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莆田市荔城區麟峰小學 肖麗香
群文閱讀就是在課堂上引導學生進行多篇文章共同閱讀的新型教學方式,其互助性在于在群文閱讀過程中師生可以集思廣益交流不同的看法和觀點,開放性在于群文閱讀可以圍繞不同的主題開展,綜合性在于通過群文閱讀師生可以從中對比總結出一定的規律和道理。群文閱讀這種教育模式能夠提升學生的閱讀量和閱讀質量,減少學生的閱讀時間,讓學生閱讀思維更靈活。教師在使用這一教學方式時要注意使用的方式方法,在教學過程中要以實現教學目標為基礎,讓學生正確運用多種閱讀方法,巧妙圍繞主題展開閱讀和文章組合,將多種文章與教材內容類比,大力開發文本資源,幫助學生提高閱讀效率。
精讀課文一般安排在單元的首篇位置,重在傳授方法。群文閱讀是結合課本的內容展開相關聯的其他閱讀文章的方式,從而整體上發散學生的思維,提高閱讀能力。這就說明學生要看的文章會增多,教師需要教導學生掌握一些閱讀方式方法,如朗讀、默讀、瀏覽、跳讀、略讀等,針對不同的文章用不同的閱讀方式。朗讀是小學課程中最常用的閱讀方式,在群文閱讀中也必不可少,通過朗讀可以培養語感,讀出文章的韻味,尤其是詩詞、散文類的文章,將這些文章朗讀出來才能真正體會到韻律美。默讀是貫穿各個學習階段的閱讀技能,在群文閱讀中也是最有效的閱讀方法,因為默讀速度快,學生之間不會產生干擾。對于文章字數較多的可以采用默讀的方式,反復推敲思考重點詞句在文章中的作用,感受文章想表達的思想,可以幫助學生養成默讀習慣,提升學生的閱讀速度和內容理解能力。相比于朗讀與默讀這種一字一句的閱讀方式,瀏覽、跳讀、略讀的方式也是十分重要的。因為我們倡導的是群文閱讀,閱讀量十分大,不可能每篇文章都一字一句地分析理解,所以就要通過瀏覽、跳讀、略讀等方式提高提取信息的效率。面對不同的文章運用不同的閱讀方式,讓學生快速提取重要信息,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群文閱讀和傳統閱讀的區別在于,傳統閱讀只是為了讓學生認識知識,對內容進行初步了解和掌握,應付考試,提升學習效率,而群文閱讀的優勢則在于關注學生個人的興趣愛好,提升學生的能力。學生在閱讀中學到學習方法,能夠舉一反三,這才是群文閱讀的優勢,也是最基礎的要求。這就需要在學習的過程中巧妙組文,發揮群文的優勢,幫助學生選取文章內容。同時,隨著現代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應用范圍的擴大,還需要加強對信息技術手段的運用,這樣不僅可以豐富小學生群文閱讀的學習素材,而且能夠對學生的閱讀學習過程進行有效的輔助和監督,所以小學語文教師要重視自身信息化教學素質的提升,為閱讀素材的巧妙搜集、整理、組合以及推送等開辟新的渠道,營造多元化的群文閱讀情境,將群文閱讀的教學優勢最大化地發揮出來,促進學生對語文知識體系和閱讀素養結構的有效構建。首先,要選擇好一篇文章,將多篇文章選取同一個主題匯總在一起,這樣才能夠引導學生形成相關聯的思維。在文章選取上,可以根據教學目標和教學內容,從多種角度出發,通過文章內容、作者、題材、形式和表現手法等選取文章內容,科學搭配,注重提升閱讀的整體效果。比如,在學習“祖國的山山水水”單元時,描寫祖國山河的文章中不僅要用文字描繪祖國的大好河山,而且要讓學生了解描寫山河的寫作方法,這樣才能從整體效果上感知略讀能力,學生整體理解內容應從多個重點分別進行側重,教師從寫作手法、修辭手法和描寫方法等進行講解。其次,組織文章時,要選取總分總的布局謀篇進行組文,這樣可以提供更加清晰的寫作思路,引導學生正確了解總分總的寫作方法,并引導學生用這種方法試著描寫景物,加強學生的學習效果,鞏固學習內容。
類比閱讀是讓學生閱讀同一類型的文章,對這些文章進行比較,從中進行分析,增加思考。每個作者都有著自己獨特的文風,教師可以在教學過程中選取同一類型的文章引導學生同時閱讀,讓學生體會作者的寫作思路和寫作方法,擴充學生的閱讀思維,引導學生自主思考文章表達的情感,培養學生比較、綜合、概括、歸納等閱讀能力。在課堂上學習到主干后,通過群文閱讀加深主干記憶,擴充枝干數量,學會多種表現手法,將創作性這棵大樹變得枝繁葉茂。另外,知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彼此之間是相互區別、相互聯系的,所以通過類比閱讀能夠進一步提升學生的閱讀學習效率,拓寬閱讀學習視野,進而實現事半功倍的教學效果。例如,在教學《精衛填海》時,就可以找到《嫦娥奔月》《愚公移山》等文章,通過類比閱讀,讓學生從中體驗到古代勞動人民持之以恒、艱苦奮斗的精神,也讓學生自主思考其中的相同點與不同點,發展思維,增強學生的閱讀能力,提升學生的閱讀理解感受,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
群文閱讀屬于資源的重構,其轉變了傳統的課堂觀念和教學方法。這就要求教師的教育理念要先進,能為群文閱讀的選取提供基礎支持。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為他們在班級建立圖書角,選取與教材中課程相類似的題材,增加他們的讀書量。同時,在小學語文閱讀中通過合理運用單元綜合閱讀策略,將單元涵蓋的閱讀材料進行整合,對單元主題進行提煉和升華,從而形成單元綜合閱讀的最佳材料,這對于小學語文群文閱讀教學活動的開展也能形成有效的促進。另外,教師可以利用課余時間在網絡上查找相關知識的文章片段,給學生帶來更多樣的文章,也可以由教師確定主題,鼓勵學生自行查找相關書籍。群文閱讀改變了學生對閱讀的學習模式,幫助學生增強了閱讀的興趣,從而提高學習的整體效果,打開了學生的閱讀素養思路。通過這種閱讀方法,讓學生成為閱讀的主體,在閱讀中體會到快樂。例如,在學習《草船借箭》這篇課文時,為了更好地凸顯群文閱讀的效果,可以在講解這篇文章之前讓學生自由閱讀《三國演義》,通過感知《三國演義》的整體內容,把握草船借箭這篇課文的思想內涵,也能夠更好地理解文章的創作背景,體會文章中人物的精神。除此之外,也可以引導學生閱讀其他相關聯的歷史故事,增強學生對于歷史事件的了解,具備分析閱讀的能力,并加強反思和運用,最終為己所用。
由于群文閱讀是一種新型的教學方式,所以很多教師都沒有真正使用,大多流于形式。為了讓更多教師認識到群文閱讀的重要性,教師要有正確的價值觀念,每次開展活動時都要明確主題,讓學生能從中學到正確的價值觀,構建長效的閱讀活動;要明確目標,為了豐富學生的知識面,擴大學生的知識范圍,提高學生的綜合閱讀能力;在活動的開展過程中要選用與主題相關的文章,通過英雄人物的事跡加深學生對國家的敬愛之情。與此同時,教師還要注意在整理時不能將無規律、無相同點的文章放到一起,要明確應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學習,教師只是在旁邊點撥,只有將這兩點做好,才能真正讓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讓群文閱讀文本的作用得到最大化發揮,提升學生的自主閱讀和自主分析能力,將閱讀變成受益終身的好習慣。
群文閱讀的方式有很多,將群文閱讀融入到小學課程的途徑需要我們不斷開發。通過群文閱讀,不僅能讓學生的個人能力和個人素養得到提升,而且能夠將我國的優秀文化得以發揚光大,讓學生從小就學習優秀的傳統文化,將傳統美德融入到自己的言行舉止中。同時,教師也要注意自己能力的提升,讓學生能夠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所以,教師一定要注意在教學過程中也引經據典,讓學生養成群文閱讀的習慣,運用多種閱讀方式將文章巧妙組合,多采用類比文章,深挖文本資源,開展群文閱讀活動,真正將這種教育方式一直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