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刊記者 朱麗晶
編輯 朱麗晶
“做安全管理工作,能查出問題與隱患的人很多,但真正能治理好問題的人很少。”不走過場,不搞形式主義,讓安全管理措施落地,讓風險得到管控,讓隱患得以治理,是做好安全工作的基礎,也是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常溫事業部安全工程師王強最看重的事。堅定這一信念,王強走過了11 年安全質量管理工作之路,他積極完善安全管理機制,改善作業環境,推進建設安全云端信息化與安全培訓VR 體驗館,為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常溫事業部(以下簡稱“蒙牛”)的安全管理竭盡所能,讓他在解決實際問題的同時,也獲得了成就與榮譽。
2019 年,王強榮獲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應急管理局和總工會頒發的首屆勞動保護“十大衛士”;2020 年,榮獲呼和浩特市和林格爾縣應急管理局頒發的年度安全生產先進個人,并被評選為2020 年度蒙牛 集 團EHS 達 人;2020 年11 月,被聘為呼和浩特市安全生產職業健康協會專家。
王強總是說,他堅信帶領團隊的集體榮譽大于個人,正是因為敬畏生命、敬畏規則,直面問題、敢于奉獻,堅定信心、踐于行動,才能讓安全管理貫徹執行,而非流于表面。
蒙牛乳業(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安全工程師王強
1987 年出生于內蒙古自治區呼和浩特市的王強,2010 年,從內蒙古大學土木工程專業畢業。2012 年加入蒙牛,負責工廠技術管控工作。與安全工作結緣,是在全國安全生產月活動期間。王強學習了蒙牛集團提出的“高質量、防風險、系統化”工作理念,研究了集團控風險、治隱患、建體系、強隊伍、塑文化的工作目標后,身受集團安全質量監管部同仁的鼓舞,毅然決然參加面試調到安全崗位。
談及從土木工程到安全管理工作的轉變,王強表示,其實土木工程與安全也是強關聯的,任何作業、施工,都離不開安全。安全是一個復雜的工程,涉及面廣,細小的要素多,需要細心謹慎,才能保證不出差錯。
王強習慣于步步為營的工作方式,在做一件事時首先是做好前期調研、整體分析,在安全項目推進的時候不斷思考可行性,主張拿數據說話,敬畏規則,心里也總是在想,“還能再好些嗎?”圍繞“踏石留印、抓鐵有痕”,王強總是習慣刨根問底,直面問題,直到解決。
鑒于此,王強先是著重分析了近年來安全管理的薄弱環節,總結內部管理缺陷與外部事故經驗,從數據中得出結論,一是要以有效手段加強現場管理,二是提升安全培訓效果,讓現場安全管理與安全培訓不流于形式。這就需要大膽改變與創新,建立系統化管理和體驗式培訓。
什么是加強現場管理的有效手段呢?王強敏銳地認識到,唯有信息化可以幫助安全管理人員更準確、更快捷地了解現場情況,進行數據分析與預測預警,為第一時間做好決策提供強有力的支撐,把應急處置的關口前移,這也是安全管理工作無法回避的趨勢。那么,要想實現信息化,首要的是建立真有效、真好用的監控系統,既可以隨時監控各區域的設備設施運行和使用情況,又可以分析重點區域設備的運行情況,再經過硬件與軟件雙重風險辨識,建立安全生產云端管理系統。
在硬件方面,安全生產云端管理系統實現8 類重點設備(配電系統、消防系統、氨制冷系統、污水治理系統、危化品庫、叉車充電室、鍋爐系統、立體庫)設備運行(溫度、壓力、流量、容量等)和作業環境(有毒有害氣體、易燃易爆氣體、溫度濕度等)24 小時監控,并利用物聯網和大數據分析技術,定量分析設備的異常狀態、異常原因;綜合利用桌面軟件和手機短信進行預測預警。安全監控走上了“云端”,使工廠運行各項設備時刻處于安全監控中,為職工編織了一張安全保護網。
在軟件方面,安全生產云端管理系統對人員證件是否到期、是否佩戴防護設備等進行監測,重點對教育培訓、安全標準化、安全目視化、特種設備人員與作業情況、危險作業等進行管理,做到監測預警與大數據分析,并及時共享,讓系統成為安全管理人員的“眼睛”。
為了提升培訓效果,王強還牽頭建立安全培訓VR 體驗館,通過VR 模擬技術,實現預案演練可視化展示,建立安全技能培訓、演練預案模擬培訓功能,改變了以往簡單枯燥的培訓方式,通過模擬各種事故的真實場景,讓員工在近乎實戰的環境中,通過沉浸式體驗,實際操作理解,掌握安全知識與逃生技能。VR 操作方式簡單易懂,員工更容易接受,深刻體會事故教訓,能夠快速提升員工應急能力,避免事故發生,保障職工的人身安全。
安全培訓VR 體驗館不僅涉及了生產安全,還包括社會安全。2021 年,體驗館統一配備了電動車道路交通安全項目,讓騎電動車的員工了解騎行安全,如雨雪冰凍天氣是否建議騎行,正常行駛的時速應該是多少,是否需要佩戴安全帽反光條等裝備等。在之后的VR 體驗館建設中,王強還計劃加入物流車輛、叉車等項目,一是讓培訓更加多樣化,二是通過身臨其境,讓培訓效果深入人心。
一直以來,王強都將安全工作當作良心工程,深知“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的道理,秉承“安于心、踐于行”的責任感、使命感,致力于將安全制度落到實處。
2021 年,一個工廠在改擴建項目施工作業時,王強到現場勘查,發現作業方案要求搭設滿堂紅腳手架,這是一種高密度腳手架,相鄰桿件的距離固定,壓力傳導均勻,因此也更加穩固。但實際作業中,腳手架搭設不符合規范要求,未達成滿堂紅,同時部分腳手架沒有防護網,更沒有給施工人員留出安全帶的高掛低用設施,作業人員即使帶著安全帶,也沒法懸掛,安全處于失控狀態。
王強見狀,立刻找到現場負責人和第三方項目組溝通,說明不允許作業的立場,并叫停作業,下發責令整改通知單。項目負責人以影響生產進度的理由,不愿意執行。王強則堅持說道,“第一,作業方案是我們施工的規則,是不能擅自改變的,我們要敬畏規則,不能說一套做一套,否則規則制定了又有什么意義呢?第二,停產整改是由現場作業行為不安全合規導致的,責任在現場負責人和第三方項目組,我既然發現了就不可能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必須停工,沒得商量。”
在王強的堅持下,經過停工整改并驗收合格后,作業得以繼續進行。事后,王強也在思考,作業方案經過了研討、定稿、簽發,為什么到了最后一個環節不能按要求執行?一是反映出監管人員重視程度不夠,二是第三方項目組沒有規則意識。
這次事件再次觸動了王強,形式主義、走過場,有制度不執行成了安全管理人員的“老大難”問題。這也體現在了王強推進的安全生產云端管理系統工作中。
以危險作業信息化為例。危險作業涉及的環境、流程、人員要素眾多,現場作業情況復雜多樣,要求將危險作業相關信息錄入時,走過場、事后補錄、事后填單等情況頻發,制度與實際“兩張皮”問題突出。
經過分析研究,王強認為,之所以出現“兩張皮”問題,根源在于危險作業的安全管控制度與安全生產云端管理系統沒有實現強關聯,沒有發揮出系統助力危險作業流程管控的重要作用。因此,解決辦法分兩步走,一步是重新修訂危險作業管理流程,對作業人員、監護人、監督人、負責人明確分工,從作業前風險分析、防護措施、應急設施保障,作業中技術措施、人員動態監控,到作業后清理現場、作業驗收,分階段升級流程;第二步是升級云端系統,細分出一個與制度緊密結合的危險作業APP,并與修改過的作業制度充分緊密結合,還加裝移動監控攝像,監控現場作業,及時糾偏違規違章行為,建立定期倒查機制。
王強介紹,通過系統改善,危險作業“兩張皮”問題得到了解決。此后,隨著新技術、新材料、新設備不斷涌現,新的風險點不斷出現,系統也將實現迭代,與時俱進。
時代飛速發展,弄潮兒激流勇進。王強作為蒙牛安全質量監管部的中堅力量,始終保持著學習的動力與激情。2021 年9 月1 日起《安全生產法》(修正案)正式實施,王強抓緊學習,及時修改企業安全管理制度,做好銜接;同時潛心學習工貿領域其他行業的安全管理先進做法,閱讀多本新近出版的安全管理書籍,持續更新安全管理知識;還與國內多所著名高校、科研院所合作,交流經驗之余,完成了企業風險地圖辨識與評估工作,助力蒙牛成為國內最早推進安全風險分級管控機制和隱患排查治理機制的企業之一。如今,王強已經成長為負責蒙牛全國工廠安全管理的骨干人員,他也已經養成了每晚11 點前了解工廠安全管理相關情況、安排預警與應急準備的習慣。
下一步怎么走,王強胸有成竹。他認為,“四化并進”無疑是最好的選擇,發力機械化、智能化、自動化、智慧化,強化頂層設計、構建“人防、物防、技防、智防”“四位一體”的安全生產保障體系,確保企業實現“零傷害”目標。
如在人防方面,通過智能門禁系統、人員定位系統、違章行為自動識別系統、電子圍欄、智能監控系統、無人機巡檢等先進技術應用,并形成互聯互通,實現對廠區作業環境、作業行為的自動監控、智能分析和及時預警,規范現場管理。同時,強化智能化提醒警示技術和設備的應用推廣,遏制違章作業。再如在智防方面,推廣虛擬現實(VR)、增強現實(AR)、混合現實(MR)及數字孿生技術應用,開發崗位操作虛擬仿真系統、隱患排查模擬訓練系統等,加強員工線上全景式、浸入式、體驗式培訓。
雖然機械化、智能化、自動化、智慧化“四化并進”將面臨種種困難,但大勢所趨,莫之能擋。王強堅定地認為,邁出這一步是遲早的事,希望大家盡快走出適應期,一起擁抱“四化”,走好與“四化”相適應的安全路。
這就是王強,新時代下的蒙牛安全人,無畏變革,勇擔使命,在最好的青春年華不負時代機遇,書寫自己精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