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諒 何兵










摘要:為推動土木工程專業型碩士培養模式的深化改革,以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專業型碩士、導師以及畢業生為研究對象,調查了土木工程專業型碩士的培養現狀,從課程設置、導師制、專業實踐、畢業生職業發展等方面總結了目前土木工程專業型碩士培養現狀,并對相關問題提出對策。
關鍵詞:土木工程專業型碩士; 培養現狀;現有問題;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3.0;TU-4 ? 文獻標志碼:A ? 文章編號:1005-2909(2022)01-0084-09
2020年9月25日,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對專業型碩士的培養進行了重新定位,與注重基礎研究、學術理論研究的學術性碩士進行了區分[1-2],同時將專業型碩士納入國家研究生經費投入與獎助學金機制,極大地促進了專業型碩士的發展。其中土木工程專業型碩士學位的培養方案以培養應用型、復合型的高層次工程技術和工程管理人才為目標,要求其在建筑工程、橋梁與道路工程、巖土與地下空間工程等專業某一方向具有獨立從事工程設計、工程實施、工程研究、工程開發和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3]。
土木工程專業開設院校主要集中在理工科院校,重慶大學作為教育部直屬的全國重點大學,是國家“211工程”、“985工程”、“雙一流”(A類)重點建設的高水平研究型綜合性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型碩士招生規模較大。據統計,2019年、2020年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專業型碩士研究生招生人數分別為143人和131人,已經超過同年學術型碩士招生人數[4-5]。
自招生以來,已有不少學者針對其培養模式進行了探索與研究[6-8],包括復試工作改革、教學案例研究、實踐環節教學研究、課程體系探索等[9-13],提出了很多問題與建議,如優化課程、加強專業實踐、導師制改革等。有的院校也根據實際情況進行了改革,但是學生對培養方案各項措施落實,改革進展并不清楚。現以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為例,從課程設置、校企導師、專業實踐情況三個方面調查土木工程專業型碩士的培養現狀;同時調研校內外導師對土木工程專業型碩士培養現狀的看法與意見,總結出現階段土木工程專業型碩士培養中存在的問題并提出相應的建議,為土木工程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培養模式提供參考意見。
一、專業型碩士培養現狀調查
(一)問卷發放情況
本問卷以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型碩士、校內外導師以及畢業從業人員為調研對象,以土木工程專業型碩士的培養現狀為調查內容,問卷采用線上填寫的方式作答,分別回收有效問卷178、57和132份。
(二)信效度分析
問卷采用SPSS19.0進行信效度統計分析。對問卷的信度評估采用內部一致性分析計算克龍巴赫α系數(Cronbach’s α coefficient,Cronbach′s α)。通過數據檢測顯示整體的信度分析結果Cronbach′s α=0.857,滿足信度要求指標。對問卷進行結構效度分析,為保證量表各項目具有共同的變異性,先進行Kaiser,Meyer-Olkin(KMO)檢驗與Barlett′s球形檢驗,檢驗結果為:KMO=0.921,Barlett′s檢驗P=0.000,提示量表的結構效度可以采用因子分析法。分析結果,問卷因子維度內部一致性分析結果顯示Cronbach′s α值在0.823~0.937,對應關系與研究心理預期基本一致。
(三)專業型碩士培養現狀調查結果
1.培養目標及培養方式情況
圖1為土木工程專業型碩士對本專業培養目標的認知度情況。在專業型碩士和學術型碩士越來越趨同化的背景下,12.96%的學生對本專業的培養目標認知度不足;59.26%學生對本專業的培養目標有較清晰的認識,比較清楚了解需要掌握的專業知識以及畢業要求;只有12.96%的學生對專業型碩士的培養目標有非常清楚的認知。
另一方面,從導師和行業單位的角度來分析,圖2顯示了導師和行業從業人員對專業型碩士進行差異化培養的認可度,結果顯示86.67%的導師同意對專業型碩士和學術型碩士進行差異化培養,91.3%的從業人員同意對專業型碩士和學術型碩士進行差異化培養。圖3為導師對專業型碩士和學術型碩士培養方式差異的認知度,從圖中可以看出,雖然大部分導師了解培養方式的差異性,但對其區分的清晰度不足,說明導師在兩者培養方式上還存在一定的概念模糊。圖4展示了導師對專業型碩士和學術型碩士培養方式差異性程度的看法,結果顯示76.67%的導師認為目前的專業型碩士和學術型碩士培養方式差異性不明顯,說明需要加強兩者的培養差異性。
2.土木工程專業型碩士招生選拔方式
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土木工程專業型碩士招生選拔方式包括推免和統考兩種。推免生復試包括專業知識面試和英語水平面試;統考招生方式包括初試和復試兩個環節,初試是對專業知識水平和英語水平的測試,復試設置專業知識筆試和面試環節。根據調查問卷統計結果顯示,90.74%學生對于目前專業型碩士招生選拔表示認可(圖5),但很多學生也表示在復試環節,專業型碩士和學術型碩士沒有區分,趨同化明顯。
3.專業型碩士課程設置情況
從調研結果看,土木工程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培養缺乏職業性特點,課程設置缺乏特色,與學術型碩士課程體系過于相似且課程學分更多,與行業實際需求存在差距,同時也難以保障專業型人才的培養質量。當前土木工程專業型碩士課程模式為公共基礎課+專業基礎課+特色專業課+實踐性課程。根據調查顯示,就目前專業必修課、選修課反映當前行業需求及技術發展程度的情況,50%的學生覺得課程設置不合理,且專業必修課和選修課程的比例比較失衡(表1—表2),具體表現在兩個方面:第一,理論課程偏多,實踐課程偏少;第二,實踐性課程學分占比嚴重不足。
4.師資、導師制及論文情況
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師資情況:教授(研究員)77人,副教授78人,博士生導師77人。調查結果顯示,73.93%的專業型碩士擁有單導師,均缺乏職業背景;19.07%的專業型碩士擁有雙導師,但均為缺少行業背景的校內導師;只有5%的專業碩士同時擁有校內導師和企業導師(表3)。從調查結果來看,目前專業碩士缺乏具有行業經歷、行業背景的導師指導,不利于專業型碩士職業性培養。
土木工程專業型碩士一般在導師的指導下獨立完成學位論文,論文選題通常從實踐出發,進行實際問題的研究。根據調查,目前90.74%的畢業論文課題是為了解決實際工程問題,但與學生的實踐內容并不相關(表4);同時,根據對導師的調查結果顯示,63.34%的導師認為可以在論文環節增加對論文職業性的考核,考慮論文成果對工程領域的指導作用和實用價值,體現作者獨立擔負專門技術工作的能力(圖6)。
5.校內配套資源情況
除了相應的課程設置及相關制度以外,學生能獲得的校內配套資源對專業型碩士的培養也起到了同等重要的作用,校內配套資源主要涉及以下幾個方面:
(1)文獻圖書資料:根據調查問卷顯示,88.89%的專業碩士都認為重慶大學文獻圖書資源能夠滿足平時的學習要求,只有偶爾需要從其他途徑獲取相關學習資料(圖7a)。
(2)實驗條件: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具有山地城鎮建設與新技術教育部重點實驗室、庫區山地城鎮地質災害防治重慶市工程實驗室、巖土工程重點實驗室、結構工程重慶市高校重點實驗室以及大型振動臺、風洞實驗室等。根據調查顯示,88.89%的學生認為學院具有相對豐富的實驗條件,能滿足大部分實驗要求和學習要求(圖7b)。
6.國際交流情況
培養具有國際視野、國際競爭力和國際交往能力的高素質研究生是國家發展和科技創新的迫切需要,高校之間開展國際合作與交流也是加快推進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流學科建設的關鍵[14]。通常學生交流形式以學術交流訪學和參加國際會議為主,國際交流有助于跟蹤學科前沿,把握學科前沿動向,拓寬學術視野,為進一步深化研究學習創造有利條件[15]。圖8為土木工程專業型碩士國際交流現狀,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型碩士有46.3%的學生有出國進行學術交流的想法,9.26%的學生已經完成該想法,25.93%還在猶豫。對于有想法還未實現以及還在猶豫的學生,根據調查統計,經濟條件以及外語水平是制約他們行動的主要原因(表5)。
7.專業實踐情況
專業實踐是土木工程專業型碩士學習階段不可缺少的一部分,通過專業實踐有利于學習專業知識、提高專業技能、提高專業素質和了解專業前沿。根據培養方案,專業型碩士要求有6個月及以上的實踐經歷,學生首先需要提交實踐計劃,參加專業實踐后撰寫實踐總結報告,經導師評定合格后方可申請論文答辯。數據顯示,實踐時間達到6個月的專業碩士僅占37.04%(表6)。根據調查統計,造成專業實踐時間不足的原因包括學業科研壓力以及實踐實際情況與學生心里預期不符(表7)。另一方面,根據對導師調查結果顯示,36.66%的導師認為目前對專業型碩士的實踐考核需要更加嚴格(圖9a),同時66.67%導師認為需要強化對專業實踐的考核標準(圖9b)。
8.專業型碩士發展情況
圖10顯示了專業型碩士從業后適應行業發展的情況,調查結果顯示,43.48%的畢業生不能很好地適應行業發展,只有17.39%的畢業生能較好適應行業發展。從當前情況來看,高校對專業型碩士的培養需要加強與行業的結合,這樣才能高效培養出更多適應行業發展的專業型人才。圖11為專業型碩士從業時的職業性體現及競爭力體現調查情況。根據調查可以發現,56.52%的專業碩士都認為實際工作中不太能展現出專業型碩士的實踐能力優勢,說明現有的培養方式對實踐能力的培養有待提高(圖11)。
二、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一)存在的問題
1.趨同化明顯
根據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目前高校對專業型碩士和學術型碩士的培養出現了趨同現象,學生和專業老師都不能清晰地區分專業型與學術型碩士之間的區別,兩者在教育模式上沒有真正地做到差異化培養。
2.課程設置
(1)課程內容設置缺少針對性。目前的教學內容沒有達到與時俱進;與現有行業技術發展相比相對滯后;教學方式上過于傳統,沒有創新;這些都制約著課堂教學效果。
(2)在課程選擇上缺乏自主性。目前公共必修課+專業基礎課與專業特色課的比例為7:4,在此前提下,學生在課程的自由選擇性上會受到一定限制,且對于學科基礎較弱的跨學科專業型碩士,適應難度更大。
(3)課程缺乏應用性。目前在專業型碩士培養過程中,傳統的教師講授仍然占主導,課程設置體系過于理論化缺乏應用性。
3.導師制問題
當前擁有雙導師的學生占比過少,且“雙導師制”中的第二導師為企業導師的占比較小,企業導師的設置有利于為學生提供更多的專業實踐機會,對側重于實踐實用的專業型碩士非常重要。另一方面,“雙導師制”的落實也不盡如人意,不乏存在只有一位導師對學生科研等工作給予實質性指導和幫助的情況。
4.論文選題及考核
論文的選題缺乏對職業性的考核。從調查結果來看,學生論文選題與專業實踐結合不緊密,同時在考核環節,并沒有設置對論文職業性的考核。
5.專業實踐
專業實踐時間及其對其職業性考核不足。雖然土木工程專業型碩士培養方案中對學生實踐時長有明確規定,但因部分導師承擔橫向科研課題等原因,存在著壓縮實踐時間的情況,使得學生實際的實踐鍛煉時長不足。從專業實踐考核來看,目前對專業型碩士實踐能力的考核是完成書面報告后提交學院審核,存在無法核實報告的問題,沒辦法真正判斷學生是否達到了實踐要求。
(二)相應對策
1.加強引導自我培養意識,重視職業能力培養。專業型研究生教育的最終目的,是培養一批能夠獨立進行科研工作的科技工作者,以及能夠在企事業技術崗位解決實際問題的技術工程師[16]。研究生教育有很大的自主性,這需要學院以及導師從研究生入學開始對專業型碩士的培養方案進行清晰解讀,使專業型碩士能夠清楚認識培養方案,自身重視起專業能力的培養從而幫助學生更好地自主學習,自我培養。
2.優化課程設置,嚴格進行差異性培養。專業型碩士應該具有創新性、應用性專業素養,因此課程設置以及專業實踐需要貼合專業型碩士的職業背景及發展前景。現有的課程設置較偏重于理論知識,缺乏對實踐能力的鍛煉。因此,專業型碩士的核心課程應與學術型碩士有所區別,應注重基礎知識、綜合知識以及專業實踐的平衡,增加專業技能性課程以及實踐性課程,建立“基礎+專業+綜合知識+職業實踐”模塊式課程體系。
3.“雙導師制”增加遴選企業導師。當前,雙導師中的兩位導師基本都為學術研究型的校內導師,需要進一步完善校外導師聘任制度。對于遴選的企業導師應有豐富的工程實踐和管理經驗及較高的工程技術水平。同時通過各方面的合作,充分調動校外導師的積極性,例如讓校外導師參與專業型碩士培養方案的制定,參與學術論文課題的選擇與指導,深化校企之間的合作等,真正實現“雙導師制”的優越性。
4.完善專業型碩士職業性考核機制以及增加對碩士論文的職業性考核。針對當前專業型碩士缺乏職業性考核的問題,可以在實踐考核中增設專家組的答辯環節,邀請企業專家對專業型碩士進行審核,同時通過企業和學術導師審核才能認證實踐學分。學位論文從選題開始嚴格把關,開展實習及科研實踐的同時可進行畢業學位論文的選題,由校內導師和企業導師共同把關,評審環節邀請企業專家,對論文成果在工程領域的指導作用和實用價值進行評價。
5.繼續深化產學研發展。完善產學研體系是研究生教育高質量的重要保證,是職業能力培養過程中的重要環節。完善產學研平臺的機制和體系,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著手:第一、鼓勵學生參與行業單位的項目實踐,發揮自身專業優勢;第二、以學院平臺為基礎與相關的行業公司進行交流合作,簽訂校企合作培養協議,建立協同育人平臺,形成協同育人管理模式;第三、政府出臺相關政策鼓勵學校和企業進行產學研平臺的建設,促進高校與企業單位的交流合作。
三、結語
隨著全日制土木工程專業學位研究生教育的不斷發展,作者以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專業型碩士等為調查對象,針對校內資源建設、國際合作交流、課程體系設置、校外第二導師情況、專業實踐以及職業發展情況等問題進行了調查分析,結果顯示重慶大學在校內資源建設、國際交流合作方面情況較好,但是在課程體系設置、“雙導師制”、專業實踐等方面尚存一定問題。土木工程專業碩士人才培養的專業化,不能依靠當前無差別的培養模式來實現,應當從中觀的培養模式微觀的培養課程進行切入,要進一步引導學生提升自我培養意識,重視職業能力培養,完善土木工程專業碩士的培養考核機制,開發特色項目和特色課程,將專業碩士人才培養真正轉向注重社會實踐發展和學生自我發展。
參考文獻:
[1]喬益華.全日制工程碩士專業學位研究生的培養探索[J].科技信息,2010,1(13):157.
[2]朱麗華,史慶軒,任瑞,等.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全日制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教學改革[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4):112-115.
[3]吳瑾,趙新銘.全日制專業學位碩士研究生實踐能力培養體系研究[J].高等建筑教育,2014,23(2):23-25.
[4]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網.土木工程學院2019級碩士招生指標[EB/OL].(2019-03-08)[2021-04-23].http://civil.cqu.edu.cn/info/1492/10348.htm.
[5]重慶大學土木工程學院網.土木工程學院2020年碩士統考研究生復試成績公示[EB/OL].(2020-05-18)[2021-04-23].http://civil.cqu.edu.cn/info/1492/11695.htm.
[6]羅玉萍,馬立國,劉麗娜.建筑與土木工程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培養改革研究與實踐[J].大學教育,2020(3):173-176.
[7]陳鋮,劉望,劉忠.土木工程全日制專業型碩士培養存在的問題與對策[J].教育教學論壇,2015,7(30):190-191.
[8]謝建和,向晨瑜,李麗娟,等.建筑與土木工程全日制專業型碩士培養方案分析與改革建議[J].高等建筑教育,2017,26(6):32-37.
[9]張津濤.建筑與土木工程領域專業學位研究生課程教學改革方案[J].學科探索,2015,6(20):40-42.
[10]郭宏,胡瑞,張嘉欣.土木工程專業型碩士研究生案例教學研究[J].綠色科技,2019,6(11):271-273.
[11]石東升,林書宇.建筑與土木工程專業型碩士專業實踐環節教學方式探索[J].高教學刊,2019,(8):81-83.
[12]蘇絮香.土木工程專業型碩士研究生復試工作改革[J].高等教育,2019,(11):60-61.
[13]重慶大學.重大概況[EB/OL].[2021-04-23].https://www.cqu.edu.cn/Channel/000-002-001-001/1/index.html.
[14]丁云鵬,郭曉琴,馬彥波,等.工科研究生國際化培養的問題及對策分析[J].高教管理,2020,1(9):75-80.
[15]鄒月輝,林金玉,孫法亮.我國研究生教育國際合作與交流模式研究[J].教育教學論壇,2017,8(33):46-47.
[16]王燁然,陳晶,王賀,等.研究生自我教育模式在專業教育領域的探索與實踐[J].學苑教育,2015(4):20-21.
Abstract: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deepening reform of the training model for masters in civil engineering, the current status of the training of masters in civil engineering is investigated taking the master of civil engineering, tutors and graduates from the School of Civil Engineering of Chongqing University as the research object. The current status of master’s training in civil engineering is analyzed from curriculum setting, tutorial system, professional practice, graduate career development, etc. And the corresponding countermeasures are put forward, which can provide reference for master training in civil engineering.
Key words: master of civil engineering; training status; existing problems; countermeasure
(責任編輯 王淼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