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汕尾市應急管理局
實習編輯 李楠楠
2020 年10 月8 日10 時50 分,位于廣東省汕尾市陸河縣水唇鎮牛皮壢的陸河縣看守所遷建工程業務樓的天面構架模板發生坍塌事故,造成8 人死亡,1 人受傷,事故直接經濟損失共約1 163 萬元。
陸河縣看守所遷建工程業務樓位于在建監區東側,涉事坍塌的天面構架位于業務樓東側,構架頂最高點距地面高度19.6 m。
2020 年10 月8 日上午8 時10 分左右,9 名混凝土工人(班組領班:潘某)在業務樓天面頂開始澆筑混凝土,泵車控制員朱某在屋面上操作泵車,混凝土工人先澆筑天面飄板混凝土,由于泵車泵臂長度不夠,9 名混凝土工人和泵車控制員轉為澆筑天面構架四根框架柱混凝土,再澆筑天面構架梁和掛板。
澆筑完兩車混凝土后,因混凝土供料中斷,領班潘某下樓找項目部調料,約1小 時 后, 第三車混凝土到場,開始澆筑構架梁和掛板,在第三車混凝土接近澆筑完時(10時50 分 許),支撐體系失穩導致坍塌,泵車控制員朱某跳至屋面層(受傷人員),潘某正在上樓,其他8 名工人隨同坍塌架體跌落至地面死亡。
2020 年10 月8 日上午10 時至11 時,陸河縣水唇鎮自動站監測,氣溫24 ℃左右,東北風3 級陣風5 級,無降水;排除因地震、惡劣天氣等自然災害因素引發事故的可能性。調查組認定,陸河縣“10·8”較大建筑施工事故是一起生產安全責任事故。
經調查,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有2 點:一是違規直接利用外腳手架作為模板支撐體系,且該支撐體系未增設加固立桿,也沒有與已經完成施工的建筑結構形成有效的拉結;二是天面構架混凝土施工工序不當,未按要求先澆筑結構柱,待其強度達到75%及以上后再澆筑屋面構架及掛板混凝土,且未設置防止天面構架模板支撐側翻的可靠拉撐。
違規直接使用外腳手架(立桿橫距800 mm、跨距1 500 mm,水平桿步距1 800 mm)作為模板支撐體系,普通鋼管立桿穩定性應力設計標準值為205 N/mm2,經驗算該支撐體系立桿穩定性應力為444.438 N/mm2,立桿受力遠超設計標準值,線荷載為18.33 kN/m,且屋面構架支模高度達到16.3 m,未增設加固立桿且未與已完成施工的建筑結構形成有效的拉結,屬于超過一定規模的危大工程。
屋面構架混凝土施工工序不當,未按要求先澆結構柱,待其強度達到75%及以上后再澆筑屋面構架及掛板混凝土,且未設置防止屋面構架模板支撐側翻的可靠拉撐,下部模板支撐體系坍塌時帶動結構柱與屋面架構模板支撐體系整體傾覆(見圖1)。
圖1 業務樓屋面新澆混凝土框架柱傾覆
斜向掛板混凝土雖然提前澆筑,根據圖紙設計參數及現場實際施工情況,在沒有采取有效加固措施時,斜向掛板無法承受上部荷載。當屋面構架及掛板進行混凝土澆筑時,上部荷載逐漸加大至立桿允許受力臨界值時,立桿開始彎曲變形,導致支撐體系整體失穩,并引發斜向掛板端部斷裂造成整個構架及掛板整體坍塌。
間接原因
廣東建恒建筑工程有限公司無成立項目部有關文件,未建立安全生產管理機構,公司主要負責人和有關安全管理人員沒有到施工現場履行管理職責;未建立生產安全事故隱患排查治理制度,隱患排查工作流于形式,沒有發現業務樓天面構架及懸挑掛板模板支撐體系存在重大安全隱患并及時消除;業務樓天面構架及懸挑掛板模板工程驗收程序流于形式,沒有進行安全技術交底;按圖紙計算屋面構架及懸挑掛板模板支撐高度距離地面超過16.3 m,屬于超過一定規模的危大工程,未按要求編制安全專項施工方案并組織專家論證等。
廣東鈞信建設管理有限公司在該項目不具備開工條件的情況下簽發工程開工令,2019 年12 月28 日向施工單位下發《工程開工令》(編號:001),該工程于2020年6 月23 日和2020 年9 月29 日才分別取得《建設工程規劃許可證》和《建筑工程施工許可證》。
廣州市弘基市政建筑設計院有限公司未在設計文件中注明業務樓天面構架施工涉及危大工程,沒有提出保障工程施工安全的意見,未進行圖紙會審和設計技術交底。
廣東惠灣工程咨詢有限公司汕尾分公司對施工圖審查工作不夠認真負責,沒有對設計文件中未注明業務樓天面構架涉及危大工程的情況提出審查意見。
陸河縣公安局安全生產責任落實不到位,意識缺失,沒有認真貫徹落實安全生產管理的有關規定和上級有關安全生產工作的部署要求,沒有專門明確分管安全生產的領導,也沒落實“一崗雙責”“管業務也必須管安全”的工作要求。
陸河縣住建局作為行業主管部門,履行安全監管職責不力,對建筑行業的日常監管和安全隱患排查存在形式主義。
一是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的重要指示精神,牢固樹立安全發展理念。各級黨委政府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安全生產的重要指示精神,務必舉一反三,深刻吸取事故教訓,促使各級黨政領導干部切實承擔起“促一方發展、保一方平安”的政治責任。應當堅持“黨政同責、一崗雙責、齊抓共管、失職追責”,各級黨委政府主要負責人是本地區安全生產第一責任人,班子其他成員對分管范圍內的安全生產工作負領導責任。
二是全面推行“一線三排”工作機制,落實事故企業“三個必須”措施。牢牢守住安全生產底線,以全面排查、科學排序、有效排除“一線三排”的實際行動,壓實企業安全生產主體責任,深化安全隱患排查治理,堅決遏制重特大事故發生。督促事故企業落實好“三個必須”工作措施:必須進行一次大反思大討論的警示教育,必須開展一次全面的風險隱患大排查,必須主動向監管部門報告事故整改情況。
三是狠抓建筑施工領域專項整治,切實消除各類事故隱患。住建部門要針對此次事故暴露出來的問題,狠抓建筑施工領域專項整治,通過行業約談通報、誠信加扣分、聯合懲戒、強化執法力度等實招硬招提升企業整治重大隱患的自覺性。
四是引以為戒,切實抓好安全生產重點領域專項整治。各級有關部門深刻吸取此次事故教訓,舉一反三,引以為戒,反襯抓好本行業的重點整治。
五是嚴格執行聯合懲戒“黑名單”制度,依法從嚴從重查處。各級政府和有關行業監管部門要本著“有法必依、違法必究”的原則,嚴厲查處違反城鄉規劃、土地管理、農業農村、交通運輸、水利、生態環境、安全生產和消防安全、林業等領域違法建設行為。一經查實,依法從重從快查處,頂格處罰、嚴肅追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