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增蘭
摘 ?要:目的 探究老年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腦轉移發生與腫瘤標志物的相關性。方法 回顧性分析2019年2月~2021年3月淄博市市級機關醫院收治的128例老年NSCLC患者的臨床資料,將68例腦轉移患者作為研究組,60例未轉移患者作為對照組,比較兩組患者腫瘤標志物水平,并分析各腫瘤標志物水平與腦轉移的相關性。結果 研究組患者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19-9(CA19-9)、細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鱗癌相關抗原(SCC)、組織多肽特異抗原(TPA)水平均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CEA、CA19-9、CYFRA21-1與腦轉移呈正相關(r=0.627、0.678、0.681,P<0.05)。結論 NSCLC患者腦轉移發生與腫瘤標志物具有相關性,腫瘤標志物的水平升高的NSCLC患者更易發生腦轉移。
關鍵詞: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腫瘤標志物;相關性
中圖分類號:R734.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4-0193-03
非小細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rcinoma,NSCLC)是肺癌中的一種,而腦轉移是導致NSCLC患者死亡的最主要原因。腫瘤標志物在一定程度上反映腫瘤的發生、發展,是機體細胞發生癌變過程中產生的活性物質,與惡性腫瘤細胞發展過程中的多種病理行為密切相關,是臨床篩查、診斷、判斷預后以及療效監測的重要指標[1]。為了選擇NSCLC患者早期診斷的確切指標,及時制定有效的預防方案,本研究分析了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類抗原19-9(CA19-9)、細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21)、鱗癌相關抗原(SCC)、組織多肽特異抗原(TPA)5個腫瘤標志物在NSCLC患者診斷中的效果,以及上述指標與NSCLC患者腦轉移之間的相關性。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9年2月~2021年3月淄博市市級機關醫院收治的128例老年NSCLC患者的臨床資料,將68例腦轉移患者作為研究組,60例未轉移患者作為對照組。對照組患者男36例,女24例;年齡48~82歲,平均年齡(65.13±2.54)歲;研究組患者男38例,女30例;年齡50~80歲,平均年齡(65.38±2.45)歲。兩組年齡、性別等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本研究經淄博市市級機關醫院醫學倫理會審批同意,所有患者均對本研究內容知情,并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中國非小細胞肺癌放射治療臨床指南(2020版)》[2]中對于NSCLC和腦轉移的診斷:低劑量CT發現肺結節,PET-CT活檢結果有較大腫瘤,增強CT及腦MRI檢查存在腦轉移,且轉移病灶≥3個;②年齡在50~84歲之間。
排除標準:①血液系統異常者;②免疫系統異常者;③合并心血管患者;④合并嚴重臟器疾病者;⑤合并精神障礙類疾病者。
1.3 ?方法
分別抽取兩組患者晨起空腹靜脈血3 mL,常規分離血清,通過全自動電化學免疫分析儀(生產企業:瑞士羅氏公司,型號:Cobas e 601)檢測腫瘤標志物水平,操作嚴格按照說明書進行。
1.4 ?觀察指標
兩組患者腫瘤標志物水平。腫瘤標志物正常值:CEA:0~5 μg/L、CA19-9:0~35 U/mL、CYFRA-21:0~3.3 μg/L,SCC:0~1.5 μg/L,TPA:0~1 μg/L,高于上限值判定為陽性。
1.5 ?統計學分析
本研究數據分析采用SPSS 22.0數據分析軟件,采用(x±s)表示兩組患者腫瘤標志物水平以及不同類型患者腫瘤標志物水平,采用t檢驗,相關性分析采用的是Spearman分析,P<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患者腫瘤標志物水平比較
研究組體內腫瘤標志物CEA、CA19-9、CYFRA21-1、TPA、SCC水平高于對照組,差異均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見表1。
2.2 ?老年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腦轉移發生與腫瘤標志物的相關性
經Spearman相關性分析結果顯示,血清CEA、CA19-9、CYFRA-21水平與NSCLC患者腦轉移呈正相關(r=0.627、0.678、0.681,P<0.05)。見表2。
3 ?討論
腫瘤標志物是生物化學、免疫學、分子生物學等常用的定性或定量檢測的指標,該物質廣泛存在于人體的各個部位,最早的腫瘤標志物是本-周氏蛋白,至今為止,腫瘤標志物在臨床上使用歷史久遠,超過160年[3]。常見的腫瘤標志物有:CEA、CA19-9、CYFRA-21、SCC、TPA、糖類抗原125(CA125)、神經元特異性烯醇化酶(NSE)、胃泌素釋放肽前體(ProGRP)等。本研究主要選取其中的5個腫瘤標志物進行探究,CEA是一種可溶性酸性糖蛋白,在癌細胞生長、轉移中發揮重要作用,在腺癌及大細胞癌中明顯升高,該物質與CYFRA-21合用時,對于肺癌患者預后價值高,適用于療效以及復發的檢測;CYFRA-21是肺癌中鱗癌最為敏感的標志物,可用于檢測可疑腫塊,還可以在患者治療初期通過檢測該物質的含量來判斷患者對于藥物的吸收度以及依從性,晚期患者體內的CEA和CYFRA-21水平很高,會促進癌細胞增殖;CA19-9是一種單克隆抗體,最初發現于小鼠體內,早期作為消化道癌的監測,近幾年的研究發現該物質在胰腺癌檢測中也有效,參與癌細胞擴散、遷移環節;與CEA聯合檢測時,可以提高肺癌患者檢測的準確率以及靈敏度;SCC是一種糖蛋白,1977年由Kato等首先從子宮頸鱗狀細胞癌組織中分離出來,是一種特異性很好的鱗癌腫瘤標志物,在肺鱗癌中有較高表達,可作為肺癌的輔助診斷指標;組織多肽特異抗原(TPA)是一種非特異性腫瘤標志物,也是一種廣譜腫瘤標志物[4-5]。
本研究結果表明,研究組CEA、CYFRA21-1、CA19-9、SCC、TPA水平顯著高于對照組(P<0.05),說明本次研究所選的5種腫瘤標志物隨著患者病情的惡化,標志物的水平逐漸升高,與周正、段梅梅等人的研究結果一致,腫瘤標志物含量升高是肺癌腦轉移的獨立危險因素,臨床上對患者進行晚期疾病監測時可以結合患者的臨床特征、相關影像學檢查、病理檢查等,提高疾病監測的準確性、靈敏度[6-7]。楊園園等人發現,腫瘤標志物與腦轉移之間呈現正相關,患者臨床分期越嚴重,腫瘤標志物水平越高[8]。
本研究結果顯示,血清CEA、CA19-9、CYFRA-21水平與NSCLC患者腦轉移呈正相關(r=0.627、0.678、0.681),說明隨著腫瘤標志物CEA、CA19-9、CYFRA-21水平的提升,老年NSCLC患者發生腦轉移的概率增加,臨床上對老年NSCLC患者進行腦轉移判斷時,可結合患者臨床特征、相關影像學檢查、腫瘤標志物水平等提高檢測率[9-10]。李馨荻等的研究顯示,對肺癌患者聯合使用腫瘤標志物和CT檢查,可以提高疾病監測的特異性、準確度、靈敏度[11]。
綜上所述,腫瘤標志物血清CEA、CA19-9、CYFRA-21、SCC、TPA可以作為NSCLC患者的疾病監測指標,發生腦轉移的患者體內瘤標志物水平明顯高于未轉移患者,血清CEA、CA19-9、CYFRA-21水平與NSCLC患者腦轉移呈正相關,臨床可通過監測標志物水平的波動,判斷患者治療是否有效,以及患者的病情是否穩定。
參考文獻
[1]梅曉.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的治療進展[D].重慶:重慶醫科大學,2019.
[2]中華醫學會放射腫瘤治療學分會,中國醫師協會放射腫瘤治療醫師分會,中國抗癌協會放射治療專業委員會,等.中國非小細胞肺癌放射治療臨床指南(2020版)[J].中華放射腫瘤學雜志,2020,29(8): 599-607.
[3]王知廣.四項腫瘤標志物在肺癌診斷中的臨床應用[D].吉林:延邊大學,2018.
[4]趙曉麗,鄺先奎,史夢圓,等.4種血清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測在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診斷中的應用價值[J].腫瘤基礎與臨床,2018, 31(1):57-60.
[5]劉芳.血清腫瘤標志物聯合檢測在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診療中的價值[J].實用癌癥雜志,2017,32(4):578-581.
[6]周正,馮青青.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與血清腫瘤標志物變化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9,22(19):2097-2103.
[7]段梅梅,付佳佳.CA125、CEA、CA724和P53檢測診斷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的價值分析[J].現代醫院,2016,16(11):1611-1613.
[8]楊園園,史萍.血清腫瘤標志物水平與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腦轉移的相關性[J].河南醫學研究,2021,30(4):668-670.
[9]周正,馮青青.非小細胞肺癌腦轉移與血清腫瘤標志物變化的相關性分析[J].中國實用神經疾病雜志,2019,22(19):2097-2103.
[10]楊斌,管建,姜娟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血清中纖維母細胞生長因子受體表達意義及其與血清腫瘤標志物的相關性研究[J].標記免疫分析與臨床,2020,27(2):229-234.
[11]李馨荻.血清標志物聯合CT紋理分析預測局部晚期非小細胞肺癌放化療敏感性的研究[D].山東:濟南大學,20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