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 杰,段煉孺
(西安工程大學服裝與藝術設計學院,陜西 西安 710048)
歷史古街不僅集中反映了當地曾經的地理、人文、政治、經濟、社會狀況,而且反映了當地的社會發展進程。但是現在許多城市發展走進了一個誤區,大城市建設用地緊張,重要的手段就是拆舊房建新房,使老街失去了以前的味道。老街是歷史傳統的根之所在,是人們鄉愁所依,屬于文化遺產。當我們感慨所有的現代化城市看起來都一樣的時候,承載著城市特色的老街正在悄然消失。年輕人的離開使老街喪失了原來的活力,房子的結構也慢慢變得不適宜居住。歷史街區是一個城市的文脈,承載著一代人的記憶。如何在現代城市的發展過程中找到一條合適老街區的發展路徑,讓老街延續“鄉愁”,是政府和開發商多年來探索的重要課題。
隨著城市化進程的推進和地方政府對城市文化品牌建設的日益重視,承載著城市歷史記憶和文化基因的歷史街區改造與發展提上議事日程。但是由于現代社會的發展需要,建筑設計師將大量的精力和激情投入城市建設中,很少關注傳統文化建筑的保護與發展,特別是人們情感方面的需求。因此,歷史文化老街亟需改造和保護。
1)老街演變的多樣性 老街在建造及發展過程中形成了一定地域條件下具有的共性,同時又與建筑所在的具體地理區位及自然環境相關聯,呈現多樣性的一面。雖然如今的老街并不太符合社會發展的節奏,但是它們飽經滄桑、經歷歲月的洗禮,形成了一種歷史厚重感和獨特的鄉愁;它們既是珍貴的物質存在,又是無以替代的精神寄托的載體,因此,對老街的研究有著重大的意義。
2)澗池老街的歷史背景 陜西省安康市漢陰縣現存的澗池老街基本興建于明清時期,受到地域環境、風水文化、歷史遷移等影響很大。對老街本身及其獨有的歷史背景進行研究,可以了解明清時期的社會、經濟、文化、政治、生活方式、信仰等基本情況,更好地把原始信息真實地記錄和傳承下去。
3)老街的傳承及保護 傳統老街在人類社會發展過程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近年來,很多學者開始關注對傳統老街文化的傳承和保護,這對于人類進步有很大的促進作用。
4)老街情 懷念老街的味道是人們思鄉情感的寄托。老街曾經人聲鼎沸、車水馬龍;老街的生活愜意、舒坦;老街家喻戶曉的對聯以及富有個性的老人,在人們心里留下深刻印象;老街的店鋪和敦厚樸實的店鋪老板、伙計以及各種特產等,都深深地印在游子心里。老街是他們生長、學習的地方,當經歷了人世滄桑,老街成了他們心靈的寄托,寄托著他們對故土的思念和熱愛。如今,許多老街早已面目全非,被聳立的高樓所取代。那些曾經輝煌一時的建筑,比如漢陰縣后街曾經氣度恢弘的兩湖移民會館、和平街的倉神廟和大清高官故居、解放街的官辦鹽店和移民驛站,以及新民街香火盛極的隆興寺等,都已不復存在;牛角巷、黌學巷、趙家巷、馬道巷、咸寧巷等曾經繁華的舊時街巷,也已經被淡忘在歲月的風塵中。只有新街改成了三沈紀念館的江南會館,其中可見曲徑回廊、假山草坪、紫竹蒼柏的江南典雅模樣,依然彰顯著山城漢陰的鐘靈毓秀。
1)總結傳統老街的構成形式,以傳統老街的歷史性、周邊環境等特征為依據,總結老街選址以及構建原因,繼承老街歷史文化。
2)對古街道古村落的改造和復原提供建議,把傳統老街與當今及未來發展需求結合在一起。
3)探究如何把“鄉愁”依附于物質環境或歷史事件與個人發生情感關系,讓傳統老街慰藉人們“鄉愁”,減少當地人才流失。
4)通過調研和當地群眾訪談,真實記載澗池老街現狀,并對老街現狀進行分析,對老街的形成發展、現狀和價值進行總結,反映老街與人們之間的緊密關系,制定老街景觀文化的提升方案。
5)探討在當今社會快速發展的背景下,如何對城市老街進行保護和規劃,如何最大程度地保存現代人的“老街情”。澗池老街現狀存在大量的問題,通過調查研究,對老街進行整體改造升級,讓老街肩負起發揮社會歷史價值的重任。
澗池老街位于陜西省安康市漢陰縣澗池鎮,地處縣城東9km的月河川道(見圖1)。

圖1 澗池老街地理位置
澗池鎮屬亞熱帶季風性氣候,干旱、雨澇、冰雹、暴風雨等災害性天氣較少,氣候溫潤、土壤肥沃,動植物種類眾多。澗池人民勤勞樸實、厚道善良,重禮儀、愛熱鬧,每逢喜慶節日都有一些慶祝活動。
澗池鎮最早可以追溯到康熙二十六年(1687年)。澗池鎮書法傳承,家訓文化豐富璀璨,發端于浙江吳興的沈氏一族。
澗池老街功能空間復雜,公共基礎設施老舊,綠化區域雜亂,建筑殘破陳舊(見圖2)。

圖2 澗池老街現狀
澗池老街改造方案可從4個部分進行規劃:改變老街功能空間復雜化;改變老街公共基礎設施老舊化;改變老街綠化區域雜亂化;改變老街建筑殘破陳舊化。
很對澗池老街功能空間的復雜化,進行功能空間的重新打散、拆分。對每一個空間單元進行重新整理組合,提高功能空間的利用率。規劃每一片空間區域的具體使用功能,設計出符合澗池老街區域特點的空間布局,緩解現代社會快節奏人們帶來的壓力。
現澗池老街只有一條青石板道路,道路分界極其模糊。因此需要對道路進行仔細劃分。在老街入口處設置自行車、電動車集中安置點,并且安裝攝像頭及充電設備,避免飛線的出現。此舉能避免車輛與行人發生碰撞,同時也讓老街回歸了以前的清靜。
澗池鎮一部分老街建筑外延至路邊且面積較大,群眾在這片區域隨意種植,老街綠化顯得雜亂無章。對此,對整條老街綠化部分進行細致分類,在規劃道路景觀的同時,保留群眾原有的自行種植區域。在進行澗池老街改造提升的同時,仍保留老街的鄉土化。
殘破、陳舊,是澗池老街建筑的主要問題。隨著社會的快速發展,年輕人陸續“出走”,導致老街的長期居住人口越來越少。
在重新規劃老街功能空間的同時,對建筑也進行重新規劃設計。對臨街商鋪進行改造升級,使其更具老街味道;對廢棄建筑進行重新改造,增加老街公共空間設施的完整性;對保護完好的居住建筑進行外立面加固。讓老街建筑保持原有的面貌,恢復澗池老街的“老味道”。
針對澗池老街的改造規劃設計,遵循傳統老街保護與發展的原則,分析澗池老街需要改造的具體原因,明確了改造方案,重點解決澗池老街功能空間復雜、公共基礎設施陳舊、綠化雜亂、老街建筑殘破陳舊等不足,讓老街隨著社會的發展而發展,同時保留老街的歷史傳統。作為城市修補工作的重要模塊,舊城更新與改造熱潮日益升溫,而我國的相關研究主要集中在具有重大歷史價值和革命意義的“歷史街區”,而對于許多有較高研究價值的傳統街巷空間的研究則不夠重視。