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龍江省黑河市五大連池風景區第一小學 董長波
21 世紀是信息化的時代,以計算機多媒體技術和網絡通訊技術為代表的現代信息技術正在迅猛發展。多媒體因其智能化、多媒體化、網絡化、數字化等特點,順應中小學信息技術教育的成長,使信息技術服務于課堂教學。信息技術為英語教學供給了多種媒體的方式、多種多樣的平臺和多方位的空間。小學生正處于形象思維發展的關鍵期,教師應利用多樣化的講授方式,使講授內容更加直觀、活潑、生動。怎樣讓信息技術更好地與課堂教學相結合發揮其最大的功效,是實現素質教育高效課堂的重點。
小學英語課堂注重情境設立和直觀教學,如何在短時間內讓學生學習新的教學內容,有效地激發他們學習的積極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是每位英語教師應當認真思考的。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為小學英語教學供給了新的路徑和廣闊的前景,在講授精通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 5 It's a parrot.Lesson 25 課的單詞教學時,我播放動漫視頻:高偉和李艷正在散步,此時從遠處飛來了一只貓頭鷹,停落在了樹上,這時我點擊音頻,讓學生聽對話:
Li Yan:Hello,Gao Wei.Nice to meet you.
Gao Wei:Hello,LiYan.Nice to meet you,too.
Li Yan:GaoWei,What's that?
Gao lei:I think it's a cat.
Li Yan:A cat?No!
Gao lei:Oh,What is it then?
在視頻播放過程中,因為卡通人物的呈現符合小學生的內心特征,每位學生都被生動有趣的視頻吸引了,他們全神貫注地觀看著flash。這時我突然停止了音頻,帶著驚訝的表情問道:What is it then?班里大多數同學都興奮地把小手舉了起來,有的在高喊:It’s an owl。在接下來講新單詞dog,parrot,panda 的過程中,我也利用了動漫形式,收到了很令我滿意的課堂教學效果。
信息技術打破了傳統講授形式單調的格局,抓往了小學生的心理特征,通過激發學生的多種感官,把學生注意力吸引到知識點上,以此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了他們學習的積極性。
當代信息技術特別是網絡技術為小學英語課堂教學提供了嶄新的講授平臺,為學生能夠自主學習提供了有利條件,讓學生逐步適應新時代的學習方式,進一步加強了學生們學習的真實性、開放性和有效性。
教師可以利用網絡創設真實而生動的學習情境,為學生提供多種多樣的學習語言和應用語言的機會。在講授小學英語三年級下冊Unit 3 Lesson 14 前,我和學生一起觀看了美國孩子是怎樣介紹彼此不相識的人和如何使用禮貌用語的。看完之后,學生把本課的重要知識點進行了梳理,并模仿視頻中的方式開始練習,之后教師再進行點評。這樣的練習,可以使學生語音和語調都很標準,這主要歸功于語境講授和小學生樂于模仿的特點。
現在,很多學校都開通了家校通訊平臺,為教師的教學帶來了很大幫助。教師可以通過這個平臺和家長及時溝通孩子在學校的表現以及課堂學習的狀態,讓家長及時了解孩子的動態。學生也可以通過這個平臺互相幫助和探討問題。
恰當運用網絡資源能夠為學生創造好的語言學習環境,使學生對英語學科產生興趣,從而提高課堂教學效率。例如,在講精通版小學英語五年級下冊《We should obey the rules》一課時,教師在正式講授新課之前,在百度上找到一首名為《School rules》的歌,在課前利用多媒體播放,通過簡單明了的歌詞“We should obey the school rules.We should get up early,We should be quiet in the classroom”,再配上flash 動畫,讓學生在唱這首英語歌的時候,了解今天上課的主題,并對這堂課產生濃厚興趣。接著播放日常生活標識,教師說“開始”時滾動播放標識,當教師說“停”時,屏幕出現哪個標識,就讓第一小組問“What rules should we obey?”然后讓第二小組的回答“We should obey...?”上課之前采用比較簡單的導入游戲,讓學生進行互動,能很大程度調動學生的積極參與性,快速集中學生的注意力,有效提高課堂導入效果。
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說過“生活即教育”,它既是教育思想的根本,也是教學思想的主體。所以,教師應該將教學與實際生活相聯系,讓學生能在以后的生活中加以應用。因此,借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較好的完成這個任務目標,將學生知道的生活事物、場景帶入課堂教學中,減弱學生對英語學習的生疏感。
例如,在講授精通版小學英語六年級上冊第6 單元《There are four seasons in a year.》一課時,教師可出示多種季節的圖片,之后用希沃白板5 進行講解,讓學生根據圖片所表達的內容,回答問題:“What is spring/summer/autumn/winter like?What do people do in every season?”引導學生掌握“Spring is the first season of the year.”這樣的句子來描述季節的特點。通過這個小游戲,初步達成了將生活引入課堂的教學講授目標。信息技術的豐富多彩,讓學生感知生活的絢麗,鼓勵學生用英語來表達自己的想法,進而拓展他們的創造空間。
“教學做合一”教學理念,其核心在于“做”,要求教師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好習慣。例如,在講授精通版小學六年級下冊《We are going to travel.》一課時,教師想讓學生多了解一些我們民族的傳統文化,激發孩子內心的愛國情懷,在課前制作了微課短視頻,發到了班級釘釘群里,讓學生進行課前自學。通過觀看微課短視頻,讓學生獨立思考或是去請教他人,整理有關出行路程、住宿、交通方式等信息資料。同時,通過問答,來掌握Where are you going in summer holidays?We are going to+地點,然后,學生將不懂的地方找出來,利用微信群或者釘釘群互相討論。教師也會依照學生的提問,在課上進行重點講解。另外,在課上教師還可利用多媒體設計和課文內容有關的競賽游戲,學生通過課前預習對課文有所了解,所以在競賽中多數學生都能積極回答。制作微課短視頻來幫助課堂順利教學,讓學生自由發揮,在這個過程中培養學生敢質疑、多考究、勤提問的好習慣。
農村中學的學生,更加缺乏語言氛圍。為了讓孩子更好地學習英語,教師應利用多媒體課件,訓練學生的語言技能。制作PPT 教學也是信息技術的焦點,PPT 課件可以實現有圖片、有文字、有動畫和音樂,非常吸引孩子的眼球,他們在課堂上也很愿意跟著視頻去模仿聽、說。幾個同學一起配音表演,可以把課本上的英語語言生動地表現出來。這樣,時間久了,學生的語感、語調、語速就會有很大的提升。
在講授精通版小學英語三年級上冊第一單元《I’m a monkey.》這一課時,我利用多媒體課件播放flash,取消了原動畫的音頻,然后讓學生來為這個動畫進行配音。學生從小就愛看動畫片,但配音卻是他們沒有觸碰過的新鮮事物,所以學生很容易被吸引,并積極參與到動畫配音中。配音的情景過程中,不但提高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讓他們的語言表達和語感提到一個新高度。
我們是鄉鎮小學,留守兒童很多,他們在學校學習英語的時間也有限。對大多數孩子來說,英語學習要背單詞,他們就很頭疼也覺得很沒意思。為了改變這種現狀,作為英語教師,我們要不斷學習,擴展思路,更新理念,找到一種適合我們鄉鎮學校的教學方法。教師要充分利用現代科學技術,拓寬英語學習的渠道,使學生增強學習英語的興趣。所以,掌握當代信息技術,研究并有效利用以當代信息技術為載體的英語教學資源,實現當代信息技術與英語課堂教學的有效融合,使學生對英語產生持久樂趣至關重要。我們鄉鎮小學的一線英語教師不但要認識到當代信息技術在英語教學中的重要地位,也要充分發揮其優點,推進小學英語教學的全面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