閆振文
摘 ?要:目的 ?觀察碳酸鋰藥物聯合團體人際心理治療在雙相障礙抑郁發作患者中的臨床療效。方法 ?選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牡丹江南山醫院收治的60例雙相障礙抑郁發作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摸球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3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碳酸鋰藥物進行治療,研究組在此基礎上采用團體人際心理進行治療,對比兩組患者的抑郁癥狀評分以及生存質量評分。結果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抑郁癥狀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兩組患者的生存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抑郁癥狀評分低于對照組,生存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結論 ?雙相障礙抑郁發作患者在臨床上通過碳酸鋰藥物聯合團體人際心理治療,可以有效緩解患者的抑郁情緒,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值得臨床應用。
關鍵詞:團體人際心理;雙相障礙抑郁發作患者;預后恢復;影響
中圖分類號:R749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9-8011(2022)-4-0175-02
雙相障礙是臨床上常見的精神障礙疾病,不僅會對患者的心理造成影響,嚴重時還會使患者對日常生活無法自理[1]。目前,臨床上主要采用碳酸鋰對雙相障礙患者進行病情控制,但患者極易合并其他的心理障礙,并且患病后的心理情緒也在一定程度上加速了病情進展。因此,臨床上對雙相障礙采用人際心理治療,但該治療方法面對的人群較少,所消耗的物力及人力較多,從而無法使更多的患者得到服務,所以,團體人際心理治療作為一種新型的干預模式已在臨床上被逐漸開展,且有國外研究[2]發現,團體人際心理治療能顯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癥狀。目前,該治療方式在國內研究較少,基于此,選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牡丹江南山醫院收治的60例雙相障礙抑郁發作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前瞻性研究,探討碳酸鋰藥物聯合團體人際心理治療在雙相障礙抑郁發作患者中的臨床療效,現報道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5月~2021年5月牡丹江南山醫院精神一科收治的60例雙相障礙抑郁發作患者為研究對象,按照隨機摸球法分為對照組和研究組,每組30例。對照組患者采用碳酸鋰藥物進行治療,研究組在此基礎上采用團體人際心理治療。對照組患者中,男15例,女15例;年齡24~56歲,平均年齡(40.08±2.09)歲;病程0.6~3.0年,平均病程(1.82±0.36)年。研究組患者中,男17例,女13例;年齡24~58歲,平均年齡(41.06±2.36)歲;病程0.6~3.5年,平均病程(2.05±0.43)年。兩組患者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患者均對本研究知情并簽署知情同意書,本研究經牡丹江南山醫院醫學倫理委員會批準后開展。
1.2 ?納入與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符合國際疾病分類第十次修訂本(ICD-10)雙相障礙抑郁發作診斷標準[3]。
排除標準:①妊娠期與哺乳期女性;②合并人格障礙者;③存在自殺傾向者。
1.3 ?方法
對照組患者采用碳酸鋰進行治療。給予患者碳酸鋰(生產企業:湖南千金湘江藥業股份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43020372,規格:0.25 g×100片)口服治療,3~5片/d,分2次服用,8周為1個療程,1個療程后對患者的治療效果進行觀察,治療期間醫生可根據患者的病情對藥物劑量進行合理調整。
研究組在此基礎上采用團體人際心理治療。團體人際心理治療1次/周,1 h/次,8周為1個療程,1個療程后觀察結果。組織患者進行群體治療,人員控制在25~30人,團體人員主要由精神科醫生、心理科醫生、護士以及志愿者組成。治療方法為:①緩解失落或悲哀的情緒。志愿者幫助患者正視自身失落或悲哀情緒的原因,同時可指導患者及家屬建立依戀的關系,以此替代患者人際關系的喪失。②緩解人際關系的沖突。醫生幫助患者確認人際關系沖突和認識人際關系沖突的存在,并制訂針對性的交流方案,從而使患者與周圍人群能夠合理地進行交流,進而與周圍人群建立友好關系。③人際關系技能的提升。指導患者學習建立和維持人際關系的知識后,先讓患者慢慢與志愿者建立人際關系并維持,然后再進一步幫助患者學習如何與社會以及周圍的人建立人際關系。
1.4 ?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抑郁癥狀評分,采用HAMD-17量表對患者抑郁癥狀進行評估,總分為60分,分值越高說明抑郁癥狀越嚴重。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的生存質量評分,采用世界衛生組織生存質量評量表(WHOQOL-BREF)對患者的生存質量進行評估,滿分為60分,分值越高說明生存質量越高。
1.5 ?統計學分析
采用SPSS 23.0統計學軟件進行處理數據,計量資料采用(x±s)表示,組間比較行t檢驗;計數資料采用[n(%)]表示,組間比較行字2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抑郁癥狀評分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抑郁癥狀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抑郁癥狀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 ?治療前后兩組患者生存質量評分對比
治療前,兩組患者的生存質量評分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生存質量評分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3 ?討論
雙相障礙是一種嚴重的精神疾病,當患者患病后,藥物使用的依從性以及日常生活的自理能力都會在一定程度上降低,并且該病具有不定期復發的特點,從而對患者家庭造成一定的負擔[4]。目前,臨床上常采用藥物治療該病,比如碳酸鋰,它作為一線藥物已在臨床治療雙相障礙中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抑郁是雙相障礙患者在臨床上最常見的一種表現,長期的抑郁不僅會對患者的工作以及生活帶來影響,而且極易引起惡性循環,從而使患者的病情進一步加重。有研究指出,新型的團體人際心理治療已逐漸應用在臨床上,但是,目前雙相障礙抑郁發作患者使用團體人際心理治療的研究較少,因此,本研究選擇2018年5月~2021年5月牡丹江南山醫院收治的60例雙相障礙抑郁發作患者為研究對象進行前瞻性研究。
團體人際心理治療主要是采用群體治療的方式,組織醫生、志愿者以及護士進行參與,以此使患者的人際關系得以緩解[5]。在治療的過程中,指導家屬與患者建立依戀關系,從而彌補患者喪失的人際關系,有效提高患者對人際關系的認知,同時針對性地指導患者建立及維持人際關系的技巧,減少患者在與周圍人交流中所產生的問題,提高患者在人際交流中的自信心,進而在一定程度上提升患者的生存質量[6]。本次研究中,研究組患者經碳酸鋰藥物聯合團體人際心理治療干預后,焦慮以及抑郁情緒與治療前相比得到了明顯的改善,并且焦慮以及抑郁情緒評分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同時,治療前,研究組患者的生活質量與對照組對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研究組患者的生活質量明顯高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0.05)。由此說明,患者采用藥物治療期間聯合心理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負面情緒,進而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
綜上所述,雙相障礙抑郁發作患者在臨床上通過碳酸鋰藥物聯合團體人際心理治療,可有效緩解患者抑郁情緒,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臨床效果顯著,值得臨床應用。
參考文獻
[1]劉東濤,卜喬,李坤,等.輕度認知功能障礙患者海馬及嗅皮質微結構變化的擴散峰度成像研究[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20, 22(4):356-360.
[2]張玲,馬辛.精神衛生系列講座:雙相障礙的表現、診斷和特征[J].中華健康管理學雜志,2016,10(4):326-328.
[3]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衛健委印發《國際疾病分類第十一次修訂本(ICD-11)中文版》[J].醫學信息學雜志,2019,40(2):95.
[4]周燕玲,鄭偉,劉偉健,等.皮質下灰質體積與氯胺酮抗抑郁作用的關系[J].中華精神科雜志,2020,53(3):229-236.
[5]陳建山,周婷,關力杰,等.雙相障礙Ⅰ型核心家系認知功能遺傳度研究[J].中國神經精神疾病雜志,2018,44(2):85-89.
[6]王亮.碳酸鋰聯合阿立哌唑治療雙相障礙抑郁發作的療效和安全性[J].中國醫藥指南,2021,19(10):76-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