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薇 馬巖輝 張宜樂 喬佳 邱文兵 胡雅鑫 雷毅民
(本文作者單位系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
編輯 包冬冬
“十三五”以來,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中建集團”)持續高速發展,2020 年,完成營業收入1.62 萬億元,位列2021 年《財富》世界500 強第13 位,中國企業500強第3 位,穩居ENR“全球最大250家工程承包商”第1 位(ENR,中文名稱譯作《工程新聞記錄》,是全球工程建設領域最權威的學術雜志)。
近年來,中建集團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的重要論述和指示精神,秉承“生命至上,安全運營第一”的安全理念,以安全發展為目標,圍繞“我安全,你安全,安全在中建”的企業安全文化,在“十三五”期間,創新形成“中國建筑1132 安全生產監管模式”,并發展為“十四五”“中國建筑1312 安全生產治理模式”,通過開展“行為安全之星”活動、舉辦“講師大賽”、創立“安全在中建”公眾號、攝制《防線》系列警示教育片等一系列舉措,將“人民至上,生命至上”融入中建集團高質量發展軌道中,并將企業安全理念融入到企業全體員工共同的思想認同中,并轉化為自覺行動。
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中建集團已經走出一條獨具特色的發展之路。建國初期,中建集團曾以鐵軍精神詮釋了新中國建筑行業“服從大局、堅決執行”的文化特征,為企業文化建立奠定了堅實的基礎。改革開放后,中建集團曾以對“績效文化”的深刻理解與執行,成為中國建筑行業中的文化典范,以“鐵軍精神”為核心的文化成為中建集團企業文化的強大根系。隨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中建集團站在新的歷史方位,堅持黨的領導,堅定文化自信,逐漸形成了以“中建信條”為核心的、靈活有序的“文化星系”大系統格局。
中建集團安全文化是中建“文化星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傳承“紅色基因”,凝聚“藍色力量”,堅持以“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為中心思想,始終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
2014 年,中建集團在中央企業中率先成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以下簡稱“中建集團安監局”),作為企業獨立的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對全集團安全生產進行監督管理。2015 年,中建集團安監局領導經過深入調研,形成了《中國建筑安全生產“十三五”(2016—2020)專項規劃》,該《規劃》是中建集團第一份以專項規劃的形式對全集團安全生產工作進行指導、引領的規范性文件,提出了中國建筑“1132”安全生產監管模式(即,健全一個縱向到底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系統,落實一項橫向到邊的全員安全生產責任,實現三個全面覆蓋的安全生產管控標準,提升兩項保駕護航的安全能力),實施安全文化建設工程,在“生命至上,安全運營第一”的安全理念基礎上,打造“我安全、你安全、安全在中建”(BSIC-Be Safe In CSCEC)的中建集團安全文化,并從提高安全意識、全面落實安全生產責任、健全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體系、加強重點領域安全監管、實施5 項能力建設工程等5 個方面明確了實現路徑。
“十三五”期間,中建集團生產安全責任事故逐年降低,事故起數降幅達到51%,年平均下降16.5%,榮獲中國建筑業協會“建設工程項目施工工地安全生產標準化學習交流項目”687 個,占總數的27.2%,居全國之首,“安全科技進步獎”10項、ISA 國際安全獎145 項。
安全文化的建設和傳播,需要有一支熱愛安全事業的、高素質專職安全監管隊伍。2016 年,中建集團印發了《中國建筑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體系建設的指導意見》,對縱向到底的監管隊伍建設進行了規范,并同步啟動了“安全教育培訓工程”,開展“安全講師大賽”“安全工程師實訓營”“安全衛士”評選等活動。經過5 年的努力,截至2020 年末,全集團專職安全監督管理人員已超過3 萬人,安全專業畢業生占比達到8%,注冊安全工程師占比達到15%,專職安全監管隊伍規模和專業能力實現逐年提升。中建安監隊伍正在努力成為“四有”(即心中有愛,腦中有責,眼中有針,手中有轍)、“三做”(打鐵還需自身硬,傳經布道授人漁,鐵肩沉勇擔道義)、“三成為”(成為安全生產知識和技術的傳播者、成為安全生產意識和文化的宣傳員、成為生命安全和企業平安的護航人)的企業安全守護者。
安全生產體系的健全,需要一套完善的制度支撐。中建集團從安全生產監督管理、生產單位安全生產防護和安全生產行為等3 個方面,制定全覆蓋的安全生產管控制度標準,先后發布了《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生產委員會工作規則》《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管理規定》《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安全生產管理手冊》《中國建筑施工現場安全防護標準化圖冊》《中國建筑作業人員“三鐵六律”行為安全準則》等系列規范性文件,進一步加強了企業和生產單位兩個層面的安全監管力度,提高了安全生產的水平和能力。
安全生產基礎的夯實,需要全員安全生產責任的有效落實。中建集團依據《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推進安全生產領域改革發展的意見》,制定了《中國建筑集團有限公司安全生產“黨政同責、一崗雙責”管理規定》《中國建筑安全生產責任、工作清單》。
中建集團是中央直接管理的國有重要骨干企業,抓好安全生產工作,關鍵在于責任落實到位。對此,中建集團黨組書記、董事長鄭學選對安全生產責任落實作出如下要求:“以踏石留印的恒心抓實安全生產責任落實。各單位要參照《中國建筑安全生產責任、工作清單》內容及要求,編制本單位各領導、各職能部門的《工作清單》,把《工作清單》的內容融入日常生產經營活動的方方面面。把心思集中在‘思干事’上,把本領體現在‘會干事’上,把目標鎖定在‘干成事’上,始終保持真抓實干的昂揚之氣,盡心盡力地完成《清單》的每一項內容。”
安全生產的日常監管,需要豐富多彩安全文化活動的有效促進。中建集團領導帶頭做到“安全生產我來講”,不僅在各項會議上強調安全生產工作,而且在赴基層調研檢查工作時,次次強調安全生產工作。在集團領導的帶動下,中建集團下屬企業和生產單位的負責人也在開會時講安全,檢查時說安全,并開展了“書記講安全”“董事長講安全”等活動。
在“安全培訓到基層”活動中,中建集團安監局每年度赴基層開展安全生產專題培訓均達到10 次以上,2018 年開展了20 場次,培訓人員近2 000 人。在“安全文化進項目”活動中,集團組織各級企業積極創作歌曲、視頻、相聲、小品等生動形象、形式多樣、廣大工友喜聞樂見的安全文化作品,讓廣大工友既受到了教育,也受到了感染,對自身安全更加重視,對安全生產更加注重。
為了有效解決可能導致生產安全事故發生的“最后一尺”的問題,中建集團黨組印發《關于開展中國建筑“行為安全之星”活動的決定》,要求基層生產單位開展以正向激勵為主的“行為安全之星”活動,通過向一線作業人員發放“行為安全表彰卡”、評選“行為安全之星”等活動,變說教為引導,變處罰為獎勵,變“被動安全”為“主動安全”。并同步編發了涉及五大類(土建類、安裝類、機械類、裝飾類和制造類)49 個工種的《中國建筑作業人員“三鐵六律”行為安全準則(2019)》,強化作業行為底線管理,促進形成良好的安全生產環境。
中建集團“行為安全之星”活動獲得了國家有關部委、行業主管部門的高度評價,被國務院國資委列為2018 年專項課題之一,多地政府和兄弟企業紛紛效仿。
安全生產的持續推進,需要以事故為警戒。中建集團從近年來建筑行業發生的較大及以上事故中挑選最具代表性的典型案例,拍攝制作了《防線——中國建筑安全生產系列警示片》,通過3D 動畫、場景重建、事故解密、現場模擬,全面還原事故經過,不僅直觀表現出安全生產違法后果,還深入分析事故原因,準確提出事故防范措施。目前,該警示片已累計完成三季制作,共計61 集。

《防線——中國建筑安全生產系列警示片》第三季
為深入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有關安全生產重要論述及指示批示精神,落實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及《中共中央關于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四個五年規劃和二〇三五年遠景目標的建議》等有關安全生產的部署,中建集團編制了《中國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十四五”(2021—2025)安全生產專項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本著“從根本上消除事故隱患”的指導思想,創新提出了中建集團“1312”安全生產治理模式,即堅持一個核心思想——“從根本上消除事故隱患”;健全三個治理體系——全員化的安全生產責任體系、規范化的安全生產監督體系、科學化的安全風險防控體系;打造一個平臺——“中建智慧安全平臺”;提升兩項能力——專業治理和社會治理能力。

中建智慧安全平臺指揮中心
《規劃》中還明確實施“行為安全工程”“個體安全裝備工程”“安全指數建設工程”“安全文化提升工程”等4 項專項工程,作為安全生產治理體系建設的載體,使規劃內容更具操作性。
“十四五”時期,中建集團仍將不忘安全初心,牢記安全使命,通過安全文化的長久浸潤和不斷積累,使全集團各級領導和全體員工堅守安全紅線意識,堅定“生命至上,安全運營第一”的安全理念,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失職追責”的規定,弘揚“我安全、你安全、安全在中建”的安全文化,落實全員安全生產責任,依靠科技支撐保障本質安全的科學眼光,練就沉著應變的應急指揮能力和安全生產素質積累,讓更多的人安全健康,讓更多家庭幸福美滿,讓更多企業平安發展,讓偉大祖國更加和諧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