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水
以前總是膚淺的談“互聯網+”,談發展大數據,談教學智能化;但一回到自己的課堂中,就又是自認為接地氣的傳統授課方式。而今的抗戰疫情,讓所有教師、所有學生宅家,進行了互聯網教學;老師成主播,學生成網霸;這才真正體會到,“互聯網+”絕不是個神話,它是便捷走心的大開發。
一、網絡直播教學,要有“功夫深、磨成針”的精神,才能給學生一堂生動的語文課
要想抓住心,打開直播,課前熱身初見親。
力爭做到,只要學生進入直播間,擺在他面前的就是動態或靜態美麗的“鉤心畫”。教師依據課型、題型,提前設計出不同的互動內容,以利于學生感知。
例如:講授《詩經.蒹葭》。為了讓學生親近詩文,讓學生熱愛詩文,屏幕上顯示出,課外的《詩經.秦風》作品,添加背景音樂,讓進入直播間的同學大聲朗誦,并上傳朗誦語音。這期間既可以讓先進來的學生有事情可做,又可以等待后進來的同學。等人都到齊時,可以選擇連麥展示,或者進行抽查音頻展示,同時大家互相文字評價,比一比誰朗誦的好。這樣既檢查了直播聲音畫面效果是否正常,又激發了學生對知識的渴望。
要想跟著走,直播過程,問題生成領悟透。
當主播不是易事,網絡中各大主播,不是帶貨,就是讓粉絲大增。這背后都有個共同特征:就是你所說的一切都是“有效價值”。“有效”?當然是對方認可了,才叫“有效”。
語文直播教學,正需要這種有效性。例如:講常建的《題破山寺后禪院》。你拋給學生一幅“題詩的畫面”,讓學生去猜?由“猜猜詩人在做什么?”生發出新的問題:他為什么這么做?由此再生發出新的問題:還有誰這么做過?教學中一個很難的知識點就落實了——“題壁詩”。直播過程中,通過智慧的巧設問題,再結合常建自身的性格特點,就不難理解他喜愛破山寺的原因了。這樣一環扣一環的走下去,那么詩的主題就不言而喻了。
教師及時關注互動平臺上學生的問題,激發了同學們的學習熱情。有的同學會說他在破壞公物、隨意亂涂亂畫;有的同學說他是小偷在做記號;還有的同學說他寫春聯;還有的說在寫符咒……無論多么古怪的答案,只要能跟著走就是好的。
要想落的實,直播環節,精打細磨出真知。
直播課堂主力助手是課件,而課件背后是教師。課件的每一張、每一幀、每個尺寸,都要細細斟酌。切合語文教科書,能有助于知識的落實,才算是成功的課件。否則,只能是死水一潭。
這也是本次疫情下,給我最大的感觸。課件活到什么程度,本次我也領教了一二。例如:教授《古詩測評課》時,每一個知識點都要動起來,才能達到測評的效果。填空試題,每一個空、每一個字都要考慮到能否讓學生產生測評價值;抽簽背古詩試題,要考慮到試題的隨機性與突發性,以利于考察學生掌握古詩的熟練程度;古詩節奏劃分試題,更是精化到每一個節奏線都是動態、每一個節奏線的位置都是最能喚醒學生的思維。這些都制作出來,真的是口干、眼澀、雙肩麻木、腰酸痛!
二、網絡直播教學,要有“溫馨情、愛無間”的話語,才能喚醒學生對語文學習的熱情
這次突來的疫情,雖然影響了師生正常教學;但給我的教學反思很大。我不能說開學后,我的教育模式改變多大;但我能保證的是,要更加注重課堂中一些有效的激勵話語、暖心話語、充滿真愛的話語。因為,某一時刻、某一瞬間,你說的那些話,就能喚醒他那顆沉睡的心。然后,你就會覺察到,你不用再刻意去督促他完成作業;不用再死板教條的去訓說。他就會主動的、默默的、悄悄的去完成你布置的學習任務。即便這現象是短暫的,也是教學中良好的開端。
那一節,我講完名著導讀《傅雷家書》后,布置了一項作業:回家完成命題作文《我的爸爸》。這個題目可以說是老生常談,但我只想踏查一下,疫情環境里,學生們有沒有珍惜今天的生活,有沒有用心去關注身邊的爸爸。
沒想到一名不愛寫作文的同學用質樸的語言描寫了他的農民爸爸,寫的很用情、很走心。直播過程中,我一邊展示著他的文章,一邊說出贊許鼓勵的話語,具體的內容是:“看看,這樣的學生才是祖國棟梁之才,他真正觀察了他的父輩如何生活?父親如何為孩子們付出辛苦?我讀到他的文字眼睛都會濕潤。因為,現在大家生活條件多好哇,孩子能寫出這樣的文章,值得大家學習。為他點贊,相信他一定能考上理想的大學。”之后,晚上我批改家校本作業時,他那次作業雖然字跡還是那么不好,但能看出他寫的很認真。
三、網絡直播教學,要有“年難留、時易損”的意識,才能把握語文教學的有的放矢
語文是個大科目,容納百川;人人可以咬文嚼字,個個都能舞文弄墨。當下的時代背景,語文老師更是不好當。講多了,可能會出現學生練得少;講少了,又會說你文化底蘊薄。想要權衡好這些,不好好思量一下,勢必會違背于新時代下的課堂教學改革。
如何產生高效課堂,也是本次疫情下讓我對語文教學深思的問題。我想:高效,首先是要和時間賽跑。一堂課45分鐘,每一分鐘都要講究實效;這不單單是需要老師的精心設計,更需要的是這個老師的教學理念,能否跟得上時代的脈搏。其次,高效還要體現在“質”上。精講精練是質的提升;精言金句是效的保障。如果一堂課,廢話連天那就不用講實效了;如果課堂上總出現旁門索道,無所不能,那也就不用提質了。因為時間不等人,歲月匆匆。更何況網絡直播下,大家的感覺都是一樣的:才講幾個知識點,居然就到下課的時間了。網絡直播,增強了我的課堂時間觀念。最后,高效還應體現在教師的課堂隨機應變能力的提升。抓住教育時機,把教學目標深入淺出;及時處理學生問題,變廢為寶引導到學習正軌;線上線下渾然一體,課前課后跟蹤到底。
網絡直播課堂,累并快樂著,它讓我的語文教育教學更加明朗;等到疫情結束,等到直播終止;那時,再回首觀望,定會是:世光中,最美的佳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