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孫群龍
(本文作者單位系銀川市應急管理局安全生產執法支隊)
實習編輯 李楠楠
2021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我國進入全面建設現代化新征程。2021年5月,應急管理部推行“互聯網+執法”系統工貿專項執法模塊試點工作,是以科技、智能為載體,進一步規范執法、服務基層的重要舉措,旨在從信息化層面探索解決安全生產監管“底數不清、情況不明”,工貿、?;返阮I域中“執法不規范、執法不專業”等突出問題。寧夏回族自治區銀川市作為首批試點城市之一,勇擔推廣“互聯網+執法”系統工貿專項執法模塊試點工作任務重擔,通過推廣系統落實,提出完善系統功能的多方面問題并被采納,為“互聯網+執法”系統在全國推廣應用發揮了開路先鋒作用。
2021年10月18日,銀川市應急管理局工貿科和執法支隊對共享智能裝備有限公司進行執法檢查
銀川市是寧夏回族自治區首府,總面積9 491平方千米,下轄興慶區、金鳳區、西夏區、靈武市、永寧縣、賀蘭縣。全市現有規模以上工貿企業232家,粉塵涉爆企業32家、涉氨制冷企業13家。銀川市工貿行業從產業結構、組織方式、就業形勢和區位特點來看,安全生產任務艱巨,安全基礎相對薄弱。
一是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管理制度不健全、現場安全管理能力水平低,安全生產投入不足。部分企業“重效益、輕安全”,安全管理停留在“口頭叮囑、掛在墻上”。對于執法人員查處的問題隱患,只想著疏通關系而不是解決問題。信奉經驗主義,認為只要沒出事就好,從而缺乏安全改進的原動力。
二是企業現代化水平較低。部分企業對數字化和智能化建設不夠重視,生產設備和工藝落后,且不進行定期檢修維護,易因設備安全隱患引發事故。
三是安全教育培訓流于形式。部分企業為節省費用,招錄的人員綜合素質和業務素質與崗位不匹配,不進行安全教育培訓即安排工人上崗,安全教育培訓弄虛作假,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
銀川市自開展“互聯網+執法”系統工貿專項執法模塊試點工作以來,以“檢查誰、誰檢查、查什么、怎么查、即查即辦”5個執法關鍵環節為抓手,嚴格落實“逐企逐項逐設備”“從根本上消除安全隱患”的工作要求,避免走馬觀花式執法、“人情執法”,解決執法“寬、松、軟”問題,有效提升應急管理部門執法效能,助推執法模式轉型。
按照應急管理部關于試點工作的部署要求,銀川市應急管理局緊抓落實,對試點工作進行周密安排,以執法任務清單化、執法方式智能化、執法能力專業化、執法檢查精準化、執法行為規范化、執法處罰流程化“六化”為目標,探索形成“每天模擬、每周考核、每月匯報”的工作機制,嚴格落實執法人員全員培訓100%、全員實操100%、全員考核100%“三個100%”,助推實現“執法人員全員參與、監管領域全面應用、工貿企業全部覆蓋、執法過程全程線上”的“四全”模式,以“行刑銜接”為抓手,大力推動執法業務與信息化建設的深度融合。
在壓實試點工作責任落實方面,銀川市應急管理局真督真抓真用,結合銀川市工貿企業的安全生產形勢,建立了“一把手總負責、分管領導主抓、執法隊牽頭、工貿科配合”的工作機制,采取“一日一督導、一周一調度、一旬一會商、一月一通報”的工作模式,確保各項任務有序推進落實。同時,按時完成市、縣兩級監管企業基礎數據的全部錄入和數據臺賬的建立,“互聯網+執法”系統中已錄入執法人員93人,錄入企業信息691條、粉塵涉爆企業32家,信息錄入率達到100%,切實做到“數據實、底數清、情況明”,“互聯網+執法”系統工貿專項執法模塊試點工作得以扎實落地。
在保障系統試用效果和提升執法質量方面,銀川市應急管理局不折不扣落實試點方案,做到實操實練真考。
一是全員培訓100%。組織開展集中培訓8次,逐個對市級和6個縣(市)區執法人員從執法對象配置、監督檢查計劃、檢查任務編制、現場檢查行為管理、行政處罰、執法文書管理等方面進行針對性的專題培訓指導。
二是全員實操100%。通過“伴隨式”執法的方式,執法人員對粉塵防爆6項、有限空間4項等重點檢查事項進行了逐企業、逐項、逐點位的現場檢查,技術人員、區應急管理廳和市應急管理局全程跟進。通過現場實操,熟練掌握了“互聯網+執法”系統工貿專項執法模塊功能,有效提升了培訓效果,確保每一位執法人員學懂弄通,人人都會操作系統。
三是全員考核100%。要求執法人員每天一家企業模擬練習,每周組織一次考核,每月每人匯報試點發現的問題,消除“夾生飯”,形成良性循環,激發執法人員使用系統的積極性,倒逼執法人員發現問題、反饋問題、緊盯問題、解決問題。
在優化“互聯網+執法”系統適用性方面,銀川市應急管理局堅持問題導向,突出工作重點,持續完善系統功能。
一是抓住關鍵少數,骨干帶動全員。切實發揮了派駐技術人員隨時開展技術指導的便利條件,挑選精干執法力量成立執法示范小組,從理論學習、實際操作、發現問題和反饋問題等環節入手,找準工作重點、打通工作堵點、破解工作難點。
二是集眾智、聚群力,以用促建,探索銀川經驗。通過自治區、市、縣三級執法人員的聯合執法、座談以及微信、電話溝通交流等方式,進一步提升了該系統的使用感受,更好地優化系統功能。執法人員在使用“互聯網+執法”系統開展工作中,提出并被采納的建議數量約占5個試點城市的30%,在試點城市中居于首位,包括系統功能類問題110條、新增需求類問題100條,其中共性問題主要集中在文書提交歸檔后不能修改編輯、文書內容展示不完整、在執法管理模塊文書編制時無法添加自定義檢查事項、沒有設置市本級數據的統計查詢功能、雙隨機檢查時系統不能自行篩選到未抽到的企業和執法人員、增加新工作任務提醒功能、《安全生產法》等法律法規沒有實時更新等方面,均被采納并解決。系統功能的不斷完善,切實發揮了試點城市先行作用,為全國試點工作的順利開展探索了“銀川經驗”,為“互聯網+執法”系統在全國推廣應用發揮了典型示范作用。
“自從用了‘互聯網+執法’系統,心中有底,執法工作再也不是一個螞蟻搬泰山——力不從心了?!便y川市某一線執法人員感嘆道?!盎ヂ摼W+執法”系統建立了企業基礎電子臺賬,包括企業基本信息、行業分類、標準化達標、執法記錄、事故調查等安全監管記錄,能夠全面反映企業情況和動態。執法人員在線上編制《現場檢查方案》,到企業根據清單開展執法檢查。進行立案處罰時,“互聯網+執法”系統還能夠推送類似的執法案例,針對具體隱患推送相關法律法規條款,輔助執法人員合理自由裁量,為各級執法人員提供清單化、規范化的應用服務。
銀川市在“互聯網+執法”系統具體試用過程中,結合安全生產執法特點,逐步形成“執法人員全員參與、監管領域全面應用、工貿企業全部覆蓋、執法過程全程線上”的模式。在日常監管執法中,全面使用“互聯網+執法”系統,確保從執法檢查方案編制、現場執法檢查、執法文書制作到執法檔案形成,實現全部線上完成。以系統促規范,以規范提水平,真正做到規范執法、精準執法。
一是嚴格執法流程,依法開展處罰。截至2021年10月底,使用“互聯網+執法”系統進行立案的行政處罰共34起,其中2起移交公安查處,罰款總額69.5萬元。工貿專項執法方面,行政處罰案件立案8起,罰款33.5萬元;通用執法方面,行政處罰案件立案26起(其中2起案件為行刑銜接,移交公安局查處),已結案24起,罰款36萬元。
二是扎實閉環管理,消除事故隱患。截至2021年8月底,使用工貿專項執法模塊檢查企業60家次,發現問題隱患總數293項,現場整改11項,責令限期整改282項,已整改154項,整改中128項,使用執法文書250份。
三是堅持全項檢查,實現隱患“清零”。截至2021年9月底,對全市32家粉塵涉爆企業執法檢查全覆蓋,共發現違法行為123項,已整改116項,整改率為94%;針對粉塵涉爆6項、有限空間4項重點檢查項目進行全項檢查,截至2021年10月底,企業違法行為已全部清零。
四是抓好案例報送,放大執法效能。在規范執法和精準執法方面,嚴格落實閉環管理和流程管理,以“行刑銜接”為抓手,截至2021年12月底,銀川市共通過“互聯網+執法”系統報送典型案例41件。其中,金鳳區完成2件行刑銜接案例,成為寧夏回族自治區安全生產行政執法與刑事銜接的首例案件,并在《中國應急管理報》上刊登,實現“以案例報送工作推動執法效能提升”,加大安全生產執法震懾力,切實發揮“一企被罰,百企受教”的執法效果。
“互聯網+執法”系統從執法計劃的編制到最后結案文書的歸檔,所有環節都在線上進行,執法全過程留痕,實行線上監督,有效避免了“人情執法”和“避重就輕”等現象的發生,倒逼企業自覺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安全意識從“要我安全”到“我要安全”轉變、從“重效益,輕安全”到“都重視”跨越,切實幫助企業提升安全意識、隱患意識和責任意識。銀川市應急管理局工貿科負責人表示:“查出的問題隨時錄入系統,直接出處理結果,企業想不認賬都難?!?/p>
銀川市推進“互聯網+執法”系統工貿專項執法試點工作取得了階段性的成就,下一步,銀川市應急管理局將在鞏固“互聯網+執法”試點工作成效的基礎上,查漏補缺、補齊短板,繼續大力推動執法業務與信息化建設的深度融合,全面推行“互聯網+執法”工作新模式,助力安全監管工作進入智能高效時代,不斷提升應急管理現代化水平。
第一,加強日常督導。銀川市應急管理局發揮統籌協調指導作用,加大督導檢查力度,定期通報各縣(市)區“互聯網+執法”系統線上執法情況,并納入年度目標考核,將使用系統情況列入執法人員效能考核和評先選優,切實促進工作有序推進。
第二,鞏固治理成效。一是擴大隱患治理范圍。督促指導銀川市32家粉塵涉爆企業的隱患專項治理工作,同時將化工等相關行業納入粉塵涉爆、有限空間隱患治理范疇,分門別類建立電子臺賬,積極開展全領域“隱患清零”專項行動,消除重大事故隱患。二是開展隱患治理“回頭看”檢查。市縣兩級應急部門不定期隨機抽查、突擊暗訪,通過開展“回頭看”檢查,確保問題隱患整改到位,鞏固隱患治理成效。
第三,加強能力建設。按照“四全”的應用模式,全面推進和實現銀川市安全生產領域“六化”目標,打造一支素質高、專業強、能打硬仗的執法隊伍。
第四,提升案例質量。繼續加強組織領導,提高思想認識,采取有力措施,投入精干力量,加強部門聯動,全面提升典型案例質量。聚焦危化、工貿等重點行業領域執法力度,在有限空間、粉塵涉爆等方面有所側重,從源頭上根治非法違法行為,切實解決執法“寬、松、軟”問題,確保精準執法、嚴格執法、不斷提高執法辦案水平和案例質量。
第五,加大應用范圍。把“互聯網+執法”系統的全面應用作為銀川市應急管理局工作的根本落腳點,持續加大系統使用力度,不斷拓寬執法模塊的應用范圍,確保所有執法檢查和整改復查都能在線上進行,持續推進“互聯網+執法”系統應用工作取得實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