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霍登財
突出特點 創新工作出成效
政企同行 本質安全有提升
(本文作者單位系陜西省銅川市應急管理局)
編輯 朱麗晶
銅川市地處陜西省中部、關中盆地和陜北高原的交接地帶,面積3882平方千米,現轄三區一縣、一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人口70萬。
銅川因煤而生、因礦設市,是陜西和西北地區重要的能源建材基地。“一五”時期,國家布局的王石凹煤礦和耀縣水泥廠兩個重點項目,奠定了銅川工礦城市格局。
銅川轄區礦產資源豐富,工貿企業門類較多,共計163家,涵蓋除冶金以外的有色、建材、機械、輕工、紡織、煙草、商貿多個行業領域,其中,粉塵涉爆13家、鋁加工(深井鑄造)4家(占全省的80%)。這些企業規模大小不一、安全生產條件參差不齊,老舊企業與新興企業并存,安全監管難度較大,加之應急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改革期間,監管執法人員數量有限、專業知識與監管行業不相一致等問題普遍存在,工貿企業安全監管執法工作不同程度存在不會執法、不敢執法和執法不專等問題。
銅川市執法人員利用“互聯網+執法”系統對工貿企業進行執法檢查
2021年5月,銅川市繼2020年度全國“互聯網+執法”系統試點應用以來,再次被應急管理部確定為“互聯網+執法”工貿專項試點應用城市。
銅川市應急管理系統提高站位、搶抓機遇,按照部、省部署要求,在鞏固上年度試點應用成果的基礎上,突出工貿執法專項重點,系統謀劃、快速推進,實現了在精準執法上有突破、科技信息化手段運用上有創新,為系統的優化完善和使用管理提供了“銅川方案”,圓滿完成了試點工作任務。
銅川市、區縣兩級應急干部解放思想,真抓實干,采取動員會、培訓會、部署會、推進會等形式,學習會議上領導講話精神,充分認識“互聯網+執法”系統應用是國家頂層政策文件設計的要求,是應急管理部、陜西省應急管理廳試點示范的要求,是基層執法信息化的需要,提高政治站位,筑牢思想基礎。
從“互聯網+執法”系統是什么、用什么和要達到什么目標3個方面入手,銅川市應急管理局牢固樹立了“技術為業務服務、系統為人服務”的理念,為系統的試點應用點亮了“燈塔”。同時,明確了“三個五”的工作目標:一是系統應用“五個100%”,即執法人員培訓率100%、執法裝備配備率100%、執法全程使用率100%,執法任務完成率100%,執法任務歸檔率100%。
二是完善提高“五個一”工程,即建設一個包容安全生產執法數據信息的應急管理信息化平臺,運用一套安全生產業務工作的軟件,配備一套執法裝備,形成一套執法標準,打造一支高素質執法隊伍。
三是確保實現“五化”目標,即全市工貿領域移動執法便捷化、執法任務清單化、執法行為規范化、執法處罰流程化、執法管理可視化。
銅川市應急管理局確定了“逐企逐廠錄信息、分門別類建臺賬、嚴查快辦速反饋、相互交流尋經驗”的實施路徑;實施了“執法系統全員參與、監管領域全面推開、執法活動全程應用”的“三全”推進措施;形成了“信息網上錄入、流程網上管理、活動網上監督、卷宗網上生成、質量網上考核、檔案網上形成”的工作機制。
經過全市上下的持續努力,銅川市“互聯網+執法”系統應用取得了智能模塊深度應用、制度建設示范先行、執法質量大幅提升的良好工作成效,全市危險化學品、工貿行業領域執法人員運用“智能模塊”精準執法的同時,給企業員工免費安裝“智能輔助”App,助力隱患自查整改;銅川市“互聯網+執法”系統《“全面應用年”工作方案》《應用管理辦法》等制度,為規范系統應用提供了“銅川樣板”;2021年,全市安全生產行政執法立案起數、罰款金額大幅提升,市、區縣兩級100%完成典型案例報送,典型案例合格率超過50%,典型案例報送工作位居陜西省首位。
經過近2年的試用和使用,銅川市應急管理執法人員對系統應用,由最初“學會用”,到過程中的“必須用”,最終形成了“喜歡用”的良好局面,特別是系統內置的鋼鐵8項、鋁加工7項、粉塵涉爆6項、有限空間4項共計25項工貿行業重點執法檢查事項,直指“命脈”,使執法檢查更快、查的問題更準、下達的文書更加規范,有效解決了基層執法人員不敢執法、不會執法和人情執法等問題,執法“寬松軟”問題得到初步扭轉。
突出特點 創新工作出成效
系統試點應用中,銅川市結合本地地域面積小、企業總量少的特點,不斷創新工作,打造特色亮點。
一是在全面應用上走在前。銅川市積極把握地域較小、企業總體數量較少的特點,2021年年初,制定了《銅川市“互聯網+執法”系統“全面應用年”工作方案》,在全市市、區縣兩級應急管理系統中全員、全行業、全流程使用系統執法辦案,并且出臺了《銅川市“互聯網+執法”系統應用管理辦法》,明確了系統的日常使用、數據錄入、維護管理、績效考核。
二是在裝備配備上走在前。銅川市應急管理局通過專項經費、以獎代補等方式,及時為執法人員配置了平板電腦、便攜式打印機、防爆相機等執法裝備,執法人員能夠在執法檢查時,現場錄入執法信息、現場打印執法文書。
三是在“一單兩庫”(隨機抽查事項清單;檢查對象名錄庫、執法檢查人員名錄庫)建立上走在前。系統應用前期,監管部門和企業“雙線”作戰、合力攻堅,在2020年7月上旬,市、區縣兩級應急管理部門完成了全體執法人員和直接監管的非煤礦山、危險化學品、煙花爆竹、工貿行業企業信息錄入;2021年,在完善主系統“一單兩庫”的基礎上,在工貿專項模塊,更新完善了粉塵涉爆、鋁加工(深井鑄造)17家企業的干式除塵、噴砂、拋光、固定式熔煉爐、傾動式熔煉爐、提升裝置、深井澆鑄等9類76套設備的基礎信息,信息錄入達100%。
政企同行 本質安全有提升
兩年的試點中,智能輔助模塊建設中,研發團隊在銅川市危險化學品企業采集照片5 000余張、視頻100余部,工貿行業企業采集粉塵涉爆、鋁加工(深井鑄造)設備76臺套,智能輔助模塊內注入大量“銅川元素”。
執法人員在日常工作中,將智能輔助工具當作安全生產知識的“學習寶典”,隨時瀏覽查閱;執法中當作身邊的“安全專家”,查閱法規、比對技術參數,輔助執法辦案,以系統應用提升監管執法信息化、規范化、智能化。同時,給鄉鎮安監站的工作人員安裝了系統智能輔助模塊App,將智能化監管手段延伸到安全監管末梢。
執法人員利用“互聯網+執法”系統至鋁加工(深井鑄造)企業進行執法檢查
在市、區縣、鄉鎮三級執法人員使用的同時,銅川市將系統試點應用與“我為群眾辦實事”相結合,與專項整治“三年行動”相結合,進一步強化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落實,打通班組責任落實的“最后一厘米”,提升企業安全管理規范化水平,有效防范生產安全事故發生。
通過執法人員帶領系統研發人員深入企業現場指導、監管工作微信群分享二維碼等方式,主動給全市危險化學品和工貿行業重點企業安全管理人員和重點崗位員工安裝智能輔助工具App,讓企業員工在安全管理、隱患自查自改中精準施策、有的放矢,使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由“他律”向“自律”轉變,企業本質安全水平進一步提升。
2021年9月中旬,筆者作為執法人員,與同事張瑞帶領“互聯網+執法”系統研發團隊的4名技術人員,到鋁加工(深井鑄造)、粉塵涉爆等工貿企業,在全面講述系統“智能輔助”工具企業端的功能作用基礎上,給企業廠級、車間、班組三級安全管理人員安裝“智能輔助”App,并現場指導隱患排查。
“系統能夠智能識別重點設備、安全附件和具有明顯外觀特征的問題隱患,為我們安全管理人員現場檢查‘查什么’指明了方向,同時這些重點檢查內容,與應急管理部發布的重大安全隱患判定標準相對應,對遏制事故意義重大”,冀東水泥銅川有限公司安全管理人員韓鵬如是說。“系統智能問答功能基于數字孿生技術,能構建生產經營現場重點工藝、設備問題隱患檢查方針模型,提供沉浸式可視化問題隱患檢查引導判定輔助,可變大小、可動態,幫助管理人員輕松判定復雜問題隱患,‘怎么查’的問題迎刃而解”,銘帝鋁業安全管理人員李福林滿心歡喜道。“系統智能安標30萬條海量安全生產法規、標準、規范一鍵可查,真可謂‘一庫抵萬書’,管理人員查出問題后的整改措施有的放矢,有系統的‘鳳凰經驗’一定會飛得更高、更遠”,鳳凰建材公司安全管理人員張帥信心滿滿道。
2021年12月下旬,面對陜西西安疫情反彈給安全生產監管帶來的新要求、新挑戰,銅川市應急管理局把疫情防控作為頭等大事,把安全生產當作第一任務,果斷采取非常規措施,在通過電話、微信等方式對企業線上指導的同時,再次聯系“互聯網+執法”智能輔助模塊研發團隊技術負責人,獲取最新版本企業端App,通過微信平臺,一對一遠程指導轄區危險化學品、工貿行業企業安全管理人員更新安裝“智能模塊”企業端App,指導企業深度應用系統排查風險隱患,最大限度解決安全管理中“想不到、看不到”和“不會檢查、查不出問題、查出問題不會整改”的難題,有效防范化解安全風險,守住了安全生產的基本盤、基本面,2021年,銅川市安全生產事故總量、死亡人數首次控制在個位數,實現大幅度“雙下降”。
通過系統的試點應用,銅川市安全生產監管執法隊伍能力明顯提升,工貿行業領域安全生產形勢持續穩定,“互聯網+執法”系統功能、性能逐步優化,但也存在一些問題和不足。
一是當前正值應急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改革的關鍵時期,執法力量不足的問題需要進一步解決;二是當前執法裝備雖然基本滿足執法檢查工作需要,但手持終端的配備相關文件政策不夠明確,相關設備使用的數據流量費用沒有較好的解決方案;三是系統使用過程中信息安全、數據共享方面還有較大提升空間。
下一步,銅川市將緊抓應急管理綜合行政執法改革重大機遇,努力在執法力量配置、裝備配備等方面明顯提升。持續鞏固系統試點應用工作成效,堅持全員、全過程、全行業應用系統執法辦案,在系統的使用中持續發揮“領頭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