程智玉
摘? 要? 以彈力帶為輔助手段進行拉丁舞訓練,是近幾年業余少兒拉丁舞教學和訓練的創新性和專業性的體現,它具有便捷、有效、安全、趣味的特點。本文闡述了肌肉力量在倫巴舞中的重要作用,以及通過使用彈力帶來彌補業余少兒拉丁舞者由于學習時間的間斷性而導致的教學效果不高以及反復練習中產生厭煩心理的問題。
關鍵詞? 倫巴舞? 少兒? 肌肉力量? 彈力帶
中圖分類號:G804.2? ?文獻標識:A? ? ?文章編號:1009-9328(2022)01-183-02
一、肌肉力量在倫巴舞中的重要性
(一)倫巴舞的技術要求與力量特點
倫巴舞是拉丁舞中歷史最悠久,舞型最成熟的一支,被稱作是拉丁舞的靈魂之舞。其特點是抒情、浪漫,動作流暢、蜿蜒。其力量運動特點是,看似輕松、緩慢的舞動之中,既要有較為舒緩的動作,又要有爆發的力量,還要有控制肢體運用與延伸的張力,在動靜結合、溫柔與堅韌之中抒發舞者的感情。例如,要想在舞動中展現倫巴舞柔美、延綿的感染力,則需要具備肌肉力量的控制能力;要想通過定點造型展現速度和力量,則需要具備一定的爆發力;要想在比賽或訓練中保持長久技術規格,則要具備一定的力量耐力等。
(二)肌肉力量在倫巴舞中的重要作用
肌肉力量是指人體神經肌肉系統在工作時克服或對抗阻力的能力[1]。舞者良好的肌肉力量對其倫巴舞技術水平起著積極地促進作用。首先,在倫巴舞中進行轉動、律動和移動時需要大腿肌群、踝關節對重心轉移、重心交替進行控制。在穩中有力的下肢力量的基礎上,整個身體的動作才能得以展現;在身體擠壓和對抗中,需要強大的腹肌力量做上下肢的樞紐,需要背肌的力量協調擠壓;在手臂擺動時,需要肩部、大臂、肘關節、手腕、指尖的力量傳導和配合。因此,每一個動作環節中,缺少了肌肉的力量控制都不可能產生預期的動作效果。其次,倫巴舞中參與發力的主要肌群與大肌群的力量素質是為少兒舞者提供跳舞保護的一道屏障。以倫巴舞中的定點轉為例,當重心從一條腿轉移到另一條腿后,新的主力腿需要快速接收到力量并進行旋轉,此時股四頭肌成為主力腿發力的原動肌,并為膝蓋關節提供必要的保護。若當股四頭肌力量不足時,少兒在完成動作時則會表現出膝蓋彎曲以及其他部位的肌肉進行代償性發力,嚴重時會對膝關節造成一定損傷。
(三)肌肉力量在倫巴舞中的重要表現
倫巴舞尤其強調身體重心與地板的對抗、身體內部肌肉控制。在倫巴舞看似簡單的轉動、律動、移動中,沒有一刻不需要身體各部位、各肌肉間的協調與配合,而在這其中控制身體動作的,便是肌肉力量。肌肉力量同樣影響著構成舞者舞姿的動作要素,并密切聯系動作速度[2],移動空間,舞蹈觀賞性,比賽成績。
1.快速力量在倫巴舞中的表現。快速力量是力量與速度的結合。在倫巴舞中,爆發力是快速力量的主要體現。雖然倫巴舞的音樂節奏較慢,每分鐘僅30小節左右,但并不是每一個動作都是緩慢的、無力的,尤其在每小節的two和four時,要求出腿速度快、穩,以便為three和one提供視覺差異以及通過快速出腿為后面動作提供延伸空間。對于倫巴舞的步伐如此,造型更是如此。在倫巴舞中長線條的移動、旋轉后,若接造型,手臂則需要快速發力到位,腿部肌肉應為上肢提供有力支撐,核心也需要快速收緊。在倫巴舞這種動靜相間、溫柔與堅韌相結合的舞蹈中,肌肉要始終保持良好的彈性和能力,為動作需要所用。
2.力量耐力在倫巴舞中的表現。力量耐力在少兒倫巴舞中主要表現在賽場中,小選手一輪又一輪比賽角逐,以此評定競技水平和比賽成績。但很多選手未取得優異成績可能并不是因為技術水平的不足,而是在長時間、多次比賽中體力耗盡,耐力素質不足以支撐小選手展示出應有的技術水平,從而導致比賽的失利。所以,少兒舞者既要發展力量素質,又要有在持續消耗體能的舞動中與疲勞作斗爭的耐力,才能將長時間訓練獲得的競技水平充分展現[3]。
3.張力在倫巴舞中的表現。對拉丁舞來說,張力既體現在舞者所表現出來一張一弛的動作之中,也體現在雙人舞伴間一推一拉的關系和整體舞蹈框架之中。它既摸不到也不是某個動作,但卻是貫穿于舞蹈運動始終的“靈魂”。針對于倫巴舞這種極需表述內心情感的舞者來說,舞者對于舞蹈張力的拿捏,將影響成套組合的技術表現和觀眾的情感共鳴。
4.延伸力在倫巴舞中的表現。在舞蹈中,延伸體現在身體的長度寬度、動作幅度、時間值、空間范圍等方面的延長與擴張。在動作原本基礎上,在保證舞蹈技術要求和重心平衡的前提下,繼續延長肢體動作,加大對時間和空間的占據。
延伸能力在倫巴舞中直接影響舞者展現動作的力量與情感表達。第一,通過對技術動作的延伸,為接下來的動作儲蓄力量并創造發力條件。第二,倫巴舞需要充沛的情感表達,通過肌肉的控制和傳導將情緒從軀干向四肢,又從四肢末端繼續向外延伸,這種力量的延伸似乎只傳導到神經末梢,又似乎未曾停止的蔓延入時空之中。
二、彈力帶對于少兒拉丁舞者肌肉力量輔助作用
使用彈力帶時的阻力大小與它在肢體上的延伸長度呈正相關。隨肢體做延長時,肌肉要對抗的力量也就越大。相比于其他發展肌肉力量的器械而言,彈力帶的使用不僅僅只局限于單關節上的力量訓練,更可針對舞蹈動作中需要發力的目標肌肉開展專門的動作訓練,使舞者的肌肉在舞蹈動作的變化中進行向心收縮和離心收縮的混合收縮形式[4],有針對地改善肌肉中收縮成分不足的問題。
(一)彈力帶對于發展上肢肌肉力量的輔助作用
業余少兒拉丁舞者在初期學習基本步伐的過程中需要手臂框架在舞動時間內保持在正確的位置上。但普遍的情況是少兒上肢力量較弱,手臂框架維持一分鐘左右即發生疲勞,導致手臂位置下移和晃動,以及成套組合中肌肉能力不足,手臂造型穩定性差,力度小[5]。這些情況均由于上肢肌肉力量不足,導致缺少耐力和爆發力。針對于倫巴舞中技術動作的要求可采用彈力帶對上肢力量進行強化訓練。
第一,耐力素質訓練。彈力帶中部位于后背肩胛骨處,左右手分別穿過彈力帶的一格和八格,進行基本框架的耐力訓練。通過等長收縮,利用肌肉長時間對抗彈力帶的阻力來刺激上臂肌和前臂肌以及腕關節和手指尖的張力,強化少兒上肢肌肉的記憶與穩定性。
第二,爆發力素質訓練。在上述彈力帶方法基礎上,進行動力性力量訓練。彈力帶中部同樣位于后背肩胛骨處,左右手分別穿過彈力帶兩端的格子,然后雙手手腕交叉于胸前,通過小臂發力的力量使雙臂快速到達第一種訓練方法的位置上,要求動作穩定,不拖泥帶水,并重復進行。通過該動力性訓練,鍛煉上肢肌肉的快速收縮能力和耐力,為成套組合動作奠定基礎。
(二)彈力帶對于發展核心力量的輔助作用
對于業余少兒來說,對于核心力量的控制意識較弱,常常只注意外在動作的形態而忽視內在力量的重要性,動作常出現松散、垮塌的形態。在拉丁舞中,核心力量的水平往往直接影響著技術動作的發揮和表現,起著傳導上下肢力量、擠壓與拉長、呼吸與表現、穩定與律動、旋轉與控制的重要作用。同時也是舞者處理肢體語言和感情抒發的樞紐,展現優雅體態的穩定器。因此,針對少兒核心力量訓練除基本的徒手腹肌、背肌訓練來提高能力之外,還應提高核心力量的意識。
提高核心力量意識可采用彈力帶繞中段一周的方式,使少兒感受到中段的緊張,并在動作中結合中段收縮和拉長的感覺,形成肌肉記憶。
(三)彈力帶對于發展下肢肌肉力量的輔助作用
在拉丁舞中,舞者穩定的下肢力量是支撐肢體做大幅度動作,控制重心的根基,是保護運動健康的重要屏障。拉丁舞者與其他舞者不同的一點是需要穿著拉丁舞鞋進行舞蹈運動,如果踝部力量不足,不僅不能平穩轉移中心和旋轉,影響觀眾觀賞體驗和比賽成績,而且對于自身的運動健康有著極大威脅。在少兒倫巴舞中,腳法正確、出腳速度快、步伐穩定性高、重心轉移流暢等方面可以促進高質量地完成比賽,是評價舞者技術水平的重要評分標準。利用彈性物體對下肢肌肉力量素質的訓練可采用以下的訓練方式進行。
第一,克服彈性阻力強化出腳爆發力的練習??蓪椓У?和5格分別套住左右腳(其余格子回套在腳跟,防止絆倒),進行移動出腿速度練習。通過大腿在出腿時的肌肉收縮力,克服彈力帶的彈性阻力,強化出腿的爆發力和腳踝控制和轉移重心的能力。該方法在橫向移動和縱向移動中均可使用,橫向移動主要刺激闊筋膜張肌、臀大肌和踝部力量。前進移動刺激股四頭肌和踝部力量;后退移動刺激臀大肌、腘繩肌、內收肌和踝部力量。使用彈力帶的阻力進行移動爆發力訓練后,肌肉能力的提高速度比無阻力訓練增長速度更快。
第二,利用彈性阻力強化踝部力量??刹捎脙筛鶑椓нM行踝部力量的訓練,每根彈力帶的一端套在腳踝處,另一端穿過對側手臂置于肩膀處,兩根彈力帶交叉與身體后側,手臂架型保持穩定,進行前進腳法練習。在前進腳法過程中,由于阻力超過踝部原本的力量而引起少兒腳踝不穩的情況,但經過4周的練習后,該情況會有明顯改善。在無阻力練習時,出腳速度和腳踝控制力明顯優于訓練前。
三、結論與建議
(一)結論
彈力帶便攜、高效的特點使其在課堂中應用的可行性較高,可針對少兒學習舞蹈持續性差、課次間隔長而產生的一系列不良問題進行一定范圍內的彌補。此外,使用彈力帶可助于少兒在分化階段的重復練習中,減少枯燥感,增加適當的趣味性,強化少兒對于拉丁舞的喜愛度,培養終身體育習慣與能力。
(二)建議
少兒正處于生長發育高峰期,在基礎訓練階段中使用彈力帶進行訓練要注意適宜負荷原則,防止運動損傷。
參考文獻:
[1]田麥久.運動訓練學[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
[2]沈胤.淺談力量訓練在舞蹈中的重要性[J].名家名作,2021(03):150-151.
[3]劉校偉.體育舞蹈專項力量與耐力訓練內容的研究[J].湘南學院學報,2012(05):96-98.
[4]劉柳.彈力帶訓練的基本原理和體能訓練基礎——評《彈力帶組合訓練》[J].當代教育科學,2015(13):66.
[5]王忠禹.彈力帶在少兒女子恰恰舞基本步教學中的應用研究[D].烏魯木齊:新疆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