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白燕峰
(本文作者單位系四川省成都市應急管理局)
編輯 包冬冬
根據應急管理部、四川省應急管理廳要求,四川省成都市應急管理局在2020年、2021年,連續兩年承擔了“互聯網+執法”系統試點城市任務。面對成都市工貿行業粉塵涉爆企業基數大、時間緊、任務重的難題,成都市應急管理局高度重視,積極響應配合,克服諸多困難,奮力推進試點工作,結合年度執法檢查計劃組織開展此次工貿領域專項執法試點應用工作,做到計劃全覆蓋,保質保量完成了試點任務。此次試點工作,打造了可復制、可推廣、可借鑒的樣板和標桿,受到了上級部門好評和基層執法人員的普遍認同。本文結合成都市工貿行業企業的基本情況,圍繞成都市應急管理局在所轄范圍內如何展開落實“互聯網+執法”系統工貿專項執法模塊試點工作,進行了梳理與總結。
成都全市下轄23個區(市)縣,總面積14 335平方千米,常住人口約2093.78萬人。成都市的工貿行業發達,僅粉塵涉爆類企業就達到約1 676家。因歷史發展原因,該類企業大小規模差距不一,企業管理人員能力水平參差不齊,且不規則分布在23個區(市)縣多處點位,其安全生產形勢較為嚴峻。
粉塵涉爆類企業可燃性粉塵在爆炸極限范圍內,遇到點火源(明火或高溫等),火焰瞬間傳播于整個混合粉塵空間,反應速度極快,同時釋放大量的熱,形成很高的溫度和很大的壓力,系統的能量轉化為機械能以及光和熱的輻射,具有很強的破壞力。一旦發生爆炸事故,容易造成重大的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

成都市應急管理局在企業會議室進行專項執法工作啟動會
成都市工貿行業企業中,存在較大生產安全風險的企業主要集中在粉塵涉爆類企業,而其中最為突出的是粉塵涉爆類企業中存在于單班涉粉人數10人以上的467家重點企業。該部分企業一般生產規模相對較大,員工人數較多,受事故風險威脅人數基數更大。
對于上述情況,成都市應急管理局結合此次“互聯網+執法”系統工貿專項執法模塊試點工作,采取了“抓重點帶一般”“以點帶面”的有力舉措,重點納入單班涉粉人數10人以上的467家粉塵涉爆類生產企業。緊緊圍繞《工貿行業重大生產安全事故隱患判定標準(2017年版)》,針對企業主體是否存在粉塵涉爆工作不重視,對粉塵爆炸危害性認識不足,對粉塵涉爆安全整治工作不到位,事故隱患整改不徹底,規章制度不完善,防爆設施不配套,現場管理不到位,安全責任和粉塵清掃等制度不落實等重點問題進行100%全覆蓋執法檢查。實現了該部分企業重大事故隱患全面清零,有效遏制其重大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概率。

成都市應急管理局現場執法記錄信息
在此次“互聯網+執法”系統工貿專項執法試點工作中,應急管理部相關部門給予了成都市極大的鼓勵與支持。2021年8月4日、8月18日先后兩次召開“互聯網+執法”系統工貿專項執法成都市試點情況工作視頻交流會,應急管理部相關負責人針對前期試用過程中發現的問題,逐一研究布置對策。根據工作進度,增配成都市駐點工作組的技術人員數量,及時對接信息,加大對成都市試點工作的技術支持。為成都市試點有效提高執法檢查率,提高執法檢查質量提供了重要保障。
為順利完成應急管理部、省應急管理廳交辦的試點工作任務,成都市應急管理局成立了應急管理部“互聯網+執法”系統試點工作領導小組,制發了《“互聯網+執法”系統工貿專項執法試點工作實施方案》,召開了全市應急系統“互聯網+執法”動員大會,向全體執法人員闡釋試點意義和要求,消除懈怠、畏難情緒。在工貿領域全面推行線上執法,力爭實現了工貿重點行業領域企業基礎信息錄入率100%、執法人員信息錄入率100%、專項執法覆蓋率100%“三個百之分百”的工作目標,為全國“互聯網+執法”系統工貿專項執法模塊的全面部署應用提供成都經驗。
為更好地發現問題、總結經驗,成都市在工貿領域全面試用“互聯網+執法”系統,要求市、區(市)縣應急部門緊密結合“四川省創安2021”專項執法行動和工貿專項執法,推行全員線上執法。同時,為統一、規范使用系統,邀請應急管理部駐成都技術人員深入基層、深入一線開展現場培訓,指導一線執法人員切實掌握“一單兩庫”(即“互聯網+執法”系統中的檢查事項清單以及企業基礎信息庫、執法人員名錄庫)的維護和現場檢查方案、現場檢查記錄等執法文書的錄入,為線上線下“雙線”執法打下了良好基礎。
試點工作期間,成都市與部、省和各區(市)縣保持了密切的工作溝通和交流,安排專人搜集系統使用問題,先后向應急管理部駐點工作組反饋各類意見、建議400余條,許多意見建議得到采納。比如,成都市提出的在系統中增加“企業分類分級監管執法”模塊的建議得到采納。通過全面試用,多方面發現問題,上下協力,使“互聯網+執法”系統更趨于完善。
當前,“互聯網+執法”系統仍在成都轄區范圍內推進,但還面臨以下3個問題,鑒于此,成都市應急管理局提出了應對舉措。
第一個問題是,“互聯網+執法”系統是一個新增工作平臺,部分基層執法人員易對系統應用的意義、目的和要求理解不到位,有懈怠、畏難情緒,甚至存在敷衍塞責、交差應付現象。
在應對措施方面,成都市應急管理局將加強宣傳,提高所有執法人員對“互聯網+執法”系統目標、任務的正確認識,增強責任心。特別要重點宣傳“互聯網+執法”系統對推進應急系統執法標準化、規范化的重要作用,“互聯網+執法”系統形成的大數據對安全監管和風險防范的重要意義等等。
第二個問題是,系統里個別庫內企業基礎數據錄入不完整,檢查數據錄入不規范,文書不合格,易形成無效數據,影響后續大數據的運用。例如,錄入的檢查發現問題項只填有問題,具體什么問題看不出來。或者單次檢查發現的隱患錄入不完整,造成后續錄入不全不實。
由于基礎數據填報的準確性、規范性、及時性、有效性對整個系統的大數據分析至關重要,在應對措施上,一是為系統增加錄入審核程序,對數據進行甄別,各項文書必須完整錄入方可完成系統提交,確保系統內數據更加真實有效。二是制定相關制度,例如“互聯網+執法”系統信息錄入制度、工作考核機制等,形成常態化機制。通過制度,嚴格要求各級部門嚴謹準確落實基礎數據填報。
第三個問題是,對信息和數據的處理分析能力還需要提升。“互聯網+執法”系統并不只是簡單地用于記錄執法檢查的相關過程,它對所有應急系統執法檢查工作各項流程的標準化、規范化建設等將起到重要的指導作用。隨著“互聯網+執法”系統試用的不斷深入,必將形成大量執法數據。如何利用好執法檢查形成數據,是“互聯網+執法”系統存在的一項重要意義。
在應對措施方面,分級建立相應分析研判機構,深挖執法數據,有效反映相關問題并反饋、運用到實際工作中去。例如,通過執法數據,可以對每一家企業進行“風險畫像”,有針對性地實時向相關實施部門推送預警信息,進而為制定年度執法計劃和專項執法計劃提供有力、有效的指導和數據支撐。避免對企業重復執法,推進重點執法、精準執法,提高執法效能。再例如,通過比對具體行政區域執法人員配備數量、企業基礎數量、執法檢查情況、行政處罰情況和普遍性隱患內容等數據,可以辨識出該行政區域執法力量是否足夠、執法人員履職是否嚴格、企業主要風險隱患現狀等一系列問題,可有力協助相關部門及時做好事前風險防范,有效減少問題發生,進而降低生產安全事故的發生概率。
總之,“互聯網+”時代對信息傳播和數據處理的高標準要求給安全生產執法工作帶來了新的挑戰。各行業、各類企業基礎數據建設、配套的執法硬件設施以及對信息和數據的處理分析能力都要與時俱進。在信息數據時代,對綜合執法流程、案件處理具體程序,執法平臺的使用以及執法人員的用語規范等都提出了更加嚴格的要求和標準。成都市應急管理局將堅持數字賦能,完善應用統一執法監管和處罰辦案體系,加快實現數字化執法監督,提升監管執法效能和群眾滿意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