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翠珍
摘 ?要:目的 ?討論護理風險管理用于腫瘤內科患者護理管理中的效果。方法 ?選取2020年3月~2021年1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腫瘤內科收治的82例腫瘤患者,按照隨機抽簽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1例。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觀察組應用護理風險管理。對比兩組患者相關風險事件、對工作人員投訴事件發生率、護理滿意度。結果 ?觀察組相關風險事件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對工作人員投訴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在腫瘤內科工作中應用護理風險管理,可降低相關風險事件、對工作人員投訴事件發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
關鍵詞:護理風險管理;腫瘤內科;患者;護理管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4-0089-02
腫瘤是機體局部細胞于基因水平發生調控異常導致的一種疾病[1]。相關研究指出,機體內腫瘤細胞集合內的每一個細胞都來自同一個突變細胞[2]。腫瘤細胞與正常細胞差異較大,其基因組已發生改變,自主性強,生長旺盛。護理風險管理是一種護理管理方案,通過評估護理風險和實施預防管理護理,有利于提高護理質量。相關研究指出,護理風險管理對腫瘤治療有積極作用[3]。基于此,本研究對在腫瘤內科患者中進行護理風險管理的效果進行探討。具體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20年3月~2021年1月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腫瘤內科收治的82例腫瘤患者,按照隨機抽簽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41例。對照組患者中,男22例,女19例;年齡22~68歲,平均年齡(45.59±3.61)歲;文化程度在小學及以下5例,初中/高中8例,專科/本科19例,碩士以上9例。觀察組患者中,男性23例,女18例;年齡23~69歲,平均年齡(46.17±3.69)歲;文化程度在小學及以下6例,初中/高中7例,專科/本科18例,碩士以上10例;兩組患者一般資料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所有患者均自愿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過內蒙古自治區人民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審核批準。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①符合惡性腫瘤收診標準[4];②無精神類疾病家族史。
排除標準:①合并放化療禁忌證;②合并肝腎功能異常;③合并肝腦腎器質性疾病。
1.3 ?方法
對照組接受常規護理,按照以往常規護理流程實施照顧,包括病情宣教、排班輪流護理等。
觀察組應用護理風險管理,內容包括:①護理風險識別培訓。護理風險因素多為患者體質虛弱、病情危重、病情變化快、病情復雜、年齡較大、并發癥多等,對此展開護士培訓,提高對病情的應變、處理能力。②優化日常工作流程。實施責任制到具體人員,為患者安排相應責任護士,同時加強人力資源配置,明確分工,每日查房。制定化療藥物外滲、抗菌素使用、輸血安全、患者知情同意、安全告知等制度及要求,加強護士專科業務能力,提高臨床思維與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進行新技術的開展。為此,科室進行護理系統培訓,主要針對常見病、多發病護理知識,以及危急重癥患者的監護、急救技術等內容,由相關專家講課,高年資護士擔任班長;集中分析病情,提出護理問題,組織討論護理工作如何進行,總結護理經驗,同時指導疑難、特殊病例的護理工作。教育護士要不放過任何患者的主訴異常癥狀,強化關注病情發展情況。③加強護士對于突發事件的應急能力,加強護理風險監控等措施,將護理風險管理應用。
兩組均護理干預1個月。
1.4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相關風險事件、對工作人員投訴事件發生率、護理滿意度。護理風險事件包括患者跌倒、導管意外脫落、輸液藥物外滲、用藥錯誤,風險事件發生率=發生風險事件例數/總例數×100%,對工作人員投訴事件發生率=投訴患者例數/總例數×100%。滿意度的評估采用醫院科室自制調查表,總分10分,分數越低表示越不滿意。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2.0統計學軟件對數據進行分析,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行t檢驗;計數資料以[n(%)]表示,行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護理風險、投訴事件比較
觀察組相關風險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觀察組對工作人員投訴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兩組護理滿意度比較
觀察組評分[(9.11±0.49)分]高于對照組評分
[(7.03±1.25)分],差異有統計學意義(t=3.968,P<0.05)。
3 ?討論
腫瘤內科疾病具有復雜性、多變性。相關調查顯示,腫瘤內科患者在治療期間壓力較大,情緒較差,護理不當會發生護理投訴事件,提高服務質量、改善患者治療心態尤為重要[5]。常規護理已無法滿足臨床需求,推行新型護理管理方案勢在必行。
護理風險管理是針對疾病相關風險事件對護理措施進行完善,通過相應管理方案提高護理科學性的一種管理模式[6]。分析護理風險可提高對疾病的認知,對護士展開科學培訓,可提高護士專業水平,降低用藥錯誤發生率;優化護理工作流程使護理責任制到管床護士,明確分工,有利于護理工作的具體分配,可在一定程度上避免導管、輸液等意外護理風險事件的發生;制定化療藥物外滲、輸血安全、抗菌藥物使用規范,可加強護士專科業務能力、臨床思維、突發事件應急能力,對于降低藥物外滲發生率有積極意義;此外,針對常見病、多發病護理常規以及危急重癥患者的監護、急救技術等進行系統培訓可提高護士解決問題的能力,對于護理人員護理突發事件應急處理能力的提高有重要意義,可預防患者發生跌倒等意外事件[7]。以上舉措均使護理質量大大提升。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相關風險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觀察組對工作人員投訴事件發生率低于對照組,表明護理風險管理應用于腫瘤內科護理中可降低護理風險事件發生率,減少投訴事件發生。此外,本研究結果還顯示,觀察組護理滿意度評分高于對照組,表明護理風險管理可提高患者的護理滿意度。
綜上所述,在腫瘤內科工作上應用護理風險管理,可降低相關風險事件發生率和對工作人員投訴事件發生率,提高護理滿意度。
參考文獻
[1]蔡雪芳.探討應用PDCA循環管理降低腫瘤壓瘡高風險患者的壓瘡發生率的效果分析[J].中華腫瘤防治雜志,2019,26(S1):287,289.
[2]周璽,李雁飛.個性化護理對降低老年消化道腫瘤患者的PICC堵管和其他并發癥的效果探究[J].長春中醫藥大學學報,2020,36(3):559-562.
[3]程軒,鐘翔宇.護理風險管理對降低CDK10表達陽性的肝癌放療患者并發癥發生率的意義[J].現代腫瘤醫學,2019,27(24):4403-4406.
[4]高玲.探討護理風險管理在腫瘤內科護理管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衛生產業,2018,15(22):72-73.
[5]蕭雪英,曹玉華,徐樂華,等.風險護理管理模式對于腹部外科患者植入式靜脈輸液港預防堵塞及感染的作用分析[J].貴州醫藥,2019,43(4):634-636.
[6]王恒利,李莉.基于風險管理的護理干預對乳腺癌患者行經外周靜脈置入中心靜脈導管并發癥的預防效果[J].實用臨床醫藥雜志,2019,22(23):543.
[7]王丹環,幸永鳳,杜紅艷.護理風險管理在腫瘤化療合并糖尿病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護理研究,2019,33(9):1637-16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