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喜環
摘要:《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認識和理解數學知識,并根據創設情境對數學知識進行說理?!闭n堂教學中根據教學內容和學生認知水平創設合適、合理的情境,有利于激發學習興趣、激起求知欲和創新意識,提高理解能力,是課堂高效的前提。
關鍵詞: 小學教學說理、情境創設
情境創設不僅要考慮教材的特點,更要遵循學生的認知基礎、心理發展規律,設計富有情趣和有意義的數學味的活動,使學生感悟到生活中的“大數學”,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一、創設“生活化”情境來說理
教學中開展聯系生活的數學實踐活動,在“生活化”的教學場景中導入新知,通過生活素材理解課堂新知識,把靜態的數學教材轉化為生動活潑的生活教材。
例如:三年級《乘火車—兩三位數乘一位數》時,教材提供乘火車的情境。由于農村很多孩子對于火車不了解,沒有坐火車的生活經驗。對于教材里面提到的“車廂、節”這些詞語難以理解,要利用這個情境理解幾個幾用乘法列式有一些難度。這時教師可以根據學生的生活經驗重新設計一個生活化、貼合實際的情境,讓學生在熟悉的情境中將生活經驗遷移到數學知識中,更加好地理解幾個幾用乘法計算的數學本質。借助生活經驗把無形的數學數量關系轉化成有形的看得見的生活實例,從而理清解題思路。能夠根據熟悉的情境更加好的理解數量關系,并畫出線段圖或者實物圖對解題方法說為什么這樣列式的道理。
再如,教學五年級《除數是整數、需要補0的小數除法》這一課時,引入討論話題。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精打細算”,站在數學的角度上如何理解“精打細算”?學生借助生活經驗通過討論,認識到“精打細算”是數學探究的本質,能夠準確的描述數量關系。借助元、角、分,將“元”“角”細算到“分”,在豎式中表達與“細算”的關系,整節課緊扣“精打細算”這個情境突出教學重點突破難點。創設情景,為數據賦予真實的意義,引導學生理解數據換算的意義,以及建立數據換算與豎式各部分之間關系的鏈接,為添“0”做出符合數據在真實情境中的意義解讀。抽象的算理講解對部分學生認知有一定的困難,他們更愿意接受圖、表等形象化的畫面理解抽象數據,理解計算的算理。借助“細算”里面的“元、角、分”將思維可視化,為抽象思維助力,形成內在的知識體系。
二、創設“故事化”情境來說理
用猜謎語、小故事引導學生思維,轉化成教材中的新知識點,讓學生對新知識產生興趣。
例如:教學三年級《分數的初步認識》這一課時,利用“孔融讓梨”的故事引入。課一開始,老師讓學生看一個視頻《孔融讓梨》,孔融分到了小梨,哥哥分到了大梨。接著老師拿出兩個大小不同的梨,讓學生跟老師分一分,學生看了視頻自然而然會將大的梨給老師,小的留給自己,這時老師適時說:老師要愛護小朋友,我把大的給你,小的留給我。有的學生會說,我們要尊敬老師,要把大的給老師,小的給學生......在分梨的過程引發“矛盾沖突”,提出問題—“如何分才公平?”這一本質性問題,學生帶著這一本質性問題興致盎然的探究新知。結合學生認識發展水平和日常生活中已有的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對分數的本質概念(平均分)遷移類比,感知分數概念的表象。在具體情境與學生的直觀比較操作中理解分數概念的本質屬性。
這時學生提出老師分一個大梨的一半,一個小梨的一半,學生也是一樣。在這個情境問題中更加感悟到老師和學生分別分到大小梨的各一半,進一步體會感悟“部分與整體的關系”這一教學難點。學生在動手操作,實際情境里主動建構知識,對于分數的概念更加明晰。學生在情境中充分感知體驗概念的形成過程,對于“部分與整體的關系”建立了聯系,正確把握數學知識之間的因果關系,學生也能說出分數概念的“形成之理”。
三、創設“現場化”情境來說理
數學教學將概念性較強的抽象知識具體化,根據學習特點,引導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把數學問題引入到游戲、現場感極強的情境中,提高學習主動性,活躍氣氛,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并通過學習體會到數學學習的樂趣。
在教學六年級《比賽場次》一課中,我們可以把教學問題“現場化”展示。將課室“變身”為“表演場地”。課伊始,請一部分同學站到講臺上。老師提出一個問題:站在講臺上的人(教師和學生)必須兩兩握手,其余同學數數一共要握手多少次?一開始學生跟這個握手,又跟那個握手,整個場面比較混亂。下面觀察的同學提出問題:這樣握手數都數不清楚,太亂了。這時老師適時提出一個問題:有沒有什么辦法在握手的時候做到既不重復又不遺漏呢?同時讓觀察的同學也能夠很好的數出來?學生帶著這個問題進行第二次握手。握完手后,再次讓學生想想:剛才的握手有沒有什么規律呢?學生帶著這個問題繼續觀察探究思考......整節課緊扣學生的表演探究新知。創設學生身邊的情景,方便觀察,更加提供可探索的空間,在尋找答案的同時,也培養了觀察、思考能力,更為尋找規律解決問題的策略提供知識儲備。引導學生借助列表、畫圖、計算等解決問題的策略,也為學生說知識的“證實之理”做準備。在觀察中體驗學習數學樂趣,體會“生活中處處都有數學”。
四、創設“圖像化”情境來說理
現代化信息技術、“互聯網+”的發展,通過微課、音視頻、三維動畫等方式,其生動有趣、直觀易懂、快捷方便等優點使課堂教學變得豐富多彩,“圖像化”的情境創設顯得重要且必要。
結語:
數學教學中不能為創設情境而創設,要依據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實際為切入點,創設富有“數學味”的情境。合理、合適的情境創設能激發學生學習的內在動力,能依據情境找到數學知識的生長點、延伸點、說理點。這樣的情境創設才是現在數學教學所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