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昱廷 閔博 韓嚴敏 王琢 王昕曄
(長春中醫藥大學健康管理學院,吉林 長春 130117)
當今時代醫療技術發展速度越來越快,人民生活水平也不斷提高,同時全球人口出生率一直降低,人口老齡化的程度正在不斷加深〔1〕,面對這樣的情況,保證健康老齡化就受到社會各領域的廣泛關注,老年人的生命質量就是衡量健康老齡化的標準之一〔2〕。生命質量可以從心理、生理、社會等多個維度全方面地反映人群的健康狀態,從而找出影響健康的各方面因素〔3〕。隨著機構養老這種形式成為大勢所趨,關注養老機構老年人的生命質量,對于我國積極開展健康老齡化,將健康中國戰略貫徹到底具有重要意義。本研究通過在吉林省長春市XX醫養中心和XX老年養護中心調查,從老年人的中醫體質類型、行為方式,自理能力、睡眠情況和生命質量等多個維度分析,旨在探究影響老年人生命質量的相關因素。
1.1研究對象 采用隨機整群抽樣的方法,在吉林省長春市XX醫養中心和XX老年養護中心進行調查,符合納入標準的≥60歲老年人共87名,均同意并自愿配合調查。排除標準:耳聾、嚴重腦血管疾病后遺癥無法交流者。
1.2調查工具 ①個人基本信息調查問卷包括性別、年齡、婚姻情況、收入、入住養老機構年限等。②健康狀況調查簡表(SF-36)〔4〕。此量表包含了36個條目,概括為9個維度,其中8個維度又概況分為2個綜合測量指標,分別為生理健康(PCS)和心理健康(MCS),PCS包括生理功能(PF)、生理職能(RP)、軀體疼痛(BP)、總體健康(GH);MCS包括精力(VT)、社會功能(SF)、情感職能(RE)、精神健康(MH)〔5〕。不參與生命質量的評分維度為健康變化(HT),HT反映健康自覺變化〔6〕。此量表各標度的得分0~100分,得分的高低直接反映健康狀況的好壞,得分越高說明健康狀況越好〔7〕。③FIM量表(FIM)包括運動功能、括約肌控制、轉移、行走、認知功能及社會認知,每一項評分為1~7分,總分126分,該量表強調測試對象的獨立程度,得分越高獨立程度越好。其中完全獨立為126分;基本獨立為108~125分;90~107分為有條件的獨立或者輕度依賴;72~89分為輕度依賴;重度依賴則為36~53分;19~35分為極重度依賴;18分則表現為完全依賴〔8〕。④匹茲堡睡眠指數量表(PSQI)〔9〕,總分21分,得分越高代表睡眠質量越低,既往研究將PSQI總分≤5分作為睡眠質量好,>5分定義為睡眠質量差。⑤中醫體質量表〔10〕,該量表共有60個條目,包括平和質、氣虛質、陽虛質、陰虛質、痰濕質、濕熱質、血瘀質、氣郁質、特稟質9種體質,除平和質外,其余8種體質均為偏頗體質。
1.3質量控制 (1)調查之后總結并修改問卷,調查指導員及調查員均經過同意培訓合格后參加調查,以確保其對問卷內容的充分掌握和了解。本次調查共發放問卷87份,收回有效問卷87份(100%)。在資料收集過程中問卷均采用一對一問答的形式填寫,以盡可能保證問卷質量符合標準。(2)在數據篩選、錄入過程中,對于收回的量表及調查表進行嚴格的質量把關,舍去信息填寫不完整的及邏輯錯誤等有問題的量表。
1.4統計方法 采用SPSS23.0軟件進行t檢驗、方差分析和線性回歸分析。
2.1調查對象基本情況 調查的87名老人中,平和體質28人(32%),偏頗體質59人(68%),平均年齡(82.28±8.79)歲。在每月人均收入方面,≤3 000元15人(17%),>3 000元72人(83%)。在養老機構居住<1年的有14人(16%),居住1~3年61人(70%),>3年12人(14%)。
2.2老年人日常行為生活方式及健康現狀的單因素影響因子分析 在機構養老的老年人的生命質量,從中醫體質類型角度看,平和體質的長者在各維度生命質量得分均高于偏頗體質的老年人,在GH、VT、SF和MH維度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沒有吸煙史的老年人生命質量BP維度得分明顯高于有吸煙史的老年人(P<0.05);不同飲酒史的老年人RP、MH得分組間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運動次數老年人生命質量得分除 HT 維度外,其余各維度得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從膳食搭配是否合理角度分析,除 HT 維度外,其余各維度搭配合理的長者生命質量得分高于膳食搭配不合理的老人,但只有SF維度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不同健康狀況老年人生命質量各個維度得分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3不同日常生活行為方式老年人的單因素影響分析 養老機構老年人患1種疾病及以下的占70.1%(61/87)、患病2~3種的占29.9%(26/87)。養老機構老年人生命質量各維度得分由高到低分別為:BP、SF、MH、RE、VT、GH、RP、HT、PF。均分為58.8分,其中得分最高的是BP方面,為76.4分,最低的是PF方面,為29.6分,在FIM中,除GH、SF、MH以外,其余各維度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在PF、RP、BP、SF、RE幾個維度看,自理能力越強,其生命質量得分越高;從睡眠質量角度看,除HT維度以外,睡眠質量高的老人在各維度得分均高于睡眠質量差的老人,在MH維度具有顯著性(P<0.05),老年人睡眠質量越高,其生命質量得分越高,見表2。

2.4不同中醫體質類型的老年人健康影響因素的多因素分析 分別將SF-36量表的PF、RP、BP、GH、VT、SF、RE、MH作為因變量,將中醫體質類型(1=平和體質、2=偏頗體質)、吸煙史(1=是、2=否)、飲酒史(1=從不、2=每周1~2次、3=每周至少3次)、運動次數(1=從不、2=每周1~2次、3=每周3~4次、4=每天)、膳食搭配(1=合理、2=不合理)、健康現狀(1=非常好、2=一般、3=非常差)、FIM評定(1=完全獨立、2=基本獨立、3=極輕度依賴或有條件的獨立、4=輕度依賴、5=中度依賴、6=重度依賴、7=極重度依賴、8=完全依賴)、睡眠質量(1=好、2=差)等。作為自變量進行多重線性逐步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影響生命質量的因素主要有中醫體質類型、吸煙史、飲酒史、運動次數、膳食搭配、健康現狀、自理能力及睡眠質量,見表3。

表3 不同中醫體質類型的老年人健康影響因素線性回歸分析

續表3 不同中醫體質類型的老年人健康影響因素線性回歸分析
本研究發現,具有較高獨立自理能力的老年人生命質量得分更高。許多高齡老人,健康狀態差,生活無法自理,需要他人協助,無法獲得生存價值感,情緒較為敏感,容易滋生負面心理,長此以往打擊老年人的自尊自信,導致生命質量降低。為了避免這種情況的發生,老年人應該在力所能及的范圍內,多參加一些有意義的活動或進行體育鍛煉,預防自理能力下降,延長自理獨立活動時間,調整負面情緒,保證生命質量。研究表明,影響老年人生命質量的因素之一就是睡眠質量〔11〕,結果顯示睡眠質量差的老年人生命質量得分更低。睡眠質量差是生理、心理疾病的早期癥狀之一。在進入老齡期后,深度睡眠時間縮短,夜間易早醒或起夜,縮短整體睡眠時間。這就需要老年人保證健康的行為習慣,在能力范圍內堅持運動,維持生理、心理的完好狀態,保證睡眠質量,進一步提高生命質量。
養老機構老年人生命質量總體來講處于中等偏低水平,這種現象的產生與老年人中醫體質類型、日常行為生活方式、膳食搭配、健康自評狀況、自理能力及睡眠質量等方面息息相關。在個人健康管理中,最為關鍵的一個方面就是健康的行為生活方式,良好的日常行為方式可以促進健康,減緩由于老齡化導致的生理、心理等方面的問題,改善老年人的偏頗體質,使其逐漸趨于平和質,從而提高生命質量〔12〕。在機構養老的長者應盡量注意減少吸煙飲酒的頻率,保持良好的運動習慣,運動不止可以起到強身健體的效果,還可以促進彼此溝通交流,有利于緩解孤獨感。與此同時,建議老年人采取科學的膳食搭配,平衡各類營養攝取,影響老年人營養狀況的因素很多,且隨著年齡增長消化吸收能力也在退行,這就更需要合理的膳食搭配,保證每餐攝入優質蛋白,新鮮的蔬菜水果保證維生素的供給,保持規律飲食〔13〕。調查結果顯示,影響老年人健康自評的結果不僅包括社會因素,更大程度上在于其自身的生理、心理健康狀況。因此更應該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識,滿足老年人心理及情感方面需求,改善長者的健康自評狀況。通過引導老年人保持健康相關行為,保證其生命質量,讓長者頤養天年,擁有幸福的晚年生活,也是中醫治未病和健康管理的重要目的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