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 佳 涂佳琪 楊新涯
(1.重慶大學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 重慶 400044)
(2.重慶大學圖書館 重慶 400044)
(3.重慶大學博雅學院 重慶 400044)
閱讀推廣已然發展成為圖書館的主流服務[1],不少圖書館通過真人圖書館、圖書推薦榜、讀者交流會等形式推進閱讀推廣,并結合物質和精神激勵等手段激發讀者閱讀熱情。作為圖書館日常工作重點之一,判斷閱讀推廣成功與否最關鍵、最直接的因素是讀者參與度,它是當前推進閱讀推廣高質量發展的當務之急。
源自社會學和管理學的“激勵”,能夠利用外部誘因激發與調動人的積極性和創造性。目前絕大部分圖書館也采用物質利益激勵、精神激勵等多種方式或途徑提高讀者參與度,推動閱讀推廣工作開展,盡管取得了一定成效,但尚未形成體系完備、實效性強的閱讀推廣激勵措施,而如何深層且持續的激發讀者閱讀積極性,值得圖書館深入研究。為優化閱讀推廣服務,本文基于讀者閱讀動機,提出建立讀者榮譽制度以持續激發讀者的閱讀興趣,并結合各個圖書館的實踐提出讀者榮譽制度的建設策略。
晉代葛洪在《抱樸子·行品》中寫到“聞榮譽而不歡,遭憂難而不變者,審人也”,這里可以將榮譽理解為贊揚。通常認為,榮譽是在一定時代背景下,社會對個人能力貢獻和道德行為所做出的贊賞和肯定,以及個體從社會肯定中獲得的成就感和滿足感[2]。讀者榮譽則是對讀者相關行為的贊揚和肯定,能使讀者群體對閱讀產生模范導向作用。
目前圖書館尚未建立起完整的讀者榮譽制度,關于榮譽制度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國家榮譽制度層面和非讀者的個人榮譽制度層面。針對個人開展的榮譽制度研究,其對象除警察、法官和教師外,重點是關于大學生群體的學術誠信建設和治理、本科教育、人才選拔等不同教育層面通過開展榮譽激勵、建立榮譽體系等途徑提高激勵效能。
盡管當前并未建立讀者的榮譽制度,相關研究也較少,但榮譽尤其是榮譽激勵作為社會學概念,近年來在館員管理[3]、宣傳推廣等圖書館領域有所應用,主要針對讀者實行的榮譽激勵受到業界和學界的一些關注。
關于閱讀推廣的讀者榮譽激勵機制研究方面,吳振忠基于榮譽激勵構建閱讀晉級激勵模型,探討該模型在閱讀推廣中的運用[4];闞德濤和錢軍研究讀者參與閱讀推廣的動機并制定相應的激勵策略,提出制訂榮譽激勵機制,將榮譽激勵與積分激勵相連,榮譽稱號與頭銜應盡量結合用戶興趣和閱讀特征[5];朱馨葉等基于“世界讀書日”活動案例研究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激勵機制,歸納出榮譽激勵等10種激勵手段[6];吳惠茹實證分析圖書館實施的閱讀激勵,認為榮譽激勵在一定程度可以刺激讀者閱讀動力的形成[7]。
讀者參與的其他圖書館活動榮譽激勵方面,劉佳和李書寧探討百度“知道”的6種用戶參與激勵機制,結合需求層次理論剖析其作用原理及對圖書館資源和服務建設的啟示[8]。司莉和周瓂研究數據庫建設的用戶參與激勵機制,提出構建以榮譽激勵和情感激勵為主的激勵機制[9]。徐舒研究公共圖書館特藏資源數字化建設和服務的眾包策略[10],吳婷和張云瑾研究英國圖書館libcrowds眾包項目[11],提出通過任務積分制、排行榜等榮譽形式激勵讀者參與。通過榮譽激勵、信任激勵等構建多元激勵機制以實現對真人圖書館活動中信息的主要輸出方真人書進行有效激勵[12]。
盡管榮譽激勵對于激發讀者參與圖書館活動或服務起到重要作用,但現有研究僅將其作為精神激勵中的一部分,針對榮譽激勵開展相關研究,對于榮譽激勵的體系架構、激勵手段、規則制定研究不夠深入,尚未建立起體系完備的讀者榮譽制度體系。
一些圖書館已將榮譽激勵作為閱讀推廣的常規手段,其中最常見的是通過各種評選活動授予讀者不同的榮譽稱號。如中山大學圖書館根據2014秋季學期的借閱數量,在新生中舉辦“閱讀新星”評選活動,通過頒發榮譽證書、獎品,結合紀念品作為激勵,有效激發新生閱讀熱情[7];沈陽農業大學圖書館在“裸讀時光”精深閱讀推廣中,每月根據閱讀時長和書評分享次數的綜合評價指標推選閱讀擂主,鞭策他們的同時也激勵更多的人參與閱讀活動[13];浙江工業大學圖書館聯合團委等授予個人“借書達人”“泡館達人”“搜索達人”“十佳讀者”“優秀讀者”等榮譽稱號,滿足讀者的個人成就感與價值感,提升閱讀推廣的影響力[14];武漢大學評選全年借書量高的讀者為“借書達人”;新疆農業大學圖書館評選全年在館時間長的讀者為“泡館達人”;楊凌職業技術學院圖書館評選數字資源檢索技能高的讀者為“檢索達人”;咸寧市圖書館評選志愿者服務時間長的讀者為“服務之星”;京東閱讀評選校園團隊閱讀時間長的讀者為“團隊之星”;四川大學每年選取一定時間范圍內閱讀活躍度數據排名靠前的學生讀者,結合學院提供的學業和科研情況,每年評選10位“閱讀之星”,頒發榮譽證書并在四川大學教育基金會的支持下,每人給予5000元的現金獎勵。
不少圖書館通過積分制增加圖書館與讀者的互動,如西安電子科技大學圖書館開發的書蝸APP,讀者在書蝸上的用戶行為均可轉化為相應積分,圖書館則根據讀者積分進行獎勵,進而提升APP的使用率,同時每年在世界讀書日時對上一年度書蝸排名前5名“互動之星”進行獎勵,但激勵效果不明顯,需要參考商場積分兌換禮品機制等更多的積分激勵機制;天津河西區少年兒童圖書館給予讀者200分的初始積分以及同等的借閱權限,讀者可以通過活動賺取積分,超過初始積分的部分可以兌換更多的讀者權限或換取鼓勵性的小禮品,而積分低于初始積分則會限制讀者借閱權限,通過正負向的積分機制,引導讀者并激勵他們更好利用圖書館;溫州市圖書館、溫州市少兒圖書館利用積分推動少兒讀者服務的創新,通過開發系統、完善積分體系和優化流程等途徑構建較為成熟的積分制度,還依據積分授予讀者“小讀者”“小書友”“小書迷”“小書蟲”“小書癡”“小書圣”等不同等級的稱號[15];廈門大學圖書館為鼓勵讀者充分利用圖書館資源,于2017年就啟用讀者積分系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讀者粘性。
其中,INNOV代表國家或地區創新水平,采用創新產出 (INNOVOUT)來衡量。創新產出是創新活動在經濟中的結果,主要包括知識和技術產出以及創意產出。創新產出包括知識創造 (KC)、知識擴散 (KD)、創意產品和服務 (CGS)、創意無形資產 (CIA)4個方面。本文分別采用全球創新指數中各國和地區創新產出子指數 (INNOVOUT)、知識創造 (KC)、知識擴散 (KD)、創意無形資產 (CIA)、創意產品和服務 (CGS)作為被解釋變量,對方程進行回歸。
陳幼華基于數據與案例分析,對高校圖書館閱讀推廣進行中外對比和趨勢判斷,調查數據顯示,約17%圖書館采用學分的激勵方式[16]。如云南民族大學圖書館與教務處、學生處合作,將讀者進館閱讀情況納入學生學風考核的范疇,實行學分制管理,圖書館評估學生借閱量、閱讀筆記、文獻檢索能力等閱讀行為,并將其量化,對應指標體系給出等級,學院依據等級給予一定學分獎勵;云南民族大學圖書館利用學分制督促后進,從而引導讀者閱讀方式改變[17];大連醫科大學中山學院圖書館按照閱讀學分制活動和標準賦予學生學分,如閱讀圖書館推薦書籍,每學期借閱10本以上可獲得0.1學分,讀者獲得的閱讀學分由圖書館專人登記匯總,讀者通過閱讀可獲得的總學分不超過3學分,讀者還可根據學分數量獲得圖書館獎勵和服務,參與圖書館優秀讀者及其他獎項的評比。2021年9月,重慶大學面向2021級6000余名本科新生開設“文明經典”通識核心課程,課程教學任務由人文社會科學高等研究院承擔,選取中外18部經典為教學內容,包括《論語新解》《莊子》《詩經》《哈姆雷特》《理想國》等,完成課程修讀學生可獲得3個學分,課程文獻資源保障和網絡平臺支持由圖書館承擔,圖書館建設了專門的“重大悅讀”平臺,支持課程指定書籍的在線閱讀,支持作業發布和提交、互動交流、課程資料查看等功能,通過該學分激勵措施,2021下半年重慶大學僅上述18部經典圖書的閱讀量就達58089人次,取得明顯的閱讀推廣績效。第一課堂是高校傳授科學文化知識的首要陣地和途徑,也是衡量大學生學習情況的主要方面。采用賦予學生第一課堂學分的方式可以最大限度激發學生學習動機,同時由于第一課堂的嚴肅性,使得學生在文明經典閱讀上遇到困難時,“不得不”堅持,保障了文明經典閱讀的可持續。而且第一課堂有教師進行深入指導,有利于學生深入理解閱讀內容,從而產生精神上的滿足感,促使持續閱讀和學習,對于經典閱讀推廣有著顯著的提高[18]。
通過競爭性獲得取得成功,同樣可以幫助讀者在學生社群和朋輩中獲得榮譽。如上海交通大學連續4年舉辦“我是領讀者”閱讀演講大賽,通過演講的方式展現學生對閱讀書籍的思考,選拔、培養具有優秀閱讀和表達能力的學生,給予其一定榮譽,通過朋輩示范,吸引更多讀者參與閱讀并進行分享展示;臺灣科技大學舉辦的“書香獎勵閱讀計劃”;浙江大學舉辦的“圖書館形象創意設計大賽”;同濟大學舉辦的“唐詩大會”等活動也在不同程度上使用榮譽引導、激勵社群學生,在朋輩中起到一定示范作用[19]。
綜上,榮譽激勵在圖書館中呈現出點狀應用,其效果也受到認可,但相應制度不夠健全,各種榮譽方式或缺乏政策支持,或存在隨意性、缺乏聯系性等問題,榮譽體系的實施效果不明確,并未形成完善的讀者榮譽機制。因此本文研究建立讀者榮譽制度體系架構,針對讀者的不同需求,構建多重策略促進閱讀推廣的有效性和可持續。
1969年,耶魯大學克雷頓·奧爾德弗提出ERG理論,即個人存在生存(Existence)、相互關系(Relatedness)、成長(Growth)三種核心需求[20]。ERG理論不強調需求層次順序,多種需求可以同時作為激勵因素,ERG理論與激勵手段對應關系(見圖1)。其中生存需求容易滿足,通過簡單的物質激勵即可實現,但相互關系、成長這兩種需求的滿足則需要一定時間和手段。根據ERG理論,閱讀推廣中單純的物質激勵能夠在短時間內快速提高讀者參與度和專注度[9],但激勵持續的時間較短,重復利用甚至會削弱物質激勵,而精神層面的榮譽激勵效果則更持久,因此讀者榮譽制度的構建是對讀者閱讀行為的贊揚和肯定,是確保讀者持續參與閱讀推廣活動的重要手段。本文根據ERG理論構建了物質與榮譽激勵相結合的讀者榮譽制度架構,重點是構建圖書館與讀者之間的關系、讀者與讀者之間的關系,其目的是促進讀者的成長。

圖1 ERG理論和榮譽制度激勵手段對應關系
針對閱讀排名榮譽,可以衍生出讀者積分制、等級排名機制兩種。
(1)讀者積分制。宋代太學為對學生綜合成績進行評定,曾實行積分制,隨后元、明、清也不斷改進積分制度,促進學生學習積極性、提高教學質量[21];隨著社會發展,終端零售、人力資源管理等領域也引入積分制度激勵消費者、員工,電力系統針對國內電力營銷終端市場也建立“電力積分”機制實現需求響應激勵。讀者積分制是圖書館按照一定標準對讀者借閱行為、貢獻大小賦予一定數量的積分,并通過積分的增減激勵和規范讀者[22]。積分制具有正向激勵作用和磁性效應,能夠調動讀者閱讀積極性。
(2)等級排名。等級排名是在虛擬社區中給予讀者的身份嘉獎,通常直接與用戶積分相連,積分高低直接影響等級及頭銜的變化,能充分滿足讀者個人成就。目前各大交互社區都基于積分建立對應的等級和頭銜,其等級排名榮譽效果突出。圖書館也應在工作中引入等級排名,通過積分制量化讀者閱讀推廣的參與行為,同時讀者通過參與活動所積累的積分可即時獲取并長期保存,這對讀者參與閱讀推廣能產生持續榮譽作用。而等級排名可以滿足心理層面的需求,實現讀者從被動參與到主動參與的過程。
除了單獨使用閱讀排行或讀者榮譽稱號外,混合榮譽模式也是重要手段,其中積分兌換、“榮譽稱號+物質獎勵”是較為常見的兩種方式。積分兌換是指讀者根據積分規則,使用一定數量的積分兌換周邊文創等實際物品或增加借閱冊數等服務權限;兌換后讀者積分會相應減少,而基于積分的等級排名則可根據具體的規則或保持不變、或隨之降低。“榮譽稱號+物質獎勵”是指在授予讀者榮譽稱號時,除頒發獎狀或徽章外,給予讀者現金或對應金額的物品獎勵,同時滿足讀者生存需求和成長需求。榮譽稱號的設置不能局限于借閱量,可通過設置競賽活動產生,讓讀者從社群、朋輩中脫穎而出獲得榮譽。
總體說來,圖書館實行讀者榮譽制度的最終目標是根據讀者不同需求動機,采用合適的手段激發讀者持續參與閱讀推廣的熱情。此外,對于各種激勵手段的實施效果要及時把控并進行相應調整,如為詳細了解“文明經典”閱讀推廣存在的問題,本研究以問卷形式調研學生對課程的認可度,以及“悅讀之星”榮譽的看法和態度,共回收138份問卷。調研中近90%的受訪者認為課程對其知識面和閱讀能力有所提升,近71%的受訪者通過該課程閱讀了其他經典書籍。約有91%的受訪者認為“悅讀之星”等榮譽制度對于閱讀起到了促進作用,絕大部分受訪者認為除“積極參與各類閱讀活動”外,“文獻資源利用情況”也可列為“悅讀之星”的評選條件;同時超過半數的受訪者認為獎勵的20個名額和2000元獎金可適當增加,因此重慶大學圖書館根據調研結果,計劃調整相應榮譽制度以保障激勵效果的長期可持續。
設置榮譽激勵機制是為了充分激發讀者個體需求以最大程度地實現讀者參與閱讀的意愿,因此制訂榮譽制度首先應了解讀者需求,明確讀者間的需求差異,制定合理的榮譽激勵體系。物質激勵只能在一定范圍和條件下發揮作用,具有局限性;同樣單純依靠榮譽等精神激勵亦無法完全激發讀者閱讀興趣,ERG理論也認為人在同一時間會受到不同層次需求的刺激,單純依靠讀者榮譽等激勵手段促進閱讀推廣、誘導讀者閱讀不具備長久可行性。因此構建閱讀推廣讀者榮譽制度應該運用多種榮譽手段,以組合的形式相互補充、相互促進,實現讀者榮譽制度效用最大化。
圖書館應根據閱讀推廣書目的類型和針對人群,因地制宜選擇不同的推廣手段。如針對少兒圖書館其推廣書目應以少兒科普讀物為主,采用趣味性更強的榮譽機制激發讀者閱讀興趣并實現閱讀的可持續;對于閱讀難度較大的文明經典書目,可以通過授予學分并聘請專業教師進行深入指導,激發閱讀興趣,同時借助榮譽激勵等手段推動讀者持續閱讀。圖書館還應實現榮譽制度的全過程管理,將榮譽制度實施過程分為“實施前”“實施中”“實施后”三個階段,對各階段情況進行調查,掌握讀者榮譽制度的實施效果,了解榮譽制度實施過程中存在的問題與不足,及時調整和優化榮譽激勵手段。
讀者榮譽制度在一定程度上能刺激讀者參與閱讀,促進閱讀推廣工作開展,然而所產生的效果和影響短時間并不能完全凸顯,應將其列入長期發展規劃,在人財物方面進行長期規劃和整體安排,建立閱讀推廣可持續的保障機制。隨著新媒體平臺的興起,讀者閱讀呈現出內容多元、獲取多途徑等狀態;但劣質文學等問題凸顯,功利性閱讀、快餐式閱讀不斷蠶食讀者閱讀空間,圖書館在進行閱讀推廣時不能為追求面面俱到而批量式推廣,相反應準確描繪讀者的閱讀興趣點,形成有重點、針對性的核心讀者群資源精準推送,隨著讀者榮譽機制長效運行,加之閱讀推廣的精準化,必將形成穩定的核心讀者群,不斷增強與圖書館的黏性,推動讀者閱讀需求的增長。
圖書館設置讀者榮譽制度對于直接刺激讀者參與閱讀推廣活動有著積極影響,重慶大學讀者榮譽制度“悅讀之星”的實踐探索也表明,榮譽激勵可以實現難度較大的閱讀書目的較快推廣,并持續激勵讀者閱讀興趣。建議圖書館閱讀推廣活動可建立讀者榮譽制度并提出相應策略,包括充分了解讀者需求,制定合理的榮譽激勵體系;結合閱讀推廣實際,依據實施效果優化榮譽機制;同時從讀者興趣出發選取一定數量的、適合讀者的優質閱讀書目進行推廣,并對圖書館開展閱讀推廣活動進行長期規劃與安排,保障閱讀推廣長效運行,逐步形成穩定的核心讀者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