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欣



摘 ?要:目的 ?探討綜合管理及宣教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母嬰結局的影響。方法 ?選取2019年9月~2021年3月北京中醫藥大學房山醫院收治的236例孕婦為研究對象進行妊娠期糖尿病篩查,68例結果呈陽性,應用隨機數表法分為管理組和對照組,每組34例。對照組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婦采取常規管理模式,對管理組的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從心理、用藥、飲食等方面進行綜合管理和宣教,比較兩組孕婦的妊娠結局等情況。結果 ?兩組孕婦分娩方式比較,管理組剖宮產例數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新生兒(均為單胎)體質量方面,胎齡為34周以下,管理組與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胎齡為34~40周,管理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胎齡大于40周,管理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孕婦不良妊娠結局對比,管理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的篩查和管理可減少不良妊娠結局,改善母嬰預后,值得臨床應用,具有重要價值。
關鍵詞:妊娠結局;妊娠期糖尿病;篩查;管理
中圖分類號:R473.7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4-0019-02
糖尿病管理作為慢性疾病管理的一種,越來越引起公眾的關注,近些年發病率較高,使得公眾對血糖的關注隨之增多。從大型三甲綜合醫院到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直至家庭都在普及宣傳糖尿病的知識,妊娠合并糖尿病一般包括糖尿病患者妊娠以及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GDM是妊娠期間孕婦的糖耐量異常或者糖尿病引起的血糖升高[1-2]。隨著高齡孕婦越來越多,GDM在臨床上比較常見,易影響各器官供血,增加母嬰不良結局發生的風險。有研究[3-6]指出,加強妊娠期糖尿病孕婦管理,可有效改善母嬰的結局。本研究旨在探討綜合管理及宣教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母嬰結局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9年9月~2021年3月北京中醫藥大學房山醫院收治的236例孕婦為研究對象進行妊娠期糖尿病篩查,68例結果呈陽性,應用隨機數表法分為管理組和對照組,每組34例。對管理組孕婦進行系統管理,對照組不進行任何管理措施。管理組中,年齡21~34歲,平均年齡(30.07±2.50)歲;34孕周以下3例,34~40孕周19例,40孕周以上12例。對照組中,年齡21~34歲,平均年齡(31.07±1.91)歲;34孕周以下5例,34~40孕周18例,40孕周以上11例。兩組孕婦的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孕婦及家屬均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北京中醫藥大學房山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后開展。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年齡為21~34歲;②符合妊娠期糖尿病的診斷標準[4];③單胎妊娠。
排除標準:不能延續進行本管理試驗模式的GDM者。
1.3 ?方法
對照組妊娠期糖尿病(GDM)孕婦采用常規管理模式,以給藥為主。
管理組從心理、用藥、飲食等方面進行綜合管理和宣教,加強糖尿病知識和孕產期知識的宣教,以打電話、微信推送健康知識、家庭訪視等形式使孕婦了解妊娠期糖尿病的相關知識,讓其合理飲食,確保胎兒能夠正常發育,針對個人體質制訂個性化食療方案,藥補加食補,不斷推進飲食指導,嚴格控制血糖,以免母親血糖升高引起胎兒胰島素水平增加,孕婦適當增加活動量,增強孕婦機體自身的免疫力,比如散步等有氧運動,時時關注孕婦的心率等變化,運動時不宜劇烈,可隨身攜帶糖果等零食預防低血糖發作,要時時刻刻為孕婦進行心理疏導,使孕婦樹立信心,克服惶恐等不良情緒,平時可以聽一些舒緩放松的音樂等,也可與其他孕婦進行交流,改善心理狀態,正確面對妊娠期糖尿病。囑咐其積極配合醫生應用藥物控制血糖指標,隨訪過程中,如能早發現異常,應及早干預,避免病情加重。
1.4 ?觀察指標
記錄孕婦不良妊娠結局(包括新生兒低血糖、早產兒、巨大兒等指標)、分娩方式(包括剖宮產、順產等)、不同胎齡新生兒體質量等詳細情況。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新生兒低血糖+早產兒+巨大兒)例數/總例數×100%。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1.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孕婦分娩方式比較
兩組孕婦分娩方式比較,管理組剖宮產例數明顯少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新生兒體質量情況比較
新生兒(均為單胎)體質量方面,胎齡為34周以下有30例,兩組新生兒體質量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胎齡為34~40周有28例,管理組新生兒體質量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胎齡大于40周有10例,管理組新生兒體質量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2.3 ?兩組孕婦不良妊娠結局比較
兩組孕婦不良妊娠結局對比,管理組孕婦的不良妊娠結局發生率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無死胎出現。見表3。
3 ?討論
孕婦在懷孕期間若繼發糖尿病,則需要各方面的積極治療和護理,確保孕婦的安全和胎兒的健康,妊娠期糖尿病不僅對孕婦個人有影響,而且對孕婦圍產兒影響巨大[9],如果妊娠期糖尿病的患者未能控制住血糖持續升高的狀態,在高胰島素的內環境下胎兒會快速成長和發育,容易形成巨大兒的不良結局。為降低不良結局的發生率,北京中醫藥大學房山醫院采用“妊娠期糖尿病管理模式”,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妊娠期糖尿病管理模式要求充分考慮不同階段孕婦的需求,以減輕病情為目的,全面滿足孕婦的需求,本研究表明,管理組孕婦的妊娠結局優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大量臨床研究[10]結果顯示,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醫生的指導下適當鍛煉,可提升自身對胰島素的敏感性;保證飲食合理,能夠進一步控制孕婦的體質量增長,從而可避免妊娠期糖尿病對母嬰健康的不良影響。兩組新生兒體質量方面,胎齡為34周以下,管理組和對照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胎齡34周以上,管理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孕婦不良妊娠結局對比,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均無死胎出現。對管理組孕婦強化用藥的管理可提升其用藥的依從性;加強飲食管理,可輔助控制血糖水平;再加強運動管理,可提高孕婦的機體免疫力,所以對于妊娠期糖尿病及早進行篩查與干預管理,可以降低妊娠期糖尿病的風險[11]。
妊娠期糖尿病篩查和管理對孕婦有一定的積極影響,可降低產后出血、新生兒窒息等不良結局發生率,改善母嬰的健康狀況。
參考文獻
[1]鳳香清,賴麗萍,李翠吟.飲食日記聯合微信平臺管理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和治療方案的影響[J].中國臨床護理,2019, 11(2):93-96.
[2]沈亞平,馬良坤,趙紅.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期自我管理現狀及影響因素分析[J].中國婦幼健康研究,2018,29(4):416-421.
[3]袁佳慧.個體化飲食管理對妊娠期糖尿病妊娠結局的影響[J].中外女性健康研究,2019,10(5):149-150.
[4]妊娠期糖尿病的診斷.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行業標準:WS331—2011[S].北京:中華人民共和國衛生部,2011.
[5]王穎楠,周琴,王愛琳,等.孕婦體質量對妊娠糖尿病發生率、孕期腸道菌群變化及預后的影響[J].醫學研究雜志,2017,46(2):70-73.
[6]任泓淼.妊娠期血糖規范管理對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妊娠結局的影響[J].臨床醫藥實踐,2019,10(4):280-282.
[7]朱燕,王堅青,薛金玲.孕期教育聯合營養干預對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母嬰體質量及免疫功能的影響[J].中國醫藥導報,2018,15(15):111-114.
[8]詹佩華.妊娠期糖尿病孕期綜合管理對血糖及妊娠結局的影響[J].實用婦科內分泌雜志(電子版),2019,6(4):134,138.
[9]劉君,蔣盤華,付錦艷,等.精準營養管理在妊娠期糖尿病病人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7,31(23):2857-2860.
[10]吳艷慈,洪燕.專人模塊化綜合管理在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血糖與體質量管理中的應用研究[J].護理實踐與研究,2019,16(7):100-102.
[11]康玉芬.妊娠期糖尿病管理與妊娠糖尿病母兒結局的臨床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9,9(2):37-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