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華僑中學 湯艷平
隨著新一輪教育改革的持續推進,課堂形式正在發生改變,越來越多的新事物出現在課堂上,信息技術即為其中之一。在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需借助信息技術的優勢,為學生提供信息化的英語學習環境,將乏味枯燥的英語教學變得生動有趣,使其真正愛上英語。
新課導入是一節課的開始,關系到整節課的成敗。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自然要以信息技術為依托,精心設計新課導入環節。一方面,結合課堂授課內容做好多媒體教學素材的收集與準備,通過上網查詢、下載相關資料,為多媒體課件的制作做好鋪墊,保證多媒體課件制作質量;另一方面,圍繞新授知識的主題展示制作好的課件內容,通過展示、播放一些圖片、音樂、動畫或視頻等創新新課導入方式,更好地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聽課的熱情,而后自然引出新知識,對學生的視覺與聽覺感官帶來沖擊,激起他們學習新課的熱情、興趣及求知渴望,使其迅速進入到最佳學習狀態。在教學仁愛版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 4 Topic 3《What time is it now?》時,本節課主要學習時間的表達方式及一些動物類單詞。在新課導入環節,教師先在多媒體設備的大屏幕上展示一個鐘表圖片,詢問:“What’s this?”學生回答,教師告知學生本節課要講解的內容。通過展示多媒體課件內容,顯示不同鐘表的時間,向學生提問,使其說出答案,以此類推繼續轉動鐘表指針,指導學生學習英語中的時間表達方式,順利揭示新課。接著,教師講述:現在大家已經知道如何表示時間了,接下來一起去動物園觀看動物展的節目。課件中同步呈現動物園圖片,里面有各種各樣的動物,詢問:What can you see in the picture?在圖片輔助下直觀引出新單詞,帶領學生學習動物類詞匯,隨后播放課文錄音,圍繞看不同動物展的時間設置問題,使學生認真傾聽并說出答案,繼續練習時間表達法。
初中英語教師在課堂教學中應合理應用信息技術手段,把教材中抽象、復雜的教學內容更加直觀和簡單地呈現出來,讓學生易于學習,同時渲染活躍、輕松的課堂氛圍,幫助他們有效突破難點,增強英語學習自信。一方面,運用信息技術時注重聯系學生的生活實際,從學生熟悉的生活場景切入,能降低學生學習的陌生感和枯燥感;另一方面,借助信息技術展示的內容,采用一問一答的形式與學生在課堂上互動,拉近師生間距離的同時,可以更好地營造輕松活潑的課堂氛圍,進一步挖掘學生的學習潛力。以Unit 7 Topic 1《When is your birthday?》教學為例,教師先詢問是否有同學的生日即將到來,假如沒有,就以Kangkang 的生日為例,再利用多媒體設備播放英文《Happy Birthday》的視頻,與學生一起愉悅地跟唱,通過欣賞視頻和歌曲活躍課堂氣氛,用英語講述相關內容,由此引出課題,讓學生對新課充滿期待。接著,教師播放英文月份歌,搭配語言:大家的生日分布在不同的月份,你們知道一年有幾個月嗎?并詢問:Do you know what the name of each month is?課件中同步出示一幅有12 個月份的日歷,呈現12 個月份的新單詞,指導他們學習12 個月份的英文名稱,使其特別注意易混淆的幾個月份,之后教師展示一些學生喜愛的名人圖片及其出生日期,引領他們描述。
由于英語是一門外來語言,學生在日常學習中很難遇到純正的英語環境,再加上他們的母語是漢語,以至于在英語學習過程中極易受到漢語的影響,使課堂教學無法高效實施。針對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初中英語教學,教師可以科學運用信息技術營造良好的課堂情境,將教材中的文本性內容以圖片或者視頻的形式呈現出來,再搭配語言藝術的妙用,引領學生在生動形象的語境下學習英語,使其在情境中高效理解新知識,同時增強記憶效果。一方面,應用信息技術制作微課,課堂上通過向學生展示微課情境,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學習體驗,激發其學習以及交流的主動性;另一方面,創設對話情境。鼓勵學生兩人一組圍繞微課內容嘗試著進行對話訓練,使學生盡快掌握不同單詞的讀音以及相關句型的應用技巧。在七年級下冊Unit8 Topic 1《What is the weather like in summer?》教學實踐中,圍繞“一年四季的不同氣候”導入話題,與氣溫的表達方式平穩銜接,結合中西方不同國家天氣的不同,談論一些具體天氣下進行的活動。教師可以事先通過實地拍攝或網絡渠道搜集本地一年四季不同景色的圖片或視頻,制作成為精美的微課,課堂上先播放出來,詢問:“How many seasons are there in a year?”學生一邊欣賞,一邊結合生活常識回答,追問:“What are they?”學生回答。接著,教師播放歌曲《The Four Seasons》,讓學生進一步熟悉一年的四個季節,然后重點展示春季景色的圖片,讓學生從中感受到春天的季節特點,而后要求學生兩人一組進行對話訓練,引導學生根據真實情況用給的句型描述春天的日常活動。這樣既能使學生更好地掌握相關英語單詞,又能運用所學的英語單詞進行對話交流,讓他們在直觀化的資源輔助下學習新知識。教學結果表明,在信息技術環境下把學生帶入到生動形象的英語學習情境中,有效調動他們的學習以及運用英語交流的熱情,能更加高效率地掌握新句型。
英語有著自身特殊的知識語言符號與知識體系,學習起來難度相對較大,如果一味使用“灌輸式”教學模式,學生在英語學習過程中很難體會到樂趣,甚至會產生抵觸情緒,他們的學習積極性也會受到影響。為改變這一狀況,教師應提高信息技術應用意識,結合教學經驗及授課內容,靈活多變地呈現新授知識,使其在多樣化的資源輔助下高效率地學習新課。一方面,借助多媒體技術的圖片、聲音強大的播放功能,增加多媒體課件的趣味性,如通過不同的課件操作展示出不同的效果,提高學生學習的新鮮感。另一方面,引導學生在觀看課件的同時結合自身實際認識單詞,理解單詞含義,并嘗試著應用,使其當堂掌握所學。在仁愛版英語七年級上冊Unit2 Topic 1《I have a small nose》的教學中,教師先在大屏幕上展示一個小女孩的基本資料,指導學生進行互動問答,設置問題,學生結合圖畫與文字信息表演對話,教師帶領學生復習描述人的基本情況。接著,教師講述:“現在大家對Jane 有所了解,不過你們知道如何描述她的外貌嗎?所以,要學習一些身體部位的單詞。”利用信息技術手段放大Jane 的頭部,標出各個部位的名稱,讓學生同步指出自己相應的身體部位,同時搭配動態展示,當點擊某個部位時就晃動一下,且讀出來,然后讓學生認真觀察她的外貌特征,并嘗試描述,之后,教師在大屏幕上隨機展示班內某名學生的照片,要求學生描述其外貌特征,鞏固表示人體部位的名詞,學習部分簡單的形容詞,使其轉換成第三人稱單數的樣式來表達,教授have 與has 的用法,同時幫助學生了解兩者的區別。
教師要根據教學和學生發展需求不斷拓展英語學習資源和內容,促進學生英語綜合能力的提升。信息技術的發展為教師拓展英語資源內容提供了良好的渠道和平臺,教師可以從網絡、學習平臺中獲取豐富的英語資源作為補充,為學生聽說讀寫技能的提升提供充足的資源支持。一方面,拓展課堂學習的內容,教師可以根據教學內容收集各種各樣的學習資源,在課堂教學中進行補充。例如,在學習七年級上冊lesson 33“Let's Go to the Zoo!”時,教師在講解完課本內容后,可以用多媒體播放動物園的相關視頻,然后提出問題,鼓勵學生用英語思考和回答,鍛煉學生的英語口語表達能力,此外還可以引入自然拼讀等方法幫助學生更好地記憶單詞,擴充學生的英語詞匯量。另一方面,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尋找閱讀、聽力、口語、寫作等資源來幫助學生學習。
在信息技術環境下的初中英語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協調好所授內容同教學對象之間的關系,通過信息技術的有效應用,給學生帶來不一樣的英語學習體驗,通過教學內容直觀化、形象化、生動化的呈現,最大限度提升英語課堂的吸引力與趣味性,讓學生在學習中始終保持濃厚興趣,使其真正感受到英語的精彩與魅力,進而提高他們的英語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