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了課文《景陽岡》的同學都知道,老虎進攻時,采用“撲、掀、剪”三招,武松卻用“三閃”應對,避其鋒芒,等老虎消耗了一部分體力后,再進行攻擊。“閃”不是簡單地躲避,而是一種策略。如果說“躲”是被動應付的話,“三閃”就是主動行為了,表現(xiàn)了武松的沉著冷靜,有勇有謀。
“閃”這個詞,現(xiàn)在還在用,我們不要誤以為它是古代用詞。盡管《水滸傳》是用白話文敘述的,但里面不少用詞與現(xiàn)在有很大區(qū)別。畢竟《水滸傳》是明朝前期的文學作品,已成書幾百年!好了,言歸正傳!《景陽岡》開頭這樣寫:
武松在路上行了幾日,來到陽谷縣地面。此去離縣治還遠。當日晌午時分,走得肚中饑渴,望見前面有一個酒店,挑著一面招旗在門前,上頭寫著五個字道:“三碗不過岡。”武松入到里面坐下,把梢棒倚了,叫道:“主人家,快把酒來吃。”只見店主人把三只碗、一雙箸、一碟熱菜,放在武松面前,滿滿篩一碗酒來。武松拿起碗,一飲而盡,叫道:“這酒好生有氣力!主人家,有飽肚的買些吃酒。”
文中的“地面”指“地界”“地域”,而現(xiàn)在的“地面”指的是地的表面;“當日晌午”現(xiàn)在稱“今天中午”;“挑著”實為“掛著”;“入”即“進”;“快把酒來吃”,其實是“快拿酒來喝”;“箸”就是筷子;“篩”現(xiàn)在稱“斟”或“倒”;“這酒好生有氣力”,用現(xiàn)在話來說就是酒的度數(shù)高。
武松吃得口滑,只顧要吃,去身邊取出些碎銀子,叫道:“主人家,你且來看我銀子,還你酒肉錢勾么?”酒家看了道:“有余,還有些貼錢與你。”武松道:“不要你貼錢,只將酒來篩。”
句中的許多用詞,現(xiàn)在看來十分稀奇,吃得順口叫“口滑”;問酒肉錢夠么,用“勾”;找零叫“貼”。如此種種,不一而足。課文中還有很多這樣古今義異同的詞,大家找一找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