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薇 邱文兵 李運生 雷毅民 馬巖輝 喬佳 胡雅鑫
(本文作者單位系中國建筑集團公司)
編輯 包冬冬
“十三五”以來,中國建筑集團公司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有關安全生產的重要論述,全面落實黨和國家的相關部署及法律法規要求,秉承集團“生命至上,安全運營第一”的安全理念,創新建立“1132”監管模式,即健全一個縱向到底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系統,落實一項橫向到邊的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實現3個全面覆蓋的安全生產管控標準。通過強化底線思維和紅線意識,全力營造“我安全,你安全,安全在中建”的良好安全文化氛圍,為企業高質量發展奠定了安全基礎。截至2021年末,集團自上而下形成了一支3萬余人的專職安監隊伍,全部通過安全生產考核,安全專業畢業生占比達到8%,注冊安全工程師占比達到15%。
中建五局二公司是中建五局下屬子企業,是中國建筑集團公司下屬三級企業,精耕細作江淮市場24年,經營安徽、江蘇等區域,主營房屋建筑施工、基礎設施建設、投資開發建設三大板塊,年經營規模超300億元,年生產能力超100億元,是中建集團在皖的排頭公司。
中建五局二公司自成立以來,在貫徹落實黨、國家和集團公司有關安全生產的政策和部署要求的基礎上,積極探索安全生產隊伍建設與人才培養路徑,“十三五”期間培養建設了一支高素質的安監人才隊伍,項目安監人員配置滿足國家法律法規要求,助力安全生產形勢持續平穩。
人是安全生產中最活躍的因素,人才是安全發展的最重要資源。建立安全生產長效機制離不開建設一支高素質的安監人才隊伍。近年來,中建五局二公司將安監人才隊伍建設作為戰略規劃內容,據統計,目前,全公司安全管理人員共計218人,相比2017年的65人,年增長17%,其中注冊安全工程師占比15.9%。
第一,擴大校園招聘和社會招聘力度。為滿足一線項目安全生產需要和人才隊伍建設長期穩定,從根本上解決安全線條人員數量質量的問題,主要途徑是通過招聘和優惠的人才政策。每年初,公司安全監督管理部聯合人力資源部,共同參與招聘工作,組織分析項目人才需求計劃,除了從建筑類重點院校、普通一本院校中招聘安監人才以外,還與本地安徽建筑大學、安徽理工大學簽訂合作協議,重點引進安全工程專業畢業生,提高安全線條整體素質,優化安全線條人員結構。
第二,固化崗位吸引人才。為了吸引更多人才加入安監隊伍中,中建五局二公司一方面通過從普通一本院校招聘非安全工程專業學生,由人力資源部與學生簽訂固化崗位協議,成為公司自有員工,從事5年以上安全管理工作可以申請轉崗。另一方面,從公司內部聘任其他業務部門員工從事安全管理工作,普通員工從事2年以上安全管理工作,可以優先參加后備項目班子競聘,并在用工轉正上給予加分政策。通過固化崗位方式,每年能吸收10%的非安全工程專業的畢業生和10%的其他部門的員工加入安監隊伍大家庭,既提升了安監隊伍的素質,也增加了安監隊伍的工作動力。
能力是做好工作的前提,必須加強安監隊伍的培訓、設置發展晉升渠道,才能逐步提高安監隊伍的理論素養、操作技能和管理水平,使其能夠及時發現、處理安全事故隱患,適應各項安全管理工作的能力需要。
第一,“358”人才梯隊建設。中建五局二公司獨創安監隊伍“358”人才培養制度,即“三大支撐”“五大骨干”“八大后起之秀”(“三大支撐”,即精通房建、基建、EPC三大業務板塊的安全管理,以三足鼎立之勢撐起線條;“五大骨干”,即在體系建設、隱患排查、安全技術、安全文化、應急管理5項基礎模塊具有突出能力,以立足崗位為基建功立業;“八大后起之秀”,即熟知安全策劃、培訓、檢查等8項安全管理能力,具備一技之長,以成長成才為要釋放潛能),營造公平公正公開的競爭氛圍,激發全員活力和自信。據統計,近5年,注冊安全工程師持證數增長500%,建安C證持證數增長298.90%。
中建五局二公司青年人才交流活動現場
每年底,公司公開組織人才評選,為青苗人才、后備人才選拔搭好員工成就自我的舞臺,同時輔以導師帶徒、崗位實踐等培養措施,讓員工經歷“選苗”到“育苗”,最終實現“壯苗”,指明員工發展的方向。通過人才分層培養、動態管理的體系建設,設計差異化的人才成長通道,培養出一批符合公司發展需求的安監隊伍,充分調動安全管理人員的積極性,實現個人與公司同步發展。
第二,充實后備人才保障。中建五局二公司每半年舉辦一次后備項目安全總監競聘,變“相馬”為“賽馬”。近兩年,共吸引45人參加競聘,其中20人進入后備項目安全總監庫。每名后備人才都確定一名導師定向培養,為后備人才制定相應的輔導計劃,保持充分溝通,了解掌握后備人才學習進度,保證后備人才遇到的困難和疑惑都能夠及時得到解決。通過競崗,使安監隊伍中“靠得住,能干事,在狀態,善合作”的員工走上了安全總監崗位,安監人才隊伍得到不斷優化。公司還實行項目安全崗位“AB角制”,每一名項目安全總監都有一名B角,將更多員工納入人才梯隊建設,實現員工“一專多能,一崗雙責”,打造后備人才“蓄水池”。
第三,拓寬職業發展通道。近年來,中建五局二公司持續完善員工職級系統,安全專業職級晉升通道,獨立運行,獨立考核,定期組織安監隊伍員工參與專業職級評定,培養和發展職業化、專業化的安監人才隊伍,同時加大對項目安全總監綜合素質的培養,建立輪崗和轉崗機制,推動優秀的項目安全總監轉型項目經理,打破職業晉升壁壘,促進安監隊伍向多元化發展,暢通安全專業員工職業生涯發展通道,提高安監隊伍整體職業自豪感和生活幸福感。
中建五局二公司后備項目班子副職競聘
一支特別具有戰斗力的專職安監隊伍需要長期持續的開展安全生產培訓教育工作,通過切實有效、反復不斷的學習、培訓,助力新員工快速成長、促使安全管理經驗智慧不斷沉淀與傳承。
第一,安全培訓落在基層。一直以來,中國建筑集團公司堅持開展“安全生產我來講”“安全培訓到基層”“安全文化進項目”等針對不同層級不同人員的安全生產培訓教育活動。其中,集團領導帶頭做到“安全生產我來講”,不僅在各項會議上強調安全生產工作,而且在赴基層調研檢查工作時,每次都對安全生產工作提出具體要求。在集團領導的帶動下,下屬企業和生產單位的領導也注意做到開會講安全,檢查說安全,并開展了“書記講安全”“董事長講安全”等活動。
考核對象 考核人定性考核(40%) 定量考核(60%)項目安全總監(主管)分公司安全監督部50%項目安全員、公司生產副總20%公司安全總監20%分公司生產副總20%分公司安全總監20%項目經理20%公司安全監督部50%設備員 公司安全監督部40% 分公司安全監督部40% 項目經理20%公司安全監督部50%分公司安全監督部50%
第二,安全培訓貴在創新。中建五局二公司層面本著“打鐵還需自身硬”的原則,堅持“傳經布道授人漁”的宗旨,堅守“鐵肩沉勇擔道義”的信念,近年來持續深入開展“安全工程師實訓營”“安全講師大賽”“安全工程師終生學習計劃”“安全大講堂”等活動,每年度開展培訓、活動均達到10次以上,2021年培訓人員近1500人,切實提高了安監隊伍的各項能力,打造了一支近200人的實戰型、學習型、創新型、傳授型的堅強的安全工程師隊伍。在安監隊伍的帶動下,“講師大賽”還擴大范圍,吸納了分公司經理、項目經理、生產經理、總工程師等生產業務系統的干部,從各自的業務領域講述如何履行好“安全生產責任清單”中的各項工作。
第三,安全培訓重在人人參與。中建五局二公司推行新員工實習制度,校招員工無論什么專業、什么崗位,全部都要在入職后先到項目部從事3個月的項目安全管理工作,經考試合格后方可回到自己的崗位。通過安全崗位實習,開展安全資格考試,不僅提高新員工的安全意識和安全技能,更能夠在公司從上到下傳遞“安全第一”的理念,營造“人人參與安全、人人重視安全、人人管好安全”的安全文化氛圍,助力“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的全員安全生產責任體系從“新”員工階段開始建立,更成為新員工到企業之后的第一堂實踐課程。此外,還對后備生產經理進行為期半年的安全線條輪崗培養,考核結果不合格的在提任項目班子副職時實行“一票否決”。
一是直接委派、充分授權。中建五局二公司探索實施對項目安全管理人員進行直接委派和管理,書面委托授權,由公司安全監督管理部統一管理,充分賦予專職安全員在項目上的表決權、停工權、處罰權和否決權。安全管理人員人事關系在公司層面管理,其工資、績效、福利、保險等均由公司發放和購買,績效獎金與其盡職履責情況掛鉤,在轉正定級、晉升、評優、評獎等方面優先考慮,形成有效激勵,逐步提升專職安全員的歸屬感和幸福感。
二是單獨考核、兌現獎懲。中建五局二公司安全監督部每半年組織對項目安全管理人員進行績效考核,定性考核占40%,定量考核占60%,其中定性考核每半年一次,定量考核每季度一次,匯總計算時取平均值,定性、定量考核按照表1占比由相關部門或領導進行考核。
公司安全監督部聯合人力資源部對考核結果進行應用。考核結果與績效薪系數掛鉤,即A類享受1.2倍系數、B類享受1.0倍系數、C類享受0.8倍系數;項目安全總監連續兩次考核為C類的,將降為安全主管,項目安全主管連續兩次考核為C類的,將降為安全員;其他用工及勞務派遣員工的項目安全監管人員連續兩次考核為A時,優先于其他員工轉為勞務派遣和自有員工。對于綜合考核結果為A類的專職安全員,在發放過程兌現獎、履約獎、安全生產創優及責任書考核獎勵時,按照項目部門負責人系數發放;對于綜合考核結果為A類的安全主管,在發放過程兌現獎、履約獎、安全生產創優及責任書考核獎勵時,按照項目生產經理發放標準的80%進行發放。
“十四五”期間,中建五局二公司將在中國建筑集團公司的統一帶領下,加強安監隊伍的學習教育,提高安全生產監管能力,狠抓安監人才隊伍建設,不斷夯實人才隊伍基礎,推動安監隊伍每一名成員都成為安全生產技術和知識的傳播者以及安全生產意識和文化的宣傳員,促進全員安全生產責任落實落地,守住安全生產防線,夯實企業高質量發展根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