿參與本次研究。排除標準:①重度神經(jīng)官能癥或其他心臟疾病等引起胸痛者;②合并肝腎及造血系統(tǒng)嚴重異常者;③過敏體質者;④精神疾病者。兩組基線資料無明顯差異(P>0.05)。
1.2方法 兩組采用低鹽低脂飲食、降血脂、控制血糖、控制血壓、舌下含硝酸甘油及抗凝等常規(guī)治療。對照組:給予阿托伐他汀鈣片(輝瑞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J20070060)20 mg/次,每日1次;觀察組:在對照組基礎上口服血栓心脈寧片(生產企業(yè):吉林華康藥業(yè)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Z20030145)2粒/次,每日3次。兩組療程12 w。
1.3觀察指標 (1)觀察兩組心功能變化,包括左室射血分數(shù)(LVEF)和左室舒張末期容積(EDV),采用Philips HD6實時超聲心動圖測定;(2)觀察兩組血漿MMP-9和ET-1水平變化,抽取靜脈血5 ml,分離血漿,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測定MMP-9和ET-1水平;(3)觀察兩組氧化應激水平變化,包括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脂質過氧化物(LPO)和丙二醛(MDA),抽取靜脈血5 ml,分離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測定血清SOD、LPO和MDA水平;(4)觀察兩組治療前后炎性因子變化,包括白細胞介素(IL)-6、血管細胞黏附分子(VCAM)-1和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抽取靜脈血5 ml,分離血清,采用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測定血清IL-6、VCAM-1和hs-CRP水平;(5)安全性評價:評價用藥期間血常規(guī)、肝功能、腎功能和藥物相關不良反應。
1.4療效標準〔8〕(1)顯效:患者治療12 w后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80%,患者癥狀消失;(2)有效:患者治療12 w后心絞痛發(fā)作次數(shù)減少≥50%且<80%,患者癥狀改善;(3)無效:患者治療12 w后心絞痛發(fā)作減少次數(shù)<50%,患者癥狀無改善。
1.5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軟件進行χ2檢驗、t檢驗。
2.1兩組治療前后心功能比較 兩組治療后LVEF高于治療前,而EDV水平低于治療前,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且觀察組治療后LVEF高于對照組,而EDV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兩組治療前后血漿MMP-9和ET-1水平比較 兩組治療后血漿MMP-9和ET-1水平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兩組治療前后氧化應激水平比較 對照組治療后血清SOD、LPO和MDA水平較治療前無明顯變化(P>0.05);觀察組治療后血清SOD水平顯著高于治療前,而LPO和MDA水平顯著低于治療前(P<0.05);且觀察組治療后血清SOD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而LPO和MDA水平顯著低于對照組(P<0.05)。見表2。
2.4兩組治療前后炎性因子比較 兩組治療后血清IL-6、VCAM-1和hs-CRP水平低于治療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5兩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總有效率〔47例(92.16%),其中顯效32例(62.75%)、有效15例(29.41%)、無效4例(7.84%)〕高于對照組〔36例(70.59%),其中顯效20例(39.22%)、有效16例(31.37%)、無效15例(29.41%)〕,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7.826,P<0.05)。
2.6安全性評價 兩組治療期間血常規(guī)、肝功能、腎功能均未見異常。對照組治療期間出現(xiàn)4例胃腸道反應,2例頭暈,1例乏力;觀察組出現(xiàn)2例胃腸道反應,1例頭暈。兩組不良反應均為輕微,未經(jīng)特殊處理自動緩解。兩組藥物不良反應無統(tǒng)計學差異(P>0.05)。
AP患者發(fā)病主要是因心臟病變冠脈的血流量無法滿足心肌的正常需求而導致心肌出現(xiàn)缺血、缺氧,引起嚴重的疼痛及胸悶等癥狀,若不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可能危及患者生命〔9~12〕。因此,采取及時有效的治療AP方法尤為重要。中醫(yī)學認為UAP屬“真心痛”“胸痹心痛”等范疇,以心血瘀阻為標實,心氣虧虛為本虛。中醫(yī)理論認為胸痹心痛的病機關鍵在于心血瘀阻、不通則痛。血栓心脈寧作為一種中成藥,具有益氣活血、開竅止痛功效。現(xiàn)代藥理研究表明,血栓心脈寧具有增加心肌收縮力,增加冠脈血流量與心輸出量,且可抗心律失常與心肌缺血,具有明顯耐缺氧作用。阿托伐他汀鈣作為一種高效他汀類藥物,具有保護神經(jīng)功能、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抗血小板聚集、調脂及抗炎等作用〔13,14〕。本研究結果表明,血栓心脈寧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可改善患者心功能,且可獲得良好療效。
MMP-9能夠特異性與細胞外機制結合,從而削弱、降解動脈粥樣斑塊纖維帽的結構,從而促進不穩(wěn)定斑塊的形成〔15〕。ET-1是一種收縮因子,當冠脈狹窄時可促進血管內皮細胞分泌大量ET-1,從而加重對心肌細胞的損害及冠脈缺血情況〔16〕。本研究結果表明,血栓心脈寧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可降低血漿MMP-9和ET-1水平而降低動脈粥樣斑塊形成及改善血管內皮功能。氧化反應在AP發(fā)生、發(fā)展中扮演重要角色。氧自由基介導的脂質過氧化促使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當出現(xiàn)冠心病心肌缺血時會大量產生氧自由基,同時又能夠與細胞膜上的不飽和脂肪酸結合,降低SOD活性,增加心肌組織LPO和MDA含量,引發(fā)心肌損傷及心肌細胞膜質變〔17,18〕。本研究結果表明,血栓心脈寧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具有清除氧自由基及增加機體抗氧化能力,從而發(fā)揮冠心病心絞痛治療作用。局部或全身炎癥反應在UAP的出現(xiàn)和進展中發(fā)揮重要作用。IL-6和hs-CRP等炎癥因子不僅參與冠狀動脈粥樣硬化過程,且可使白細胞黏附于血管壁,導致心肌毛細血管堵塞,會對心肌細胞產生損傷〔19〕。hs-CRP主要是反映機體炎癥反應的一種標志物,具有良好的敏感性,能夠作為判斷斑塊穩(wěn)定性及病情嚴重程度重要預測因子。VCAM-1在局部病變的細胞因子異常釋放下,激活血管內皮細胞,導致VCAM-1表達作用增強,導致動脈粥樣硬化〔20〕。本研究結果表明,血栓心脈寧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可通過降低IL-6、VCAM-1和hs-CRP水平而發(fā)揮抗炎作用。
綜上,血栓心脈寧聯(lián)合阿托伐他汀對老年UAP患者療效良好,且可降低血漿MMP-9和ET-1水平,改善氧化應激障礙,減輕炎性反應,用藥安全性良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