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圖/本刊記者 朱麗晶
編輯 朱麗晶
第四季度歷來是煤礦安全生產的關鍵期,也是事故易發期。為了保障歲末年初煤礦安全生產工作,近日,國家礦山安全監察局派出檢查組,赴山西晉中、晉城二市進行明查暗訪。
2021年12月30日,本刊記者跟隨檢查組,來到了山西晉城陽泰集團晶鑫煤業武甲分公司(以下簡稱“武甲煤礦”)。武甲煤礦位于山西省晉城市陽城縣芹池鎮武甲村,設計生產能力120 t/a,礦井瓦斯等級為煤與瓦斯突出,煤塵無爆炸性、不易自燃、無沖擊地壓危險;水文地質類型為中等。
“礦井防范煤與瓦斯突出的措施有哪些?”一進入企業,檢查組單刀直入,點明了該礦最主要的安全風險。
通過座談會,武甲煤礦負責人對礦井的開拓及采掘布置,通風、供電、排水、運輸、瓦斯抽采、安全避險、消防等系統,防突措施,以及智能化工作進行了介紹。檢查組在聽取介紹后,隨即分為井下、地面兩個檢查小組,開展工作。

檢查組了解礦井開拓及采掘情況
檢查組通過入井和地面資料檢查,發現了多項問題:西膠帶大巷架空乘人裝置側巷幫煤塵堆積嚴重;井下多處擋風墻未設置觀測孔,3105運料上山17#密閉墻墻體開裂漏風,且未設置柵欄;3105運輸順槽等多處大跨度斷面處的頂板,未增設頂板離層觀測儀;3105綜采工作面液壓支架壓力表安裝位置不便于人員觀測,有的壓力觀測表指示數值與電液控顯示數值不一致;3105回風順槽外口一臺絞車未固定牢固;3105回風順槽與運料上山交岔口處一臺開關失保,防爆結合面粗糙,接線腔內積存煤塵,且未放置干燥劑等。煤礦雖然采取了地面井預抽及井下定向長鉆孔預抽煤層瓦斯區域防突措施,但綜采工作面風排瓦斯量仍高達9.6 m/min,巷道應力大、變形嚴重,風速超標;運輸順槽掘進至向斜軸部,未實施針對性防突措施。
同時,檢查組對武甲煤礦2020年“10·10”較大墜落事故后的整改情況進行了審查。
2020年10月10日,武甲煤礦井下西軌道大巷2 034 m處聯絡巷矸石倉施工過程中,發生較大墜落事故,造成3人死亡,直接經濟損失約411.254萬元。
事故直接原因是,該礦3名作業人員違反施工作業規程,進入懸掛“禁止入內”的柵欄內查看矸石倉情況,且未系安全帶,不慎跌入矸石倉,墜落受傷致死。
事故間接原因,一是開展安全風險辨識工作不嚴不細,雖然在矸石倉施工前也進行了風險辨識,并辨識出17個風險點,但在開展安全風險辨識前,由于相關人員未查閱聯絡巷施工地點的地質資料及相關技術資料,也未到現場進行查看,故未能辨識出矸石倉施工地點巷道底板不實,有浮矸,可能導致矸石倉上口擴大的風險。
二是井下現場安全管理不到位,尤其是對矸石倉施工等零星工程的安全管理不重視,作業規程和安全技術措施在現場得不到貫徹和有效落實。
三是對井下零星工程的安全風險辨識不清,對矸石倉的施工沒有引起高度重視。
四是對職工的安全教育培訓不到位,現場作業人員安全意識淡薄,自保互保意識差。
五是制定的安全生產責任制不科學,操作性不強;對安檢工的日常管理不合理,不能充分發揮安檢工的監督檢查作用。
事故發生后,武甲煤礦被責令實行整頓恢復機制。先后完成了警示教育和全員培訓考試、山西省安全生產標準化二級建設驗收,及智能化礦井建設驗收等工作,經陽城縣應急管理局批復后,于2021年10月10日恢復生產。
記者在現場采訪了陽泰集團負責人,負責人遺憾地說道,“10·10”事故的教訓是慘痛的,3名礦工的生命無法挽回,停產整頓一年的經濟損失巨大,安全是企業不可推卸的責任,也是企業最大的效益。事故發生前,礦井對于主要風險——煤與瓦斯突出進行了重點防范,但卻在零星工程上出現了漏洞。讓我們反思,礦井安全管理工作做得仍然不夠細致,安全培訓不到位。更警示我們,安全工作容不得一絲馬虎,一個看似細小、“沒想到”的隱患,就會釀成事故。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們一定謹記事故教訓,并認真落實檢查組提出的整改意見,以前車之鑒,警示后事之師,做實做細安全生產工作。
此前的2021年12月28日、29日,檢查組對山西潞安集團左權阜生煤業公司(以下簡稱“阜生煤礦”)以及晉能控股煤業集團天安公司葦町煤礦先后進行了現場檢查。
當檢查組來到阜生煤礦時,首先就2020年“10·20”瓦斯爆炸事故復工復產及整改落實情況進行了抽查,同時發現了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
2020年10月20日,阜生煤礦1208回采安裝工作面封閉的廢棄切眼內發生瓦斯爆炸,產生沖擊波沖垮密閉墻,飛出的閉墻料石擊中在閉墻外作業的人員,造成4人死亡、1人受傷,直接經濟損失1 133萬元。
檢查組仔細查閱“10·20”事故后的整改情況、復產驗收以及各項規程措施,并深入該礦井下1106回撤工作面、1208綜采工作面,實地查看了瓦斯治理、監測監控、現場管理等相關工作,發現該礦截至2021年11月末,剩余準備煤量可采期為10.8個月,不足14個月,存在采掘接續緊張問題。

檢查組查閱礦井資料及記錄
在井下綜采工作面檢查時,發現施工的順層抽采鉆孔不能有效控制回采區域煤層全厚,工作面上出口及回風順槽口連續出現煤炮聲,提出該工作面要立即停止作業,重新測定防突相關參數,并進行瓦斯抽采評判,消除隱患后方可生產。
除此以外,檢查組發現了1208回采工作面頂板破碎嚴重,部分液壓支架無法接頂;部分液壓支架壓力表損壞;簡單將一氧化碳濃度24 ppm設置為火災氣體報警值,不符合實際防滅火要求等問題。
檢查組要求,煤礦企業要堅持生命至上,牢固樹立“零死亡”理念和目標,始終把煤礦職工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要強化責任擔當,修訂完善各項制度,同時加大安全投入,加強重大災害防治能力。
“‘三量’礦井沒有明確責任分工,沒有編制本年度‘三量’動態成分析報告,采空區存在漏風現象,兩臺滅火器缺少壓力表……”12月29日,檢查組一行進入到晉能控股煤業集團天安公司葦町煤礦(以下簡稱“葦町煤礦”),同樣發現了不少問題,并提出了整改建議。
當檢查組在查閱各項記錄時,發現該礦井“三量”(開拓煤量、準備煤量、回采煤量)管理辦法中,未明確責任分工和管理要求;截至2021年12月29日檢查時,礦井未編制本年度“三量”動態分析報告。
此外,在礦井各報表、臺賬中,顯示的原煤產量也不一致:生產調度臺賬顯示,礦井2021年5月,92309采煤工作面推進76.6 m,回采煤量31 329 t,但5月《生產指標月報表》顯示,92309采煤工作面推進104.8 m,回采煤量42 865 t;2021年1—11月《生產指標月報表》顯示,原煤產量為563 706 t,但KJ219煤炭產量監測系統顯示原煤產量為355 407 t。原因是什么?現場負責人沒有給予答案。
當檢查組使用便攜式甲烷檢測報警儀入井檢查時,檢測到92308綜采工作面回風巷中部瓦斯濃度為0.06%,而沿空留巷墻面瓦斯濃度為0.16%,可見,采空區存在漏風現象。同時,92308綜采工作面中,運輸順槽膠帶輸送機機頭處有兩臺滅火器缺少壓力表;運輸順槽膠帶輸送機機頭段下托輥被浮煤埋沒;10#、13#液壓支架的2個支柱壓力表中,各有一個讀數為零。在92101南巷,有3處密閉墻未設置觀測孔。
結合目前DW9-4采空區的放水量、已施工的鉆孔等情況,檢查組發現礦井隱蔽致災因素普查報告中,DW9-4采空區的積水量預測不足。礦井未根據已掘巷道和已施工鉆孔的情況,對DW9-4采空區的范圍進行修訂。
檢查組建議,礦井需要嚴格開展隱蔽致災地質因素普查,嚴格執行老空水害防治“四步工作法”(一查全、二探清、三放凈、四驗準),查清礦井采掘范圍內老空積水量、積水范圍、補給情況等,準確劃定老空積水“三線”(積水線、探水線、警戒線),編制礦井老空水害評價報告,制定老空水防治方案,按規定進行探放水,嚴禁以巷代鉆、邊掘邊探。
經過3天的明查暗訪,檢查組將發現的安全隱患形成清單反饋給當地安全監管部門,建議督促企業落實安全生產主體責任,做好重大事故預防,同時查漏補缺,補足制度、管理上的缺失,從根本上消除事故隱患,才能守牢企業發展的安全紅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