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傳亮
記敘文是中學生常見、常寫的作文體裁,主要采用的表達方式是記敘和描寫。但是,要想寫好記敘文,除了敘述清楚事情的來龍去脈,將人物和景物描寫生動以外,還應適當運用議論、抒情等表達方式,多角度、全方位地表現人物,突出主題,只有這樣才能讓作文亮點陡生,引人入勝。
如何綜合運用表達方式呢?我們可以學習以下幾點:
一、文首點題,引起下文。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寫作也是如此。而將抒情、議論融入開頭,就很容易解決這個難題了。
比如《回憶我的母親》的開頭:“得到母親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我愛我母親,特別是她勤勞一生,很多事情是值得我永遠回憶的。”這一段直接抒情,強調了“我”的悲痛和“我”愛母親,并點出母親勤勞的品質,在點題的同時自然引起下文對母親的回憶。
再看《白楊禮贊》的開頭:“白楊樹實在是不平凡的,我贊美白楊樹!”這句話中,既有議論又有抒情,放在文章開頭直接統帥全文,既點明了白楊樹的“不平凡”,又表達了對白楊樹的“贊美”之情,簡明扼要,干凈利落。
二、段首概括,承上啟下。
很多文章的段落開頭都運用到了議論、抒情句,前后勾連,承上啟下,作用巧妙。
比如《葉圣陶先生二三事》中有這樣一段:“文字之外,日常交往,他同樣是一以貫之,寬厚待人……告辭時,他還舉手打拱,不斷地說謝謝。”這一段中,第一句就是一句議論,直接點明葉圣陶先生的人物品質。“文字之外”承接上文,“日常交往”開啟下文,很自然地引出下文先生與人交往的細節,展現了先生謙謙君子的形象。
有的文章還善于在段落之間加入一個小段進行議論、抒情,去渲染人物,勾連上下。
比如《白楊禮贊》中有這樣獨立的一段:“那就是白楊樹,西北極普通的一種樹,然而實在是不平凡的一種樹!”這里,作者直抒胸臆,贊美了白楊樹外形普通卻挺拔向上、不折不撓的高尚品質,為下文揭示其象征意義進行了很好的鋪墊。
三、文尾點睛,升華情感。
《背影》的最后一段寫道:“我讀到此處,在晶瑩的淚光中,又看見那肥胖的,青布棉袍黑布馬褂的背影。唉!我不知何時再能與他相見!”很顯然,前面一句是記敘、描寫,后面一句則是抒情,作者通過再一次呈現父親的背影,通過“何時能見”這一感慨,表達了自己對父親的懷念之情,非常感人。
《老王》的結尾這樣寫道:“幾年過去了,我漸漸明白:那是一個幸運的人對一個不幸者的愧怍。”此處既是敘述又是議論,一個“愧怍”鮮明地表達了作者對老王的同情,以及自己無法對老王進行更多人道主義關懷的自責,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知識分子的良知。
四、段尾渲染,烘托情緒。
都德的《最后一課》中有一段,描寫了郝叟老頭戴眼鏡,捧讀本,情緒激動,聲音發抖,用古怪的發音讀法文的情境,讓人既想笑又難過。段尾則直接抒情:“這最后一課,我真永遠忘不了!”一下子刻畫出了從老人到孩子,在亡國之際展現出的悲憤,更加突出了愛國這一主題。
總之,寫記敘文時,在有序、有詳有略的敘述,在進行生動、細致、傳神的描寫前后,均可以合理運用一些簡潔精要的帶有議論、抒情性質的句子,或助力表現人物,或幫助烘托情感,或密切上下聯系。調用多種表達方式來突出人物,突出中心,優化結構,你的作文就一定會文質兼美、深刻動人,成為大家喜聞樂見的佳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