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金郡潮
[本文作者單位系杜邦(中國)研發管理有限公司]
編輯 趙苡萱
2021 年9 月1 日正式實施的《安全生產法》(修正案),標志著“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時代來臨。同時,新法在許多重要核心領域作出了新的規范,如在價值觀方面,進行了重要完善,強調:“安全生產工作應當以人為本,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把保護人民生命安全擺在首位,樹牢安全發展理念,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的方針,從源頭上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風險”。同時,將“三管三必須”寫入了《安全生產法》(修正案),即管行業必須管安全、管業務必須管安全、管生產經營必須管安全。這一要求強調了在企業中,除了主要負責人是第一責任人以外,其他的副職都要根據分管的業務對安全生產工作負責。安全生產人人都是主角,安全生產違法將首先追責直線管理人員,這也是“三管三必須”的核心要求。
個體防護裝備作為貫徹安全風險管控和隱患排查治理雙重預防機制、降低事故風險、提高從業人員勞動保護的重要手段之一,也迎來了重要的政策和標準。
國家強制性個體防護裝備配備標準GB 39800 系列標準(GB 39800.1—2020《 個 體 防 護裝備配備規范 第1 部分:總則》、GB 39800.2—2020《個體防護裝備配備規范 第2 部分:石油、化工、天 然 氣》、GB 39800.3—2020《個體防護裝備配備規范 第3 部分:冶金、有色》、GB 39800.4—2020《個體防護裝備配備規范 第4 部分:非煤礦山》)中的GB 39800.1—2020、GB 39800.2-2020、GB 39800.3—2020、GB 39800.4—2020 將于2022年1 月1 日正式實施。另外,其他重點行業個體防護裝備配備強制性國家標準也在有條不紊地制定。
這些國家強制性標準的制定,踐行了“雙重預防”機制所要求工作中的風險管理,包括危險源辨識、風險評價分級、風險管控等。倡導生產企業根據作業危害的種類、危害程度進行危害評估,在此基礎上完成對個體防護裝備的選擇、采購、檢查、配備、培訓、使用和報廢的全流程管理。同時,有關行業部分的標準中,根據作業類別面臨的傷害提供了個體防護裝備的配備要求。為了方便檢索和使用,針對工種也提供了崗位危害以及防護用品的配備要求和使用年限??梢哉f,GB 39800 國家強制性系列標準的推出,解決了廣大企業個體防護裝備管理“怎么配,配什么”的迫切需求。
2021 年11 月16 日,市場監管總局和應急管理部正式發布《個體防護裝備標準化提升三年專項行動計劃(2021—2023 年)》(以下簡稱“三年行動計劃”),對各省、市、自治區市場監管部門和應急管理部門提出明確要求:
一是完善個體防護裝備配備標準體系,集中推出其他重點行業的配備標準,積極主動宣貫標準。促進生產企業按標準生產,產品升級;推動用戶單位按需購買,按標準配備。
二是在生產端和使用端加大監管執法。促進生產企業按照有關標準,生產質量合格的個體防護裝備。同時在使用端結合《安全生產法》(修正案)和個體防護裝備配備強制性國家標準的實施,加大對高危行業、領域使用個體防護裝備的執法檢查力度。從而落實《安全生產法》第四十五條要求的“生產經營單位必須為從業人員提供符合國家標準或者行業標準的勞動防護用品,并監督、教育從業人員按照使用規則佩戴、使用”。
三是加強個體防護裝備的認證認可。通過質量認證制度體系,促進新技術、新產品、新業態的成熟應用,使用戶真正做到用得放心。
四是開展中小微企業個體防護標準化工作幫扶,開展標準“進基層、進企業、進班組”活動,通過編制“個體防護裝備安全管理標準化模板”,幫助企業建立并執行個體防護裝備采購、發放、培訓、使用、報廢等管理制度。
三年行動計劃的頒布,無論對于生產企業還是使用單位來說,都意味著國家管理層面對一線配備合格個體防護裝備給予更多的關注。尤其對于個體防護裝備生產企業來說,這是挑戰,更是機遇。個體防護裝備行業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展機會。在政府層面,通過修訂《安全生產法》、推出三年行動計劃,落實有關部門的監督監管。在社會和行業層面,雖然取消了特種勞動防護用品的生產許可證,但是隨著國家認證認可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有關產品的自愿性認證,生產企業也形成了加強行業自律的共識。
政策和法規必將大大推動使用單位重視和提高個體防護裝備的配備。例如,2010 年3 月,美國OSHA 發布了一份政策備忘錄,闡明根據個體防護裝備(PPE)通用行業標準29 CFR 1910.132(a),明確了在石油和天然氣鉆井、維修和生產相關操作中提供和使用阻燃服的必要性。這一標志性的文件,推動了整個化工行業配備符合NFPA 2112 標準的阻燃產品。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已成為全球個體防護裝備的制造大國。但在過去一段時間內,因為存在一些問題,個體防護裝備在國內的配備和使用方面還存在較大的成長的空間。
一是由于企業在危害評估經驗以及能力方面存在差異,出現了企業未能為員工配備防護用品的情況。例如,2021 年9 月23 日,福建某地制藥企業,在當地應急管理局組織的檢查中,被查出未配備全身式安全帶、三腳架、安全繩,以及與有限空間作業環境危險有害因素相適應的檢測報警儀器、正壓式呼吸器等個體防護裝備。該企業違反了《安全生產法》第四十五條的規定,當地應急管理局依據《安全生產法》第九十九條第五項的規定,對該企業進行了行政處罰。
二是企業配備了個體防護裝備,但是存在防護裝備與員工需求不匹配或者不全的情況。其原因可能是企業對職業危害識別不足或者是對防護產品性能不了解所造成。例如,浙江某地,在檢查一家鑄造企業時發現,該企業生產過程中使用大量的石英砂,在清砂等崗位作業的勞動者存在接觸矽塵的情況,監督員仔細檢查,發現該企業配備給清砂工的防塵口罩過濾效率為KN90,不符合國家衛生規范要求的接觸矽塵危害的職工應配備過濾效率為KN95 的防塵口罩。
三是一些配備了防護用品的企業,存在個體防護裝備不合格的情況。除了有制假售假這一類違法行為之外,還有一類情況是由于產品認證缺位造成的。國務院于2019 年9 月8 日,發布了《關于調整工業產品生產許可證管理目錄加強事中事后監管的決定》后,進一步取消15 類特種勞動防護用品生產許可證取證。許可證的取消并不意味著對這方面的要求降低。相反,通過推動志愿性產品認證,通過相關修法和梳理標準,加強監督問責,從以前的“事前”檢查轉向“事后”監督。促使生產企業自我盡責和行業自律,建立質量安全監測預警機制,保障個體防護裝備的產品質量。
使用企業如果對于“配不配、配什么、怎么配”這幾個問題不清楚,不明確的話,在選擇和采購過程中,對于產品本身的關注會降低,很容易滑到“低價中標”的怪圈中。對于防護用品生產企業來說,價格戰降低了利潤率,而缺乏產品質量的識別又加劇了這一惡性循環。盈利狀況的降低,也客觀上造成企業的研發創新動力不足、投入降低的情況。
另外,產品性能的改進提升問題。國際標準是一個很好的參照體系。經過多年發展,在一些核心防護性能領域的研究形成一套行之有效的理論和測試手段。中國標準在這一方面,經過多年耕耘,基本上與國際同步。
對于企業來說,檢測方法和結果的標準化對于是否能迅速開發出與國際同步產品十分關鍵。數據是否準確、誤差是否可控,這對于新材料,新產品開發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國外企業對于產品認證的重視程度和法規要求以及責任緊密相接。例如,個體防護裝備在歐盟根據Cat.I,Cat.II 和Cat.III(根 據危害和風險的大小,將PPE 分成三大類,對于風險最高的Cat.III 的PPE 在認證過程中需要做完整的審廠過程)的不同危害級別確定了不同的CE 認證要求。美國對呼吸類防護用品要求具備NIOSH 認證。除此之外,還有類似于美國UL(UL是英文保險商試驗所Underwriter Laboratories Inc.的簡寫)機構按照標準來提供認證服務的方式。目前國內已有按照國家標準要求,開展個體防護裝備SINOPPE 認證。
杜邦公司在個體防護裝備領域主要提供以Nomex阻燃面料為核心的熱防護解決方案、以Tyvek和Tychem為代表的化學品及粉塵防護,以及以Kevlar防彈纖維為基礎的切割防護。
為了向全球用戶提供性能優越,質量可靠的產品,杜邦在產品認證方面做了大量投入。對于所有阻燃領域的Nomex面料,都做了NFPA 2112 防閃火阻燃工服的認證。這里包括一系列涉及面料強度,面料阻燃和防護性能以及服裝防護性能(熱人測試)的測試。其中一些測試的耗時以月計算。但除此以外,美國UL 機構每年還有多次的工廠審核以保證質量體系有效發揮作用。
圖1 中的產品均按照歐洲Cat.III 的產品類別要求,根據ENISO化學防護服產品性能要求,做了Type3,4,5,6 以 及EN 14126 生物危害防護和EN 1149-5 抗靜電性能等測試和認證。其中不僅要包括產品按相應標準進行測試,同時按照認證要求對生產工廠的質量體系和生產環境也需要按要求定期審核。
圖1 杜邦公司新研發產品根據ENISO化學防護服產品性能要求,做了多種測試和認證
產品認證,既是合法合規的要求,同時也是用戶用得放心的一個保障。值得欣喜的一點,隨著個體防護裝備SINOPPE 產品認證的推出和落地,中國也將按照國家標準的要求,對個體防護裝備的性能和質量進行產品認證。杜邦公司也在第一時間將旗下的個體防護裝備進行產品認證,并且在2020 年成為首批認證企業。
目前, 杜邦個體防護裝備進行SINOPPE 認證的產品包括Nomex面料,它也是NFPA 2112和GB 8965.1 雙認證產品。還有Tyvek和Tychem化學防護服以及Kevlar防割手套(見圖2)。
圖2 杜邦個體防護裝備進行SINOPPE認證的產品
隨著三年行動方案的頒布實施,以及《安全生產法》(修正案)中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制的落實,無論從企業還是員工的角度,對于“最后一道防線”的需求和要求會越來越高,這是個體防護裝備生產企業和廣大從業人員一直期盼的變革。隨著防護水平的不斷提升,從業人員將會在更加安全的環境中創造價值,守牢億萬職工生命安全健康的最后一道防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