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曉敏 沈光來 夏春野
勾心作為鞋子的“脊梁”,支撐腰窩部位不會因為鞋底材質剛度不夠而坍塌,既能防止崴腳風險,也能提供一定的穿著舒適性,是鞋類質量檢驗中極為重要的一個項目。為了規范市場,指導企業生產,保護消費者合法權益,我國于2011年發布了首個關于勾心的強制性標準GB 28011—2011《鞋類鋼勾心》,并于2017年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家標準公告(2017年第7號)和強制性標準整合精簡工作結論,轉化為推薦性國家標準GB/T 28011—2011《鞋類鋼勾心》(以下簡稱“舊標準”),不再強制執行。從2011年至今10年間,該標準的實施有效預防和減少了鞋類鋼勾心對消費者利益的侵害,極大地促進了我國鋼勾心及制鞋行業的發展,然而隨著時代的發展和技術的進步,新型材質的勾心不斷涌出,該版標準已逐漸不能滿足當下市場的需求。為解決此問題,更好適應當前行業需要,促進制鞋企業加強相關技術的開發和應用,我國于2021年8月20日發布了新版標準GB/T 28011—2021《鞋類勾心》(以下簡稱“新標準”),并將于2022年3月1日正式實施。
新版鞋類勾心標準名稱由“鞋類鋼勾心”更改為“鞋類勾心”,去掉了勾心材質的限制,與標準的適用范圍及正文內容保持一致。在整體結構和章節編號上與舊標準基本保持一致,仍然為9個章節。為了幫助讀者更好地理解和執行新標準,本文采用比對分析的方法,對標準內容中主要變動的地方進行詳細梳理和解析。
隨著技術的發展,制作勾心的材質已不再僅限于“鋼”,比如硬塑料、玻璃纖維、木質、復合材料等材質的勾心已被廣泛應用于制鞋行業中。新標準適用范圍的表述由舊標準的“適用于由金屬材料制成的鞋(含靴)用鋼勾心”修改為“不適用于木質勾心或類似物”,適用范圍更廣泛,已不再僅限于鋼勾心,滿足了當下市場的需要,這也是新標準最大的變化和亮點。此外,鞋號在200以下的童鞋中一般不需安裝勾心,新標準對此種情況進行了明確,增加了“適用于鞋號200及以上鞋(含靴)用勾心”的規定,使得標準的適用范圍更加清晰、明確、合理。
新標準根據其修訂內容對規范性引用文件進行了相應的修改,勾心縱向剛度的測試方法由QB/T 1813《皮鞋勾心縱向剛度試驗方法》(現行版本為2000年版)修改為更為合理的國家推薦標準GB/T 3903.34《鞋類 勾心試驗方法 縱向剛度》(現行版本為2019年版)。此外,增加了對指定年代號的國家標準GB/T 3903.4—2017《鞋類 整鞋試驗方法 硬度》的引用。
新標準增加了“L型勾心”“Y型勾心”和“I型勾心”的定義,并對3種類型的勾心常用場合進行了注解,便于檢測人員對不同勾心進行相應分類,從而避免因分類錯誤導致后續檢測的誤判和錯判。
按使用對象分類中童鞋勾心去掉“大童”限定,與后文勾心長度要求部分保持一致;此外增加了按勾心材質的分類,將勾心分為金屬勾心和非金屬勾心兩類。
新舊標準在標志上有著較大變化:首先,由于有效跟高是檢驗勾心各項指標的重要依據,新標準將應標注“適用跟高或適用跟高范圍”修改為“適用有效跟高或適用有效跟高范圍”;其次,生產企業基本不會因為使用對象是否標注而導致成鞋裝配過程中用錯勾心,所以新標準刪除了對適用對象標注的要求,同時刪除了舊標準中相應的示例;最后,新標準中明確了從鞋內取出的勾心不檢驗標志。
新標準將項目名稱由“外觀”修改為“感官質量”,與第6章節中的試驗方法中的名稱保持一致。此外,由于新標準中增加了玻璃纖維等新型材料勾心,所以在感官質量中增加“無裂紋,無彎曲變形,光滑平整”等要求。
新舊版標準在尺寸項目的技術要求上保持一致,新標準在一些檢驗細節問題上進行了規定,同時明確了若不是I/L/Y型勾心,可不測勾心長度。
新標準在金屬勾心縱向剛度上的指標要求與舊標準保持一致,額外增加了非金屬勾心的要求,當有效跟高小于30mm時,非金屬勾心的縱向剛度需大于等于260kN·mm;當有效跟高在30mm(含)~40mm時,非金屬勾心的縱向剛度需大于等于350kN·mm;當有效跟高在40mm(含)~50mm時,非金屬勾心的縱向剛度需大于等于450kN·mm,新標準對有效跟高超過50mm時非金屬勾心縱向剛度的指標未作規定,即這種情況下不宜再安裝非金屬勾心。總體來看,在有效跟高相同的情況下,對非金屬勾心縱向剛度的要求要比金屬勾心低一些。
新標準在抗疲勞性指標上進行了一定的修改:首先,由于舊標準實施過程中對表面微小裂紋的判斷上存在爭議,新標準刪除了“表面允許有微小裂紋”;其次,由于非金屬勾心不適宜采用現有方法進行抗疲勞測試,新標準中規定了非金屬勾心不檢測該項目。金屬勾心抗疲勞性試驗次數仍與舊版本保持一致。
新標準和舊標準對金屬勾心硬度要求完全一致。新標準中增加了非金屬勾心硬度的指標要求,不論有效跟高是多少,均要求非金屬勾心的硬度大于等于75邵爾D。
由于非金屬勾心的特性,不適宜進行180°彎曲測試,新標準中明確了非金屬勾心不測該項目。此外,同抗疲勞性項目一樣,新標準中還刪除了舊標準中“表面可有微小裂紋”的表述。
相比于舊標準,新標準充分考慮到各檢測項目之間可能會存在的相互影響,對各項目的試驗順序進行了明確規定,并明確了彎曲試驗應使用硬度最大的1根勾心進行。新標準對此處的修訂統一了各檢測實驗室在樣品選擇上的隨機性,可大大降低因此帶來的非技術性差異。
新舊標準對此條款測試方法要求保持一致,采用目測進行檢驗。
新標準在長度測量時選點描述更為清楚、明確,同時還增加了I型勾心和Y型勾心長度測量的示意圖,一目了然,更方便測試人員對測量要求的理解,避免因選點錯誤而導致測試結果的偏差。同時刪除了與長度測試無關的長度允差描述。
新標準刪除了舊標準中關于寬度允差的描述,其他內容保持一致。
新舊標準厚度測試方法保持一致。新標準明確了每根勾心的厚度值應分別表示,同時刪除了關于厚度允差的描述。
新標準采用GB/T 3903.34—2019測試勾心的縱向剛度,相比于舊版本采用的QB/T 1813—2000,二者主要不同有3個方面:一是每次施加的力值略有不同,GB/T 3903.34—2019分別為2N、4N、6N和8N,而QB/T 1813—2000每次施加的力值分別為200g(約1.96N)、400g(3.92N)、600g(5.89N)和800g(7.85N);二是首次施加力后,在繼續增加力值時,GB/T 3903.34—2019需要將前面的力值移去清零再繼續增加,而QB/T 1813—2000則不需要移去前面已經施加的力值,而是每次繼續增加200g(1.96N)重量即可;三是GB/T 3903.34—2019規定每兩次施力間隔為10s,每次施力后5s測量形變,而QB/T 1813—2000則無此要求。林芳等人曾對比了兩種測試方法的結果差異,發現同一批勾心采用GB/T 3903.34—2008(與2019版無技術性內容變更)的測試結果比采用QB/T 1813—2000的測試結果偏小,測量不確定度分別為24kN·mm和35kN·mm。因此,新標準在實施后,檢測人員應重點留意此處的變化。
新標準在勾心抗疲勞性測試方法上與舊標準保持一致,仍采用GB/T 3903.35。
新舊標準在金屬勾心硬度測試上保持一致,繼續采用GB/T 230.1進行試驗。新標準中增加了非金屬勾心硬度的測試方法GB/T 3603.4—2017,同時規定應在樣品的平整部位檢測,測試部位更清晰明了。
新標準將試驗溫度由(20±5)℃修改為(23±2)℃,與鞋類其他項目的檢驗標準環境溫度保持一致。新標準中對勾心彎曲性能試驗示意圖進行了更新,更簡明易懂,同時規定了彎曲試驗的速度為(60±10)s/r,保障了試驗操作的統一性、規范性和測試結果的準確性。
此部分內容新舊標準差異不大。新標準中將檢驗項目以表格的形式列出,簡潔明了,并對出廠檢驗的項目稍做調整;在結果判定中刪除了強制性條款的相關描述,與目前該標準為推薦性標準的性質保持一致;增加了鞋中勾心判定的條款,滿足了實際檢測中大多數為鞋中勾心檢測并需要判定的需求。
新標準相比于舊標準,不再要求對使用對象進行標注,與5.1條款保持一致,“適用跟高”的表述也相應修改為“適用有效跟高”;加嚴了對進口產品包裝上標志內容的要求,做到與國內產品統一要求;考慮到非鋼勾心,包裝內有防銹措施也修改為防護措施,要求更全面、嚴謹。

通過以上對新舊標準內容逐條剖析和解讀不難發現,新標準最大的變化和亮點在于增加了非金屬勾心的技術要求及相應的測試方法,彌補了舊標準的不足,解決了市場上對新型材料勾心檢測的需求,可進一步促進鞋類勾心行業的發展。舊標準實施過程中對金屬勾心企業生產和檢測人員檢測起到很好的規范和指導作用,因此新標準基本保留了舊標準中關于金屬勾心的測試項目和方法。同時,新標準也解決了舊標準實施過程中遇到的一些問題,調整了標準的適用范圍,增加了部分術語和定義,引用了最新的測試方法,對檢測手法、測試部位等細節問題進行了明確,整體上增強了標準的可讀性和可執行性,更加嚴謹、細致、合理。稍微遺憾的是,抗疲勞性能作為勾心檢測中一個重要項目,新標準并未對非金屬勾心的該性能進行要求,也未提供相應的測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