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國愛
摘要:目的:在進行手術室護理的時候,通過采取人文關懷的方式,分析具體效果。方法:該案例所選取的對象是從2020年1月至2021年1月的240例患者,并采用了隨機的模式,將其分入到了常規組與傳統護理組當中,每組各120人,其中常規組的病人全部使用了傳統護理模式,而傳統護理組的病人全部也是在傳統護理模式下,額外提供更多人文關懷的服務。結論:在護理工作進行之前,兩組人并自身的緊張程度、抑郁度和舒適度并沒有很大差別,因此不符合統計條件(P>0.05)。但當護士工作完成后,由于病人的實際癥狀仍有變化,因此通過統計評價得出,護理組的總體表現顯然高于常規組(P<0.05),差異也符合了統計要求。結語:在開展手術護士工作的時候,通過給病人給予更多人文關愛,可以有提高護理效果,促使病患更快恢復。
關鍵字:人文關懷;手術室護理;實際運用
引言:在整個醫療里面,手術室始終都是十分關鍵的地點。病患在接受手術的時候,經常會有各種不同的反應,從而對治療工作造成諸多影響。為此,護理人員就可以嘗試采用人文關懷的方式,對"以人為本"的基礎理念予以貫徹,進而幫助病患改善個人情緒,盡快恢復健康的狀態。
1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本案例選擇的是2010年1月到2021年1月的240名病患,全部為女性,年齡范圍在21到58歲之間,平均為(45.38±2.48)歲。通過隨機的形式,將其分入到常規組和護理組之中,每組各120人。兩組病患的病情表現十分相似,(P>0.05)。
1.2護理方法
常規組的病人全部使用了傳統護理模式下,而護理組的病人也是在傳統護理模式下,額外提供更多人文關懷的服務。
1.2.1術前干預
一般來說,麻醉和手術很容易讓病患出現一定的負面情緒,實際表現為非常緊張、焦慮度提升等,對后期治療影響非常大。所以,在手術工作開始之前,護理人員就需要和病患展開詳細溝通,了解其當前的內心想法,并為其傳遞有關于麻醉和手術方面的基本知識,讓其明白相關工作的重要性,并提供一些治愈案例,促使其逐步建立自信,從而能夠積極配合治療工作。在溝通的過程中,護理人員需要時刻保持耐心,用親切的態度與其交流,讓其有一種十分溫馨的感覺。若病患對于治療工作提出了任何意見,護理人員都要第一時間予以回復,滿足其心理層面的需求。在手術開始的前一天,對病患展開訪視工作,把握病患現階段的身體狀況以及病情信息,全面檢查相關準備工作是否完成。若存在不足,必須及時調整。等到所有準備工作結束之后,才能正式開展手術。
1.2.2術中干預
術后當天,護理人員都要親自迎接病人,并協助其走進手術室,室內溫度需要調整為22到26度,盡可能滿足病患的身體需求。協助病患對個人體位進行調整,做好麻醉準備。在麻醉進行之前,護理人員應該對病人予以鼓勵,讓其做好內心準備,以防有應激反應出現。在手術進行時,護理人員應當采取有效措施,盡可能讓病患處于一種舒適的狀態,縮減軀體暴露的面積,同時還要仔細觀察病患的身體變化情況,但凡出現任何異常,都要及時采取措施進行處理。如果病患選擇的是局部麻醉,則可以對其進行呼吸指導,讓其放松自我,并通過撫摸,使其情緒逐步恢復穩定。當手術完成以后,等到病人徹底清醒以后,再將其送入病房之中。整個護送的階段,理應對病患的個人隱私予以保護,并采取保暖措施。此外,等到病患身體大致恢復之后,則需要向其告知相關注意事項。
1.3觀察指標
通過使用SAS、SDS以及舒適度調查表,對病患手術開始前和手術結束后的狀況展開評估,并通過問卷調查的方式,了解其護理滿意度。
1.4統計學方法
此次案例使用了SPSS2.0軟件進行統計分析,并采用了t檢驗模式,同時P<0.05,所以這個例子很有統計意義。
2結果
3討論
在現代護理工作之中,人文關懷將逐漸變為一種重要的趨勢,主要是將病患自己當作中心人物,基于傳統的護理模式本身,為其提供更多人文層面的服務,讓其感到自己被愛護,從而使得身心都得到滿足。如此一來,病患的負面情緒出現概率就會有所降低,從而使得臨床治療的效果大幅度提升。
4結束語
綜上所述,早期在進行手術室護理的時候,由于采取的方法不夠合理,部分病患的滿意度不高。為此,護理人員就可以在原有護理工作基礎上,額外提供人文關懷服務,促使病患的負面情緒得到有效改善。由此看出,這一模式具有非常好的臨床效果,值得進一步推廣,促使更多人群受益。
參考文獻:
[1]高雨蘭.手術室護理中全程人文關懷的應用[J].中國城鄉企業衛生,2020,35(12):164-166.DOI:10.16286/ j.1003- 5052.2020.12.070.
[2]劉茜.人文關懷在手術室護理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現代醫藥衛生,2020,36(21):3493-3495.
[3]潘燕鴻. 手術室護士人文關懷能力的現狀與干預研究[D].福建醫科大學,2020.DOI:10.27020/d.cnki. gfjyu.2020. 000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